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改写成作文9篇 观刈麦改写成现代文

时间:2022-10-14 14:2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观刈麦改写成作文9篇 观刈麦改写成现代文,供大家参阅。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9篇 观刈麦改写成现代文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1

  五月,麦子成熟的季节,夜晚刮上一股熏风,整个麦田都变成黄色了。

  农民人家一年到头没什么空闲的月份,更何况是五月,加倍的繁忙。

  正是盛夏,热风从田野吹来,浑身立刻就没劲了,我更是忍受不了,我不停的拂袖擦头上的汗珠。走入麦田,麦子随风舞动,满眼的金黄色,还真美。

  远处,几位妇女挑着饭菜向山岗走来,孩子也跟在后面提着糊浆,他们晒得黝黑黝黑的,他们边走边擦汗。山岗上好多男子在辛勤的割麦子,双脚受着地面热气的熏蒸,脊背还要忍受炎热的阳光烘烤,他们的汗滴不完,破衬衫已经湿的不成样子,力气都好像用尽了却还卖力的劳作,还希望夏日长一点,多收几口粮食。

  有一片麦子收割了,一位衣衫破旧的妇女,抱着孩子,右手拾取田中遗留的麦穗,左手挎着破篮子,孩子热得又哭又闹。她跟割麦人诉苦:“哎,家中的粮食都缴纳租税了,只能捡拾你们剩下的麦穗来充饥了,我们为什么那么不幸呀------”我听到她的话也暗自叹息,深感悲伤。

  我听了她说的话低下了头,我有什么功劳呢,从不从事农业劳动,一年的薪俸有三百石,到年底还有余粮,我好羞愧呀,以后的日子里,我怎能忘呀!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2

  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白居易好不容易得到了休假机会,便决定带着家人去田间游玩,欣赏田园风光。

  走在田间,白居易想和家人野餐。这画面曾经在他的梦里出现过多次。等家人都坐下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不远处的麦田里有一群光着上身的男子正在割麦。白居易不由长叹一声: “他们是多么累啊!”

  突然,一阵南风刮起,小麦稍稍被压弯,泛起了片片金黄。白居易又感叹道: “能看到这画面,我这一生没白活啊!我看到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知道粒粒粮食皆来之不易。”

  这时,传来了小孩天真幼稚的争吵声和妇女嘻嘻哈哈的说笑声。不一会儿,他们就从树林里冒了出来。原来是妇女们领着孩子来给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白居易嫉妒地看着那些青壮年,然后对一旁的妻子戏说道: “你何时能给我送饭呢?”妻子白了他一眼道:“你脑子有毛病了,府里有吃有喝,还有仆人,我想送也送不了。”

  正午的时候,白居易一家躺在大树下呼呼大睡。 “热死了!”白居易大喊一声,扯了扯衣襟。他被生生热醒,随后看见青壮年农民仍在南岗麦田里低着头割麦。他们光着脚,承受着从地面蒸腾上来的暑气。他们背上汗油油的,被烈日烘烤着,似乎可以反光。他们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却依然咬牙坚持,不顾炎热,只为珍惜这白天的时间多干一点活,多打一点粮食。

  麦田里还有一个女子,穿着破旧,一只手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另一只手提着个破篮子,一脸羞愧地跟在割麦者后面捡拾麦穗。 “这人怎么这样?那麦穗可是别人麦地里的,是别人辛苦劳动的成果啊。”白居易愤愤不平。一旁的农民听到,说: “没事,都是邻居。他们家的田都已经为缴租纳税而卖掉啦,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捡点麦穗填一下肚子了。”白居易昕了脸一红,觉得那妇女很是可怜。

  白居易回家之后,对这一天的见闻始终念念不忘。于是他拿起笔来做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劳、税赋太重等,希望统治者能够看到。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3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却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硬邦邦的手干燥得裂开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茶杯在她手中抖动,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老妇人对差役说: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4

  观刈麦改写作文

  农民很少有空闲的时候,他们白天的大多数时间在田里劳作。到了五月割麦的时候,他们就更忙了。不久前还青青的麦子,在暖阳的催促下,似乎在某一夜之间就成熟了。第二天到田野上一看,满是金黄的麦子。农民欣慰地注视着麦子,像注视着自己长大懂事的孩子。过一两天就该把它们请回家去了,农民在心里筹划着。

  开镰的头天和当天一大早,都有人磨镰刀。大人们憋着一股劲,满心欢喜地磨镰。村子里一唱一和的磨镰声像一首欢快的歌。这天早晨,人们拿上镰刀,带上草帽,带上茶水,就到田间去割麦。微微的南风吹到身上,这是一天里最凉爽的时候。等到太阳一出来,就热得让人难受,所以要趁凉快的时候就下地干活。路边的青草上还有一层露水呢!

