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3篇 如何做好新时代乡镇工作

时间:2022-10-10 13:13:5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3篇 如何做好新时代乡镇工作,欢迎参阅。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3篇 如何做好新时代乡镇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1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政府副乡长刘彪)

  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这个课题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摆正位置,正视现实是履好职尽好责的基础。

  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就十分热爱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走到今天的副职领导,偶尔抱怨不公,静心思过知足(目前的心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干部从“要钱、要粮、要款”的三要干部中解脱出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管理方式,转变干部角色,这是摆在乡镇政府和干部面前的一大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关于乡镇工作职能、运行方式和主要职责。

(一)目前乡镇的职能定位。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要搞好政策服务。把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党的意志上来。二是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乡镇干部应把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产前服务主要是给农民提供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优质农资和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等必备的生产条件;产中服务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产后服务主要是市场的引导问题,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的市场价值。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本乡镇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引导农民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合理的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实现规模型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三是定位在为农民排忧解难以及构建和谐发展环境上来。当前一些干部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排忧解难的群众观念淡薄,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三难”和“怕苦、怕累、怕干”的三怕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压、拖、掩、踢、绕、交”思想,“压”即是解决问题自己不露面,压下属出马,问题解决得不好,好有“替身”;问题解决得好了,自己“幕后指挥”有功。“拖”是指实在“压”不出去,就采取缓兵之计,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天天往下拖,一直把对方拖得精疲力尽、甘拜下风为止。“掩”是为了减少麻烦,掩盖主要矛盾和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踢”是遇到了问题象踢皮球似的,你踢给我、我踢给他,踢来踢去,直至把“球”踢出“场”外。“绕”是一看势头不对,绕道就走,设法躲到“安全”地带。“交”是遇到了问题困难没能做到尽心尽力去解决,简单处理一下应付差事,把矛盾上交给上级领导和机关。以上情况,都是直接导致一些地方遗留问题较多,干群关系较紧张,环境不和谐的很重要原因。所以,乡镇干部都要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办群众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乡镇工作的运行方式

  过去乡镇政府统揽一切,工作包罗万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忽略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单靠行政命令,结果许多工作事与愿违。要真正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和转变工作方式。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二是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缺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带”的服务型补位政府;三是把以往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是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组织、引导、协调的轨道上;五是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上来,转到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来。

(三)乡镇主要职责任务

  1、执行政策,把握前进方向。长期以来,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具有通常所说的“千条线”和“一根针”的职能特点,其工作的策划谋略也是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是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村富民,壮大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就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3、循优起势,拓展服务领域。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实际,确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4、构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现阶段的农村方面,由于日常中的村级换届、农村财务、干群关系、两级分化等,从而引发的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离不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应该成为乡镇工作的核心,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可靠保证,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快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快发展乡镇经济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是做好乡镇工作的前提

  干部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我认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除了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种基本素质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四型”干部。一是成为“学习型”干部。坚持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涉农法律法规知识,虚心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勤学好学的新形象。

  二是成为“服务型”干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心实意做好农民的“服务员”和“勤务员”,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三是成为“创新型”干部。基层工作艰巨繁重,乡镇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积极工作,善于以新观念和新思路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建好班子、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出好办法、好建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是成为“务实型”干部。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切体会农民群众眉梢之喜、眼前之急和心头之忧,解决农民群众的最急、最需、最盼。

  完成工作还要具有八种基本能力

  1、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方向是每一名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都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为我们在座的年轻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思想和态度。要提高看问题的角度,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审视、谋划和落实,时刻想着大局、关心大局、胸怀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全乡镇、全县乃至全市工作大局。比如: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信访稳定工作成了全国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如果你没有政治鉴别能力,还按步就班地工作,对信访稳定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了问题,就把你的一切工作否定了。

  2、科学发展的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乡镇干部要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因此,乡镇干部要走出“唯财是举”、“速度第一”的思想误区,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要科学判断,在统筹协调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的农村既有发展不快的问题,更有发展不好的问题,所以,乡镇干部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抢抓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每个乡镇领导干部都要通过熟悉乡情,体察民意,整合资源,集思广益,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认真解决好思想素质、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不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身心投入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上,才能提高领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只有这样,加快富民兴镇的步伐才能落到实处。

  3、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同样,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一线位置,直接面

  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以创新寻求工作的突破,实现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以旧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新的突破。

