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4篇 词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9:2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4篇 词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4篇 词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

  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并为说和写奠定基础.

作 者:李秋枝 刘信波 ?作者单位:?刊 名:艺海?英文刊名:YIHAI?年,卷(期):?“”(3)?分类号:H3?关键词:?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

  语法代码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1995年12月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小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在近几年的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引入了语法代码教学法。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注重语义、而且注重语用,是语义、语用并重的教学法;它在注重语用方面,不单侧重于具体词语的用法,更侧重于同类词汇用法的概括。因此,这是解决目前大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背单词短语而到头来不会用的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从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优越性、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集当代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大成,在词汇释义方面,提供了大量语法知识,阐明了词的句法特征,概括了英语的语用实际,以指导词汇的应用。这不仅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而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英语学习者的好评。语法代码教学法也正是采用了LDCE的部分语法代码,并对之进行了简化、归纳和总结,使之更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适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法代码教学法是依托LDCE这样一部权威性的辞书而确立的教学方法,因而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基础。

  二、语法代码教学法的优越性

  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具有坚实的科学性,而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首先,语法代码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去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当堂的教学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以pretend (L7, SB1)一词的教学为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板书写出:

  pretend [pri’tend] [T1, 3, 5; I0] 假装

  然后给出例句:

  He pretended sleep when his mother called him. [T1]

  Mary pretended to be reading. [T3]

  Don’t pretend that you know nothing about it. [T5]

  She wasn’t really crying, she was only pretending. [I0]

  再要求学生仿照所给的例句来造句,下面是学生所造的句子:

  He pretended a good boy.

  Jack pretended to be ill.

  He pretended to have done that.

  He pretended that he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I meant.

  Mary isn’till, she is pretending.

  板书写出语法代码和给出例句,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学会该词的语义和用法、造出无数的句子,也正是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课堂密度、深化训练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语法代码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广博与专精构成教学过程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要用一条线索将广博的知识贯穿统领起来,语法代码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越性。在初中和高中课本中学过无数次这样的结构:

  When he was still a young man, he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 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L1, SB1)

“Mr Crossett, ”said my father, “ will you permit an old pupil to shake hands with you? ” (L1, SB2)

  You can touch it, or even pull its tail, without causing it to move or wake up. (L5, SB2)

  I persuaded him to let me move his hand away. (L3, SB2)

  Many of these songs called on the workers to take up the struggle. (L2, JB6)

  虽然这些句子中的动词(短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不完全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补)”这样的句子结构。表示致使意义的allow, ask, beg, cause, drive, encourage, expect, forbid, force, get, invite, permit, persuade, teach, tell, want, warn, etc.; 表示心理状态的'consider, declare, find, know, prove, think, believe, discover, feel, imagine, judge, suppose, understand, etc.; 表示情感状态的love, hate, like, prefer, want, etc. 这类动词(短语)都可以用[V3]这一语法代码归纳表达出来。也正是通过[V3]这一语法代码,就将一个个个别词语的用法,根据它们的共同特点。概括成了一条普遍规律来指导英语知识的运用。

  第三,语法代码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给出在具体应用中的语法代码,可以使学生在学到一个词的词义的同时,利用代码的直观、易记的特点,用该词的标准的句子结构组词造句,在模仿中学会词语的具体用法,进而培养了其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第四,语法代码教学法的运用能带来词汇学习的语音、语义、语用并重的全面的教学效果。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只注重词的释义,给出例句也只是为释义服务;而语法代码教学法视语音、语义、语用为一个统一整体,三者反映了语言三大要素的有机联系,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因而它能带来突出的全面的教学效果。我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语法代码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语法代码教学法在应用中要反映教学的实际,遵从英语语言的自身规律,在这儿说明一下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 严格地讲下列语法代码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由于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着主要成分,起着主干作用,因而掌握了它们的用法,也就掌握了基本的句子结构,掌握了谓语动词所在句子的句型。课堂语法代码也正是基于此而确立的。下列为常用语法代码:

  C:可数名词(后接成分一般用作定语)

  C3:后接不定式

  C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

  C6:后接wh-引导的从句或短语

  U:不可数名词, 后接成分一般用作定语

  U3:后接不定式

  U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

  D:双宾语动词 /与格动词(后接成分作直接宾语)

  D1:后接名词

  D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

  D6:后接wh-引导的从句或短语

  I:不及物动词

  I0:后不接任何成分

  I3:后接不定式作状语

  I4:后接现在分词作状语

  I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作主语

  I6:后接wh-引导的从句或短语作主语

  L:连系动词(后接成分作表语)

  L1:后接名词

  L3:后接不定式

  L4:后接动名词或现在分词

  L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

  L6:后接wh-引导的从句或短语

  L7:后接形容词

  L8:后接过去分词

  L9:后接介词短语或副词

  T:及物动词(后接成分作宾语)

  T1:后接名词

  T2: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

  T3:后接不定式

  T4:后接动名词

  T5:后接that引导的从句

  T6:后接wh-引导的从句或短语

  V:后接复合宾语的不完全及物动词(后接成分作宾语补足语

  V2:后接不带to的不定

  V3:后接不定式

  V4:后接现在分词

  V8:后接过去分词

  X:后接复合宾语的不完全及物动词(后接成分作宾语补足语)

  X1:后接名词

  X7:后接形容词

  X9:后接介词短语或副词)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各种语法代码是对语言规律的总结,并非凭空杜撰而来,所以C, U, D, I, L, T, V, X并不能与0─9之间的数字任意组合,只能以所提示的各种搭配为指导组词造句。

  2. 要通过给出典型例句,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法代码的含义,以便于学生掌握运用。下列为常用语法代码的典型例句:

  C:one dog/four boxes

  C3:a wish to visit Beijing

  C5:a desire (that) she would go

  C6:the reason why he come

  U:Sugar is sweet.

  U3:There is some reason to believe it.

  U5:Is there proof that he is here?

  D1:Give the boy a book.

  D5:He warned her that he would come.

  D6:Tell me who should go/where to go.

  I0:Birds fly.

  I3:He lives to be 90.

  I4:She came running.

  I5:It appears that he will win.

  I6:It appears as if she will win.

  L1:She became a Party member.

  L3:The trouble is to know what to do.

  L5:The trouble is that you know too much.

  L6:He looks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 tales.

  L7:She became famous.

  L8:He got trapped.

  L9: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T1:She kicked the boy.

  T2:I helped clean the windows.

  T3:I want to go.

  T4:I enjoyed their singing.

  T5:I know that they'll come.

  T6:He decided where to go.

  V2:I saw the man leave.

  V3:I want him to go.

  V4:He watched mother cooking dinner.

  V8:We have a house built.

  X1:They considered him their e

[1]?[2]?下一页

nemy.

  X7:They consider him dead.

  X9:Put it in the box.

  3. 在应用语法代码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对语法代码进行介绍、应用,不要一次性全部传输给学生,以免学生消化不了进而对之失去兴趣,从而起不到相应的良好效果。

  4. 在应用语法代码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运用英语的环境中,去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语法代码,以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5.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所学的词语进行语法代码总结,以便于归纳类似的用法,上升到语法理论的高度。

  四、语法代码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语法代码教学法用于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讲,语法代码教学法能使学生不但了解词语的语义,而且能把握语用,是对词汇的全面学习。从语言运用角度来讲,语法代码教学法能对学生运用词汇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使学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就可以记住并学会运用大量的词语。从教学环节角度来讲,语法代码教学法深刻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语言教学的认知规律角度来讲,语法代码教学法遵循了“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良好效果还是体现在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上。93年6月期末考试全年级英语成绩90分以上的7人,80分以上的56人,而我所教的92级1班和3班就分别有6人和44人,占本年级本分数线以上人数的85. 71%和78. 57%。94年6月下旬的全省英语会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平均成绩列全年级的前两名,及格率达到100%,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都远远高出油田平均水平。

  以上观点和内容仅为个人之管见,错误与不当之处愿各位不吝斧正,以期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作者简介:

  王传忠,山东高青人,生于1967年4月,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外语系,文学学士,山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班结业、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20被评为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班主任,、被评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师德十佳教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八分场胜利油田第三中学 257055

