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散文余杭一梦6篇

时间:2022-10-09 07:5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三散文余杭一梦6篇,以供参考。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6篇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1

  一梦千年1000字散文

  混沌初华,影映之地。繁花惠柳,温柔缱绻,似那一路花开,惊醒了沉睡千年的,梦中人。

  一梦千年,梦醒后,依然在那片人唤作江南的地方。

  晨钟暮鼓,鸿雁传书,多少春秋冬夏?茫茫世间,物及所触,倾尽奢华,如海市蜃楼般辗转变化。红落春去春再来,曲终人散人又回。匆匆地褪去清丽容颜,空余满头银发。

  哀赋予情,情寄予物。以物言情,由情转怨,怨至极处,犹是哀。几百个轮回里,是不变得华夏。

  一蓑烟雨,一见倾心。有恩未报,有缘未续。

  旧时风光好,西湖烟雨蒙昧。流光飞转,展颜千年,云烟消消散散几回合,睡梦中的轮回却愈加清晰。

  无论开篇与结局如何,睡梦中总是辗转反侧。深锁的眉似凝结了千年寒冰,纵然烈火焚身,亦难以融化。

  每一世,每一次轮回,总在不断寻寻觅觅,错误中迷失,彷徨中徘徊,走过每一条青石铺成的小路,穿过每一条人烟稀少的深巷,更在那座桥上,把西湖望穿,只为那一抹熟悉的身影。

  西子湖畔,烟雨途中,一把雨伞,两颗心,三个人,乘船而行,画面依旧,犹在昨日。任时光匆忙,乱世成殇,亦无法将其忘怀。

  然后,没有然后。每一世的轮回,每一世的`找寻,终只换得斯人独憔悴的凄婉境地。是该清醒了吗?可那颗心怎么还会痛?

  那就再寻吧!

  转眼,光阴已经荏苒了千年。万水千山走遍,天涯海角寻觅,亦是徒然。

  春风吹面,杨柳青青时节,她醒了,情已了,恩已绝,梦也醒,怨也散。爱恨情仇具没,便又是一个春天。

  她,终是悟到了。

  千年不算太久,却已很长。

  一梦千年,梦醒后,依然是江南,景物依旧。风饶柳,蝶恋花,细雨绵绵,花香鸟语。只是,不再有那个宁愿在睡梦中轮回寻找的白娘子。

  一声巨响,雷峰塔倒了,带着一段痴恋不复存在。

  西湖烟雨,万丈红尘,多少蓬莱旧事,流光一转,便成了缥缈风尘的人妖传说。

  一梦千年,梦醒不再!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2

  红尘一梦经典散文

  夕阳穿插在钢筋水泥林立的一座座建筑群缝隙中,忽暗忽明,牵引着心头那一团杂乱的思绪,不由得滞留在了天边那一抹斜阳的末梢。

  有那么一瞬间,欲笑,却已无由,欲哭,竟已无泪。人活着,本不该如此的不易,只想,这破碎不堪的人生都是自己一手导演。可就在这爱恨交织的日子里,虽说无心,却无意中辜负了太多,伤害了太多。

“佛说多多多,一生情太多,爱情来回托,愁眉又紧锁,佛说错错错,太多的过错,全部都怨我。”听着《佛说》,心却久久无法平静,只见那,是是与非非,直惹得一身无法原谅的过错,倒是该如何去忘却?那一颗混乱的心,又该去往何处托生?人生的错,只是一个个难忘的印记,或许,只有等走入下一个生命轮回里,才能真正的洗净铅华。

  虽愚,却不算蠢,心知,是时候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却一时也做不到虚伪的应对。承诺,已经不知从哪天起,轻易给,却不易守。只是,这堆积了一身的孽,在茫茫苦海里该当怎样的冲刷了去?身体还活在天堂里,心却已烧成了一团火,围绕着那错,一直纠结。

  心死了,或许,可以真正的重新开始吧。我想,在这尘世跌撞间烙下的,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伤痕,需要时间慢慢去愈合。不是不想忘却,不是不想回头,只是,这红尘梦中懵懵懂懂的一路走下来,堆彻的都是错!回首那所有的罪与孽,缘与份,掺杂的五味人生却早已不是可以承受的了。