  下到田里,土质有些松软。弯下腰去,左手捏拢一大把麦子,感到有些潮气;右手捏着镰刀伸到麦子脚下一“扫”,呼呼呼,麦子就被割倒了。身子向后一转,顺手把麦子铺在割出的空地上。这割麦子的活儿看似简单轻省,其实也是一件厉害的农活儿关键是效率低。一大块田里的麦子要一把一把地割倒,铺好,这得多少时间呀!用镰刀割断麦子,也要费力拉扯一下。时间一长,两手都会酸疼起来,腰部也酸了。实在难受时,农民才直起身子,用手捶捶腰部,走动几步松弛一下。

  不久,太阳出来了,田里的温度就越来越高。农民觉得阳光猛了起来,就戴上了草帽。地里越来越像一个蒸笼:脚下的土是热的,放倒的麦子是热的,眼前半人高的麦子也是热的。风一吹,热浪阵阵袭来,连呼吸都有些憋闷。不觉间,农民出汗了。头发、脸上、脊背都汗湿了,下身也汗湿了,裤子裹在臀部和两腿上,使农民的动作更艰难。脸上的汗有时迷住了眼睛,农民用手一抹,把汗水甩到地上;脱下草帽扇扇风,汗湿的头发直冒热气。口渴得厉害,就去喝水壶里的水,每次要喝好多。不久,水壶里的水就被喝干了。农民的肚子也饿了。阳光却更毒辣了,像针尖一样刺在人身上。这时候真想回家去歇息一下啊!可是不行,就得抓紧白天的时间干活呀,这正是赶季节的时候。农民咬牙坚持着割麦。

  早饭和午饭,农民就在田头坐着吃完。饭由家里的妇女做好送来,小孩也帮忙送来了茶水。饭食总是很简单:无非是米饭、白菜、臭豆腐、咸菜之类。饭后,农民的体力又恢复了好多。家人的.到来,让他更意识到自己对家庭该负的责任。他很快就下田继续干活。

  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有割麦的,有挑着麦子运回家的,还有一些妇女和小孩在拾麦穗收获过的麦田里、路上会遗落一些麦穗,他们会细心地捡起来,拿回家喂鸡或汇聚到麦堆里去。

  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格外引人注意:她衣着破旧,背上束着一个小孩。用一块破布盖着小孩的头部给他遮阴。她左臂上挂着一只破篮子,用右手捡麦穗。小孩不时地哭闹起来,她就解下背上的孩子,抱在左臂上摇晃着哄一哄他。那小孩瘦得可怜,嘴巴往他母亲的怀里乱拱,看得出他是饿极了。小孩的哭嚎声和那女人凄凉的声音,让人听了心里凄凄惶惶。

  离她近些的割麦人问她:“可怜的姊妹呀,你是哪村里的?”“我是山后周村的。”“啊,知道。你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还要出门捡麦子呢?这一天又能捡得几多呀?”那女人流着泪说:“实在没办法呀!我家男人病死了,家里没粮食,只好出来捡一点,好歹充充饥。”“你家里没种庄稼吗?”“遭孽呀!本来有点田地,可是没钱给官府交税。求官府宽限一点也不答应。硬是把我的田地收去抵官税了!”“这官府也太狠心了!加的税重,我们都受不了了!就算是丰收年,自己也落不到多少粮食,糊口紧紧巴巴的。要是年成不好,就更没法了。逃荒、饿死人都有哇!”“唉,农民苦哇!”“妹子,你爬山越岭还带着小孩真不易呀。你能捡几多呢,我送你一把麦子,只当一点心意,都是苦命人哪!”“大哥,你真是好心人。叫我怎么受得起呢?”“唉,别说啦,我也不能帮你多的……”

  这些情景被下乡调查、督促收麦工作的县尉白居易看到了。他内心震撼,无比沉重。可是他官小言轻,无法很快地改变官府的政策。他想:面对老百姓的疾苦,自己身为官员能视而不见吗?不能!他回到住处,拿起毛笔。——老百姓在烈日下割麦的情景,拾麦穗的妇人的模样,一一在眼前浮现。他忍住泪水,一气呵成,写下了《观刈麦》一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要用诗的形式反映农民的疾苦,劝谕官府关注民生。白居易一生即使只写了这一首诗,也足以让人民记住他。因为,他把悲悯的目光投向了社会的最底层!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5

  改写《观刈麦》400字作文

  农家很少有清闲的时间,现在是五月,该收麦子了,他们比平常还要忙许多,站在麦地旁,看见了大片大片成熟的麦子,覆盖着田垄,清风吹来,整个麦田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看着这金色的波涛,心中也起了波阑,想着农民一家一定过着快乐生活。瞧!这么好的年成!

