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3篇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2 14:21:2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3篇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3篇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措施

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1

  蔬菜防治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提高蔬菜植株本身的抗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尽可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同步提高。

  1、农业防治技术:

(1)清园:播种或移栽前要清理蔬菜大田;生育期间,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出田园,并销毁或深埋处理。

(2)选择良种并进行种子处理:选择优质、丰产性高、抗病虫性强、耐贮运、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晒、选、消毒、药剂拌种包衣等技术处理。“晒”即在阳光下曝晒2~3天;“选”即选子粒饱满无病虫害,发芽率在95%以上;“消毒”即用55~60℃的温水浸种15分钟,除去种子病菌;“拌种包衣”即用高效、低毒农药(如辛硫磷颗粒剂等)拌种包衣,消灭杀死病虫和地下害虫,以降低虫卵病菌基数,减少用药次数,为蔬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3)实行倒茬轮作: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块地上不应连茬,换茬时,不要再种植同科蔬菜,最好是与葱、蒜等作物轮作。

(4)耕作技术与合理施肥:

  耕作技术:采用深翻土地、精耕细作,一般深耕30~35cm,打破犁底层,不断增加熟土层厚度。

  合理施肥技术:采用重施腐熟无公害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种植豆类绿肥或与豆科作物轮作等措施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性。推广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促进生态保护,尽量少施和不施用化肥。

(5)推广运用蔬菜的垄作、高畦、地膜覆盖、合理灌溉(旱能浇,渍能排)、增强光照等栽培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根据植株表现、生育阶段和天气情况,对不同蔬菜科学管水,满足生长需要。在保护地栽培采用膜下浇水,推广微灌、滴灌;在露地栽培推广喷灌、管灌等技术,禁止大水漫灌和不旱不浇水等,以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水资源的节约。掌握不同季节等条件,尽量延长见光时间,保证后期绿叶数,如采取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减少病虫害发生。

  2、物理防治技术

(1)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死病虫菌卵:夏天,地表覆盖地膜,利用阳光高温,在60℃以上气温下处理6~7天,可杀死土表病菌和虫卵;秋冬季节深耕土地,利用害虫休眠习性,烧掉路、沟、井渠、田旁及村庄空闲地方的杂草,利用作物秸秆等做肥料或饲料;在寒冷天气冻伤、冻死越冬害虫卵菌;进行中耕灭茬、耙细耙透;机械和人工除草。

(2)推广应用蔬菜育苗嫁接技术:接换根技术能有效预防蔬菜土传病害,如用黑子南瓜嫁接黄瓜,可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达98%以上,兼治疫病,并且耐低温。

(3)使用防虫网:在保护地棚室通风口或门窗处罩上纱网防止昆虫飞入。

(4)利用害虫趋避性进行防治:如利用银灰反光膜驱避,黄板、黑光灯诱杀等技术。

  3、生物防治技术

(1)使用以菌治菌的生物农药:

  农用链霉素,可防治甘蓝、芹菜软腐病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农抗120,可防治蔬菜枯萎病和炭疽病;武夷霉素,可防治蔬菜灰尘霉病、白粉病;木霉素,可防治蔬菜菌核病和灰霉病;抗毒剂1号,可防治番茄病毒病。

(2)利用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

  掌握生物种群动态发展规律,加强对益虫、益鸟的生物保护和利用。掌握病虫特性,利用bt乳剂,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黄守瓜等害虫;利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绿僵菌、灭蚜菌等真菌防治害虫;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虫、草蛉等益虫防治害虫。

(3)利用生长调节剂:

  在一定限量内使用乙烯利、九二○、B9、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可使蔬菜植株生长加快,并且能达到抗病、增产、早熟的目的。

(4)利用植物性防治虫害:

  植物性防虫剂原料来源广,制作简单,不仅防病杀虫效果好,而且无副作用,如使用辣椒水防治菜青虫,每667㎡用100g辣椒(辣味越浓越好)捣碎,加水1000g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加水5kg,选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喷洒在发生菜青虫的蔬菜上,防效很好,另外,大蒜、蓖麻、圆葱等植物都对害虫有抑制作用。

(5)利用草木灰和“尿洗合剂”:

  草木灰治根蛆,防治葱、韭菜、白菜等蔬菜根蛆害虫。因害虫喜湿怕干,施用草木灰能抑制其发育、不利于生存,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草木灰又是很好的肥料,能提高抗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尿洗合剂”治蚜虫,用尿素250g,洗衣粉150g,加水50kg搅拌配成“尿洗合剂”,待洗衣粉全部溶解后喷雾,可对蔬菜上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叶面喷肥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注意要现配现用,以防尿素挥发)。

  4、化学防治技术

(1)在确保蔬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的标准下,在病虫害流行且数量大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广谱性的农药。严禁在生产中使用国家已公布禁用的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灭地下害虫等)。

(2)根据地方上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掌握当地蔬菜生产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时、准确掌握危害症状、特点,选准防治最佳时间及观察害虫对药物反应;并了解病虫害天敌生长规律、习性,天敌的作用效果和保护。

(3)正确用药,做到对症下药。一是合理混用农药,可扩大防治对象,降低成本,但不能盲目混用;二是正确掌握用药量,生产中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不得随意增减,配药时要使用计量器具;三是交替使用多种农药,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性。

(4)根据天气情况,科学用药。一般农药的使用都受天气影响,比如阴天、大风、下雨等都会影响农药的施用效果。因此,应注意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观察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选择无风、无雨等晴好天气,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用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时间和蔬菜收获安全间隔时间。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时间,一般气温高时7~10天,气温低10~15天为宜;蔬菜收获安全间隔时间,一般在收获前15~2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2