  梦很美,现实却很残酷,走出幻境无奈步入的,却只有风雨飘摇。不喜这样的自己,又能如何?错,也不能一错到底,欠缺的,或只是面对的勇气。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外惹尘埃。不过是世间渺小的俗人,却非要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折腾来折腾去,到头来,也不过是害人害已罢了。无意间,习惯遥望太阳升起的地方,原来,自己终还是渴求温暖的。不能立地成佛,却也不想就此沉沦在这罪与罚的纠缠里。

  这浮华背后,沉淀下来的却是对于现实的`渐渐麻木,或许,彼此需要的,只是一场自我救赎。只不曾想,这梦,越来越飘渺,现实虽近,却不可及。忘却吧,我想这是我唯一可以选择的路,欠下的债,或许可以用忘却前尘来偿还。

  至此,无爱无恨,错过的已然错过,真的不想再空余遗憾。虽然,我的一生,注定是败落的,跳不出尘世的喧嚣浸染,却也不想背负着一世的罪,将彼此拖入地狱而落入无止尽的轮回。

  红尘一梦,到头来,谁曾想,只空余一场恨。心仍痛着,却不似往般混沌,兜兜转转,人生,就是这般戏剧。梦开始的地方,梦断的地方,竟是同一个起点。那个答案,口虽不言,心里,却已有了定数。日子该经受住的,不再只是时间的考量,而是最简单的淡忘。如此,倒不如安静的相守着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慢慢的忘却。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3

  浮生一梦散文

  你车水马龙里饮醉浮生,以喧嚣为衣摆,舞动尘世的灯红酒绿。而我,却是芸芸众生里毫不起眼的敲钟人,用我最单薄的身躯和最热血的心脏,入骨菩提的相思,奏响一世的禅音。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短短的八个字,如今却红透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也许,爱文之人,天生就有一份闲云意。古有陶潜南山种菊,用半世清宁避车马之喧,今有落梅先生剪西窗幽独,口吐梅香,用禅意的温火,煮一杯醉人的香茗。

  而这份雅鹤之意,说得轻巧,真要做到又岂是容易?身处浊浊红尘,我们都免不了入俗,学着去做一个俗人,应对一些俗事,慢慢的,面对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也就稀松平常。当我们渐渐磨去原本乖张的棱角,变得圆滑练达,是否在某一刻也会怀念过去的那个自己,怀念过去自己遇到的人,做过的事,以及被渐渐遗忘的往日的心情。人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蜕变和洗礼,人又说,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是,我们在蜕变中丢掉了很多东西,成长容易,犹记初心却很难。而我认为,真正的成长,是秉承着初心,去迎接风霜雪雨的披荆斩棘,在这条路上成长了,也到达到了实现梦想的新高度。这样的成长,才是有意义的成长,而并非为了去迎合世界的规则而学着向现实低头认输,把最初的梦想抛之脑后。

  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因沾染了文学的性灵,而比一般人增添了更多的迷惘。他们羞于在凡俗中碌碌苟活,纯净的内心又总是与冰冷的现实撞击,变得易碎而又敏感,文学是他们栖息的沃土,更是他们发声的伊甸园。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创作,给世界注入一丝清流,给疲惫的灵魂以温情的抚慰。有时候,梦想太过宏大,实现的过程孤独而艰难,不免在冷夜又添几分惆怅。可是,却惆怅的心甘情愿,惆怅的欲罢不能,仅仅是因为,那些灵魂深处的呼喊,禁不住呼之欲出的盛开。

  闲暇时,在一抹夕阳的余温里,坐在小窗前,手捧一本书卷,茶几上置一杯清茶,身旁有花香环绕,浮生一梦,也不过如此。此生,唯愿遵照内心的的生活,捻墨为侣,画纸为牢,书写一段寂寞里的姹紫嫣红。

