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术8篇(印刷术的现代应用)

时间:2022-10-14 08:2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现代印刷术8篇(印刷术的现代应用),供大家赏析。

现代印刷术8篇(印刷术的现代应用)

现代印刷术1

  人物简介

  毕昇,北宋布衣。北宋六安州(今湖北省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1] 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人物故事

现代印刷术2

  一、说教材

《文明之母——印刷术》选自北师大《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在“文明之母——印刷术”这个教学内容中,教材主要通过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不同,来感受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材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学生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场景以及学生体验之后的感受,旨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印刷术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二、说学情

  1、美术课上,学生有学过捏橡皮泥并接触过雕刻

  2、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并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

  3、对于四大发明,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又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但毕竟离这些历史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并不是十分地清楚这些发明在世界中的影响,而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印刷术是文明之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就更难了。

  三、说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领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认为,实践与领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桥梁,这便是“乐趣”。将课堂变得趣味无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动力,而兴趣将进一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从而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让他们学会用心思考与领悟。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立足于我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完成本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设计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四) 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五) 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四、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2、通过讲解,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说评价设计

  1、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感受印刷术的神奇,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

  2、交流资料,互说互评的方法,了解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开启话题,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播放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

  2、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 2008北京奥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 壮观的演出让世界也为之惊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二)重演历史,亲身实践体验创造乐趣。

(一)体验一:雕版印刷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谁发明了造纸术?汉朝以后,纸已经得到了普及,不过要得到一本书,还是要靠手抄笔录。大约14左右的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手抄笔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了,这时候,雕版印刷就出现了。关于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你们谁有收集到相关内容,来介绍一下吧!

  2、生介绍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3、师引导学生小结雕版制作基本步骤。(第一步:制作原稿。第二步:固定原稿。第三步:雕刻字画。第四步:上墨拓印。)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按这几个步骤试着刻出“一二三”,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最快。制作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①注意安全,别划伤自己的手。②由于我们只是用橡皮泥模拟,而且雕刻的内容又很简单,所以制作的第一、二步可以省略。直接做第三、四步。

  5、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音乐伴奏)

  6、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二)体验二:活字印刷

  1、师:好,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刻出“三二一”,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2、采访:最快的那组。

  师: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完成?

  3、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种印刷术的名称——“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板书)

  4、从刚才的活动中,你们能不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5、课件出示: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6、学生思考交流。

  7、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①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

(优越性:第一,省时省力省料,印刷效率更高。第二,易于存放。)

  8、师:那雕版印刷又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

  9、师生共同小结,并出示课件:②雕版印刷比手抄笔录好在哪?它又有什么缺点?(优点:印刷量大,反复印同一内容的印刷制品,印刷效率高。 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不易存放。)

  10、师生共同举例说明现代印刷品的制作含有“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两种技术”。

(达成评价任务1)

(三)深入思考,师生讨论领悟智慧迁跃。

  1、生交流课前收集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资料。

  师:关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相关资料,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2、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结合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内容:

①课件出示P14页《金刚经》

②观看视频《活字印刷的过程》

  师:关于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老师课前也收集到一个视频短片,一起看看吧!

  4、感悟印刷术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巨大作用。

①师:刚才的视频短片中说毕昇的发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那么,这项发明对当时的世界其它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谁来说说。

②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③师抓住“沈老抄《三国演义》”这个故事加以引导。

  师:假如你是沈老,不分昼夜地用了整整一年四个月半时间,不但坐坏了一把藤椅,还写坏了十几支笔才抄完的书,你想卖卖多少钱?为什么?

  师:假如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就要靠手抄的,那么这本书会是6.5元吗?能抄这么多吗?

  师:同学们,这么昂贵的书买不起,你们能上得起学吗?

  师:上不起学,读不起书,我们的知识又从何而来?

