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3篇(语文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时间:2023-02-08 00:56:4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3篇(语文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欢迎参阅。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3篇(语文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1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除了这两句之外,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点题,“闻道龙标”也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读时两句间须有稍长停顿,以制造悬念,突出下句在全诗中的作用——诗人安慰朋友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这首诗的后两句最为人称道。清代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 “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说它新,就新在诗人想象奇特上。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是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如曹植诗《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比李白早些的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在李白之前似乎还不曾有过。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3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初一课文古代诗歌四首3篇(语文初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7篇(课文竹影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翻译3篇 7年级语文古代诗歌4首翻译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初一3篇 初一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翻译

七年级必背古代诗歌四首译文3篇(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初一语文课文名师备课教案3篇 初三语文备课教案

草原初一语文课文语文教案3篇 小学语文课文草原教案

初一课文春读书笔记4篇 课文春的读书笔记

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2篇 伤仲永课文讲解

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17篇 关于语文课文的教案

朝花夕拾课文读后感初一学生3篇(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