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9篇(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10-14 13:2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9篇(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供大家赏析。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9篇(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1

  淮北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要:分析了淮北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该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淮北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农作物为2年3熟,以旱粮为主,盛产冬小麦、棉花、大豆、玉米、高粱、谷子、芝麻、花生、油菜籽、红黄麻等。在有水源或灌溉条件的地方,可种水稻。雨量较适中,多集中在6、7、8月,由于降水量相对集中,且各月分配不均,易发生春旱、秋涝,春未夏初有西南干热风,气温高、蒸发旺盛,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该市农业用水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正加强排灌基本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断扩大灌溉面积,从而确保农业的发展。

  淮北市现有耕地逾14.2万hm2,山林3.8万hm2,大多为人工林,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阔叶、针叶混交林,树种繁多,珍贵树种有“银杏刃”等。有果园2 333.3万hm2,盛产桃、梨、杏、苹果、葡萄、李、石榴和柿子等温带水果,大平原上四季飘香。其中,大庄的葡萄,黄里的石榴和笆斗杏久负盛名。牧草地4 666.7万hm2,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牲畜有马、牛、羊、猪等。该市优越的地表环境,为农、牧、副、渔等业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而且该市还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3种,其中,煤的储量最大。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1]。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改善淮北市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缩短地区差距奠定基础[2]。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可节约用水量,提高水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淮北市的水资源配置,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1现阶段农田水利工作面临的问题

(1)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困难重重。首先是税费改革后,农民兴修水利的投入受到限制,农民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力度减小,有少数群众不能正确理解税费改革政策,对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不愿履行,增加了兴修水利的难度。各级财政紧张,安排的资金远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的速度大大低于工程自然老化的速度。另外,投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在淮北市虽有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建设供水、桥梁等水利工程,但规模较小。

(2)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滞后。大部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金匮乏,运行困难。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很多是无专门管理人员,无维修资金,设施毁坏严重,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效益。而河道、沟渠、桥涵、机井、泵站、函闸等各类水利工程分布全市各地,点多面广,难以管理到位,群众爱护水利工程意识淡薄,且大多水利工程设施超负荷运行,多年失修,致使全市不少水利工程带病运行,毁坏严重。

(3)“一事一议”程序复杂,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在村内的小沟小渠好一些,跨村大中沟等议起来困难,同时,跨乡镇的“一事一议”还不够,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4)农村机动土地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占用土地难协调。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开挖疏竣排水沟渠,占用土地,影响到农户的承包土地,难以协调。

(5)群众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一方面受灾怪政府不给解决,另一方面不愿出资出力,存在天塌压大家的思想。

  2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对策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搞好淮北市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应当扎实做好以下工作[3]:

(1)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县区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各县区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同时,县区再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与乡镇一把手签定责任状,形成一个责任连带关系,推动农村水利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积极争取项目,提高防洪除涝标准。要积极争取中央、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疏浚治理河道、低洼地等工程,不断提高淮水市防洪除涝标准,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十二五”期间,要以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整体推进,逐步深入到村,工程建设以发展自来水工程建设为重点,解决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积极融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①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3号文件精神,设立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业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给予补助,以推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②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提高全市总体防洪除涝标准。一是积极引进企业资金,二是积极利用城投公司资金,三是充分利用大户资金,四是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5)典型引路,稳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淮北市作为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一定难度,建议以采煤塌陷村庄搬迁为试点,移民建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选好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产权改革,逐步完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

(7)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一要预防监督。要切实加强对矿山开采、开发建设集中区、河道堤防等流域水土流失保护和监督管理。落实水土流失方案审批权、监督检查权和执法收费权,加大水土保持执法队伍建设。实施矿山开采、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审报批制度,做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二要综合治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整体推进。

  多年以来,部门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防洪减灾、城乡供水、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都存在许多矛盾,造成许多浪费和损失。10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水法》已将过去统一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体制。因此,可以对全市防汛抗旱、城乡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水土保持等城乡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促进淮北市水利事业更快发展[4]。

  3参考文献

[1] 张虎成,魏浪,张习传.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5):12-15.

[2] 陈凯祥,仇荣.江苏省农村水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水利,(1):43-44,46.

[3] 张宏林.海安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水利建设的问题与要求[J].江苏水利科技,(1):41-42.

[4] 聂志勇,娄淑涛.峡江县水利建设之刍见[J].水利发展研究,2009(2):62-64.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2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大地方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乡镇基层,例如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措施等都有所强化,以此来巩固农村农业水利工程的整体发展走势。在国家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的时期,田间沟渠与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现实意义则更加凸显。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田间沟渠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还依然存在“重建轻管”的严重不均衡问题,相关单位与个体对相关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义务都不能准确及时落实到位。所谓“三分建设七分养”,在该方面的管护发展还应做到积极全面,通过更多手段来完善管护工作,例如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1]。