  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产地的生态环境良

  好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的,并且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总称。“安全”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了严密的监测和控制,做到防止有毒有害体在各个环节的污染,确保蔬菜内含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安全标准以下,不构成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危害[1]。“优质”指的是蔬菜的商品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营养”指的是蔬菜的内在品质,即品质优良和营养价值及卫生安全指标高。能够被称为“绿色产品”还要取决于其它一些指标:例如“绿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能源的节能;并且“绿色产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对人体是安全健康的,此外对环境也应是无损害的,“绿色产品”的消亡过程中也是对环境没有污染且能迅速降解的。无公害蔬菜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

(1)能够选用抗病品种,抗逆性较强及产品性能好,且品质优良种在今天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蔬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病虫害发生, 降低了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

(2)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作为综合防治的前提,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实行不同科的作物2~3 年以上的轮作。其目的有两种:其一是可以减少菌源,然后利用作物的选择吸收性;其二是可以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能够适时的进行合理轮作,选用科学间作及套种是科学且有效的防止病害传播和蔓延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有计划地进行轮作、间作套种、积极采用立体种植,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2]。做好物理、化学农药、生物等综合防治管理技术

(1)定时定量做好物理防治管理

  1、防虫网:可以在保护地的通风口安装大量防虫网,可有效防止害虫进入。

  2、太阳能高温消毒可以杀死病虫菌卵。夏季采用地表覆膜、加高温闷棚,能够使温度提高到60 ℃以上,一般来说处理10~15 天便能够有效直接地杀死地表病菌和虫卵。

  3、食饵诱杀:制作毒饵来诱杀害虫。

  4、臭氧可使害虫窒息死亡,另外对真菌、细菌也存在一定的防治作用。并且臭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转化为氧气,有利于蔬菜生长。

  5、色板诱杀:通过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及时杀死成虫,减少虫源。例如在保护地内悬挂黄板能够有效杀死斑潜蝇、白粉虱等害虫[3]。

  灯光诱杀:如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数据显示频振杀虫灯能够杀死1000 多种害虫,并且一盏灯控制面积可达4hm2。

(2)化学农药仍是当今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的最直接的手段

  它们包括: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硫环磷、呋喃丹、甲基异柳磷、久效磷、胺磷、地虫磷、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速扑杀等。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必须选择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同时可选择特异性昆虫的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等,来确保蔬菜安全。

(3)加强采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要实时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科学技术。比如对于甘蓝、花椰菜和低矮

  型菜田可以引进并且释放青蛙类益虫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另外棚室内可以释放大量的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同时释放丽些许蚜小蜂来防治温室白粉虱。积极推广作物嫁接技术且适当地调整种植地及田间去杂等措施

(1)例如选用黄瓜嫁接,选用黑籽南瓜作砧木,不仅仅可以有效防治作物的枯萎病,,也还能够减轻疫病带来的危害。在茄子杂交制种过程中,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有落花、落果及授粉技术应用不当等。其中落花、落果主要是因为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生产上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灌溉和排水,避免过湿或过干从而使植株生长不良。

(2)种植期间应当时刻保持田间里的清洁和卫生。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清除病虫危害过的叶片和瓜果植株,并且应该带出田外进行深埋或者是烧毁。在整个生育期间要对父、母本的纯度进行认真检查,需拔掉不符合亲本特性杂株及变异株。等到授粉结束后,插支架防倒。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农药使用等方面的安全间隔期

  通常情况下,根据间隔期的长短,当气温高时则7~10 天,当气温低时则10~15 天为宜。这样便能够减少蔬菜上农药残留,同时也有效地去除了残毒,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

  但无论以哪种综合防治为前提,无论是采用物理或者是化学及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都应当把握作物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从而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如加强预测和预报,及时掌握田间病虫害之所以发生的发展规律及它们危害症状的特点,以找到最佳防治时期。同时可以通过对作物病虫害的天敌出现及其发展规律和它们存在的作用效果的学习,进而对天敌的保护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4]。总结:

  中国在加入WTO 以后,?无公害的蔬菜如果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够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其中抓质量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种植期间要密切关注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了解关于绿色蔬菜的定义。学习、掌握切实可效的科学方法,使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

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3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在农药防治上,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合理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农业防治技术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

  1、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降低因种子、种苗携带的病原菌进入大田造成病虫害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蔬菜作物抗病虫能力和品质。

  3、收获后清洁园地,冬季深翻炕土,夏季翻地高温消毒,消灭部分病源、虫源。

  二、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和寄生性天敌(寄生蜂)来消灭虫害。

  2、以菌治病治虫: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来消灭病虫害,例如用农抗120防治白粉病、炭疽病;韶关霉素防治蚜虫;Bt乳剂防治菜青虫等。

  三、物理防治及人工防治:利用害虫忌避性、趋光性和群集性,采取物理防治或人工捕捉防治。如灯光诱杀、黄板诱蚜虫和白粉虱、铺银灰色薄膜避蚜、人工捕捉有群集习性的斜纹夜蛾幼虫或捕杀卵块。

  四、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经济、有效、安全地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1、抓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按照蔬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在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之前,及时进行防治。

  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经济、有效、安全地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3、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氧化乐果、甲胺磷、水胺硫磷、呋喃丹等。严格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时间,在商品菜采收前规定时间内严禁施用农药。

秋播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3篇 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措施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