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3篇 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时间:2022-10-10 14:29:1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3篇 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供大家阅读。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3篇 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1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知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2.认读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江 住 没 以

  3.认读词语:挖井、战士、不忘。4.用“不忘”造句。

  二、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2.读完课文之后同学交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三、体会水井在生活中的作用,课文中的水井有什么不同之处。

  1.出示水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课件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1.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2.引导:谁知道石碑上说的“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谁?(沙洲坝的乡亲们。)3.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学生理解“时刻”这个词: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5.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五、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2

  音序查字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华字典。

  2、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

  3、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教学准备:

  有关查字典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歌。

  播放音乐,师生同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二、激趣谈话,认识字典。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想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时,怎么办?(生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请一位“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来帮忙。这位老师可是神通广大,没有一个字它不认识,想结识它吗?

  出示字典,观察字典,可以摸一摸,翻一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了解查字典的方法。

  教师介绍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小学阶段学习查字典的方法有三种,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音序查字法”一般用于知道它的读音,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而查字典;“部首查字法”一般用于知道它的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而查字典;“数笔画查字法”则是用于知道字的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又无法确定字的部首而查字典。

  四、学习音序查字法。1、认识字典的组成部分。

  刚才大家对字典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在请大家翻开字典,观察一下字典里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边汇报,师边点击课件出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正文”等,并对每一个部分做以简要的介绍说明。2、以具体字为例,详细指导,教给方法。

  以“京”为例,具体展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查字母。在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要查的第一个字母“J”。

  第二步:查音节及页码。在这个大写字母“J”的栏下,找到要查的音节和这个音节的页码:jīnɡ(243)。

  第三步:在查到的页码中,根据要查字音节的声调顺序,在正文中查出要找的汉字“京”。

  提学生,有的字典的音节是没有声调的,可以找到这个音节的页码后,在相对应的地方查找不同声调的字。

  五、反复练习,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1、出示“厨”和“润”字,组织学生查字典。2、出示“静”“熟”“秀”三个字,组织学生查字典比赛。采访胜利者,有什么好方法,查得这样快?

3、小结方法:先看字母查“索引”,找到字母查音节,根据页码翻正文,按照声调去找字。

4、出示“虫”字,组织查字典。这个字,应该查哪个字母?为什么?

  小结:查声母是“zh”“ch”“sh”的字时,要查“z”“c”“s”。

  六、目标检测

  今天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乘车返回吧!课件出示小火车,车厢上有要查的字。共四个:糖双居样

  七、小结

  大巴车启动了,我是小记者聪聪,我想采访大家。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会了查字典,你打算做些什么呢?

3、我还想给你们一点建议:课后的时候,要经常练习查字典,形成一种习惯,终身受益。

4、最后,让我们齐唱《汉语拼音字母歌》,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3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3.汇报交流。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3)认识浮萍。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2.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写。4.展评学生写的字。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将相和3篇 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