  2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

  2.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国内某县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建设与20世纪70年代,受到当时建设技术与经济条件影响,其整体建设标准偏低,其中多数田间沟渠是典型的传统土渠,由于年代久远存在严重的渗漏、淤塞问题,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倒塌,该水利工程的.水源可利用系数只有0.3~0.5,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2.2设计原则。基于该工程实际状况,要依据当地所希望实施的农田灌溉规划来展开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图纸,对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技术性改造。在保留原有灌排功能的有效基础之上,对该渠道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优化,例如对水利渠道实施裁弯,保证渠线始终处于平顺水平。2.3设计管护过程的技术要点。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施工设计管护,涉及以下施工技术要点。小型农田水利渠道U型槽的断面规格设计。根据工程项目中灌溉区域的实际状况,依据灌溉面积对其进行设计,分别将干渠、斗渠、支渠设计流量都具体计算出来,明确水利渠道中损耗流量与净流量之和。再根据所获得的设计流量值对U型槽内空断面尺寸进行确定,直接决定内控断面尺寸,再配合U型槽内设计纵坡降来明确槽内过水流量,最终计算出U型槽断面的最合理规格,给出U型槽相关构件基本参数。

  3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施工流程分析

  3.1利用混凝土预制U型槽利用混凝土预制U型槽是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施工的首要步骤,工程中所利用的是LZYB-1成型设备,它可简化对U型槽的设计制备流程,且成本投入较低,后期管护工作也相当便利。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保证每一条U型槽的设计长度为0.5米,壁厚设计在3.5~4厘米左右。然后进行混凝土配比试验,按照该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基本标准要求,以水泥沙石物料与技术水平为基础依据,正式展开混凝土配比试验,最后获得水泥、卵石、砂子、水泥的总配比为2.06∶1.55∶1∶0.45,中粗砂细度为2.5~4,得出上述水灰比数据后展开对预制U型槽的养护工作,保证24小时基础养护,过程中必须注意对U型槽的保湿与防冻措施,以保证设计标准达到规定强度,同时确保U型槽表面光滑平直,没有任何蜂窝麻面和变形问题。3.2U型槽的施工安装技术要点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U型槽施工安装需关注以下技术要点。一是要进行基础挖填,为此要先放样,然后开挖土方,以开挖线为准实施具体的开挖作业,避免超挖现象出现;二是在填土横直过程中必须注意顶面平整度,保证U型槽挖槽准确性。在挖填土方结束以后,要保证U型槽的放置间距在20毫米左右,同时保证断面间拉线自上而下展开,并对基槽断面进行修整,让土槽与U型槽之间的普通构件口宽在2厘米左右;三是要在过田地段增加渠底垫层,最大限度防止由于田面水位过高(高于渠内水位)而导致倒流现象。U型槽安装要配合C15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于U型槽内,保证浇灌厚度在4~5厘米,其宽度则要达到U型槽的1/2。随后便可进行U型槽安装,要自下游向上游顺次安装,保证U型槽相邻间隙在20毫米宽度,这样便于留作勾缝。对勾缝的施工流程如下:先利用比例为1∶2.5的水泥砂浆进行涂刷,然后配合1∶2的泥浆对勾缝实施抹光、压平,最后填埋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施工中每间隔5米距离设置一道沥青麻丝伸缩缝。混凝土现浇压顶,这一道工序决定了U型槽的使用寿命,解决稳定性问题。该工程中采用的是预制混凝土空心压条,它的强度等级为C30,尺寸孔径为50毫米,断面面积为150×150毫米[2]。

  4工程效果分析

  针对该工程中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施工技术改造,基于U型槽让渠道外观更加美观,对周边环境改善也有极大促进作用,而且其后期管理简便,确保了农田水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减少了淤塞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5结语

  本文从设计施工角度,简要分析了某地方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改造工作。除该技术性改造外,应从更多角度做好建设工作,增加工作紧迫感,从根本上促进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以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新.田间沟渠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8):1117.

[2]孙福华,张立.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研究[J].山东水利,2016(08):1-2.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3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规划对农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对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进行分析,然后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田规划;水利工程;设计

  农业工程建设是农村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农村工程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该种做法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方案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还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4

  摘要:农田水利灌溉与设施管护是保证农田农业产量的重要环节,这主要体现在对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并应该基于设计方案付诸于施工工程的具体行为中。本文将从设计与施工的角度来实证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科学化改建技术过程。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沟渠;设施改建;设计;施工;U型槽

  田间沟渠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直是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技术实施,对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是农民生活收入,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的核心后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对其都处于“重建轻管”的发展建设状态,管理主体与职责分工不够明晰,投入水平偏低且技术推动方面也无法跟上节奏,所以客观讲其整体的建设过程都是被动不利的。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5

  社会资本解决农田水利问题的探索论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引入社会资本;市场主体;恨虎坝灌区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由政府大包大揽,建设投入不足,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到位,机制不灵活,市场投资主体“进不了”“不愿进”,导致重建轻管、损毁严重、效益低下、不可持续等“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全国有1/2、云南有2/3的耕地“靠天吃饭”,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水利部将云南省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作为全国试点,探索建立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恨虎坝中型灌区实际,紧紧围绕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这一核心目标,重点围绕解决社会资本“进不来”“不愿进”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探索建立水权分配、水价形成、节水奖励、国有工程建管、田间工程管护、社会资本和合作社参与等7项机制,有效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供水有效保障、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改革的预期目标,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新模式。