  4、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作为领导农村发展的直接责任人——乡镇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知识才有可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作为。目前有些地方一些农户长期难以摆脱贫困,除了历史和自然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样是喂猪、养羊、种菜,为什么有的地方就养出了规模,种出了效益,而有的地方就很难呢?当然和农户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作为指导农村发展的乡镇干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一是懂文学的多,懂技术的少;二是懂社会管理的多,懂经济发展的少。

  5、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乡镇干部要做到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中不打折扣,不走样,更不能断章取义、自行其是,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各项政策,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指南,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这是检验乡镇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也各具特点,特别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习惯和致富的能力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乡镇领导干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必须既吃透上情,又摸清下情,在政策和原则的大框架下,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乡情、镇情、村情、民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

  6、依法办事的能力。乡镇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民主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农民最讲现实,最尊重实事,要他们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一定要以理服人,即使是办实事、办好事,也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并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群众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扬群众民主,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所做的事情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有了问题,不找政府找“条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这说明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7、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展的最前沿,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把一方百姓的福祉放在自己的肩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思路。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即便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但是在工作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敢于承担自己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敢于接受挫折和群众的批评,敢于在吸取教训中站起来。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和不求做大官、只求干实事的责任心,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8、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新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对于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的乡镇干部来说,突出地表现为化解矛盾的能力。乡镇干部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化解社会矛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没有一种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实。其次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抓住主要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吃苦耐劳、服务到位的干部最受基层群众欢迎。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工作着力点落到为民服务上来,改变“发号施令型”的工作方式,树立“执政就是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四型”干部,大部分都具备了这八种能力。

  第三个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是做好乡镇工作的根本

  乡镇是我国现行国家体制最基层的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前沿的观察哨和指挥所。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乡镇工作纷繁复杂,门类众多,我想就自己在乡镇工作的一点感想和体会谈出来与大家一块儿探讨,以期对同志们有所启迪或借鉴。

  也就是“吃透三情,围绕三新,实现四个转变,坚持四个必须。

(一)吃透三情。就是掌握上情,了解下情,切合实情。

  一是掌握上情。掌握上情是确保工作有一个明确导向的根本,掌握上情,就是要吃透和深入领会上级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知道哪些允许做,哪些不允许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作为上级是宏观调控,作为乡镇干部是微观操作,你的工作思路,要与上级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工作导向合住拍。我们一定要把吃透上情作为确保对上负责落到实处的基础和干好工作的根本,认真学习上级政策,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全面把握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务求学以致用,避免和防止工作失误,确保决策正确、思路准确、方向明确。

  二是了解下情。是确保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的基础。一个乡镇、一个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的要求是什么,形成当前的发展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你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搞好调研,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主动下访,做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提高调研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在调研过程中,贴近当前工作,贴近上级精神,贴近农村实际,围绕上级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搞好调研。真正把了解下情作为确保对下负责的重要途径,做到了解下情,体察民情,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工作的有效性。工作中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工作下沉,重心前移,根植基层,心系群众,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难点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靠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切合实情。是确保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切合实情,就是要在掌握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能使工作对路,符合上级的要求,符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至于走弯路,绕圈子。我们要把切合实情作为检验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正确的关键,根据发展的要求,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把好事干到为民造福、为党增辉上,确保工作到位,求得实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围绕三新

  应重点围绕“实、新、特”三要素开展工作。

  实,即实实在在,实事求是。这是乡镇工作能否体现宗旨意识,群众意识,以人为本思想意识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基,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树立崇高威信和良好形象的具体表现,乡镇工作必须围绕“实”作文章。乡镇工作任务在基层,目标在农村,发展和稳定是乡镇工作最重要的两大课题,这个课题它不依人的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必须注意调查研究,讲究实事求是,认真思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要解决发展和稳定的问题,离开“实”字,乡镇工作将一无所有。

  新,即新颖,创新之意。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镇工作面对具体的事务,头绪多,没有创新,一切照搬照抄照统只会被发展的洪流淹没。

  特,即独特,特色。创造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特点,就能体现特色。乡镇工作纷繁复杂,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并从中解脱出来,结合乡镇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做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各项工作,乡镇工作特色也就能够体现。特色是比较之下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比较之优劣乃特色之大小。

(三)实现四个转变

  首先,行政理念要由“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只有想方设法为农民服务,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农村富裕了,我们的基层政权才会被农民拥戴,才会稳固,农村的诸多问题才会好解决。乡镇政府若想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拥戴,就必须转变职能,做一个能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服务型政府,一句话,要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其次,工作重点要由抓大生产向抓大市场转变。把工作重心定位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达桥。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使农村离困脱贫,基层政府就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治理方式,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处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员、服务员和组织者” 第三,干部职能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要做到“三个转变”:一要从“经验型”向“知识型”干部延伸。要彻底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甘当学子,甘做小学生,从头开始,精通一