  E-mail: amourking@263. net 联系电话:0546-7688752

(胜利油田第三中学 王传忠

  上一页??[1]?[2]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3

  标记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在回顾了标记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的基础上,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词汇的`标记现象,探讨如何把标记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并说明标记理论用于词汇教学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

作 者:张丽影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8?“”(17)?分类号:H3?关键词:标记理论 ??标记性 ??词汇 ??英语教学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4

  浅谈基于嵌入式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Proteus ARM 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在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引入Proteus、ARM(重点介绍Proteus软件)软件,通过动态仿真模型的设计,能用到毕业设计以及创新设计当中。

  1、嵌入式系统的概述

(1)从技术的角度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基础是计算机,能够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及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

(2)从系统的角度定义:嵌入式系统是能够完成复杂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并使其紧密粘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反映出的这些系统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完整部分,称为嵌入式系统。

  2、Proteus、ARM软件介绍

  proteus是由英国Labcenter公司开发的嵌入式系统仿真及开发平台,该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1)能进行智能原理布图;进行单片机软件调试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的协同仿真;满足单片机软件仿真系统的标准。

(2)支持常见的单片机类型和飞利浦公司ARM7( LPC系列) 处理器及常见的外围器件如8255,ADC0809。

(3)可以与Keil Version3,ADS1两个集成开发环境结合,,把用汇编和C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后,进行软、硬件结合的系统仿真。

  3、Proteus软件的应用

  3.1 Proteus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Proteus和Keil 建立的虚拟实验平台搬到课堂上,能够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从而让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下面笔者引进一个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例。在讲到外部中断处理过程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将Proteus和Keil进行联调,然后通过仿真处理的步骤,可将单片机处理中断的软件执行过程以及单片机内部资源变化的情况以一种直观地感受呈现给学生,从而能够达到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运行Protues软件的`状态下,按住Proteus中的电路闭合键,P3.2引脚会有一个下跳沿,PC= 0x0003H,指向AJMP INT0的转移命令,堆栈的指针SP= 0.9H,数据存储器的0.8H和0.9H单元存放着0.1H和0.5H,即该处存放着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因此,学生能够迅速的知道,当外部有中断地请求时,程序的自动存储功能可以保存断点的地址,同时程序将会转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因为中断请求是由外部中断0产生的,因此程序就会转到外部中断0的入口地址0003H。通过外部中断执行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上使用Protues和Keil 联调建立的实验平台,我们可以将许多抽象概念直观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观察到软件执行时单片机内部的I/ O口和存储器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到软件程序和外围电路之间的互动过程。

  3.2 Proteus软件的应用

  目前所拥有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包括两个关键的环节,即课内的实验以及课程的设计。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上都是在实验箱上完成的。由于受硬件实验箱结构以及资源的限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软件充分的融会贯通。所以当我们的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几乎无法完成综合性的实验。假设采用了Proteus软件的仿真实验,就可以弥补硬件实验能力的不足。基于Proteus软件的实验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验证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Proteus与Keil软件的运行环境,使学生对单片机虚拟系统的仿真有自身的认识。实验指导方面的教材只需要列出实验的任务和要求、Proteus软件的实验原理图、操作的步骤、流程以及和程序相关的源代码等。学生就可可自行根据实验步骤或实验操作得到录像进行操作、调试,以及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

(2)程序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用Proteus绘制系统原理图,以及使用Keil软件进行源程序设计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原理图用Proteus绘制硬件电路图,按照实验的要求完成程序的设计,在Keil的环境下编写出源代码,调试成功后,加载程序到Proteus硬件图仿真。

(3)综合学习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主的根据实验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出硬件额电路(包括CPU型号、元器件及参数的设置等) 并绘制出Proteus的硬件原理图;根据硬件的功能模块对软件进行设计。完成对软硬件设计之后,需对两者进行联调,充分利用Proteus与Keil软件间的联合仿真的功能,及时的发现并改正硬件电路以及程序源代码的错误。系统仿真成功后,再进行实物的制作。在对课程的设计环节中,需要学生在Proteus环境下绘制出硬件的电路图,在Keil软件中编写出设计程序的源代码,并且在设计硬件电路时后尽可能的考虑到实验箱的有限资源,便于在Keil中编写的程序能够更好的被移植到实验箱上。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单片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常讲解到的单片机。学生也可在联合仿真成功之后,再去进行电路的焊接、软件系统的调试以及程序的固化等,可以避免因设计方案的不正确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4、结语

  proteus和ARM的嵌入式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充分的利用机房的现有设备,减少了实验设备的硬件维护又与实际的工程系统接近,拉近学习和就业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能降低成本,经济优势明显,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万军,马正华.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5):7779.

[2]李芳,李家庆.基于Proteus+Keil的单片机实验仿真平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4):78.

[3]陈燕,李娜娜.Proteus和Keil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94195.

[4]王玮,曹会宁.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2(5)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5

  激活-扩散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激活-扩散理论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理论,本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访谈等研究工具,探讨该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认为激活-扩散词汇理论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灵活习得、使用新词汇的'能力,有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有效增加课堂信息输入量,活跃学生的联想思维.

作 者:戴清娥 DAI Qing-e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外语系,浙江,宁波,315211?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激活-扩散 ??词汇教学 ??联想思维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6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用语法翻译教学来夯实高职学生的的基础,用交际教学法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作 者:王婷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255314?刊 名:科学与财富?英文刊名:SCIENCES & WEALTH?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高职 ??英语词汇教学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7

  程序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B?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程序教学法恰当的.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将对学生的词汇学习产生重大的作用.

作 者:蒋娜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程序教学法 ??词汇教学 ??运用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8

  副词语法功能及其在教学语法中的定位

  现代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专家语法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把这些研究成果跟中学教学语法结合起来,总结中学教学语法在吸收语法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经验,是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的重要任务.

作 者:刘贤钧 杨明 Liu Xianjun Yang Ming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刊 名: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AL INSTITUTE?年,卷(期):2008?24(2)?分类号:H193.5?关键词:副词 ??语法功能 ??专家语法 ??中学教学语法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9

  语法代码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1995年12月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小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在近几年的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引入了语法代码教学法。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注重语义、而且注重语用,是语义、语用并重的教学法;它在注重语用方面,不单侧重于具体词语的用法,更侧重于同类词汇用法的概括。因此,这是解决目前大多数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背单词短语而到头来不会用的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从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优越性、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语法代码教学法的科学性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集当代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之大成,在词汇释义方面,提供了大量语法知识,阐明了词的句法特征,概括了英语的语用实际,以指导词汇的应用。这不仅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而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英语学习者的好评。语法代码教学法也正是采用了LDCE的部分语法代码,并对之进行了简化、归纳和总结,使之更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适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法代码教学法是依托LDCE这样一部权威性的辞书而确立的教学方法,因而具有坚实的科学性基础。

  二、语法代码教学法的优越性

  语法代码教学法不但具有坚实的科学性,而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首先,语法代码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去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当堂的教学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以pretend (L7, SB1)一词的教学为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板书写出:

  pretend [

[1]?[2]?[3]?[4]?[5]?[6]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0

  信息化系统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后勤工作日益重视,我国也逐步颁发了各类政策用于扶持教育事业,其中就包含了后勤管理事业,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各类建筑及建筑设备的管理是重中之重[1]。目前,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已逐渐和高校分离,本校已处于完全分离状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本校的后勤建筑管理引入了新的模式,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入,综合应用于高校建筑管理工作中,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和效率[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成熟,高校后勤管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大量繁杂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关联,极大的方便了后勤工作的管理[3]。在高校建筑的后勤管理中,应当包括师生住宿、教学用房管理、建筑设备和资源管理、车辆的管理等信息,从而合理的调配高校资源,方便办公,加强后勤人员内部的信息交流沟通,能实现快速实时的反应机制,提高问题的解决速度和效率,并为领导人员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落实高校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提高本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建筑的利用率,保证建筑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约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本,是未来高校建筑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高校建筑管理全面负责了所有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因此,后勤建筑的管理应该包含学生的宿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建筑设备维修管理,日常办公辅助等主要功能。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本系统基于B/S构架开发,不用安装任何特殊的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操作服务[4],成本低廉、维护与运营方便。根据本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业务需求,如图1高校建筑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本建筑管理系统应当能够承担以下工作:宿舍管理:本校采用全寄宿制教学方式,对所有在校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居住管理,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规范性。教学建筑管理:教学建筑是高校建筑的主体,是日常使用的重点,这类建筑的管理应首先保证正常的教学排班,再进行实时的建筑维护。固定资产管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校的各类建筑智能化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实验设备不断增加,这些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对使用房间往往具有特殊要求,需要定点定位的进行管理。维修管理:以上建筑内各式各样的设备,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故障问题,及时的做出维修管理、故障申报、定期保养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完善此部分内容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寿命。信息聚合:以上这些建筑信息应当能够做到实时的聚合,精细划分类别,方便查询管理。日常办公:系统开发的目的是方便后勤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制作一个信息化的办公平台,平台操作简单方便,切实做到提高办公效率。系统维护:该部分用于开发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内核维护,同时预留出未来扩展功能模块的接口。