  一、改革前的状况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项目区位于陆良县城西部小百户镇炒铁村委会,地处浅丘缓坡地带,平均海拔1903m,多年平均降水量938、3mm,干湿季节分明,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6、2%,多年平均气温14、7℃。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1、008万亩(1亩=1/15hm2,下同),农户1050户,人口3788人,务农人口超过94%,以种植马铃薯、玉米、烤烟为主,复种指数1、46。项目区经济总收入6003万元,人均纯收入8720元,农业收入占88、3%。

  2、水利工程状况

  恨虎坝灌区为一般中型灌区,已列入《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二五”规划》,但尚未立项,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项目区主要水源为总库容807万m3的恨虎坝水库,已建成干渠10余km,但没有支渠、斗渠等田间工程配套设施,群众需拉水灌溉,拉水成本每亩在220元以上,水库每年有350多万m3水用不出去,只能“望水兴叹干着急”。项目区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不健全,农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水源工程由陆良县灌区管理局恨虎坝水库管理所管护,管理所向用水户收取原水水费,水价为0、04元/m3,由于水价过低,无法保障水库良性运行。渠道设施由村集体管护,未收取任何水费,管护经费无保障,责任主体不明确,管护责任不落实,用水管理粗放,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1、总体思路

  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体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的原则,以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水权分配制度改革为基础,以群众全程参与为前提,以良好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为保障,充分发挥农业水价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有效破解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2、主要内容

  改革试点的内容包括机制建设和工程建设两部分。机制建设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2016、1价形成、节水激励约束、用水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国有工程建管、引入社会资本和田间工程管护等7项机制。工程建设主要任务是投资2712万元(包括吸引社会投资646万元),新建泵站2座,铺设干支管道243km,田间管网1111km,配套田间计量设施548套和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微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8万亩。

  三、实践过程

  恨虎坝中型灌区作为改革试点后,云南省将其作为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的重大任务和重要机遇,在水利部的全程指导帮助下,扎实开展前期准备,科学制定机制,精心组织实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扎实开展前期准备

(1)建立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水利部建立了部长牵头抓、副部长亲自抓、相关司局具体抓的工作指导协调机制,全程参与、指导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安排部署,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水利厅为推进改革试点的牵头负责部门,曲靖市政府为推进改革试点的责任主体,陆良县政府为推进改革试点的实施主体。同时健全完善了省政府督办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动员群众全程参与试点改革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区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召开党员会、户代表会、村民大会等方式把改革意图向群众宣传到位,算清改革前后对比账,让群众知晓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了群众参与的改革共识,奠定了改革推进的群众基础。项目区累计召开党员会8次436人次、户代表会5次260人次、村民大会4次3562人次,入户座谈3次312户,征求意见132条。

(3)认真制定机制建设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一是深入调研,准确掌握。方案编制组深入项目区广泛宣传,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家各户土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经济收入等情况,开展航拍实测、土地丈量,认真复核,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全面分析,系统设计。把项目区的具体问题和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试点的机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三是汇集民智,反复论证。水利部召开两次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从宏观层面界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实地调研,全程参与方案编制。云南省政府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省水利厅及各相关责任部门多次研究落实改革细化方案。委托国内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邀请国内水利、法律、经济等各类知名专家多次参与方案可行性论证,方案反复征求项目区群众和各基层部门意见。最终试点机制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工程方案通过省水利厅审查,曲靖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水利厅联合批复。

  2、精心组织机制建设

(1)建立实施初始水权分配机制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量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红线在项目区具体实践,为下步水价形成机制、节水奖励机制提供了坚实依据,把粗放用水方式转变为精细用水管理方式,实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宏观政策落地生根。一是合理确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上至下分解到项目区的用水总量指标为350万m3,从下至上计算得出项目区实际用水需求总量为323、38万m3,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项目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323、38万m3。二是合理确定水权。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参考《云南省地方用水定额标准》,结合项目区群众用水习惯调查和工程设计的灌溉制度,赋予每亩土地平等水权,确定项目区灌溉用水亩均水权为320m3。三是确权发证载明权益。依据确定的亩均水权和各户耕地面积,由陆良县水务局颁发水权证到户,确定各用水户的用水总量、期限、用途及权利和义务。四是实行用水总量动态调整。用水水权证确定的用水指标为设计水平年的控制指标,每年12月视蓄水总量情况按比例确定下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五是实行水权交易盘活水市场。出台了《恨虎坝中型灌区水权分配及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暂行)》,交易平台设在新公司,允许项目区用水户对定额内水量进行交易,项目区内的用水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水权交易;超出项目区范围的水权交易以及项目区内新增用水户的水权交易,需经利益相关方同意,报县水务局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2)创新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为确保工程良性运转、引入的社会资本有合理收益、群众有承担水费能力,参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等规程规范,测算全成本水价,反复试算商定运行成本水价和执行水价。一是认真测算全成本水价、运行成本水价。根据引入社会资本不同比例,考虑社会资本折旧和合理收益率(折旧率按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计为5%,合理收益率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6、8%上浮3个百分点为9、8%),反复试算工程全成本水价和运行成本水价。全成本水价由国有水利工程成本水价和田间工程成本水价之和构成,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由材料费、管理费用、配水员劳务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折旧等总成本除以设计供水量;田间水利工程供水价由管理费用、配水员劳务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折旧、收益率等总成本除以设计供水量。运行成本水价为全成本水价扣除国有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影响的水价。经反复试算后,在引入社会资本为646万元情况下,工程全成本水价为1、28元/m3、运行成本水价为0、79元/m3时,群众基本能承受,企业能有合理收益。二是科学确定执行水价。三是创新水价形成方式。明确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经县物价部门审批;田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管理单位与用水户协商后报物价部门备案,改变了以往由政府定价批复的做法。

