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3篇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题目

时间:2023-02-12 08:33: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3篇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题目,以供参考。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3篇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题目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天公也阴沉了下来,仿佛也在为世人的哀思动容。果不其然,一会儿就 细雨霏霏,潮湿了路人的思绪。烟雨薄雾。柳树依依,桃花灼灼,正是踏青时。路上的行人却步履匆匆,沉思凝重,没有了赏花踏青的心情。此时只想对故去的亲人、道一声“我们来看您了”。站在墓碑前,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坟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已是潸然泪下。

  蓦然明白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地角的相距,而是咫尺之间地生死相隔。献上一束花,捧起一抔土,只愿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曾经的往事一幕幕,一帧帧像卷帘一样慢慢掀开,双眼湿润,点点雨滴,只是离人泪。院中的海棠树依旧,那疼爱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辈们,都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音容笑貌却都镌刻在记忆深处,日子久了,会泛黄,记忆却不会褪色。再也不能缠着爷爷让他陪我下棋,再也不能让奶奶给我包饺子吃。吃在外婆,玩在外婆,住在外婆的童年经历 已荡漾成一首歌。“那是外婆拄着杖,把我手轻轻挽”。往事悠悠 ,蓦然上心头。亲人已去,清明时节,思念成殇。临别去,站在墓碑前,再深情凝望一眼。“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轻轻拭去思念的泪水,逝者已去,我们要好好活着,告慰他们。

  人生匆匆,转瞬已步入中年,许多长辈已离去,父母在岁月中渐渐老去,头发花白,皱纹爬上额头。在这个祭祖扫墓的特别日子里,与父母同行。心里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出名要趁早”,这“敬孝也要趁早呀,莫待敬孝双亲而不在”。人到中年,就一直为工作事业打拼,告别父母,离别家乡。一年难得回去几次。陪伴父母的日子又有几许呢?难道要等到阴阳相隔,才去后悔吗?我的心头不尽为之一怔。无论工作有多忙,无论是什么理由。都要经常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陪父亲说说话,陪母亲刷刷碗”。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二十四孝故事,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让父母安享生活,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任务。看着父母佝偻亲的'背影,不免感叹,时光匆匆,人生又有几回?《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已喜,一则已惧。”父母在,根就在,父母不在,我们宛如断了根的浮萍,四处漂浮。

  人生中的恩恩怨怨在清明时节,仿佛都已烟消云散。有多少解不开的疙瘩,有多少抹不去的心结,有多少断不开的情愫,都在这生死之间倏然明白。人生匆匆不过百年,意外总是明天先到。事故、疾病、意外,一个接一个的噩耗总是会让人大吃一惊,唏嘘不已。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来不及道歉,来不及悔恨,已是白布一盖,化作一捧灰,阴阳相隔。肝肠寸断,今生已了了。所有的爱恨情仇在生死之间一眠而终。

  人在世上走这一遭,那就好好地活着。清明时节,总是会想起一些事,念起一些人,生离死别的黯然 。魂牵梦萦,思念成殇,往事越上心头。陌上青青柳色,“终令思故郡”心中念念故人。,。中国人讲究向死而生,清明时节,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我们在春光灿烂,春回大地时分,万物生长的节气里,“家祭无忘告乃翁”去祭祖。慎重追远,缅怀故人,祭奠先人。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2

  在我国,祭祖文化源远流长。“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清明祭祀中,涌动的是人间共通的情感,是古今不绝的思念,是融入中国人血脉、薪火相传的文化信念。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介绍,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中国与清明有关的古诗词中饱含祭祖和缅怀先贤的情怀。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刻画了唐代盛行的清明扫墓之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透过文字,能感受到扫墓时思念故人的凄凉。

  传统的乐舞告祭仪式里,中华儿女在悠悠乐声中向先祖神灵虔诚祈祷,缅怀故人。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功振介绍,我国除汉族外,还有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家、黎、傈僳、畲、水、纳西、仫佬、羌、毛南、仡佬、锡伯、普米、俄罗斯、鄂温克、京、赫哲族等也过清明。在海外,也是新加坡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起有关清明诗句,也许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杜牧这首《清明》。

  转眼,清明又至,记者跟随“牧童所指”来到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一场春雨降临这里,花香暗涌,鸟儿啁啾。秋浦河上野鸭悠然游弋,岸边曲径回环,透过亭台、书院与茶田,远眺墨青般矗立的现代化楼宇,恍然置身世外桃源。为了“记住乡愁”,那些渴望亲近泥土的游客可以走进杏花村,而“开心农场”也不拘于网络虚拟的开垦收割。

  这里的“诗、酒、茶、花、水”等文化元素,与池州本土佛文化、傩文化、徽文化和杏花村文化的有机互动。牵牛试犁、播撒稻种、“杏花村里半亩田”认领认耕等农事体验,令“归田园居”不再只是诗中的怡然自得,更让往来者读懂并记住“乡愁”。

  向云驹说,清明节可视作是中国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人们今天所说的清明节,其实是古代“寒食”“清明”“上巳”三个节日的复合体。在古代,清明节前两日原为“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3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时候光景,我总会想起我那已故的祖父。

  他有着端正阔大的鼻子,厚嘴唇,一双明眸眉清的眼睛,苍苍的白发,看上去挺高大威武。他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师。

  他是一个既和蔼,但却在日常生活中对我及其严厉的人。他要求我从小就得培养学习兴趣。从我四岁时开始,他就天天教我背唐诗宋词。印象中,我背的第一首诗是“诗仙”李白写的《静夜思》,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祖父教我读完后,便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地说:“这首诗是李白在外面思念故乡时所做的一首诗。在外面待久了,总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我以前在外求学,刚开始,当地的人文历史和优美景色都很吸引我,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可日子久了,却愈发想念记忆中的故乡,想念老母亲做的饭,想念我那左邻右舍们。这时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才是最珍贵的。”

  起初,我不太理解祖父说的这番话,总觉得哪里生活不是生活。但现在我也在外求学了,我才真正明白祖父说的那番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每到节日,我就愈发想念我的故土,想念我那些儿时的玩伴。

  除此以外,祖父还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生活经验,分享了他的许多人生故事。他还要求我每天花半小时来阅读,坚持每天写日记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卫生习惯。谢谢您,祖父,谢谢您的严格要求,才有现在勤奋好学的我。

  祖父不仅是个既严厉又和蔼的人,还是个老实敬业的人。

  听祖母说:“三十多年前,祖父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因刻苦工作,老实做事,不久就被推选为副校长。在当时的年代里,老师的工资很低,祖父担心教师们因工资低而无心教书,便卖掉了家里的一些贵重的财物,将卖来的钱财作为工资派发给教师。以此鼓励教师们认真教书。

  祖父在的时候,常常教诲我说:“做人要诚信,做事要踏实,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尽责。”这既是他对我的要求,也是对我的期望。祖父,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谨记您的教诲,砥砺前行。

  祖父不到古稀之年就去世了,也许是积劳成疾吧。祖父,愿你在那边一切安好。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3篇 清明节寄托思念作文题目相关文章:

清明节调查报告6篇(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初一清明节的来历作文3篇 清明节的来历小学作文

清明节演讲稿3篇 关于清明节的演讲稿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3篇(有关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作文3篇 写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的作文7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网上祭英烈寄语留言3篇 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英烈留言寄语

清明节作文优秀作文4篇 随笔清明节作文

难忘的清明节初中作文3篇(小学生作文难忘的清明节)

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5篇(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