  5、师小结:所以说,有了印刷术,就可以大量地、快速地印刷书籍,书籍也就便宜了。人们可以从书籍中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人类文明的步伐就加快了。

(四)扩展视野,感受现代印刷技术革新。

  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现代印刷术的足迹。

  师:那么到了现在,这项发明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将你们课前收集的与印刷有关的东西拿上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实物)

  3、欣赏图片。

  师:是呀,印刷术这项发明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刷术不仅给我们带来实用,而且经我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组有关印刷的图片。

  4、师引导学生介绍印刷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相机出示“豆博士”。

(Holle!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豆博士。知道吗?你们刚才介绍的那些只是目前印刷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现在的印刷产品主要有报纸、期刊、书籍、图片、画册、地图、招贴、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如人民币、美元等各国货币)、服饰、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印刷依据其印版特点通常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四大类。

  同学们,印刷术从古代发明到现代应用,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想:不仅在过去,即使是现在,甚至是未来,印刷术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正因如此,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而这样一项伟大的发明就来自于我们中国,做为炎黄子孙,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达成评价任务2)

(五)总结所学,畅写心情展望更远将来。

  1、生写感受。

  师:是呀!做为一名炎黄子孙,你此时有怎样的感想呢?请写下来。

  2、生贴感想,说感想。

  3、师结合生的所感进行总结。

  七、板书设计

  文明之母——印刷术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现代印刷术3

  活字印刷术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体现活字印刷术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聪明智慧。

【教学准备】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课本及授课资源

【教学过程】

  一、2008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8月8日晚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字模表演吗?它展现了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壮观的演出景象倾倒了“鸟巢”内的中外观众,世界也为之惊叹。请你们再次欣赏片段。

  2、观看了如此壮观的活字印刷表演,能谈谈你的感想吗?

  3、中国用特色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灿烂文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明之母”——印刷术。(出示课题)

  二、与历史对话

  1、在我们回到历史画卷之前,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作好了调查表,现在先请一个调查员为我们汇报一下回去历史做些什么?

  2、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所调查的小资料。

  三、揭开雕版之迷

  1、谁能根据“雕版印刷”这个名称,猜一猜什么叫雕版印刷术呢?

  2、书本又是如何介绍的呢?阅读和欣赏书本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

  3、播放视频《雕版印刷的过程》

  4、小组交流:雕版印刷的程序。

  5、它与手抄笔录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6、出示: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场。另外,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7、从以上这段话,你知道了雕版印刷有哪些缺陷吗?

  四、体验活动——印刷技术革命

  体验一

  1、同学们请你们小组用萝卜按照顺序刻出“一二三四”,并拓印在白纸上,一定要注意刻出来的字应该是反的。

  2、师巡视指导。

  3、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体验二

  4、刚才我们每个小组刻出了“一二三四”,现在我想请每个小组在萝卜上刻出:“四三二一”,并拓印在白纸上,看哪组最快。

  5、师巡视并指导。

  6、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7、看到自己的作品,比较一下,谈谈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五、探究技术改革——活字印刷

  1、所以随着文化的.发展,改革雕版印刷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2、阅读书本15页。思考:与雕版印刷相比,

  3、观看视频《活字印刷的过程》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活字印刷术。

  5、小品《我是小小印刷员》

  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它大大加快了人类进步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这样一项伟大的发明来自于我们中国,你做为一名炎黄子孙,你此时有怎样的感想呢?

  小结: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毕昇的发明会永载史册,但是许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普通的劳动者贡献的,尽管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录,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感激。

  六、回到现代——感受先进技术

  1、印刷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先进了,请观看录像《现代印刷术》

  2、谁能谈谈你在学习,生活中知道的印刷?

  3、20世纪中国伟大的发明有哪些呢?

  总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希望我国未来的印刷业会在你们手中发扬光大。

  4、对于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5、好书推荐《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

现代印刷术4

  考研英语翻译练习题:印刷术

  Before printing was invented,a scholar had to copycharacters one by one if he wanted to publish a newbook.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Bi Shenginvented the movable-type printing after many yearsof experimentation.He engraved the characters onsmall pieces of clay,and heated them until they became hard movable characters.When printinga book,people placed the moveable characters in order into a whole block and then ran off aprint.After printing, they took the block apart and reused the characters later.This method wasboth economical and time-saving.China's movable-type printing first spread eastward intoKorea and Japan,then westward into Persia and Egypt,and at last,around the world.Theinvention of movable-type printing greatly promote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countriesall over the world.