(3)建立实施节水激励机制在科学确定和不断修正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创新建立超定额加收农业水资源费的制度,创新设立政府节水奖励基金鼓励节约用水,培养群众水商品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同时有奖有惩的机制体现了公平公正、权责对等的行政管理理念。一是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以年为单位,按批准的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定额内用水量按执行水价收费,超定额水量实行累进加价。具体标准为:超定额10%以下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10%计收;超定额10%至3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30%计收;超定额30%至5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50%计收;超定额50%以上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200%计收。二是实行节水奖励机制。政府对用水户定额内节约水量按年度给予奖励。定额内已购买但未使用的水量指标,用水户可自由交易,未能交易的结余水量,政府在原购买价格基础上按0、05元/m3加价进行奖励性回购。节约的水量和应奖励的金额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于每年年底统一核算、登记造册、经农户确认公示无异议后,报所在乡镇水利站审核,报县水利局审批后,抄送乡镇财政发放。奖励资金从节水奖励基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足。三是设立节水奖励基金。县级建立节水奖励基金,由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计提土地出让收益金、高附加值作物或非农供水利润、中央安排的维护资金、社会捐赠等构成。

(4)创新建立合作社参与机制为使参与的市场投资主体与分散农户能有效合作,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社,全面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一是依法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动员项目区群众自愿填写会员登记表和入会申请表,召开合作社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合作社章程及内部管理办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银行账户开设等合作社组建手续,按程序组建“陆良县炒铁为民用水专业合作社”。明确合作社管水用水的经营范围,拓展投资、技术服务、农产品统购统销等经营活动。二是创新“企业+合作社”构建有限公司的市场合作模式。引入的社会资本和农民用水合作社按照7∶3的比例出资组建“陆良大禹节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农田水利投资、建设、管理主体。合作社社员以每股500元筹资193万元入股,在管好、用好工程的同时共同分享投资管理红利。

(5)深化国有工程建管机制进一步明晰国有工程产权和管理责任主体,把运行管理费用足额分摊到运行成本水价,在收取的水费中落实,在达不到运行成本水价初期或供水量不足特殊年份由政府补足运行维护费用,把过去政府全部出钱维护转变为少出钱、不出钱甚至盈余费用转为节水奖励基金。同时由于末端田间工程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倒逼国有工程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保障国有工程长效运行。一是明晰产权和责任主体,明确政府投资建设形成的供水主干管、支管及其附属泵站和计量设施等国有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由恨虎坝水库管理所管理,管理职责包括:泵站的运行维护,主管和支管的检修维护,计量设施的检测、校准和管护。二是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费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确定日常管理人员2人,临时管理人员2人;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测算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列入供水成本,向田间工程管护主体收取水费,在执行水价尚未达到运行成本水价、供水量不足等特定条件下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保障工程良性运三是签订用水合同。通过国有工程管理单位与有限公司签订用水合同,明确权责义务,倒逼国有工程管理单位提高效率,做好服务。

(6)创新建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为实现政府、市场两手发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方共赢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规范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破解农田水利政府大包大揽、市场活力不足的问题。一是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参与范围和准入。任何有意愿、有筹资能力、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均可参与。二是合理确定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在合理划分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的基础上,采取PPP模式开展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公益性、公共性的供水主干管、支管及其附属泵站和计量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计量设施以后的田间工程由社会资本投资主体自建自管自运营。三是规范社会资本进入程序。

