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3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时间:2022-10-09 12:41:5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3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以供借鉴。

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3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1

  新课改专题

  掇中教研教科处

  2009年第9期

  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主办

  高中地理新课改心得

  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加上一直以来地理教学让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比较多,加上

  原有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知识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中地理又是一片空白,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者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那么,新课程标准如何才能得以实施和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不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的教材,而是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相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个体系。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这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工具。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体验背景,带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体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地理课改新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推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掌握基本概念,课堂教学还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原本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变得有现实性、生活性的,让知识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知识。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新课程,除了3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还要进行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近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近平台,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系。

  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存在一个“接口”。因此,教师应该不是简单利用课程来教学生,也不是课程简单的“消费者”,而是积极的“选择课程”、构建课程、开发课程。

  在制定课程与学生接受到的课程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经过教师运作了的课程,教师从“编剧”到“导演”全方位的操作。这种“操作的课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程实施时对课程做出新的解释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编导的课程。例如:学习陆地自然带的时候,课程中没有讲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就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选择课程的余地,只有把气候的自然带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讨论河流水文特征时,必须先了解河水补给。马

  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职业是: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升华自己。叶澜:“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教师能使专家、社会、家长的教育理念变成学生成长的现实。

  自然生长的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以工厂生产一样的模式去制造,就失去了各个儿童的个性,打乱了儿童生长的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将是幼稚的事情。教师是课程能动的创造者,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是自我及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创造自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五、学习化社会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终身的,伴随职业生涯始终。学习进修、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校本教研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增加,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教师经验质的提高,向专家型发展:有利于教师经验准备性的提高,应变能力、教育艺术的提高。

  同伴互助,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交谈、协作、帮助相互提高。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化成长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培训学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促进课程改革理想变为教育现实。

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2

  经过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3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平凉七中

  靳文妍

  作为刚执教两年的新教师,很荣幸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总结和反思。

  反思中有如下心得: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三.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促使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 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改革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四、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地理教学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作出自己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 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 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自觉支持建立富国支援穷国和发达地区支援不发达地 区的伙伴关系。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 觉的环境卫士。④了解21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作好实施21世纪议程的知识、思想和参与能力的准备。

高中地理新课改讨论材料3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