  2高校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详细设计

  本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为系统管理员和后勤管理人员,但也需要面向教师与学生[5]。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能进行系统的基础数据修改,权利范围最广,能够对其他用户进行权限分配[6]。在深入了解本校后勤管理部门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和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见图2。

  2.1宿舍管理。宿舍是校内建筑的重要构成,宿舍管理模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管理宿舍,提高宿舍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流程,减少后勤部门的宿舍管理费用,也便于教师和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水平。本模块包含了宿舍信息维护的主要功能,宿舍的分配,来访登记,宿舍查询等,涉及到后勤管理人员和教师等主体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操作模块的所有子功能,而作为教师,只有分配宿舍和查询等操作的权限。宿舍信息维护是指关于宿舍所有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宿舍信息指的是宿舍楼的楼号、房号、床位数量等,该模块应该能够对宿舍的这些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宿舍管理的信息化。宿舍分配是指对空闲宿舍,床位和其他信息的操作配置,管理员用户和教师用户通过设置一定的查询条件,如宿舍楼、宿舍号等,将这些空缺分配给确定的学生。通常在开学的时候,宿舍都是空的,因此可以把相邻近的宿舍成组分配给新入学班级,再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批量分配工作,同时将分配结果保存到系统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查询操作。来访登记是指登记非本宿舍人员的访问,提高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意识,方便查询,所有外来人员必须登记信息,包括到访时间、宿舍号、来访人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对来访人员进行快速查询。

  2.2教学建筑管理。教学建筑是高校建筑的核心,它包含了一般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本校为了加强管理,还以班级为单位分配了夜间固定自习室,面对日常教学中大量课程的进行要求,教室分配成为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建筑管理模块被分为教室分配,教室状态查询,教室预约三个模块。教室分配是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后勤管理人员根据每个院系的课程排布要求和教学设备使用要求等,对校内全部教室进行初步分配,分配结果由各院系教师提出修改再进一步进行分配,本部分只能由后勤部门进行操作。教室状态查询面对能使用系统的全部用户,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全部教室是否被使用、维修、预约等状况,后勤管理人员可以修改这些教室当前和未来的状态,方便其他用户查询。教室预约是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预约教室开展活动的功能,教师或学生用户在网上提出空闲教室使用申请,由后勤管理员审批批准,该功能能够方便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教师组织班级活动。

  2.3固定资产管理。随着高校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多的建筑设备、办公设备、实验设备被引入校园,这给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部分的管理工作已经被高度重视,本模块由管理学院提出管理方案,经过多名专家审批,汇总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包含了资产信息管理,资产领用,资产转移,资产信息管理四个部分。

  2.4维修管理。维修管理模块包含了设备的维修申报、审批、处理、统计等内容,面向所有用户,由后勤管理员、学生或教师提出申报,填写维修申请单,上报设备故障和基本情况,后勤管理员接受申请并安排维修部门进行维修,同时更新设备的状态为正常或维修,维护统计是指对所有设备的维护统计,包括维修次数、故障次数等,便于进一步分析。

  2.5信息聚合。信息聚合是指将许多信息聚集在一起,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根据高校建筑管理的实际需求,该模块应能够进行学生信息查询、教师信息查询、教室使用情况查询、宿舍使用情况查询、设备使用情况查询等。教师和后勤人员能够对全部学生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被统一显示,方便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全面了解比对,对学生实施更好的管理。教师信息查询是为了方便学校领导充分了解教师的情况。

  2.6日常办公。后勤管理人员在日常办公中应用到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通知公告、电子邮件、日程安排、个人设置。通知公告是用来进行信息发布和查看,站内邮件是指为用户提供邮件的方式进行日常的公务联系,日程管理是指对办公人员的办事日程进行管理,个人设置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人信息的设置、管理与维护[7]。

  2.7系统维护。信息维护指的是对系统中所有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系统权限是开发员指定分配不同的用户权限,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还可以更改权限。清除缓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响应速度。

  3高校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结果

  根据本校的实际需求,开发出的高校建筑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运行结果如图.

  4结语

  高校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后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对高校建筑后勤管理的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广泛采纳教职工、学生、开发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的意见,开发出了一款适合本校后勤建筑管理的软件。该软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提高了本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在未来的开发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加载教师宿舍、食堂建筑、办公建筑等的管理模块。

  参考文献:

[1]魏平峰.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15(4):67-69.

[2]朱迪银.高校后勤管理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2(10):42-45.

[3]王丽楠.高校后勤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11-13.

[4]IvanTirado.Businessorientedinformationsecurityrequirementsdevelopment[A].Proceedingsofthe5thannu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ecuritycurriculumdevelopment[C]..

[5]邢明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23-25.

[6]李旻玥.济南幼儿师范后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1-25.

[7]兰银卫.高校后勤集团预算管理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1-23.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1

  浅谈“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本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班班通”教学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本市“班班通”的课堂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班班通;交互式一体机;课堂教学;应用现状

  自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来,教育信息化让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方式都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在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因此,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区域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变革。“班班通”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让信息技术走进常规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常态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自开始,我市中小学校统一进行了“班班通”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很多种,我市普遍使用的是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部分学校仍使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尝试,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掌握这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这种交互式教学系统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学生对使用该教学系统进行的课堂教学也普遍适应,但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本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有效提高“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

  一、“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试用,全市绝大多数老师已熟悉“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基本构造,能够使用“班班通”教学系统进行基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看,我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种情况:

(1)等同于已有的传统课堂教学功能,仅用于播放课件或其他教学资源;

(2)特有的教学功能的应用,如放大镜、聚焦和拉幕功能等;

(3)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呈现为前两种情况,只有极个别的课堂教学能实现交互功能的充分应用。

  作为使用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仅把“班班通”教学系统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功能等同于“电脑+投影仪”;部分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取系统中的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当运用交互功能;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在充分了解“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交互和教学功能进行教学设计,并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说,“班班通”教学系统在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实验或起始阶段。教师多数处于对系统的熟悉、培训与试验阶段,对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教学作用还处于基本认识阶段,远未达到“班班通”教学系统与各学科的深层次整合。

  1、“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班班通”教学系统不仅结合了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投影的功能,还拥有这两者所缺乏的修改和存储等功能,其优势显而易见。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相对于普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将黑板和多媒体投影的优势结合,不但能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还能即时对这些资源进行批注和修改,使教师在灵活应用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高效实施教学过程。

  第二,提供大量形式多样的内置资源,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在每节课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搜集素材并整合,最后制作出一套精美的课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这一点在常态教学中往往很难实现。而“班班通”教学系统里丰富的内置资源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省去了搜索、处理、整合资源的时间,转而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此外,这些资源内置在教学系统中,方便教师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在课堂上随时调用,对之前做好的课件进行调整和修改,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班班通”教学系统可记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所有细节并长期存储,不仅方便教师课后进行总结或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将这些资料回放,为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回放教师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随时回顾,巩固重难点,而回放学生学习过程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深入提高。