  制定招商文件,明确社会投资主体、政府、群众三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制定招商评比办法,从企业实力及信誉、类似项目经验和业绩、建设方案、运营方案、财务分析、竞争比选现场陈述及答疑等方面量化细化评分标准;在《中国水利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等全国性媒体发布招商公告,吸引企业参与,免费提供招商文件;召开招商现场答疑会,组织报名企业代表现场踏勘,了解项目区实际情况,与合作社代表现场交流互动,省、市、县相关领导和专家介绍情况、动员、答疑;民主组建招商比选委员会,比选委员会由县、乡人民政府行政人员,商务、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项目区群众代表共9人组成;召开招商比选大会,比选委员会按照制定的评分细则公开、公平、公正量化打分,纪检、公证部门和媒体全程监督、记录,按照量化评分高低顺序确定中选企业;中选企业与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将履约保证金汇入指定账户后与项目区农民用水合作社共同组建有限公司,由新组建的有限公司负责田间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向用水户收取水费,政府鼓励和引导有限公司在项目区拓展经营服务范围。四是保证社会资本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的工程产权归其所有,并依法享有转让、转租、抵押等权益,经营满三年后可以转让退出;在灌溉保证率85%、仅考虑供水收益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年均资本收益率为9、8%。

  让资本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五是建立政府与投资企业风险共担机制,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情况下,投资企业资本收益和折旧之和低于7、8%时,由政府补足相应缺口部分资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7)建立田间工程管护机制明晰田间工程产权和管理责任主体为有限公司,把运行维护成本摊入执行水价,在收取的水费中列支,由公司按市场化进行管理经营,改变了以往只建不管、有人用无钱修的困局,确保田间工程良性运行。一是落实管护主体。田间工程所有权归有限公司,由县人民政府颁发产权证书,并由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的建后管护。二是确保良性运行。制定了《田间工程管护办法》,明确田间工程管护范围、管护职责、管护人员数量、报酬标准、维修养护经费,各项费用供水成本,从水费收入中列支;明确具体经费支付方式、考核办法;明确企业、政府、群众各方职责,确保田间工程管得住、管得好、长受益。

  3、全力推进工程实施

  组建试点项目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国有工程部分按“四制”要求,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田间工程部分由有限公司自主建设,政府提供服务、强化监管。采取时间倒逼、工期倒排、按日奖惩、群众监督等措施,全力抢抓进度,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用90天时间如期完成试点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大春栽插用水。

  4、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激发了市场和群众参与活力,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群众、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

(1)群众增收,生产生活便利实施前,亩均年收入7523元,亩均拉水费用及劳力合计支出780元,灌溉成本占亩均年收入的10、37%。试点工程经过一个灌溉周期后,预计亩均年收入为9300元,亩均收入增加1777元,灌溉成本亩均合计支出393元,占亩均年收入的4、23%,节约灌溉用水成本387元;同时灌溉设施配套到田间地头,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每亩可减少灌水劳动力6个,可以外出务工或发展其他家庭经济,进一步增加收入。

(2)企业增效,市场前景良好经测算,正常年景,社会资本回收期7年,20年运行期公司累计可计提折旧和收益1911、8万元,年均资本收益率为9、8%。有限公司可以将经营范围扩大到项目区以外,并可拓展农业综合生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项目区农产品统购统销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进一步增加企业收益,壮大企业实力。

(3)政府节水节资,工程良性运行经测算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85,大大节约了水资源,节约的水量可用于生态或其他项目用水;引入社会资本,一次性减少政府投资646万元,同时通过建立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经费保障的工程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参与农田水利管理,解决了水利工程一年建、两年用、三年坏,有人用、无人管的难题,实现了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四、改革试点成果

  试点成功引入了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了“两手发力”,达到了改革目的:一是创新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利益能平衡、实施易操作、发展可持续;二是构建用水合作社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确保群众有收益、愿改革;三是闯出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领域新路子,让社会资本愿进来、稳得住、有回报。目前,全国灌区“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要根本解决农田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把机制建设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具备引入社会资本条件的项目,引导建立市场参与机制,用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根本解决建后管理的问题;不具备引入社会资本条件的项目,也必须建立各项管护机制,依托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市场主体,政府补贴管护经费,购买社会服务,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恨虎坝灌区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取得的经验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S]、

[2]韦凤年、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就《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答记者问[J]、中国水利,2006(19)、

[3]破解土地出让收益分布和农建资金需求结构性矛盾―――财政部综合司、水利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就有关政策答记者问[J]、中国水利,(15)、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6

  农场设施农业发展探索和思考论文

  1概况

  1.1地理和气候优势

  十三师红山农场地处新疆哈密巴里坤高山盆地,属冷凉干旱气候,山北下辖12个连队,主要以种植粮食、大麦等作物和发展畜牧业为主,山南下辖2个园艺场,地处天山山脉东段喀尔里克山山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暖干燥,无霜期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主要以种植棉花、瓜果为主,红山农场山北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山南的优势气候资源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1.2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自至今,红山农场收复荒漠整合土地资源,利用紧连霍高速的荒漠土地资源近133.33hm2,建成大棚384座,均为土建钢架结构,设施大棚集中连片、水电齐全、林路畅通、交通便利。