  两门农村实用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趋势。二要从“守摊型”向“创新型”干部延伸。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放下架子,敢闯敢试,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使创新的意识在带动群众创业致富中创造价值。三要从“行政命令型”向“依法服务型”干部延伸。要淡化任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多为农民服务,多为企业服务,多为经济发展服务,把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性服务。

  第四,公益事业由“花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自治化,即对乡镇与村的关系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村委会、社区和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村的社会治安,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协调农民之间的互助等。

(四)坚持四个必须(也就是工作必须树高目标,工作必须要快节奏,工作必须求实效,工作必须方向正)一是跳起来摘桃子,工作必须树高目标。

  发展思路是反映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工作目标是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工作中,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树大目标、求大发展。要创新思路,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立足长远、着眼未来,使工作目标思路具有开创性、超越性、前瞻性。敢于实现新跨越,要克服因循守旧,克服不思进取,克服墨守成规和固步自封,尤其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陈旧观念,树高树大目标,求大发展,真正做到“满意而不满足,做好力求更好”。

  二是跑起来干工作,工作必须要快节奏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些乡镇干部对发展不尽心,工作推推动动,缺少积极性,老牛拉慢车,工作停留在口头,应付了事,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对问题不思考,不研究,不深入解决,图形式,走过场。这些都会对干好工作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干工作应该是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出成绩,思想上要想干,行动上要快干,还要学会“会干、大干”,提高冲刺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干实、干好”效果。

  三是沉下去抓落实,工作必须求实效

  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抓好落实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抓不好落实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职。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在“实”上做文章,在“实”上下功夫,靠实干谋发展,靠实干赢民心,靠实干促民富。工作立项要务实。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实施重点突破,不搞花架子,力求实际实用实效。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把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按照有了问题不能不知道,发现问题不能不解决,解决不了不能不汇报的工作原则,树立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回避矛盾就是失职的思想,形成说的就算,定的就办,干就干好的作风。为民服务要真实。我认为有三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狠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四是站起来挑担子,工作必须方向正

  坚持围绕目标,不唯目标,超越目标的原则,不求工作过程,旦求工作结果。努力把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见实效上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群众受益为根本,工作中要深怀爱民之心,把群众的情绪视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评判;要善谋为民之策,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遇到的难题作为“第一抓手”,多干一些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稳民心的工作。第四个问题: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干好乡镇工作的重要保证

  乡镇干部工作在前沿“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工作头绪多、各种情况杂,由此而遇到的“复杂棘手”问题也就比较多。在一个乡镇范围内,自然灾害、矛盾纠纷、治安案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都可能发生,如果遇到某一复杂棘手问题解决得不好,对整个工作都会带来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工作前功尽弃。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要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具有独当一面的处理能力。一

  旦出现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深入第一线,弄清真相,及时研究对策措施,面对面地加以解决,避免由于延误时间或处理不当扩大事态的情况发生,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在处理复杂问题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首先,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它想得很难解决。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复杂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并不是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不正确,就会给自身增加心理暗示,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因为当我们认为它很难解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难处入手来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忽略了最容易、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仅如此,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想得过于难以解决,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它的难度,更要看到在它那复杂性的表层下所具有的简单性本质,以及解决的易度。其次,要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都有其本质特征,有其内在规律,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就像打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理皮袄时抓住了领口。

  第三,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复杂”与“简单”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认识这两个概念,应该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单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简单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这种“简单”,并非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揭开问题复杂性的外衣,或由繁入简,或删繁就简,直刺问题的本质。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家媒体曾经举办过一项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无数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厄运的人们;一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被毁灭的绝境;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饿而亡的命运。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扔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让另外两个人得以存活,请问该扔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登出之后,答案纷至沓来。最后结果揭晓,巨奖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扔下去。(主席放屁的故事)

  这道题如果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在复杂的表层下,却有着简单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就是怎样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存活。小男孩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给出了简单而有效的答案。看来,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角度。

  只要大家牢记各级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常怀帮民、富民造福社会的鸿鹄之志,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乡镇工作,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2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党委书记 匡国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基层工作的开展。乡镇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给乡镇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一、新时期乡镇群众工作面临的现状