  下班回家,每次都会经过一片花园。那里面有紫薇花、月季、雏菊、白玉兰、樱花。紫薇花开的招摇,傲立在枝头;雏菊丛丛簇簇的大片大片的开着,黄为主调,有星星点点的白夹杂其中;月季虽美,但尤为低调,虽将自己掩藏在雏菊的花海中,或隐匿在高大的紫薇花树下,但它的美还是夺人眼球;玉兰在枝头兀自萎谢了,生命力尽失,凋落的满地都是;樱花早已散场了许久,只有满树的绿叶,地上也了无痕迹,仿佛她从未来过。这边花开,那边花谢,也总是寻常事,偶遇一朵花开,或一朵花谢,以一个看客的眼光垂涎时光的恩赐。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花,活成怎样的姿态,便注定了怎样的芬芳和散场。

  此生,我是惜花爱花之人。也总想找到一种花,冠之以宿命的标签相依相偎。紫薇花的招摇是与我格格不入的,雏菊的秀气端庄又不是我的本色,樱花短暂的生命力让我望而却步,而我,似乎更钟情于一朵兰,一朵或居于幽谷峭壁,或居于雅室厅台的兰。兰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谦和典雅,清香自来,内敛风华。虽然我距离兰的气质还相差甚远,但此生愿以兰为盟,攀援她馨香的枝丫,做她虔诚的信徒。兰之于我,是关于一朵花的梦想。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梦想,或许是名利,或许只是一次喷薄的呐喊。当思想的羽翼冲破高楼大厦的阻碍,游遍世界的万水千山,你所拥抱的百花深处,可有一盏长明的灯火,引领你登上菩提的圣台。而真正的圣台,需要以梦想为被,现实做梯。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如果终日困于家中,不与世俗纠葛,是能够少却许多烦忧,但幸福终究是比较而言,只有尝得苦难的滋味,才会领悟闲意的妙趣,否则,即使终日浸泡在幽林仙境,也不能照见灵魂的本真。真正的雅,是经过了俗世烟火的锤炼,是凤凰浴血的涅,而不是温室痛痒的无病呻吟。真正的雅,应当具有不动声色的气概,却能撼动一个城池的内核与底蕴。

  如今,写文之人,也大多倡导积极入世。因为离开了现实做基础,再多华丽的词藻也只是妄想和空谈,不了解社会就去评价社会,也只能被笑作无专业节操的跳梁小丑。前几天看一档真人秀节目,那里面有一个男嘉宾很让人费解,他拥有音乐的梦想,并且还有粉丝跟随,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具备音乐的潜质,而他居然逃避现实工作,终日将自己困在屋里,想起来了就创作,无聊了就用游戏打发时间,日常开支却要女朋友提供。看到这样的报道,心里很气愤。台下的评委一语道破重点,她说:你不去工作,你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任何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社会现实的锤炼,这样的创作才是有生命力的。

  纵观文坛,任何的文学巨匠或者著名作家,哪一个不是经历了现实的千锤百炼,尝遍人世百态的味道后,运用手中灵动的笔墨,写下了一部部传世的佳作。我做不了文学巨匠,仅仅是因为喜好,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沙粒,却依然想用手中的笔,记载被岁月遗忘的悠悠往事,或将禅音种植。来日,也许会收获一世花开的馨香和清宁。

  如今,我伏案疾书,夜已深,月挂如勾,黎明唤醒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窗台上的花都静静开着,虽然我无法与他们言语,也听不到他们内心的诉说,但我可以清晰的捕捉到他们成长的轨迹,看见绿叶从抽枝到片片展开,这个过程,充满着惊喜。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4

  散文:浮生一梦

  生活,是那么的让人无奈,爱情来了,却不能厮守一生,梦醒了,却没有坚持的理由,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直是在虚度着,有多少时光是我们没有留住的。可是,我越来越明白,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真的`可以去做,我们生活在现实,往往也要输给现实。

  悲伤总是伴随,欢乐偶尔出现,我们生活的多数是面无表情,很多事情,事与愿违。后来发觉,经历了,明白了,看透了,其实渐渐的也就淡然了,生活无时无刻不再经历着未知与挑战,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很累,我们太贪慕虚荣,就会很痛苦。其实,有时候我们往往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如果我们能把我们那颗繁华浮躁的心静一静,花开花落,皆落于心。

