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篇 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

时间:2022-10-09 11:25:2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篇 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供大家参阅。

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篇 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

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广东省中山市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服务”转型,“中山产品”向“中山质量”、“中山实力”升级。

  促进产业组织优化和服务社会化,将产业链延伸到研发和销售环节。抓住产业链上的研发和销售环节,逐步实现三个延伸:一是将主导企业的质保体系延伸到配套企业,提高配套协作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二是把产业链从产品制造过程逐步延伸到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三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在集群内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优势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特色现代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

  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是按照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建立产业集聚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二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等,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三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制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标准,对占地少、能耗小、产出高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倡导“零用地”招商,提高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严控无项目厂房建设。统筹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和生态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一是更加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促使产业集群沿着提高附加值之路升级。重点引进价值链高端项目,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外资企业本土化,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创新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协作,共同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鼓励和引导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部分劳动特别密集、对劳动力成本特别敏感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2

  区域产业集群

  雨润区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便捷的生产模式。每个区域产业集群中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邻近省为单位,以200公里为半径的经济圈。

  七大区域产业集群

  雨润如今已经形成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华南、西南、华东七大区域产业集群,每个区域产业集群内都有完善的纵、横产业链,并且每个区域产业集群都形成了200公里半径物流圈,解决了物流难题,实现了区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

  完善的纵、横产业链

  通过二十年的发展,雨润每个区域产业集群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横向覆盖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农产品物流、包装印刷等,纵向覆盖种植、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从田间到餐桌,我们保证了食品每一环节的绝对安全。

  高效、便捷的物流圈

  雨润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有着完善的全产业链,而且有着强大的物流体系的支持。作为以快销食品和低温食品为主业的企业,物流是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雨润凭借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功的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半径为200公里的物流圈覆盖了产业链中所有的产业,极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保证了产品及时、新鲜的送达销售终端。

  实现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双赢

  区域产业集群的存在不仅使企业自身产业获利,同时带动了整个覆盖区域内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区域产业集群覆盖范围内,中小型企业依附在大企业上存活与发展,而大企业通过采买区域范围内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促进其发展,同时弥补自己的劣势,实现了双赢。

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

  摘要: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区域品牌发展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品牌建设理解简单化, 使得许多地区产业品牌建设出现混乱、缓慢的现象。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品牌的概念与内涵做了相关界定;其次,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关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当前的区域品牌建设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Developing regional brand based on the industry clusters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recent , building brand without full understanding makes the process become slow and , the article give a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brand;then, doing a study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gional brand;Final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and proposing some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o build a regional brand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zhejiang words: zhejiang;industry clusters;regional brand

  关键词浙江 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一、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概念及内涵

  产业集群是指以大量产业关联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集聚某一地域为标志,关联企业(供应商、成品商、客商)和相关支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规制管理机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1]。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是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品牌。它一般是指特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所累积的产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声誉[2]。它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区域特性,一般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对其他区域具有排他性。二是产业特色,具有浓厚的产业底蕴,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品牌效应,集群内的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大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是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区域品牌提供了基础。

  由于历史偶然或者政府主导,会吸引一些产业内相关企业在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区域范围内集中于特定产业生产过程的企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区域内企业获得了广泛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企业的成本普遍下降,可以利用其数量、价格、样式等多种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最终,区域将成为某些产品主要的供应地,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形成区域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即形成区域产业品牌。

(二)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的有形载体。

  区域品牌是区域产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作用的发挥必然要受到有形资产的制约。区域产业品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树立了区域产业的形象,确立了区域产业的地位,影响外部市场对区域产业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区域品牌能够脱离产业集群独立存在。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市场占有率是区域品牌最初形成的基础,没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区域品牌则不可能形成;同时区域品牌形成后,它能否不断扩大影响力,更依赖于区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3]因此,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品牌的有形资产主体,它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区域品牌作用的发挥。

(三)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

  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区域品牌也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3]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其影响力将促使与区域产业相关的更多企业向区域内聚集,同时大量的资金、丰裕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及时的市场信息等要素也会源源不断涌入区域,这些条件为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发展现状与问题

  浙江省产业集群最先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台地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通过逐步辐射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并于90 代末遍及全省,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模式。目前全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区块有600 多个,其中100 亿元以上的37 个,10 亿元以上的285 个,产业集群区的产值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蓬勃发展,一些品牌已经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嵊州领带、余姚模具、上虞裕下伞具、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大唐袜业、温州打火机、温州鞋业、柳市电器等。

  目前,浙江省各地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培育和建立品牌,对于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竞争力不强、规模偏小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我省众多产业集群与品牌提升的步伐。具体如下:

  在浙江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集群内企业区域品牌意识仍不强,品牌观念不足。在浙江不少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仍是以贴牌生产为主,自主品牌较少,产品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各产业集群地区普遍遇到发展瓶颈,造成产业集群的品牌缺失。