  当前我乡群众工作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面貌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危房改造等资金的注入下,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原来的乡镇模样,发展越来越城市化、集中化;二是改革开放30多年,基层群众由封闭走向开放,群众的素质越来越高,视野更宽广,思想更活跃,对各种管理要求也在增加;三是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和政治权利的追求不断提升,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尤其是在换届中广大群众体现出强烈的民主性和参与意识,显示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各阶层、各群体的诉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五是当前由于一些配套措施不完善,好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各类矛盾频发,人民内部矛盾有时候甚至很激烈。

  当前基层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干部观念意识不到位。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与他们说不清;有的在遇到群众上访时,不是主动去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借开会、有事情等办法来回避或搪塞群众;也有干部认为当今是市场经济社会,群众都是各干各的,平时干部与群众很难搭上边。也有的被群众反对过后,认为老百姓是“刁民”,不讲道理。由此种种,干部群众的关系自然可想而知。二是缺乏恰当的工作方法。主要表现为“身在基层进村不入户,面对群众不知怎样来服务”。乡镇一级政府机关化办公现象日趋严重,在政治、政策的宣传上,觉得现在电视、报纸、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不要也不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更不用说面对面与群众沟通,解决他们的困惑,舒缓他们的情绪了。三是基层组织战斗力有待提高。表现为:乡村干部双语能力较差,尤其是汉族学习双语的意识不强,和农牧民群众沟通困难,造成干群之间的隔阂;乡村干部学习新事物意识差,尤其是40岁左右的干部,感觉自己提拔无望,得过且过,对于新事物产生抵触心理,如年轻干部操作电脑的能力就强于40岁以上的干部;乡村级干部报酬待遇低,工作环境不佳,社会待遇较低,后备干部培养难,因此服务意愿不是很强烈。

  二、当前乡镇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当前乡镇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既有干部的群众的,又有历史的、现实的,还有主观的、客观的。

  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够。组织安排的学习中实质性的内容少,应付检查的多,在学风上流于形式,部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且自学的人越来越少,即便是学,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尤其是政治理论学习和双语学习,流于形式,不自我约束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宗旨意识比较淡薄。关心群众、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淡化,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的变少,走马观花就事论事的增多,开展工作不注重调查研究,服务群众时讲对象、讲条件,没有群众观念。

  三是干群关系不密切。经常性的走访、经常性的联系是搞好关系的前提,部分乡镇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也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到自己所包村组也只见村组干部,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更不谈能够深入到群众之中;新形势新情况下,没有认真分析群众,认真研究群众,群众工作方法单一,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致使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化解,小事成大事,增加了解决的难度,群众意见很大。

  四是爱岗敬业精神欠缺。乡镇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老乡镇工作几十年,没有调整调动过;二是新进人员。这两部分人员前者按部就班,没有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更谈不上创新。后者把乡镇工作作为解决就业的平台,不安心想法设法调动。因此,这些乡镇干部大部分不热爱本质工作,也谈不上敬业,更谈不上用心服务群众。

  五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走读”现象,目前驻村干部不住村,即使到村里也是转一圈就走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遥控器,干部群众不见面,造成你不了解我我不了解你的局面。

  三、乡镇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在中国各级干部中,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群众工作能力方面,乡镇基层干部应该是最强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群众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同志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说,以前什么都听村干部的,现在村民自治,村民也有了“话语权”。以前村头大喇叭一响,上级精神一下就传达到各家各户。现在,农民各干各的事、各耕各的田,人员难组织,会议难召集,信息难沟通,管理起来很不容易。总之,形势不同了,群众工作也要有新套路、新办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因此,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我认为要立足四个着力点:

  1、着力发展生产力,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在全局上赢得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群众敬重的是想办事、能办事、办得成事的人。实干兴邦。所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增加群众收入。“巴里巴盖”甜瓜是我乡主导主业,引导金和绝品甜瓜专业合作社带动阔克尔图村、巴鲁旺塔斯村发展“巴里巴盖”品牌甜瓜产业,利用交易市场的运作提升销售空间,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狠抓销售环节,2012年将本地优质甜瓜走向全国各地高端市场。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将客商请进田间地头,竞价拍卖“巴里巴盖”甜瓜。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力争每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道路建设项目、人畜饮水项目,确保群众反映的镇、村两级办得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通过大量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用真心打动他们,使他们能主动和我们靠近。