  三千繁华,芸芸众生,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可否无憾,可否懂得人生是什么。我们最后能否携带一份爱飞往天堂。

  三千繁华皆是梦

  菩提一叶谁人懂

  惘忆幽醉美人归

  花落泥尘了无痕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5

  宛然一梦散文

  宛然一梦散文

  小莹是某校高二的一名很普通的小女孩,对于即将步入高三的她,未来无疑是迷惘的,她曾经一次次的去为未来叹息,一次次找不到前方的路。渐渐地,她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就像那迷茫的未来一样迷茫的心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往哪里去。她也曾经幻想,幻想本不可能出现的童话。而她却没有勇气,他一次次告诉自己要坚强去面对生活的伤,却又一次次的怅然相望。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高三就已经过去了一半,高三的后半年,俩个呆呆的等待时间流逝得人相遇了。于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她喜欢上了一个很特别得人,忧郁和悲伤似乎像一个魔鬼不停的纠缠在他的身上。隔得好远好远、就能闻到忧郁的芳香。或许对于他来说这个世上本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可是她却再一次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深深向往。或许这尘世的浮杂和所谓的奢侈的爱情本不该让他有所动容的可是小莹却用她的善良触动了少年心里冰封的那个似乎永远见不得光的角落。

  于是,他们在一起了。就像所有教育孩子们的话语里所说的,他们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爱情似乎就是是一道墙,当你没有跨过它的'时候会不住的赞叹他的美轮美奂,可当你真正的跨过去却又会为对面的斑驳陆离而忧伤。生活如斧,不断雕琢着他们青涩的幼稚。女孩一次次的、一滴滴的、把阳光注入他的心房。可是,终究还是比不上岁月的目光。一点点的,他们的天真被抹去,岁月开始沉淀在她们本就不高大身影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坚强,很坚强的面对别人的目光,面对自己的迷惘。男孩渐渐走出那片久久不能释怀的阴霾,因为他明白,就算世界满是黑暗,还有一片阳光。他们的成长渐渐难忘。岁月如梭,不留一针一线。高三马上就要毕业了,他们也开始一次次的为了未来悲伤,就像所有人悲伤地那样。现实、恐惧的那么悲凉。没有过多久他们就因为一件很平庸的事分开了。

  再也不会一起承受雨露和阳光,快乐或忧伤。一切都变了,一切的一切与童话再无一点边缘的羁绊。男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尘世的浮杂,宛然一梦。像清风带走流水,只剩下斑驳的圈纹。痛苦和绝望或许就是一味永远摆脱不了的祭奠,深深的、浅浅的、在梦中,宛然一个混世的小童,轻轻的踮起脚丫,一步一步温柔的踩出雨点般的快乐。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会不会不同,渐渐湿润的眼眶曾饱经了多少忧伤,是时间本就难忘,还是你的身影凝注了这一片似有若无的阳光。”她改变了他,他确离开了她。唯一残留的似乎只有这片不管未来多么长都会流淌的记忆中的木槿花香。曾经年少的青春,不带一点掺杂的余味。清幽的发香、少年人的胸膛、一切的一切,沉淀在悲伤里,再也见不得一丝阳光。故事随着音乐轻轻地揉碎了一次次的心房。尘世的浮杂,宛然一梦。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6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

  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但凡能认识字的,没有人是不知道《红楼梦》的。对于红楼的理解因人而异,像我的这种热爱红楼却又知之甚少的读者估计是寥寥无几。可我的痴迷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只要是与红楼沾边的文字我都要囫囵吞下---即使是并未完全消化;有关红楼的建筑更是不远万里不畏艰辛地前往观瞻。

  其实,我居住的地方离87版的《红楼梦》拍摄点并不远,一获悉这个信息我立刻带着侄女赶至,并戏称自己是黄姥姥进了大观园,把四岁的侄女当成板儿牵在手里,还详细地对侄女讲解着她此次‘扮演’的板儿是谁,进得门内,我方知自己的戏言竟一语成谶,我像剧中的刘姥姥一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要回答那个古灵精怪的‘小板儿’的五花八门的各种提问。