(二)品牌管理缺失

  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性,集群内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产品品牌宣传。虽然各地政府、协会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展会,也举办了各类展会,但从长远的区域品牌建设过程来看,如果没有一个负责区域品牌建设的管理部门,这些国字号区域品牌称号将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和管理。

(三)品牌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是指当地产品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结构高度相似的趋势。[4]在区域内众多生产企业依托当地品牌进行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数目众多的企业在有限空间内高度集中,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损害品牌形象,并使之逐步走向没落。

(四)品牌保护力度弱

  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难以用有效的手段阻止其他主体使用这一品牌。这样以来,就不能控制该品牌的使用者数量。非竞争性是指品牌被更多的主体使用时,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其效用。[4]这一属性导致许多品牌使用者仅仅利用品牌价值,而不会对其价值进行保护和创新。这两个属性是区域品牌的内在特性,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力量对其加以有效控制;就会使得品牌价值贬值。

(五)品牌国际知名度缺乏

  浙江许多产业集聚,总产量上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现有的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还不够强,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沦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基地,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难开拓新兴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四、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的对策

  针对浙江产业集聚品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解决。品牌发展是一项从内到外各主体分工配合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与品牌。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锻炼一批有创造性、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提高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在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直至名牌产业的同时,塑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并使他们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合作的文化氛围,形成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强烈意识[5]。采用形式多样、创新与实效并重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将有效的品牌传播资源与产业集群区域优势相融合,围绕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来进行诉求,保证产品包装、平面形象、终端道具的一致性,保证空中、地面的统一诉求,有效实施品牌传播。

(二)制定产业标准

  品牌标准应当是以国际化为立足点,以产品质量、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和人员培训的全面标准化为技术性支撑,以历史文化为重要内涵的。[5]制定品牌标准时可以是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具体抓、名牌企业挑大梁。该品牌可以共享,并得到法律保护,进行市场化运作则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授权使用、有偿使用为主要交易方式来推进实施。在推动标准的工作上,政府不能缺位。浙江省各地政府在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方面,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和内部激励,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基础设施保障。

(三)建立总部经济

  建立一个服务于整个企业集群的总部经济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工艺设计中心与信息平台,是公共性的省级综合性工程中心。[5]大的企业可在里面设工作站,而政府是其主要支持者。它有三项职能:一是加强对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研究,建立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设计、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种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国际化;二是帮助中小企业节省大量研究开发费用,增强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加入集群的凝聚力;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并做好动态信息发布,定期举办一些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培训活动。通过“总部经济中心”,可使区域内的企业最低成本地共享工艺改进和信息交流等。

(四)加强品牌保护

  在品牌发展过程,政府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管理者,它的任务是负责对品牌的商标注册、价值评估和建立对品牌所有权的分配、补偿与利益约束机制,让“所有者”归位。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时,不宜轻易干扰市场和竞争,而应从公共资源(包括软环境)的供给上加强市场的力量,要寻找制约企业品牌发展的体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着力加以改进,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设法解决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完善维护品牌的政策、法规,严厉查处假冒伪劣

  产品,约束企业“搭便车”行为,防止集群内成员企业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环境,保护品牌声誉不受损害,保障品牌长久存在,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发挥中介功能

  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服务机构等)也应在品牌建设中发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浙江省各地行业协会和商会应加强品牌的营销工作,注重市场信息收集,开展市场调查、技术培训、交流市场信息,提供商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打破各种市场壁垒,维护行业利益。同时,行业协会、商会要开展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制定实施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导企业的竞争和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竞争,在促进本地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集群的国际品牌力。专业服务机构可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来加快企业的成长,通过提供筹融资服务、创业辅导来培育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六)深化地方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应统筹建立基础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从自发创牌到自觉创牌的转变。应鼓励产业资源整合,以龙头企业为支柱,整合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提高其国际竞争力。[5]在国际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时期,要给予品牌企业在财政和税收等各方面的倾斜和支持,对于开发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其贷款利率,还可以用风险投资、持股资助等方式助其拓展海外市,为区域核心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在品牌创建活动过程中整合适应国际准则的跨国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以及公关文化活动等。在品牌设计、商标注册过程中,把品牌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基本要素整合为国际化形象语言,传达品牌理念,实现与国际公众有效的心理沟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能够扩大浙江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通过顶级品牌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浙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丽辉,比楠,李阳,等.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2):40-49

[2]陈小文,《产业集群的品牌战略:打造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J].工业技术经济,2006(09):12-14

[3]涂山峰,曹休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5(12):111-115

[4] 吕群智.论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构建[J].中国市场,2008,(15):45-47

[5] 周丽梅.浙江省区域品牌发展模式与经验总结[J].商场现代化,2007,(19):23-25

壮大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3篇 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