  2、“ 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在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实际运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常态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且本市应用时间较短,处于新技术应用的初期,各种问题皆有,主要可归为两类:第一,设备技术方面。我市虽然在前期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构造和功能、教学系统软件的'界面和功能等,但都是基本操作介绍,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应用案例培训,且培训时间短,后期缺乏持续性,这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对“班班通”教学系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另外,外部资源与软件的兼容性也存在问题。虽然系统提供了大量内置资源,但这些资源更新较慢,当教师不满足于系统内置资源时,需要将其他渠道获取的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但目前安装的软件却无法兼容外部资源。以科大讯飞软件的电子课本为例,电子课本中只能添加系统内置资源,不能添加从网络下载的资源或本地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第二,教育理念方面。首先,教师对“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很多教师的理念中,仍然将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当成一个投影屏幕,其心理定位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多媒体工具,自然就不能充分认识一体机的交互功能,进而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体机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缺乏对交互式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系统研究,仍然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中应用“班班通”教学系统,从而无法将系统的交互特点与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导致交互式一体机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现无论什么学科一概使用“班班通”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对“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两点思考

  1、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班班通”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班班通”教学系统使用的有效性,其软件开发团队需要定时更新资源并保证资源的多样性。现阶段因技术限制,不同软件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因而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在使用教学系统内置资源制作课件后,将课件上传至共享平台,以供交流和讨论,为丰富教学资源做出贡献。

  2、形成交互环境下的特定教学模式。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交互功能比普通电子白板要强大很多,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这一特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一体机的交互特性和软件提供的工具灵活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基于“班班通”教学系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交互式一体机的优势,在课堂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学生可参与的元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当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与普通电子白板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机体本身就是一台大屏幕电脑,凡是普通计算机的操作在一体机上都可以实现。这种优势让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范围不必局限于多媒体操控台周围。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体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远程连接,从移动终端对一体机进行操作控制,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就能在教室的任意位置进行授课。如果教师能结合这一优势,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让其身体语言得到充分发挥,还能营造出平等的互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集体学习环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班班通”教学系统提供的教学过程存储和共享功能可以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突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传统学习方式和远程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有效推动本市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市能够将“班班通”教学系统很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非常少,学校应当积极培养这些骨干教师,组织他们对“班班通”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潜力,总结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对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媒体技术并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使用方式。“班班通”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的目的并不是让其他教师单纯地模仿,而是通过优秀示范课的展示促使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先从思想上重视研究教学媒体的优势和功能的重要性,然后再从交流和讨论中学习到“班班通”教学系统交互功能的优势与教学的结合点,最后再把这些收获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就是一门活学活用、灵活变通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班班通”教学系统的交互功能,不同课程应用教学系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使交互式一体机有效地应用于各层次、各学科、各类型的课堂教学中才是模式推广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佳,汤龙.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2]李正超.中小学班班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4).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2

  杨桂兰

[摘要]虽然近些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词汇教学却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词汇软件作为重要的语言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文章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款件辅助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旨在为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软件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杨桂兰(1968-),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词汇学。(吉林通化1 34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36-0166-02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世界经济大融合的今天,国际化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突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育部于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为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词汇教学是重中之重。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掌握词汇是必要条件。离开了词汇,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无从谈起,更没有办法进行语言学习。词汇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说,科学地掌握英语词汇就相当于掌握英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在对这些年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状况进行审视后,我们发现,英语词汇软件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本文将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今后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传统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词汇教学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多年来,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它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任务,以为只要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形、义就可以了。而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单词的方法也只是简单地记忆词汇表中的单词,而且,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这使得学生始终停留在被动掌握词汇的层面上。这种学习词汇的方法局限性很大,根本不是真正的掌握。这一点在四六级测试中暴露无遗,“学生在四级作文中的通病是道理全懂,语言不通,从作文的用词看,大多数学生用的词汇量不超过一千五。这暴露了学生平时在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及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法等方面缺乏积累,不能够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学生英语词汇运用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要的词汇;(2)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3)词汇使用不恰当。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正反映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需要调整之处,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词汇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全新词汇教学方法。

  三、利用预制词块进行词汇教学

  过去的音、形、义相结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有它的益处,词汇当然是需要记忆的。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头,此外还需要掌握与这些词汇有关的内涵、引申用法及其联想意义等。 Wallace认为,像本族语者那样认识一个目的语词汇就意味着能够(1)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2)随时回忆起来;(3)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4)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5)口头上清晰地发音;(6)书写中正确地拼写;(7)按正确的搭配使用它;(8)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9)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词汇的语义和语境。语义分析可以通过对词与词之间相互关系的剖析将它们联系起来,以方便理解和记忆。根据词汇的语义关系网络,即词与词之间具有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范畴关系、语法属性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对比、分类和联想等方式理解词汇。 要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就必须注意词汇搭配。英国应用语言学者Lewis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构成,而经常是由现成的多词词块构成。”词块包括各种搭配、短语、习语和惯用法等。这些预制词块在生成语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语料库的统计证明英语自然用语中大约有80%由预制词块组成。在记忆中随着我们对学习内容熟悉程度的增加,词块数量也会相应地上升。词块本身就是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单位。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就是将词块内化为知识的过程。一种语言的生成,实际上就是根据语境要,对词块进行相应的选择。

  预制词块可减少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以孤立的词汇为记忆单位的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时都将需要付出比这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进行语言生成时所使用的是词块,则比起把独立的单词连接起来造句,误用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要进行词块教学,就需要将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词汇软件是最为有效的工具。

  四、词汇软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往往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被动掌握词汇,学习效率一般很低。大学英语教学中未能尽早引入英语词汇软件辅助自主词汇学习也是一个遗憾。尽管根据相关调查,我们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大多数人都拥有或接触过各种词汇软件,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词汇软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所知甚少,而大学英语教师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他们本身在这方面也先天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当学生提出这方面的相关问题时,他们最多只是提供基于他们的直觉经验,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很有必要首先给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培训。应启发大学英语教师主动学习英语词汇软件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了解英语词汇软件的功能、用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预制词块,思考将英语词汇软件引入教学,通过课堂内外的任务教学安排,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1.教师运用分析软件进行词汇教学与研究。现在较为专业的词汇分析软件有20余种,其中ATLAS.ti、NUD~IST、WinMax-Pro、KEDS,TABARI、DIMAP等软件的功能较为强大,主要提供文本输入和管理、文本信息处理(词频统计、词语类目统计与分析等)、文本信息检索、建立词典及类目并据其对文本进行编码、处理结果输出等功能。这些软件使用步骤相对繁琐,而简单易用的则有Rost、WordSmith Tools、英语词汇分析工具、英语词频大师等。运用这些词汇分析软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对预制词块进行分析和统计,并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数据,使学生对预制词块有个感性的认识。比如,通过对大学英语课文进行词汇分析可以发现:在书面问题中,英语多用名词词块、介词词块,而动词词块则相对较少。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结果自然就能得出英语相对汉语而言有名词化的倾向和介词优势的结论,在写作和翻译中也就顺理成章会体现这些特点,从而写出地道的英文而不是汉语思维的中国式英语。另外,WordNet和视觉词典(Visual the-.saurus)还可以对词汇本身的语义场进行分析。词汇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人脑中,而是以语义网络的形式储存的,这个语义网络可以通过语义场呈现出来。通过语义场可以把本来错综复杂的词汇关系变得非常清晰,通过建构词汇之间语义关系的语义场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词汇,记忆词汇,使词汇学习趣味化。WordNet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联合设计的一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它把单词按照意义组成一个语义网络。其实,WordNet的设计主要是受当前心理语言学中人类词汇记忆理论的激发,通过WordNet学习者可以轻松找到一个单词的同义、反义、上义词以及下义词及其预制词块,将WordNet和语义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词汇。

