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7篇 张桂梅 燃灯校长

时间:2023-02-15 03:26:4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7篇 张桂梅 燃灯校长,供大家参阅。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7篇 张桂梅 燃灯校长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1

  自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这座偏远的县城接纳了历经生活磨难的张桂梅,心怀感恩的她,20多年间经常重复这样一句话:“不用怕,有我呢!”

  她最初任教的华坪县中心中学或是后来的华坪县民族中学,只要有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上不了学,张桂梅就说,“不用怕,有我呢!”此时,她已身患重疾,两次大手术几乎把她完全摧垮。然而,她全然不顾自己,资助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她拿出自己的工资供学生读书,甚至把学生带到身边生活,直到其完成学业。

  孤儿院里失去亲人的孩子总会被噩梦惊醒,张桂梅就俯下身轻声安抚,“不用怕,有我呢”!19年间,她当了172个孤儿的“妈妈”,现已将50多个孩子培养成人。他们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建立了温暖的小家庭。“妈妈”“老妈”是孤儿院孩子对她最亲切的称呼!

  女子高中创办之初,有不少家庭和女孩因为贫困以及学习基础差等原因,不愿来上学。张桂梅就走进大山一次次家访,对学生和家长也一次次重复着这句话,“不用怕,有我呢”!至今,已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了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20多年间,张桂梅用病弱得令人心痛的身躯坚持担着沉甸甸的育人责任。当然,总会有人问她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她的回答始终如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这片土地接纳我并给予了我无私的关爱!”

“现在女子高中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生因贫困放弃学业的也少了,‘不用怕,有我呢’这句话还说吗?”

  张桂梅回答:“还说呢,但这主要是上大学的事了,有学生和家长担心考上大学承担不了费用。”

“这你能担得起吗?”

“我不怕,学校现在成立了桂梅助学会,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张桂梅的回答底气满满。

  12年来,在张桂梅的带领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全体女高教师坚定“帮助一个大山贫困家庭女孩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就是帮助一个贫困家庭”的信念,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学校连续10届毕业生的高考上线率、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位列全市第一。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成就一个个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深山“燃灯校长”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在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的今天,张桂梅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她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要深入到每个人心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还得不断地去说去讲,她还得与自己的病痛抢时间。今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有160多名高三学生,春节期间张桂梅还在家访。她要掌握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这次家访看到的变化太大了!”张桂梅的话里透着欣喜。她说,这几年国家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使大山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人们的精气神不一样了。她印象很深的有一对学生家长,大冬天里原来都只穿着破旧的塑料凉鞋,现在穿上了皮棉靴和运动鞋。她说:“最令我高兴的是许多学生家门口贫困户的牌子摘掉了。一个学生就业,就有一个家庭脱贫!”

“不用怕,有我呢!”因为这一句坚定的承诺,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高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不用怕,有我呢!”张桂梅就如同深山里的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2

  清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总是佝偻着瘦弱的身子第一个到教学楼为学生点灯巡楼;夜深了,直到学生们都已入睡,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简陋的学生宿舍……华坪女高建校14年来,张桂梅像一盏燃不尽的油灯,用其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帮助2000多名大山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张桂梅的名字,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但她每天还是一如既往:一个小喇叭不离手,督促学生起床、学习、睡觉,用行动践行着她在“_”颁授仪式上许下的承诺:“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沿着华坪县城边的狮山南巷往坡上走,红黄色的大铁门上,挂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标语,这便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也是一所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创办的学校。

  谈起创办女高的初衷,张桂梅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1996年,中年丧夫的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县教书,或许是受心情影响,身处异乡的她重病缠身。在张桂梅最艰难的时候,是当地党委政府、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向她伸出援手,纷纷为她捐款治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劫后重生的张桂梅,决定回报华坪这片热土。教学工作之余,她经常去县城的养老院做义工。2001年,她出任刚成立的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没有儿女的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献给了儿童之家的孩子们。

  在这期间,张桂梅也第一次深刻了解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儿无法上学的现实困境。“一些女孩读着读着书就嫁人了,实在太可惜了。”

  这样的场景深深刺痛了张桂梅。在她看来,只有接受教育才有可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于是,张桂梅暗下决心,“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帮助山里的女孩子。”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她想尽了办法,也遭到不少质疑,但她从未放弃。

