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写物作文3篇(写物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2-09-02 08:3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写物作文3篇(写物的优秀作文),以供借鉴。

实用的写物作文3篇(写物的优秀作文)

实用的写物作文1

  一次,森林举办了一次选美大赛,所有的动物都来了,他们选出了一位最美的动物――孔雀。从此以后,动物们纷纷向孔雀送礼、祝贺,渐渐地,孔雀便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动物,到处炫耀自己的美丽。

  一天,孔雀遇到了小白兔。她问小白兔:“喂,你这只又丑又小的兔子,你敢和我比美吗?”小白兔说:“我可不敢,”孔雀正得意的时候,小白兔又说:“不过,可能森林外边有比你更美的动物呢!”说完,就一蹦一跳地走了。听了小白兔的话,孔雀心想:森林外边正的有比我美的动物吗?我得去看看。

  到了森林外边,孔雀碰见了马,便问马:“你敢和我比美吗?”马回答:“主人要远行,我得带主人去,现在没空。”然后就走了。

  孔雀又遇见了牛,又问牛:“你敢和我比美吗?”牛说:“我忙着拉犁,现在没有时间。”说完又去拉犁了。

  孔雀连问了几个动物,动物们都没空。孔雀心想他们不跟我比美,一定是害怕输了吧!正在这时,孔雀看见了一只青蛙,便问青蛙:“你的外表多难看,你敢和我比美吗?”青蛙说:“我长得很平常,但能替人捕捉害虫,你长得漂亮,可是能做什么事?”孔雀听了,又问青蛙:“外表美不好吗?”青蛙回答说:“仪表美是需要的,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只有一身漂亮的衣服。”

  从此以后,孔雀再也不到处比美了。

实用的写物作文2

  同学们,你们知道笙这种乐器吗?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有了笙的雏形。在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笙最多36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个笙,26管,并没有折叠管,簧是用铜片制成的,用于产生低音。从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和东汉石刻百戏画像中,也可以看出笙在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经》的《小雅·鹿鸣》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你们一定听过《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吧?竽也就是笙。战国时期,老齐王喜欢听几百人的笙合奏,南郭先生就混进了乐队,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从而得到许多俸禄。不久老齐王过世了,新齐王喜欢听笙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得逃出皇宫。但是,我绝不会成为一个南郭二代。我非常爱笙,我的笙有26管,它的构造比较复杂,是由笙斗、吹嘴、笙苗、笙角、簧片和腰箍等部件组成的。我每天早晨、晚上都要坚持吹笙,每周六晚上都要到青少年宫去向老师学习吹笙。

  这个周六的晚上,我在吹《海南春晓》的时候,老师说:“小胡的音量控制得很好,而且‘打印’的技巧也不错,是你们三个中最好的。”我听了又蹦又跳,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勤奋练习, “打印”后面的音一定要跟得上。下星期,我们少年宫的民族乐团就要演出了,我为我是里面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乐队成员,我勤加练习。有一次,我不停地咳嗽,老爸说:“今天不要练习了。”我摇摇头说:“不行,不练习的话,我会跟不上的。”于是我忍着咳嗽,认真地吹笙。

  我想: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内涵。我一定要好好吹笙,好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

实用的写物作文3

  人们看到这个题目都一定会认为题目里的兄弟是不是同一个父母生的,还是很好的伙伴。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只要感情好就可以做一对好兄弟。

  我的好兄弟是——我家的台灯。为什么这样说了,就让我来细细解说。

  在我小学的六年来,是它每个夜晚陪伴着我做作业,如果没有它我还怎么在漆黑的夜晚里做作业了,所以从我知道它对我的用处以后,我就很珍惜它,不舍得去碰坏它,把它当成我的兄弟。也不舍得别人去弄坏它,不管是谁。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在晚上把它打开。一夜没关,第二天早上竟然被吓坏掉了,我伤心透了,躲在房间里痛哭,妈妈见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她好象知道这件事上她做错了,就赶紧把台灯拿去修理,等台灯修理好后被妈妈拿回来给我,我才不哭,我看着妈妈手上的台灯仿佛觉得它伤痕,在痛哭。我跑去把它拿回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桌上,到了晚上我又让它陪伴着我做作业,我看着它,仿佛听到了它说;“小主人真好!”我笑了。

  台灯,你永远是我的好兄弟!

实用的写物作文3篇(写物的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写物优秀作文7篇 优秀的写物作文满分

写物左右优秀作文12篇 优秀的写物作文满分

关于优秀写物作文6篇(优秀的写物作文)

小学生写物作文《仙人球》7篇(写关于仙人球的作文)

四年级的写物作文3篇 写写物的作文四年级

精选三年级写物作文6篇(小学三年级写物的优秀作文)

精选写物优秀作文7篇(写物作文优秀)

优秀写物作文7篇 写物作文优秀范文

写物优秀作文6篇(优秀的写物作文满分)

优秀写物作文3篇(写事作文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