  2.教师运用辞书软件进行词汇辅助教学。预制词块包括搭配、惯用法和固定句式等。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地道的搭配、惯用法和固定句式直接影响到词汇教学的质量。过去,教师使用的例句往往来自网络、某一本字典,有的甚至自己造句,()因而很难保证是地道的英语。目前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例句的真实性。此外,使用语料库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现在各种词典软件极为丰富,各种权威的词典如牛津、朗文、柯林斯、韦氏、剑桥、麦克米伦等都有电子软件随书出售。另外还有金山词霸、IBM智能词典、译典通、东方大典、Babylon、Lingos等专门的词典软件,这些为数众多的词汇软件本身简直就是语料库。比如Babylon,它是一个词典平台,可以收录几乎任何一种权威辞书,仅以牛津为例就有《新牛津英语大辞典》,收录了355000个单词、短语及释义,600000个例句;《牛津英语搭配词典》有150000组搭配词条;《牛津同义词大词典》是同义词汇量最多的词典之一,收有600000条同义、近义及反义词。Babylon可以实现多本词典同时查询,词块查询等非常有用的功能,能快速地查询到惯用法和例句,是一个小型的语料库,为词块教学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3.学生运用记忆软件进行词汇自主学习。英语词汇记忆最令学生头疼,如果能选择一套适合的背单词软件,对于单词记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记忆软件的优点是:一般都和词典软件捆绑,能提供词汇的各种预制词块,显示音标,有丰富的例句;有真人或软件合成的单词读音,甚至例句的真人读音;单词记忆界面较为生动有趣;可以提供各种词库,满足不同水平用户的需求;有各种小游戏帮助复习和掌握词汇;有的可以生成助记卡片以供学生随身携带;有的可以生成单词的MP3文件帮助学生随时学习。这些软件基本都能按遗忘曲线循环的记忆管理,就是对大量单词记忆进行有效的循环记忆管理和对于大量单词记忆之后能够进行精确地复习安排,一般我们学习一百多个单词以内,我们还可以控制今天背哪些单词,明天复习哪些单词,但对于大量的单词记忆,比如记忆6000个单词,那么我们将很难精确地安排记忆的循环和复习的循环,必须依靠电脑软件对我们学习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才有可能对这些记忆进行较为有效而精确的管理。

  五、结语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快速发展的30多年里,广大师生也同时见证了英语词汇软件的同步发展。这一点从我们网络上和软件商店里推陈出新的各类英语词汇软件中可以得到证实。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软件辅助词汇教学的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甚至几乎没有人重视培养学生的词汇软件使用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伴随学习者的一生。培养学生高效使用英语词汇软件的能力,非常有益于他们在完成常规教育之后继续其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英语词汇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也真正培养了学生今后可持续学习的基本技能。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加的夫语法的重要意义论文

  摘 要:加的夫语法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学界普遍认为其发展之处主要在于功能句法,弥补了系统功能理论在句法描写上的不足。然而本文认为,加的夫语法不是对 Halliday 模式的简单修正,而是在发展其模式的同时建构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整体语言及其使用模式,在其它多方面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在语义上,将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进行了语义化和精密化描写,并拓展了 Halliday 的元功能思想; 在认知上,将语法研究融入认知模式,并整合了个体认知和社会文化模式; 在适用性上,发展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生成模式,并提供了严密的语篇分析程序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加的夫语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义; 认知; 适用性。

  1. 引言。

  加的夫语法是在 Halliday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着述中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种模式( 黄国文,; 何伟 张敬源,2010; 张德禄,) .Halliday 认为加的夫语法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方言”( Fawcett,2008: 12) .Matthiessen( 1995: 755) 认为 Fawcett 发展了一种全面的英语系统功能语法,是 Halliday 模式的另一选择( alterna-tive) .Hasan 等人( : 710) 认为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语域”.目前对加的夫语法贡献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功能句法研究方面。黄国文( 2008: 98) 认为“加的夫语法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试图改进或修订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词汇语法’部分”; 何伟和张敬源( 2010: 151) 认为“从有关文献看,加的夫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功能句法的理解和生成”; Halliday ( a: 46) 评论说“Robin Fawcett 的视角主要是出于句法考虑”.虽然部分学者也提及到加的夫语法发展了一种把形式和功能一体化的研究模式,具有形式和意义的双向性、互动和认知的统一性( 张德禄,2011; 张德禄 何继红,2011) ,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作具体阐释。我们认为加的夫语法在系统功能句法方面的重要贡献毋庸置疑,但对于把理论生成和语篇描述视为一体的加的夫语法来说,其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不局限于句法。鉴于此,本文将系统梳理加的夫语法在功能句法之外的其它方面的发展,意在引起学界的关注,使加的夫语法得到更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2. 加的夫语法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作为加的夫语法的主要建构者 Fawcett,曾不止一次地致谢 Halliday 对他语言理论模型建构的影响,认为加的夫语法和 Halliday 现有的语言理论有着相同的历史根源,本质上共享相同的基本概念( Fawcett,2008: 13) .我们认为,加的夫语法在本质上继承和融合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是 Halliday 早期( 1966; 1968; 1970a; 1970b) 的基本思想,如纵聚合关系比横组合关系更基本的思想、意义即选择的思想、多功能思想、语法和词汇的渐变体思想、语调也是词汇语法的一部分的思想等,与 Halliday、Martin、Hasan 等现有的系统功能理论模式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但在充分理解和继承的基础上,Fawcett 坚持认为每一位语言学者都有根据语言证据建构自己的语言及其使用理论模式的责任。进而以 Fawcett 为代表的加的夫语法学者勇于创新和突破,使系统功能理论在多方面得到了纵深发展。本文将从语义研究、认知研究和适用性研究三方面来梳理加的夫语法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2. 1 语义研究。

  Halliday ( 1994 /: F43) 指出“语言是一种意义系统,意义由其伴随的形式体现,问题应该是‘意义是如何表达的?',即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方式,而非目的。”Halliday ( :444) 再一次指出“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导向是功能和语义而不是形式和句法,其研究范畴是基于使用而非语法性( grammaticality) .”因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目标就是研究和探索意义系统,不断把语法“向语义推进 ( Halliday,1994/2000: F45) ”.Fawcett( 2008: 15) 认为一个好的功能理论必须在功能和形式上都有解释力,因为语义是句法的生成基础。因而,加的夫语法在强调句法的重要性的同时,其关注的焦点是语义,在句法分析中坚持以语义为中心,即认为“选择即意义”( Fawcett,2008: 42; Halliday,2013b: 15) .我们认为加的夫语法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义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把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不断向语义化方向拓展; 二是细化和延伸了三大元功能。

  2. 1. 1 系统的语义化拓展。

  虽然 Halliday( 1994/2000: F45 - F46) 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确立了基本的理论目标,即建立功能语义学,以实现对“意义系统”的描写,但他显然对这一理论目标缺乏信心,认为“就目前的知识状况来说,我们还不能描写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而只能对某个语篇的语义进行描写或对有限语域的语义系统进行描写,这样的语义描写仍然是局部的,但我们可以描写语言的语法系统( Halliday,1994/2000: F46) .”因而,Halliday 意义上的及物性、语气、主位系统仍然只是停留在语法层面,徘徊在语义和形式之间,并没有被完全“推向语义”.显然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研究并不能真正揭示语言使用的本质( 房红梅,) .也正是由于词汇语法层在语义和形式之间的模糊性,使得 Halliday 把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看作“语义”的同时,又努力在词汇语法层之上建构另外一层“语义系统”,以真正实现对语言语义的系统化描写,从而使语言在各层次( 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 中都有自己的系统和结构。目前诸多学者仍然在为词汇语法层之上建立语义系统而努力( Martin,1992; Matthies-sen,1995; Halliday & Matthiessen,; Halliday ,2014)。