  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_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她办女高的梦想传播开。随后,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2008年8月,华坪女高正式建成;9月1日,首批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至今,女高已接收了2000多名女生,一本上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40%以上,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位居丽江市第一。

  多年来,作为党员的张桂梅,始终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她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包括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等“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生活上,张桂梅也始终保持着一名党员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本色。有时,一个馒头就是她的早饭,一碗面条就是她的午餐或晚餐。一条洗得褪色的牛仔裤、一件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她多年的“行头”。但她却对自己的学生十分慷慨,把全部奖金、各界捐款和自己大部分的工资,共计200多万元都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如今的张桂梅已经65岁了,且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她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是攥紧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点,她都会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

  在张桂梅办公室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3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08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11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民警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08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20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4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钱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个小男孩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毛背心送给了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72岁的二姐病危,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的妹妹,担心她经济拮据不能及时赶回,还专门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但张桂梅却把姐姐给的路费,为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了住院费。为此,她留下了对哥哥姐姐的终生遗憾。她每当想起这些“无情”的抉择,每次都难以释怀,泪流满面……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30万元的“兴滇人オ奖”奖金,一次性就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又有3万多元的奖金,张桂梅刚过手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的身上。.。.。.。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坚韧执着、锲而不舍,奋力冲破一切困难活着、做着、奉献着,用自已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昐,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5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一息尚存,志向不改,信念不衰,用自己一片火热的激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梦想,用一颗赤诚的爱心托起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未来,用一种坚忍不拔,生命不已、奋斗不止执着追求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以:“再坚持一下”来激励自己。张桂梅老师的无私奉献、不遗余力资助贫困学生、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们的感人行为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和教育情怀;张桂梅老师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人民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桂梅同志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英雄,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先锋。作为元谋一中的教师,就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张老师对学生饱含爱心、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坚定执着的高贵品质!

  元谋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宁钊进一步强调,要认真学习张桂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执着的崇高品质。作为人民教师,元谋一中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而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深入推进学校改革,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元谋一中的跨越式发展。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6

  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2011年,华坪女高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96名学生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这个成绩让华坪女高在县城站住了脚跟。

  周云丽考上大学后,父亲总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劲,“觉得再读4年就出头了。”父亲让她和姐姐背着装满菜和鸡肉的筐子,当面感谢张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车,周云丽第一次认识大山以外的世界,也体会到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距。

  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周云丽发现他们能歌善舞,自己没有才艺可展示。舍友问她用什么乳液护肤时,她还不知道乳液是什么东西。父亲不愿女儿落于人后,听女儿说班里同学都有电脑,他跑到县城,花费4000元为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差距显而易见。一位华坪女高的毕业生说,大学的口语课上,自己蹩脚英语口音一出,很多同学忍不住笑。还有人说,自己沟通力欠佳,不主动,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张桂梅不断收到这样的反馈,一位浙大毕业生打电话对她倾诉,自己不如别人,英语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反馈是张桂梅不曾预想的。张桂梅意识到,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穿黄色校服裙,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让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学后,向张桂梅倾诉,说自己跟同学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说话也土气,常受排挤,7个舍友同去宿舍楼底抬水,不许她喝,还经常留她一人扫地,不过自己没哭过。张桂梅夸奖她好样的,还对她说,“欺负我,就给我揍回去,别看你长得小,不怕。”

  还有考入北京的学生跟她说同学来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学,张桂梅鼓励学生不要惧怕竞争,迎头上。她相信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后劲非常足”,不会被轻易打倒。

  女孩们不可避免审视过去。一位2011级的毕业生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充满沮丧,上大学后,她发现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旅游,考上大学顺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学习生活填满,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不公平感会在某些时刻冒出来,但她也因此看到奋斗的价值——大山走出来的她能通过高考同优秀同学站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张桂梅在教学楼外墙上贴了几个字:刚强、慈惠、质朴。她常鼓励学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败,“天塌不下来”。但有毕业生结婚后回来看她,带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张桂梅会面露忧虑。

  张桂梅希望,女孩们走出大山,不要再回来,也不用回母校。有当医生的毕业生想捐工资,张桂梅没有收,她不愿拿学生的钱。如果未来实力允许,她希望学生能把钱捐给没钱治病的穷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报答。