  参考翻译

  印刷术发明之前,想出版新书的学者必须一字一字地抄写。北宋时期,经过多年的实验,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movable-type printing)。他把汉字刻在一小块泥胚(pieces of clay)上,加热汉字直到其变成硬的`活字。印书时,人们按顺序将活字摆在一起,印出印迹。印刷完后,他们把字分开,以后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中国的活字印刷术首先向东传至朝鲜和日本,之后向西传至波斯(Persia)和埃及,最后传遍全球。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1.印刷术:可译为printing.

  2.出版新书:可译为publish a new book.

  3.刻:即“雕刻”,可译为engrave.

  4.泥胚:可译为pieces of clay.clay意为“黏土,陶土”。

  5.按顺序:可译为in order.

  6.向东传至朝鲜和日本:可译为spread eastward intoKorea and Japan.

现代印刷术5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南北朝时期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N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目录简介印章起源印刷起源种类收缩展开简介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汉文化的诞生萌芽,随汉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早期,汉族人民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印章起源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做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1、战国(公元前475-前2)时期的印刷术。 2、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3、佛教徒亦受启发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4、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5、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6、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7、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8、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N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传入欧洲后,有力推动了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

印刷起源

  毛笔和墨的发明,使得读书人不仅能读书还能书写,不必像刀笔时代那样需要一个刻写匠随时侍候,而且更方便记录自己的思想。春秋以前,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但没有一人亲自著书,原因就在这里。 秦朝蒙恬发明用石灰水浸毛而去除毛表面的斥水物质的方法,促使毛笔的制作技术最终定型,毛笔才真正成为书写工具。至此,古人找到了书写流利、省时省力的书写方法,使书写不再是一件苦差事,有闲阶层的人们闲暇之余也会写上几笔,以消磨时间,并且力图写得漂亮,甚至互相比试以搏一笑,这样也就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秦朝的李斯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大书法家,正说明了笔墨技术的'成熟。 汉字结构复杂,每个人写的字都会不同,有的秀丽美观,有的粗鄙丑陋,促使人们追求书法艺术。提高书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模仿好的书法作品,但是写字好的人,一般都是书吏之类,其大部分作品一般是政府公文,一般人很难见到。古代盛行石碑刻文,找写字好的人写成底文再由石匠刻出,是人们练习写字的最好模本。石碑笨重,不能带回家中继续模仿。 西汉晚期已出现纸张,但那时的纸张纤维粗糙,着墨性能差,主要是代替布用作包裹、衬垫之物,也有偶尔在包装纸上写字记事的现象,如悬泉(或者是居延)遗址发现写有药名的纸张。造纸技术先是借鉴中国早已成熟的缫丝技术,把纤维物质浸于水捣碎以分散纤维,将碎纤维捞出摊凉而成,纤维粗、纸质厚,书写性能差,未能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东汉和帝时的蔡伦改革造纸法,制出薄而均匀、纤维细密的新型纸,大大提高了纸的书写性能,纸的主要用途才被转向书写。 纸张薄而软,使得书法练习者们想出仿照印章盖印拓印碑文方法,带回家模仿,即拓片方式。纸的发明,使拓印成为可能,使每个书吏都能练就一手好字,也造就了三国及晋代大批书法家的出现。西文字母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而且用硬笔书写,可以写得很花哨,但无艺术可言。人们写好几十个字母后,就可以大量写字,没有拓片模仿他人字迹的需求,纸能写字就行了,没有对造纸术的需求,所以西方人没有发明造纸术的社会基础。 隋文帝创建科举制度,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用写文章的办法选拔官员,写的一手好文章人就能当官。传播好的文章的要求又在社会上出现,专业抄书匠们为了大量复制好文章,仿照拓片技术大量复印,后又结合印章阳文反书法,创制雕版印刷术。其出现的年代大约在盛唐至中唐之间,盛行于北宋,最后由布衣毕N发明泥活字而成熟。 至今在政府公务员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写的一手好字,写的一手好文章”是公务员(即古代的书吏)的两大基本技能。写出好字,写出好文章,是中国汉字的特点,中国历史上某些政治制度决定的,与完善实用的书写体系一脉相承,所有这些都是西方历史上所没有的,因而决定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只能产生在中国!