  由上可见,Halliday ( 1966; 1970b) 只是开拓性地提出了及物性、语气、主位等词汇语法系统,对其语义化并没有定论。在这种情况下,Fawcett ( 1980: 39; 2000: 57) 认为在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之上再次增加语义层只会使语言理论更加复杂化,难以体现 Halliday把语言视为意义潜势和“意义即选择”的系统思想。于是 Fawcett 另辟蹊径把系统看作语义,语义通过“体现组成部分( realization component) ”和形式( 如句法、词项、语音) 相连,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语义层和形式层,视语义和形式之间为体现关系,并认为任何语义特征必须在形式上有所体现。因而,Fawcett 采取了和多数系统功能学者不同的路径,并没有把语言的内容层再次层次化为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而是把系统视为意义潜势,认为系统网络的特征是语义的,是句法( 形式) 的生成基础,并力图对 Halliday 意义上的及物性、主位、语气等系统进行语义化,以实现对“语义系统”描写的终极目标。这也许是 Fawcett 和 Halli-day 在“系统”思想上的主要区别,即表现为“系统的语义化”和“语义的系统化”对立。然而在“系统的语义化”道路上,加的夫语法所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特别是 Halliday 意义上的“语法隐喻”的语义化和系统化问题,即意义和形式的非一致式体现关系问题。Fawcett等坚持系统功能理论以“语义为中心”的出发点,从共时视角,对 Halliday 意义上的语法隐喻提出了新解,认为没有必要对一个小句进行双重分析,而是可以通过对语义系统的精密描写而“消解”语法隐喻( Fawcett,2008: 164/256) .比如,在 Halliday 模式中,Can you passthe salt? 小句有双重分析方式: 首先被分析为疑问语气,体现[问题]; 然后再分析为祈使语气,体现[命令].但从共时来看,把该句分析为疑问语气,确有依赖“形式”而非“功能”之嫌,不太符合功能思想。因而从功能视角,语法隐喻概念确有包含的内容过多,甚至相互对立,无法解决语言和语法形式无法割裂以及语义和语法形式的合理融合问题( 王馥芳,2013) .加的夫语法以语义为中心,根据语义把语法隐喻现象直接写进语义系统,正视了Halliday 模式对语法隐喻在语义描写上的系统化问题,至少使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义化和系统化研究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除了对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进行语义化之外,加的夫语法从整体语言理论模型的视角,认为系统功能理论需要一个统一的语义系统网络,这才能反映系统功能理论以功能和语义为导向的理论原则( Fawcett,: 19) ,进而试图对语义系统进行更为精密地描写,不断扩展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Tucker ( ) 对性状词组进行了精密的语义化系统描写; Neale ( ) 对英语的及物性系统进行了基于动词语义的精密描写; Fiona ( 2002)对状语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详细语义描写; Fawcett ( 2007; 2009) 对英语主位系统和语气系统进行了非常精密化描写。虽然加的夫语法在系统的语义化和精密化描写上仍需完善,但其为此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2. 1. 2 元功能的细化和延伸。

  语言的多功能思想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思想之一。Halliday ( 2014: 30) 认为语言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用来识解人类经验,人际功能用来践行( en-act) 社会关系,语篇功能用来建立语篇序列、组织递归流动、创造衔接和连贯。Halliday 认为小句的意义由其整个功能结构配置进行识解和体现; 主位( Theme) 、主语( Subject) 和行动者( Actor) 不是孤立地体现意义,而是与同一股意义的其它功能相联系。比如在 I caughtthe first ball. 小句中,由名词词组 I 体现的行动者,只有在把动词词组 caught 解读为过程( Process) ,名词词组 the first ball 解读为目标( Goal) 时才有意义。虽然 Halliday 把语言的多功能性高度概括为三大元功能,但在小句的分析上,则给出了 7 行甚至更多的分析方式,即把概念功能之下的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人际功能之下的归一度、语气、情态等,语篇功能之下的信息和主位分开处理。这间接说明了小句多股语义的相对独立性。Fawcett( 2008: 171/246) 认为把小句的多股意义统一概括为概念、人际和语篇三种略显冗余,并且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以为小句只有三股意义) ,其实小句多股意义多与小句的单一成分相关,而不是总由整个小句结构体现。加的夫语法进而提出了经验、逻辑关系、人际、否定性、效度、情感、主位、信息“八股意义”,各种意义分别由不同的系统体现。

  经验意义呈现的是“小句是关于什么的”的意义,表现为情景中的某个过程,主要由及物性系统、环境系统、控制和倾向系统、时间系统体现。逻辑关系意义表达小句间或小句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并列系统、依赖系统、外部逻辑关系系统体现。人际意义表达言语互动者之间交际角色的选择,由语气系统体现。否定性意义表达肯定和否定意义,由归一度系统体现。效度意义表达发话者对小句命题的评判,主要由核心和助动词效度系统、状语效度系统体现。情感意义表达发话者的情感和评价,主要由情感状语系统体现。主位意义是发话者选择什么作为主位的意义,由主语主位系统、标记性参与者角色主位系统、状语主位系统和整合、强势主位系统体现。信息意义是关于句子的新信息是什么的意义,由可复原性系统、无标记新信息系统、对比新信息系统和信息状态系统体现。加的夫语法对小句的多股意义的分析如图 1 所示①:

  如图 1 所示,小句的多股意义由小句结构中的特定成分或一组成分体现,充分显示出小句的语义和形式的相互依赖性。加的夫语法对 Halldiay 模式的元功能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八股意义,重新审视了从小句整个功能结构配置对意义进行识解和体现的局限,发展了 Halli-day 的语言多功能思想,对解释语言的实际使用更具说服力,是对三大元功能的细化和延伸。

  2. 2 认知研究。

  语言学研究中认知范式的兴起,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末成形,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学派林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了( 束定芳,2008: v) .在此背景下,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认知或认知语言学到底持何观点,成了亟待回答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缺乏对认知的考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是关注认知的。Halldiay 早在 1967 年便谈到及物性和认知的关系,认为及物性是有关认知内容选择的集合,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 胡壮麟,2014: 45) .Halliday 关于认知的评述和观点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论着中。其集大成之作是与 Matthiessen1999 年的合着《通过意义识解经验---基于语言的认知研究》一书。在该书中,他们认为认知不是指思维而是指意义,可以通过语言来解释认知。针对西方哲学语言与心智的对立以及语言系统和言语的对立,Halliday 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内词汇语法和语义两个相关表达层次( 胡壮麟,2014:46) ,因而“世界知识( know ledge of the universe) ”被识解为意义而非知识,认知和语义相互匹配。Halliday 这种把语言视为社会符号( Halliday,1978) 的社会学取向,使其认为意义是社会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意义( social semiotic) 而非人脑系统。因此 Halliday 对认知的考察主要从经验识解视角进行,而无意于建立一种当代主流认知科学意义上的语言认知模型。而在加的夫语法内,对认知的关注早在 Fawcett ( 1973; 1980) 就有凸显,并且贯穿加的夫语法发展的全过程。

  2. 2. 1 语法作为互动大脑的认知模式。

  受 Winograd ( 1972) 把功能语法变成明晰语法( explicit grammar) 的影响和当代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影响,Fawcett ( 1973; 1980) 认识到语言认知模式的重要性,认为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和社会语言学方法是完全兼容的,并努力建构一种“认知系统功能语法”.鉴于 Winograd ( 1972) 描述的是一个语言理解系统,Fawcett( 1980) 明确提出,为了成功地模拟语言,语言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和社会互动相关的) 能够而且必须置于更广阔的认知互动大脑( interacting mind) 模式之中,必须把语言的“核心”模式和人类大脑的其它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互动中语言的使用模式、语义变体链接起来。Faw cett 其实在尝试用语言的整体论( holistic) 方法,努力建构一个包括社会语言学模式的认知模式,即一种互动大脑模式。在 Fawcett 看来,人类语言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种抽象的存在于人类大脑的客体,而应该视为是解决问题的程序,该程序指引我们的社会行为。该程序的核心有着基本的“决定树( decision tree) ”结构,其基本功能就是向语言使用者提供意义的选择集合。Fawcett ( 1980: 57 - 63) 认为语法包括语义系统网络和体现两大部分,同时涉及到其它组成部分,如符号编码、语篇建构程序、非交际行为程序等; 并指出语言的认知框架并不意味着忽略 Halliday 所强调的语言的社会学方面; 所有的行为选择,包括通过语言体现的,最终都是被作为潜势行为储存在个体心理之中。语言的语法就是对其意义潜势的解释。Halliday 对“意义”的解释其实就是发话者能表( can mean) 的意义,语言所传递的意义潜势是理想化的发话者的意义潜势。我们在派生意义上,可以说语言语篇“能表”,但直接来说就是发话者“能表”( Fawcett,1980: 56) .因此,在加的夫语法看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视角需要与个体的互动大脑进行互补,这样才符合人类交际的本质。