  1.3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红山农场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在大棚种植中的大胆实践和摸索,逐步确立了园艺一场以促早西瓜种植为主,园艺二场以种植圣女果为主,其他果蔬为辅的发展定位。园艺二场远离市区,大棚土壤条件较好,种植的圣女果品种以蟠桃(红色)和粉玲珑为主,黄金桔(黄色)、碧桃(绿色)、黑贝贝(黑色)为附加。园艺一场距哈密市区较近,大棚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主要种植早熟西瓜。设施农产品销售是设施农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销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工的自身收益,多年以来,团场通过市场调查、发展客户、品种试种、集中管理和统一销售等方式,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与北园春市场10余家客户建立了长期供货合作关系,搭建了红山农场种植基地和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销售地的销售平台,实现了红山农场圣女果和北园春市场有效对接,按照随行就市、就地实现销售的原则,95%销往北园春市场,西瓜由于不耐长途运输的条件限制,主要在本地销售,由于园艺一场大棚沙质土壤的特性,生产的大棚西瓜口感甜脆,被哈密本地客商抢购。

  1.4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凝聚合力促销售

  为了职工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场,增强市场主导能力,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红山农场大棚种植户自发在5月挂牌成立了“源汇”果蔬专业合作社,目的是闯出农户们自己种植农作物的品牌,凝聚合力使产品规模化,农作物产品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经营产品销售、统一新技术推广、统一新品种种植的目标。成立当初合作社设立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1名,监督理事4名,会计1名,出纳1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合作社由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170多名,现合作社主要经营管理温室大棚384座,负责491.40hm2葡萄的种植销售,405.53hm2大枣的种植销售,现固定资产180万元。

  1.520生产运营情况!

  09年,合作社所经营的384座大棚采用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圣女果,品种为“蟠桃”和“粉玲珑”,统一育苗80万株,统一种植时间(1月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施肥标准和销售,在2014年经营管理过程中,成效显著。

(1)社员增收明显。2014年棚均收入2.5万元,较20棚均收入1.5万元增收1.0万元,规范经营化后增效明显。

(2)推广新技术,效果显著。2014年5个大棚使用熊蜂授粉技术,到推广至50个大棚,使用熊蜂授粉技术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推广效果显著;2014年大棚使用黄板诱杀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改善了环境,提高了作物的品质。

(3)2014年,384座大棚总收入952万元,棚均收入2.5万元。

  2设施农业主要特点

  2.1设施农业体现“高”字特点

  设施农业属高效农业范畴,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土建钢架结构的温室一般造价在7万元/667m2以上,在种植方面无论在品种选择、水肥投入、技术管理和用工等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都较大。设施种植每年2~3茬,种植蔬菜产量10t/667m2以上,单位面积产出高。一般设施大棚的平均收益是露天栽培的3~5倍,甚至更高。但设施种植对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高收益和高风险相互并存,所以设施种植要注重对优良品种的引进和试种,积极培育市场认可度高、价格有竞争优势的品种,促进设施种植可持续发展。

  2.2设施种植应注重特色和规模化发展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要立足实际,发展符合本地的特色项目,红山农场距离哈密市区近50km,周边为农村,本地设施农产品销售量小,要吸引大客商,设施种植就必须有一定规模,为此红山农场的主副产品的种植比例为80∶20,园艺二场圣女果种植占到果蔬种植80%以上,园艺一场促早西瓜种植规模占到果蔬种植的80%以上,主打特色牌,集中技术优势力量,促进设施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最大化迈进。

  2.3政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按照十三师和红山农场制定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和意见,红山农场积极利用国家兴边富民工程和农机补贴政策,重点对设施农业配套设施进行补贴,累计补贴资金400多万元,促进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存在的问题

(1)设施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持续上升,使设施农业投入成本加大,给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设施农业是新事物,如果设施种植户认知力不够,管理技术水平较差,势必会影响大棚收益。

(3)用工量大。设施农业是精品农业,生产劳动中要求细致、精巧,费时费工。红山农场是园艺单位,每年春季葡萄开墩上架、秋季采摘埋土与大棚蔬菜春、秋茬种植的用工相重叠,导致用工紧张,严重影响设施生产的劳动质量,进而影响产量和收益,挫伤职工种植积极性。

  4设施发展思路和建议

  4.1正确理解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通过近5年的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大棚短平快的收益,逐步成为红山农场职工群众多元增收的中坚力量,形成了职工夏季忙大田致富,冬闲忙大棚增收的局面。由于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极大的增收潜能,其在红山农场农业生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业。但在设施农业中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应慎重,各团场应以1个品种为主,多个品种为辅,避免杂而不精,品种选择应以早熟、口感好、稳产、耐储运为前提,以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2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科技示范棚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做好品种选优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工作,团场做好推广工作,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对接。众所周知,选育1个好的品种需要2~3年的时间,如果十三师每个团场都在搞品种选育,其一,无法发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科技前沿阵地的作用;其二,也造成了团场人力和资金的浪费,所以,要引进科研院所的成熟技术,来为我所用,少走弯路。各团场要积极和科研院所合作,做好科技示范棚的技术推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让职工就近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提高职工对设施种植的信心。