  北京大观园是1984年拍摄电视剧而建造的极富特色的仿古园林,占地13公顷,40余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榭、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仙境,红学界认为它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它将红楼学术、古典建筑、传统林园艺术三术融为一体;文物界认为它造就了潜在的文化遗产,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百年后的真文物。

  据说,大观园是仿织造府而建,清康熙二年1663年,曹雪芹之曾祖曹玺受康熙委派首任江宁织造之职,康熙二十九年,曹玺之子即曹雪芹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随后康熙的六次南巡有五次均驻跸于江宁织造府,此为曹家在金陵全盛时期。

  江宁织造是曹雪芹的诞生之地,他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童年,可以说,这样一个钟鸣鼎盛之家,诗书翰墨之族,才是红楼梦的源,而伴随着这个家族兴衰起落的江宁织造府,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就是大观园的根。

  院内以传统泥塑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红楼里的人物肖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感觉自己真的就是红楼里的一份子,难怪陈晓旭因入戏太深,39岁就香消玉殒。红楼人物,我对黛玉是有偏爱的,一则是因为过去很多朋友说我的性格像林黛玉;二则是我个人认为;黛玉率真、没有一点心机,尽管她敏感小性,而正是这些敏感小性才恰能充分地表现出她的纯粹。

  我先后路经怡红院、蘅芜苑、缀绵楼、秋爽斋、藕香榭、稻香村,除此之外,园中还有暖香坞、芦雪庭、红香圃、翠烟桥等,这些古色古香雕栏玉砌的建筑掩映在山水之间,全园脉脉相通,结合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巧的是,我最想要看见的‘黛玉’居住过的潇湘馆却迟迟没有现身,后经询问,才在一片郁绿的翠竹中找到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幽静去处,正是这不屈不挠、高洁中又带着儒雅的翠竹,刚好预含了黛玉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独特魅力!

  初中的时候读红楼,并不懂其精妙之处,且只选有宝黛的章节来看,后读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解析》,才知道红楼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巨著,曹雪芹把假写成真,把真当做假,令读者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红楼里完全迷失。它真假虚实、轻重隐显、变化百端,仅它的地名人名的谐音艺术就足以让初读者迷惑不已。

  而今又读红楼,再不以黛玉自喻,因自感已足够阳光快乐,青涩的生命之果变得丰满;喧闹的人生沉淀出静默内敛;但我的红楼情结丝毫不曾稍减,前年还专门买来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带着无比崇拜的心情---却几乎不忍读下去,我的陋知浅见是还不如高鹗的续写,刘心武对于红楼人物的原型探索令我五体投地,而在续写红楼上,愚始终不敢苟同。无论是人物的结局还是行文方式都与曹雪芹相去甚远!高鹗的'续写除了篡改了一部分作者原意、诗词没有曹雪芹的出彩以外,勉强还是可读的。

‘小板儿’见我来回穿梭、频频拍照,并在每段文字前驻足观望,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不像她那样觉得累极了,我笑着说;在红楼里做梦,不累!谁知她奶声奶气地回敬我;姑姑,你是真的懂艺术吗!

  孩子啊,我是不懂艺术的,但我似乎是懂得曹雪芹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后世人为创作红楼而付出的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在这里拍摄成功的87版红楼更是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还有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耗时四载,青灯黄卷所创作的13首红楼音乐,每一首都催人泪下、摄魂夺魄!

  而红楼之悲绝不仅仅在于宝黛的爱情悲剧,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是为封建社会的必然幻灭而悲!至于剧中人物,我最同情的绝不是黛玉,而是从未得到过宝玉爱情却又不得不嫁给他的薛宝钗,最后宝玉决然而去,追随他的灵魂知己林黛玉去了,留下她孤苦度日---这样活着,还不如黛玉为爱生为爱死呢!

  最后,用一句最温暖的话来缅怀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我心里浮现的是;这个妹妹我见过!

高三散文余杭一梦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