  2. 2. 2 个体认知与社会文化的整合。

  加的夫语法的认知互动视角在 Fawcett ( 2013) 有全面的体现。Fawcett ( 2013: 125) 认为虽然日常所用的作选择( choosing) 包括“决定( deciding) ”,但系统网络不是“决定”的一种机制,选择不发生在系统网络本身,语法既不能“决定”也不能“选择”.他认为视语法可以做选择的观点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具有误导性质,实际上唯一能够做决定的实体( enti-ty) 就是那些具有思考、权衡、决定和执行不同选择的人或物。因此,加的夫语法把个体认知和社会文化进行整合,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及其使用模型必须为所有的信念( belief) 类型提供适当的次组成部分( subcomponent) ,从最广阔的意识形态信念到最具体的对受话者目前信息需求的调节,这些信念类型可能影响到对既定语篇的决定。该语言模型应包括至少四个部分: 生成宏观组成部分、理解宏观组成部分、咨询系统以及规划器( planner) 和推理机。

  加的夫语法强调个体在选择上的能动性,认为选择涉及到个体的语篇计划,突出了个体的交际性大脑对“选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认知互动性质。正如 Fontaine ( 2013a: 11)所指出: “Halliday 原初意义上的选择并不用来解释个体作什么,而是认为选择是交际的社会意义,但是也不能否认在任何交际行为中,发话者都涉及在交际行为中。”虽然 Halliday注意到了个体认知对选择的影响,但偏重从社会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个体只是意义潜势的生成者和接受者; 而加的夫语法力求整合社会文化模式和个体认知对系统选择的影响,努力建构了一种交际的认知 - 互动模式。这种模式融合了个体的语篇计划和社会文化对语言及其使用的影响,突出了语篇是交际性大脑的产品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们在系统中的选择是以什么为指导?”这一语言及其使用的整体建构问题。

  Halliday ( 2006: 445) 对加的夫语法在认知上的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系统理论倾向于把语言视为社会过程,个体通过社会意义行为被识解为主体间性,这并不和认知视角不相容,Fawcett( 1980) 尤其与认识视角相容。”Fawcett 所建构的语言认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主流的认知科学,但仍然属于系统功能模型( Halliday & Matthiessen,1999: 429) .其实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认知的基本观点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特点具有较多的通约性,都关注语言、现实和思维的关系。加的夫语法对认知的探索,确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种重要模式,即认知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把主流认知科学纳入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置于更广阔的研究前景之下,为其纵向和横向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2. 3 适用性研究。

  作为一种整合的语言理论模型,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直强调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其发展的资源,其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种语言意义理论,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适用( applica-ble) 性质。“Appliable”一词最早出现在 Halliday 文集 ( ) 《英语语言研究》的导论“浅论语言语法的适用描述”中。Halliday ( 2006: xxvi) 说“在进行’适用‘描述时,问题迫使我建构属于自己的语言设计和交通流映射或投射。”其实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贯穿其发展的全过程( 辛志英,) ,纵观系统功能语言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不为解决与语言相关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虽然 Halliday 称自己的理论为“适用语言学”,但他的研究不太关注如何把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其它领域,而是从应用视角来研究语言本身,发展语言学理论( 张德禄,2010: 10) ,因而 Halliday 模式的适用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为语篇分析、儿童语言发展、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翻译、多模态研究等各个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而加的夫语法在适用性研究上则更加注重某些具体细致问题的解决,其适用性研究除在音系学( Tench,) 、语料库语言学( Neale,2002) 、短语学( Tucker,2007) 、功能类型学( Zhou,; 何伟等,) 等外,突出体现在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生成模式建构和语篇分析的程序设计和方法上。

  2. 3. 1 自然语言的自动生成模式建构。

  加的夫语法的认知互动模式自然和计算语言学领域有着潜在的联系,受 Winograd( 1972; 1983) 的影响,加的夫语法自诞生之日( Fawcett 1973; 1980 ) 起就带有适用倾向,即努力建构一种自然语言的自动生成模式,使整个语法系统在适用性上通过自动生成模式进行检验。以 Fawcett ( 1980) 为理论指导框架,COMMUNAL( COnvivial Man-Machine Under-standing through NAtural Language) 项目于 1987 年开始启动。该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自然语言生成项目,它用系统功能原则关注语言的计算机模式发展,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自然语言的人机智能对话系统。作为一个互动系统,COMMUNAL 包括句法剖析器( parser) 、语义解释器( semantic interpreter) 、信念系统( belief system) 、计划器、词汇语法等。COMMU-NAL 使用信念系统和各种计划器作为输入基础,即逻辑形式的信息在生成系统组成部分中提供生成基础。在该模式中使用更高层的计划( higher planning) 意味着多数决策在系统网络本身之前就已经形成,语义特征被更高层计划器的预决定( predetermination) 选择。在COMMUNAL 中由信念系统和更高层计划器预决定的.选择是词汇语法之外做出决定的结果,和语用学、语篇结构等有关( Neale,2002: 131 ) .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 Fawcett 的带领下,加的夫语法成功地建构了一个自然语言生成的复杂的计算机模式,即一种机器语法,被 Halliday ( 1994/2000: F38) 认为是“以计算机形式存在的最大语法之一”.曾经被 Butler ( 1993: 4503) 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基于计算机的系统语法。”加的夫语法在自然语言的自动生成模式上的成就,一度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更具严密的操作程序,大大推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研究。

  2. 3. 2 严密的语篇分析程序和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系统和语篇是一种示例关系( instantiation) ,语言系统通过语篇形式得以示例; 对语言语篇的分析越详尽,越能揭示语言系统的本质。因而,语篇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Halliday ( 1994/2000: 41) 指出其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就是为语篇分析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②虽然 Halliday ( 1985: 262 - 263) 提供了语篇分析中语法分析的 10 个步骤; Bloor 和 Bloor ( ) 、Thompson ( 2004) 、Martin 等 ( 2010)也给出了某些分析标准,但都很少为语篇分析的具体过程提供可靠、有效的分析程序和方法,使得分析者以及学习者往往只能依赖自己的语言直觉进行分析,影响了语篇分析的科学性。

  鉴于此,Fawcett ( 2011: 2) 认为语篇分析其实是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涉及到一定的程序,这样才能确保分析的有效性。他认为完整的语篇分析应该包括“句子之上”的形式和意义分析,同时也应包括语篇句子之内和之间的形式和意义分析; 语篇分析应有双重标准,即效度和信度。因而,加的夫语法在语篇分析上十分注重分析程序和方法的建构,在过程与参与者角色( Participant Role) 、环境角色( Circumstantial Role) 、语气意义类型等语义分析以及句法分析上都提供了严密的分析程序和方法。比如在及物性分析时,加的夫语法认为参与者角色由过程“预测”,一般和主语或补语重合( conflated) ,环境角色不由过程预测,通常和状语重合。及物性分析的第一步是识别过程,首先应该找到过程,比如 Shegave the balloons out to the children rather too soon. 小句,其过程由“giving out( 给) ”体现。第二步是找到可能的参与者角色,根据参与者角色由过程预测的原则,在“giving out”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someone giving out something to someone( 某人把某物给另外一个人) ”,因而“给”这一过程就预测三个参与者角色( 本例的 she,the balloons,the children) .第三步是对参与者角色的检测,比如对施动者( Agent) 的检测标准为: 如果 X 是施动者,小句可以重述为“X 所做的就是……”因此,我们可把 She gave the balloons out to the children 重述为“What she did was to give the balloons to the children”,这样就可以检测 she 是施动者,而the balloons 和 the children 都不能通过该检测标准。第四步是再次根据参与者角色确认过程类型,因参与者角色和过程类型有着必然的联系,可通过这一步骤确保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参与者角色,本例应该为关系过程,其角色配置为: She[施动者]gave[过程]the balloons[受影响的所有物]out[过程延伸]to the children[受影响的载体]rathertoo soon[状语].Faw cett ( 2011) 对基本的 29 种参与者角色都列出一定的检测标准,使参与者角色和过程的确定有一定的标准可循。Fontaine ( 2013b) 利用加的夫语法的基本理论框架为英语的语法分析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程序和方法。