  4.3正确把握市场定位,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新疆的瓜果享誉全国,市场认可度高,而哈密消费能力有限,十三师设施农业的发展还应瞄向外地市场,各团场要成立设施中心,产品实现统一生产和销售,避免销售出现压级压价、低价竞争、利益严重受损的局面。各团场应改变销售坐地等商的现象,积极与具备实力、有信誉的大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资和参股等方式成立果品公司,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注重品牌培育,争取在3~5年培育出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改变农业生产中以生产为主的`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

  4.4在设施农业中,应重视科学管理

  设施农业属高效农业范畴,生产较为精细,技术要求高[1]。但目前的管理和技术经验远远不能与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相适应,所以管理设施农业,团场要高度重视,应该由团场主要领导主抓,具备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多年基层管理的技术员具体负责管理,且责任心要强,最好不要兼职管理,从大棚的建设、品种引进、栽培模式、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好长期规划,脚踏实地的做好管理工作,并将管理工作列入干部年底考核内容。

  4.5大力提高职工素质

  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职工来操作,设施技术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才能充分体现,职工是设施农业种植的主体,要千方百计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引进技术上,不能生搬硬套,要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注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在管理中,要加强职工对设施种植技术的学习,以示范户、建示范棚等形式,因势利导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带动职工致富。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技术员应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上下一心,才能使十三师设施农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团场增盈、职工增收的目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本地人员提供了商机,设施农业1年种植2~3茬,对种子、农膜和化肥的消耗量大,一批本地从事种子批发、农膜配送、化肥买卖等设施大棚服务的商店陆续出现;设施农业的规模化需要很多优质的种苗,一批从事设施农业育苗的专业队伍也正在团场悄然兴起;随着设施农业大量农产品的集中上市,一批从事以设施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和设施农产品运输的个体经营者也应运而生,设施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红山农场自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7

  2.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2.1.1确定农田水利各项规模。灌溉面积与经济发展水平哟不可分割的关系,最好为相互适应的状态。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基础部分。因此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规模设计之前必须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将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设计原则,最后将农业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条件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1.2确定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供求平衡状况。农田灌溉面积可作为一项标准用来衡量区域内水资源供应状况。为实现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科学合理的分析,可对可供灌溉的水资源进行分析,这对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的确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1.3分析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实际耕地面积以及自然情况对农田水利灌溉潜力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潜力计算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不仅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行保障。

  2.1.4预测灌溉面积。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预测出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灌溉面积。

  2.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2.1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是确定取水方式的设计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灌溉水源可以分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两类。文章重点介绍自流取水灌溉。所谓的自流取水灌溉就是以河流为主的水源。自流取水灌溉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两种类型。有坝取水是基于农田水利规划附近的水源水位比较低,不能自留到农田中,需要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将水源引导农田来保证正常的灌溉。无坝取水又可分为建闸与不建闸两类。如果没有建闸在防汛期很可能发生水流量无法控制,进而洪水冲毁河道,农田被淹的情况。

  2.2.2灌溉渠的设计原则。灌溉渠的设计原则应该结合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水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整合。首先,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各行各业所必须坚持的通用原则,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它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中,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应该尽量避开,还要尽量远离河流,以免发生山洪、泥石流冲毁渠道。此外还应该配有相关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其次,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应该充分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设计灌溉渠道。具体操作上,灌溉渠道应该设置在高处,排水沟道设置在低处,这样可以顺畅的灌溉和排水,分流出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这样更为科学合理。最后,综合利用。集中利用多个经营项目,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另外河水与井水相互灌溉,进而形成地下水与地表水综合运用的灌溉系统也是一个可利用的好方法,对重点的干支渠进行设计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分析当地的实际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在地形的考量上重点要对一下两种地形进行把握。一种是中积平原型灌区。这种地形,首先要了解其自然地理条件,灌排分开是一种模式。但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比较有优势的地区是这种模式的先决条件,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另一种平原型灌区。这样的地势往往比较平坦并且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广。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以及发展度来具体设计干支渠的位置。

  农田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农田水利规划势在必行。在实际对水资源进行利用时,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原则,实现对水利工程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不仅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促使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与意义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颜璐璐.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9).

[2]雷兆伟,高皓君.解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风,(1).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8

  为真正意义上促进农田水利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按照相关标准与原则进行。农作物种植与生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农田水利灌溉也会因此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数量参考工作时不能将平时经验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具体的农作物、现有水利设施状况以及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对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与上述要求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水利灌溉数量参考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要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农业水利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结合,然后进行充分考虑,真正意义上促进水利规划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

  1.1农田水利抗旱天数。灌溉设施主要有塘坝以及小水库等,上述设施可满足农作物的需水天数就是指农田水利抗旱天数,其中将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在连续无雨或者降雨量较为稀少的情况下灌溉设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满足农作物基本的需水要求。例如某地区的灌溉设施可以保证在连续80天不下雨的情况下满足农作物需水,那么该项水利规划设计的抗旱天数就是80天。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对抗旱天数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对农田水利抗旱天数进行确定时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然后对将实际情况与之充分的结合,对抗旱天数确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保障。