  2、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力求通过干部进村入户,在感情上赢得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现在,有的乡镇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怕做群众工作激化矛盾,群众让自己下不来台,使自己没面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乡镇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工作,还惯用命令、强迫等方法去要求群众,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宣传教育群众,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得力,不会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一些年轻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处理复杂矛盾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总是以一种管理者的姿态去工作,往往造成工作被动。其实,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群众才能真心配合政府工作。

  3、着力于矛盾焦点,本着勇于负责的态度,力求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在人心向背上赢得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就是广大群众,舟就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水大舟稳,就必须找到改革三十年来的矛盾焦点,积极化解,不留死角,越是躲越容易造成干群之间的隔阂。作为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破解矛盾,敢于化解尘垢,人群众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做群众工作在变化,在实实在在的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有了群众的支持,有了民心的支持,我党的基层工作稳固了,其他事业的发展就顺理成章了。

  4、着眼于政策、法律、文化进农村,力求通过党的方针政策等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赢得在思想上牢固掌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多角度、广覆盖、创特色的原则,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整合资源,激活民间娱乐团体,自编自演,将党的政策、方针及时地送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站、农家书屋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如今的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素质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村依然是工作的盲区,很多干部做农村工作都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国家好的政策到农村就变了样。为此作为党的干部,要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源,包括远程资源、科技之冬、科技之夏、送文化、送电影下乡等方式,让群众多学习正能量的东西,让其他的东西无缝可钻,在思想教育上牢牢把握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好,为新时代的农民服务好。

  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了群体性、过激性行为增多的特点,要求年轻干部不仅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讲韧性、有气度,具备良好的心态。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始终代表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个核心内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3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

  从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近十几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着超乎想象的巨大变化,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在这大好局面下,我们必须看到有一些突出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和乡镇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严重滞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动强度大,投入产出比大,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典型的传统农业阶段。

  2、农业抗风险能力差。目前农业面临双重风险:一是如果出现大的水灾、旱灾、雪灾等强烈自然灾害,个体小农经济无法抵御。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信息不灵,农业生产跟风而上现象突出,再加上市场投机和炒作,农业生产效益受市场冲击较大。

  3、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4、乡镇政府服务农村和农业缺少资金保障。目前大多数乡镇政府 财力紧张,除了支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外,还要承担着计划生育、环境整治、信访稳定、招商引资等大量开支,很多乡镇政府目前都是在举债度日,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

  能很好的体现。

  5、村级组织职能弱化。村级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村干部待遇较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约束力差,很多情况下需要靠私人感情来推进工作,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村干部常常会有“撂挑子”和“尥蹶子”现象。

  6、家族势力、派性势力控制、操纵村级组织,家族矛盾、邻里矛盾、家庭内部矛盾层出不穷,往往以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财产分配争议等形式体现出来。

  二、问题产生原因

  1、国家各级政府对农业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乡镇政府对农村的管理职能弱化。

  3、集体土地由集体统一经营向个人承包转变后村级组织对村民的约束力和管理能力骤减。村级组织“空壳化”现象严重,村集体没有集体资金和收入可支配。

  4、家族势力、派性势力控制、操纵村级组织使其为本家族或私人利益服务,不能公平公正调节村民之间利益关系和解决农民的合理诉求。

  5、法制观念淡薄,社会风气不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在很多地方弱肉强食现象普遍存在。

  三、工作对策

  1、转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农村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

  2、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 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班子不健全、不团结,思想不解 放,服务意识、工作能力差的问题,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打造一支精诚团结、作风正派、工作思路开阔的村“两委”干部队伍,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匡正社会风气。当前群众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生活中的安全感、社会认同感、对公平正义的需求等。

  5、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全国18亿亩耕地,以9 亿农民计算人均2亩地,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能使全体农民致富,提高农民收入需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努力。

(1)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强化宣传引导和信息支持,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

(2)适度推进土地流转,促使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职业农民)。

(3)促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

(4)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扶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通过行业协会、新型农业合作社等把产供销各环节分散经营的农户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规模占领市场、以组织保障权益,以协会维护秩序。

  关于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推行、运作、提升”我总结了以下三段文字,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也是促进乡镇持续繁荣稳定的有力举措。

  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农业结构。算账对比启发,外出参观学习。典型示范引导,政策扶持助推。生产销售服务,确保增效显著; 推动土地流转,形成特色规模。建设园区基地,提高生产能力。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品牌商标。扩大对外宣传,开拓占领市场; 按照标准生产,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三品认证,增加美誉信誉。企业龙头带动,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确保持续增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推荐3篇 如何做好新时代乡镇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