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悟其情得其法——《“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2篇,供大家参阅。
悟其情得其法——《“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1
刘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抓住了人物的穿着、外貌、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条主线。在引领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读句子,再让学生谈感受,并从中进行概括、板书,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可谓印象深刻。
一、教材解读方面: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刘老师紧扣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层层突破。
二、自主学习方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既是本文的重点,作者特别用心的地方,也是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具体词句来解读,这就放置了空泛地解读,做到了有理有据,而且学生还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解读得比较到位。不仅如此,本段教学仍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可谓争先恐后,侃侃而谈。一种自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充盈课堂。
整堂课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可以说是解读透彻,条理清楚,侃侃而谈。可见老师平时的课堂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在自探究的学习方式、氛围中经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和学习机制。
悟其情得其法——《“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2
纵观这次网络研修的优课,我最钟情于杨辉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三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三回。杨老师抓住了人物的出场、外貌、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条主线。在引领过程中,紧扣课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带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读句子,再让学生谈感受,并从中进行概括、板书,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可谓印象深刻,对文本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体验。从杨老师的课堂实效而言,这是一堂成功的课,是一堂让我受益匪浅的课。
一、读其书,品其性。
杨老师由“初见”一词导入文本,并围绕这个词,从人物的出场、外貌、语言开始分析。第一段对王熙风衣着外貌描写细腻,辞藻华丽,但对学生而言,生僻字特别多,理解起来有困难。由此杨老师针对学生的的难处,巧妙处理。由合作读到选点跳读,由整体感知人物的外貌特点到发现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即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了桥梁,又较好地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二、拓展阅读,增加文本积累。
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给孩子拓展了文本,并且鼓励孩子多角度、多维度进行阅读和思考。所谓“言为心声”,“风辣子”的语言,每一句都极具内涵,值得品味。杨老师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做的相当巧妙。教师首先选取其中一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体会,然后学生分组赏析,自由选取某句话探讨其言后深意,班内展示,既节约时间,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深挖文中人物内心动态,可谓一举三得。
三、学习中渗透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文的学习中,杨老师特别注意教给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本文的重点是品味语言,感受性格特点,进而学会对人物的描写。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文本,杨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孩子跳读,同时让孩子抓住关键句子反复读、反复思考,读出语言文字的“弦外音”、“言中意”。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里,杨老师作为了本课的重点,并带领孩子从中归纳出来许多方法,如:理解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巧借文中一句话联系起来等等。并且在学生感悟时,教师进行多媒体视频资料的拓展,从而让学生通过这一方法入情入境的走向文本走向作者,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体验。
以上是我对杨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思考和收获,对于从未教过高年级的我来说是一节启蒙课。但俗话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个人觉得高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个性感受,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些。总之,这样和谐、高效的课堂 是我追求的目标。希望我们能够经常接受名师们的熏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悟其情得其法——《“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2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