  1.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百分比例就是指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该项保证率对时间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指在长时间内。在实际进行农田水利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对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不仅对相关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还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水源情况以及作物种类对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例如在水源较为充足且农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可维持在70%-95%之间,相反在水源较为缺乏且农作物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应将设计保证率维持在50%-80%之间。这对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9

  定陶县小型农田水利建后管理新模式探索论文

  定陶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属淮河流域,总面积846km2,境内有东鱼河、万福河、洙水河3大水系,主要河流23条,总长度370km2,流域面积846km2,水资源总量2.7亿m3,全县现有配套桥涵闸建筑物2657座,其中大中型节制闸22座,引水闸4座;全县现有农田机井总量1.2万眼。定陶县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后管理新模式,有效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定陶县农田水利设施多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建起了一个纵横交错、排灌结合、井河并用,比较完整的水利排灌系统,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但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近几年国家不少部门加大惠农投入,定陶县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定陶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的总体部署,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迅速提升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行跨越式发展。

  以来,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累积资金投入约1.81亿元,开挖、疏浚河沟728条,配套桥、涵、闸1534座,新打机井9804眼,中、小型扬水站38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灌排体系。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多引多蓄黄河水,实行井河双配套,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对于部偏僻、高亢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发展纯井灌区。

  2小型水源保障项目建设

  定陶县属谢寨引黄灌区,其主要引水干渠东鱼河北支、东鱼河南支,县内引水支渠16条。以来,县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对纸坊沟、立新沟、定陶新河等10条引水支渠进行治理,工程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能满足灌区灌溉需求。

  定陶县内店子河、范阳河及多条乡镇沟渠经清淤治理后,引水情况良好。其中店子河流治理工程已列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投资计划于底已批复,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为项目区的水源问题带来保障。

  2灌溉服务中心建设

  2.1基本建设情况

  定陶县润田灌溉服务中心成立于-03,主要是对近年来国家投资建设的水利项目工程进行接管维护,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并长期发挥经济效益,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灌溉服务保障体系。

  1)明晰工程产权,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工程建成后,明晰工程产权,形成以润田灌溉服务中心管护为主,以农民用水户参与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根据实际情况与润田灌溉服务中心签订资产移交协议书,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并颁发工程产权证书。润田灌溉服务中心确保了工程为地方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制定切实可行的供水制度。农田水利工程水价在严格控制人员、约束成本以及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按照补偿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的原则核定。农田水利工程水价原则上由管理费、综合维护费、燃料动力费等3项构成。农田水利工程水价中包括了润田灌溉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灌溉服务所需要发生的所有合理支出费用,除灌溉水费外不再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用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终端水价,全面推行计量收费。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使润田灌溉服务中心健康发展,首先抓好职工的思想建设,要求每位职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效益,群众利益第一,一切为农民着想的服务观念,以抗旱灌溉为目的.,以优质服务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其次,逐级制定和建立了目标责任、财务管理、考勤考绩、奖罚等管理制度,同时还实行“四统一”(统一领导、管理、单据、收费标准)和“五集中”(集中时间、地块、机具、人力、水源)管理制度,实行工资效益挂钩。

  4)发挥整体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抗旱灌溉效益,润田灌溉服务中心从建立之初就注重队伍建设,在项目区所在乡镇依托管水员和村民代表,设立灌溉服务站点,以服务中心为龙头,灌溉服务站点为骨干,增强了抗旱灌溉能力,解决了无劳力户浇地难的问题。

  2.2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壮实力

  做好服务工作是灌溉服务中心的中心任务。每遇旱情,润田灌溉服务中心都专门抽调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分析旱情、研究对策,对灌溉水量、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效果;在灌区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组建116支服务队,涉水问题一个电话,维修人员立即赶到,上门服务;同时还指导群众科学灌溉,不但减少了劳动力,还节省了开支,受到群众地普遍欢迎。

  3存在问题

  1)微利服务,经济收益少。工作开展所需经费基本上是由服务中心经营自收提供,没有固定经费投入,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阻碍了服务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2)由于受农村生产体制形式地制约,爱护水利工程、用水缴费的意识不强,节水意识不高。

  3)由于工资福利待遇低,激励、分配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难于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农村电网负荷较低,很难满足高峰期的用电需求。

  4建议

  1)加大对农村灌溉事业的发展和支持力度,增加财政对固定设备的投入,完善财政补贴机制,为促进农业增产和节水灌溉事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经营环境。

  2)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状况、供水成本、农业用水结构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水价机制,强化农用水精细化管理,研究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用水,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林果业等分类水价。

  3)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对农田灌溉用电采取更灵活的手续,减轻灌溉企业负担。

  4)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水平,进行业务和市场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灌溉科技水平。

  5)加大对工程管护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把水利设施投入、管理、维护、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宣传水是商品,水是种田成本不可缺少的部分,进一步明确“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努力提高用水户的交费意识;为确保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建议国家出台奖励灌区节水激励办法以弥补供水单位这部分利益。

农田水利设施构建策略探索的论文9篇(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相关文章:

农田水利合同5篇 农村水田承包合同

农田水利部门岗位及岗位职责共3篇(水利局农水科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