  张桂梅常说,女子高中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一个人奋斗不是为自己和父母,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张桂梅觉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应该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觉。来华坪县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学校当老师,在那里与丈夫相识、成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1995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张桂梅花光了全部积蓄,最后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在大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那一刻,张桂梅体会到,“人需要帮忙时,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尽。”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7

  自从2008年担任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以来,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把精力都投入在学生身上。13年来,华坪女高已有180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燃灯校长”张桂梅照亮了许多大山贫困女孩的人生。

  01

  用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回报父老乡亲

  在张桂梅的办公室墙上,写着这样一段她说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1972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15岁的东北姑娘张桂梅跟着姐姐辗转千里,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既然户口已经迁到云南,我就在这儿安心扎根了。”张桂梅说,这一扎根,便是50年。1995年,相濡以沫的丈夫病故,张桂梅的世界彻底崩塌了,无儿无女、心如死灰的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从云南大理来到川滇交界处的小城华坪,进入华坪民族中学教书。

  在华坪民族中学,张桂梅一心扑在教学上,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但此时她被查出患上了严重的子宫肌瘤,“哭一会儿,站一会儿,一夜未眠。”那是张桂梅人生中又一个灰暗的日子。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妇联主席等人前去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华坪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华坪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劫后重生的张桂梅决定回报华坪这片热土。担任华坪民族中学教师之余,她经常去县城的养老院做义工。2001年,她出任刚刚成立的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没有儿女的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献给了儿童之家的孩子。“我要用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回报华坪的父老乡亲。”张桂梅说。

  在华坪民族中学教书期间,张桂梅第一次深刻了解到许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儿无法上学的现实困境。“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儿,身旁放着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儿怎么了?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小女孩儿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烙印在张桂梅心里,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

  02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为了“建校”的目标,张桂梅开始四处奔走募捐。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到企业“化缘”、上电视录制节目……她一遍遍复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一次次讲述乡村里的辍学故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同年9月1日,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如今的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草木葱茏、百花争艳,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成立之初,整所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没多久,第一批进入学校的17名教职员工就有9人辞职,部分学生也转学了。“女高还能办下去吗?”质疑声四起。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哭完后回到办公室整理档案。她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加上自己,共有6名党员。“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说。“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开始宣誓,还没宣誓完,全哭了。”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看似有点残酷,但她们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这份责任和使命。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即便马不停蹄,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的时间,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3年,行程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可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了她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

  03

  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涌动传承

“如果没有华坪女高、没有张校长和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我就考不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没有华坪女高、没有张老师,我可能早就回家务农了”……这是就读于青岛大学的吕娜、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的邓婕和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的郭晋霖的共同心声。

  独特的教育理念,给了贫困女孩儿们理想的引领、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塑造。学生们都忘不了高中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太出乎意料了,第一堂课校长不直接谈高中阶段的课程,而是让我们抄写党章。”邓婕回忆。这是张桂梅将红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缩影。

  经过探索,张桂梅制定了唱红色歌曲、忆红色历史、读红色著作等教育教学方针,坚持每周开展“五个一”党性教育活动,即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开展一次党员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大山深处,多了许多革命先辈的精神传人。

  在华坪女子高中,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宣传组画随处可见;《红梅赞》成为师生们演唱最多的红色经典曲目;红色校服也成了学生的统一着装。学校还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读原著、听专题报告等活动,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张桂梅说,她还要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样就一生无憾了。

“燃灯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材料7篇 张桂梅 燃灯校长相关文章:

“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先进个人事迹7篇(优秀教师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张桂梅“燃灯校长”优秀事迹学习7篇(燃灯校长张桂梅先进事迹)

张桂梅“用生命托起大山希望”先进个人事迹7篇 张桂梅 用生命拖起大山的希望

张桂梅个人事迹心得体会感悟3篇(张桂梅事迹心得和感悟)

文明礼仪之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7篇(文明礼仪之星的事迹材料)

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3篇 优秀辅导员主要事迹300填表

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13篇 家庭幸福事迹范文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19篇(各种好人好事材料范文)

优秀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6篇(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推荐材料14篇 先进个人优秀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