种类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这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图像与非图像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与油墨现相互排斥原理,图文部分接受油墨不接受水份,非图文部分相反。印刷过程采用间接法,先将图像印在橡皮滚筒上,图文由正变反,再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画册、画刊广告样本,年历等等均可采用此印刷方式。

  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印刷的浓淡与凹进去的深浅有关,深则浓,浅则淡。因凹版印刷的油墨不同,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钱币、邮票、有价证券等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印刷也适于塑料膜、丝绸的印刷。由于凹版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等原因所以成本很高。

  孔版印刷:

  又称丝网印,如果在小学时见过老师刻蜡版印卷子,那么就更好理解此种印刷方式了。利用绢布、金属及合成材料的丝网、蜡纸等为印版,将图文部分镂空成细孔,非图文部位以印刷材料保护,印版紧贴承印物,用刮板或者墨辊使油墨渗透到承印物上。丝网印刷不仅可以印于平面承印物而且可印于弧面承印物,颜色鲜艳,经久不变。适用于标签,提包,T恤衫,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器皿等物体的印刷。

  软版印刷:

  柔版版印刷也常简称为柔性印刷,是包装常用的一种印刷方式。根据中国印刷技术标准术语GB9851.4-90的定义,柔版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柔版版印刷是在或聚酯材料上制作出凸出的所需图像镜像的印版――就像是小孩玩耍的土豆印。油墨转到印版(或印版滚筒)上的用量通过网纹辊进行控制。印刷表面在旋转过程中与印刷材料接触,从而转印上图文。

现代印刷术6

  整节课的思路流畅,上起来比较顺。课堂师生能够平等地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活跃有效。

  课一开始就进行抄写游戏,目的是通过感性体验与想象思考,学生深刻地认识印刷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了假如没有印刷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麻烦,从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活字,尝试印刷,是想让学生亲自体验这场革命的意义,体验一下印刷术中包含着的聪明和智慧, 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遗憾的是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印刷术的资料不够丰富,而且印刷术的发明是14前的'事情,时空上距离学生比较远,课堂上我没有及时对当时印刷术产生的背景进行补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这场革命的重要性,使课堂过于单薄。

  其实备课时候,我就考虑到这个问题,要不要补充历史材料呢?但想到现在的课堂不是一直强调以生为主吗?如果这样做,会不会被评课老师说我牵着学生走呢?结果课堂上就少了这个环节!在姚顺添老师的提醒下,我恍然大悟,像这类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远的课型,恰恰很需要老师课堂上有效的指导,不存在牵着学生走的问题,反而会使课堂比较厚实。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看来,我自己对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的理解的不到位,不够深入,以后我要在教学实践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新课标,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现代印刷术7

《文明之母——印刷术》的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3、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0~31页。

〖教学准备

  1、为各小组准备一块长条肥皂,两块约3厘米见方的肥皂(可先用细砂纸或蘸水在玻璃板上磨平)或同样规格的土豆。

  2、为各小组准备一把钥匙或曲别针。

  3、为各小组准备印油、刷子、纸。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4、体验活动。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布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印刷的文字。

  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学生可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他的学生可以帮助涂印油,铺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刷过程中,学生可把3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作活字,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印刷成果。

  6、教师总结。“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世界文明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72个字的记载),但世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布置家庭作业。

〖给老师的建议

  1、与造纸术的发明一样,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可能已经知道,但不会有深刻理解,因此讨论和体验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用两个课时完成,让学生能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2、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制作雕版和活字时,刻字必须是反的。

  3、应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所选用的材料最好是肥皂和曲别针。

  4、在讲到毕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许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普通的劳动者贡献的,尽管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录,但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感激。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我的体会”。

〖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家庭作业给予评价。

  2、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并做记录。

现代印刷术8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

  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

  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

  毕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现代印刷术8篇(印刷术的现代应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