  加的夫语法还特别注意概然率使用,用概然率对其分析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标注,如过程和参与者角色检验是 99% 可靠等。加的夫语法严密的语篇分析程序和方法有助于语篇分析的精确性和特定意义或者结构的检测( 张德禄,2011: 251) .正如 Butler ( : 471)所说“系统功能语法是语篇倾向的理论,对英语语法的描写比其它理论方法更为全面,特别是加的夫语法。”加的夫语法在语篇分析程序和方法上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分析者对直觉的依赖,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的适用性研究上提供了指南。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的夫语法不仅仅是对 Halliday 系统功能理论的简单修正,而且建构了一套自成体系的、认知互动的整体语言及其使用的理论模式,力求在语言的描述性、生成性和认知性上寻求平衡,使得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在众多方面得到纵深发展。在语义上,它把及物性、语气、主位等系统进行了语义化,并作了精密化描写,同时拓展了 Halliday 的元功能思想; 在认知上,把语法研究融入互动大脑的认知模式之中,整合了个体认知和社会文化模式; 在适用性上,它发展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生成模式,并提供了严密的语篇分析程序和方法。然而,其发展并没有脱离系统功能理论的整体框架,而是对其一种成功的补充和拓展,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

  注释:

①符号说明: ∑ = 句子,Cl = 小句,S = 主语,O = 操作语,X = 助动词,M = 主动词,C = 补语,A = 状语,/ =重合,TP = 时间位置,Ph = 现象,Per = 感知者。

②Halliday( 1994 /2000: F42 -43) 认为不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根本就不是语篇分析,只不过是对语篇的一种动态评论,因而本文把语法分析视为语篇分析的重要方面。关于系统功能语篇分析和其它学派语篇分析的不同点,参见黄国文和徐珺( 2006) .

  参考文献:

[1]Bloor,T & M. Bloor. 2004.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an Approach ( 2ndEdition) [M].London: Arnold.

[2]Butler,C. 1993. Systemic grammar in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A]. In R. Asher et al. ( eds. ) .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Butler,C. 2003.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ree Major Structural-Functional Theories.Part 2: From Clause to Discourse and Beyond[M]. Amsterdam : John Benjamins.

[4]Fawcett,R. 1973. Generating a sentence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mime-o) [A]. In M . A. K. Halliday & J. Martin ( eds. ) . Reading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C]. London: Batsford.

[5]Fawcett,R. 1980.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a SystemicFunctional G rammar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an Interacting Mind[M].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andExeter University Press.

[6]Fawcett,R. 2000. A Theory of Syntax for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7]Fawcett,R. 2007. The many types of “Theme”in English: Their semantic systems and functional syntax[R]. Research Papers in the Humanities No. 4,Cardiff: Cardiff Humanities Research Institute.

[8]Fawcett,R. 2008. Invita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Cardiff Grammar: An Extensionand Simplification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 rammar( 3rdEdition) [M]. London: Equinox.

[9]Fawcett,R. 2009. A semantic system network for MOOD in English[A]. In J. Zhang,Y. Peng & W. He( eds. ) . Current Issue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Papers from the 8th Chinese Systemics Week[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0]Fawcett,R. 2011.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identifying processes and participant roles in discourse analysis[A]. In G. Huang et al. ( eds. ) . Annual Review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Vol. 3) [C]. Beijing: HigherEducation Press.

[11]Fawcett,R. 2013. Choice and choosing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What is it and how is it done?

[A]. In L. Fontaine,T. Bartlett & G. O. Grady ( eds. ) .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loring Choice[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Fiona,B. 2002.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Adjuncts in English: A Lexico-grammatical Analysis of CorpusData[D]. Cardiff: Cardiff University.

[13]Fontaine,L. 2013a. Introduction: Choice in contemporary systemic functional theory[A]. In L. Fontaine,T. Bartlett & G. Grady ( eds. ) .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loring Choice[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Fontaine,L. 2013b. Analysing English Grammar: A Systemic Functional Introduction[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Halliday,M. A. K. 1966. Some notes on“deep”grammar[A]. In M. A. K. Halliday ( ed. ) On Grammar[C].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16]Halliday,M. A . K. 1968.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Part 3[A]. In,M. A. K. Halliday( ed. ) .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C].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17]Halliday,M. A. K. 1970a. The form of a functional grammar[A]. In M. A. K. Halliday ( ed. ) System andFunction in Language: Selected Papers by M. A. K. Halliday[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Halliday,M. A. K. 1970b.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A]. In J. Lyons ( ed. ) .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C]. Harmondsw orth: Penguin.

[19]Halliday,M. A. 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Halliday,M. A. K. 1985.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Grammar[A]. In,M. A. K. Halliday. OnG rammar[C].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

[21]Halliday,M. A. K. 1994/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2ndEdition) [M]. London: Ar-nold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2]Halliday,M. A. K. 2006. Systemic theory[A]. In K. Brown et al. ( eds. ) .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Linguistics ( Vol. 12) ( 2ndEdition) [C]. Amsterdam : Elsevier.

[23]Halliday,M. A. K. 2013a ( ed. ) . Halliday in the 21stCentury[C]. London & New York: Bloomsbury.

[24]Halliday,M. A. K. 2013b. Meaning as choice[A]. In L. Fontaine,T. Bartlett & G. Grady ( eds. ) .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Exploring Choice[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Halliday,M. A. K. 2014.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4thEdition) [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6]Halliday,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1999.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 London: Cassell Academic.

[27]Hasan,R. ,C. Cloran,A Williams & A. Lukin. 2007. Semantic networks: The description of English mean-ing in SFL[A]. In R. Hasan,C. M . I. M . Matthiessen & J. Webster ( eds. ) . 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 Vol. 2) [C]. London: Equinox.

[28]Martin,J. 1992.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9]Martin,J. C. M. I. M. Matthiessen & C. Painter. 2010. Deploying Functional Grammar( 2ndEdition) [M].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30]Matthiessen,C. M. I. M. 1995. Lexicographical Cartography: English Systems[M]. Tokyo: InternationalLanguage Sciences Publishers.

[31]Neale,A. 2002. More Delicate Transitivity: Extending the Process Type System Networks for English to In-clude Full Semantic Classifications[D]. Cardiff: Cardiff University

[32]Tench,P. 1996. The Intonation Systems of English[M]. London: Cassell Academic.

[33]Thompson,G. 2004.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 2ndEdition) [M]. London: Arnold.

[34]Tucker,G. 1998. The Lexico-grammar of Adjectives: 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to Lexis[M]. Lon-don: Cassell Academic.

[35]Tucker,G. 2007. Between grammar and lexis: Towards a systemic functional account of phraseology[A].In R. Hasan,C. M . I. M . Matthiessen & J. Webster ( eds. ) . Continuing Discourse on Language: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 Vol. 2) [C]. London: Equinox.

[36]Winograd,T. 1972. Understanding Natural Language[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37]Winograd,T. 1983. Language as a Cognitive Process[M]. Reading: Addison Wesley.

[38]Zhou,X. 1997. Material and Relational Transitivity in Chinese[D]. Melbourn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39]房红梅。 2014. 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J]. 现代外语,( 3) : 303 -311.

[40]何伟 张敬源。 2010.《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 加的夫语法》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 : 150 -153.

[41]何伟 高生文 贾培培 张娇 邱靖娜。 2015. 汉语功能句法分析[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2]胡壮麟。 201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J]. 外语学刊,( 3) : 44 -50.

[43]黄国文。 2008.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模式: 加的夫语法[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3 - 100.

[44]黄国文 徐珺。 2006.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0) : 1 -6.

[45]束定芳。 2008. 认知语义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6]王馥芳。 2013. 语法隐喻理论可能“消解”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 : 22 -29.

[47]辛志英。 2012. 系统功能适用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J]. 中国外语,( 3) : 16 -23.

[48]张德禄。 2010. 适用性社会符号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5) : 5 -10.

[49]张德禄。 2011. 加的夫语法述评[J]. 当代语言学,( 3) : 247 -255.

[50]张德禄 何继红。 2011. 韩礼德、哈桑访谈解析[J]. 外国语,( 5) : 88 -92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4

  系统功能语法在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课堂的阅读训练中有积极的'作用.语篇分析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 者:瞿小玉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3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8)?分类号:H3?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语篇分析 ??阅读 ?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4篇 词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高二英语词汇重点有多少14篇 高二英语词汇量多少

高二英语词汇重点知识总结14篇 高二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基于兰盖克语法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分析的论文

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共3篇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总结

写简历必备的65个英语词汇全搜集 简历 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