  远处起来一位妇女,她担着用竹篮盛的'饭,看着她蜡黄的脸色,瘦弱的身体,心里不免有一丝疑惑,随后跟着提汤食的小孩也是又干又瘦,带着疑问我随他们一道来到南冈。

  到了!可我看见的是一个个光膀赤脚,皮肤黝黑,体形很瘦的丁壮年,他们汗流浃背,双脚被赤热的大地烤着,强烈的阳光炙烤着他们的脊背。但他们仍不知疲倦地抢着时间。这时,一位衣服上全是补丁的妇女,她抱着孩子,一手在捡田里的麦穗,一只胳膊挎着破破烂烂的筐子。四处打听才得知,原来她家的田地都缴纳了租税,只能用这样麦穗来充饥了!我不禁潸然泪下,看着她,我疑虑顿消。

  唉,我到底有什么功德,一年有三百石米的薪俸,却不从事农业生产,每年年底都有剩余的粮食。想到这里,我心中涌出一股愧疚之感。唉!这件事使我整天都不能忘怀哪!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6

  初三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下月拼中考,学生复习狂。

  家长查高校,老师印资料。

  直奔中考去,重点学分高。

  足曲无止尽,背弓还复直。

  力尽不觉热,还希雨月长。

  我曾见优生,抱卷在师旁。

  右手秉一笔,左臂捧一卷。

  听其询师题,师闻为之兴。

  今我何才能,不曾用功学。

  天天混日子,月月盼假期。

  念此私愧疚,每日需谨记。

  广东佛山南海市桂城区桂江第一中学初三:梁正浩847696718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7

  清晨,石壕村一片死寂。村口,杜甫与外逃一夜刚回来的老翁道别。

  晨风卷着衰草、枯叶打在杜甫的身上、脸上,今年的春天实在是来的太迟啦。望着一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回想起了昨夜的情景……。

  黄昏送走晚霞悄悄拉上夜的帷幕,风吹动旧年余留下来的枯叶吱吱作响,村子里一片寂静。一个亮着豆大点儿昏黄油灯的破旧小茅屋里,年迈的老翁靠在粗糙的枣木桌前嗉嗉地喝着汤,用两块破木片定起来的凳子倒在地上,边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在灶台旁收拾碗筷。黄豆点儿大的昏暗灯光下,用破布围起来的襁褓中的婴儿在甜甜地睡着,衣衫褴褛的年轻妇人死死地守在他身边,杜甫就在这样的一户人家歇了脚。

  远远听得村中有嘈杂声且声音越来越大,老翁跑出门越过矮墙不见了踪影,子美老先生还未来得及反应,院中已踢门声叫喊声四起,老妪赶忙出门去应声。

  你家男人呢?快把男人交出来!差役们声嘶力竭地叫骂着,高喊着。在火把熠熠的光照下,一个个横眉竖眼、张牙舞爪,活脱脱一群恶狼。

  老妇人战战兢兢地上前哭诉道:我那三个儿子都到邺城去打仗了,前些天小儿子捎书信来说我那大儿与二儿都战死了……,老身哪儿还有多余的儿子交给你们啊!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越说越伤心几乎泣不成声。

  差吏暴跳如雷地吼道:少啰嗦,把能喘气的都给我叫出来。

  家里再也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呀,官爷。老身不敢跟官爷撒谎啊,而今我家里只有一个吃奶的小孙子。因才几个月大,他娘才没舍得离开这个穷死的家,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哪儿能出来见人呢!

  交人出来还则罢了,否则不出壮丁那是要杀头的。凶狠的差吏说着就冲进屋去抓人。

  老妇人忙跑进屋哭着央求道:请各位官爷行行好,我家就这一根独苗了呀。各位官爷请看在我家男丁都死在前线的份上放过我家儿媳吧,老身虽上了年纪可腿脚还利索,做个饭还是没问题的,我们现在启程明早到河阳还赶得及给你们做饭呢!

  这群恶狼般的官差此刻似乎有了点人的本性,狠狠地吼道:那快走吧!'

  老妇人被官差带走了,微弱昏暗的油光下襁褓中的婴儿似乎睡的更熟啦,脸上一片安静、恬美,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

  夜更深了,隐隐约约听得有断断续续的哭泣声传来,大地一片漆黑,一片迷茫。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8

  观刈麦作文

观刈麦作文

  文/湖南长沙市十二中 卓佳莉

  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白居易好不容易得到了休假机会,便决定带着家人去田间游玩,欣赏田园风光。

  走在田间,白居易想和家人野餐。这画面曾经在他的梦里出现过多次。等家人都坐下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不远处的麦田里有一群光着上身的男子正在割麦。白居易不由长叹一声: “他们是多么累啊!”

  突然,一阵南风刮起,小麦稍稍被压弯,泛起了片片金黄。白居易又感叹道: “能看到这画面,我这一生没白活啊!我看到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知道粒粒粮食皆来之不易。”

  这时,传来了小孩天真幼稚的争吵声和妇女嘻嘻哈哈的说笑声。不一会儿,他们就从树林里冒了出来。原来是妇女们领着孩子来给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白居易嫉妒地看着那些青壮年,然后对一旁的`妻子戏说道: “你何时能给我送饭呢?”妻子白了他一眼道:“你脑子有毛病了,府里有吃有喝,还有仆人,我想送也送不了。”

  正午的时候,白居易一家躺在大树下呼呼大睡。 “热死了!”白居易大喊一声,扯了扯衣襟。他被生生热醒,随后看见青壮年农民仍在南岗麦田里低着头割麦。他们光着脚,承受着从地面蒸腾上来的暑气。他们背上汗油油的,被烈日烘烤着,似乎可以反光。他们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却依然咬牙坚持,不顾炎热,只为珍惜这白天的时间多干一点活,多打一点粮食。

  麦田里还有一个女子,穿着破旧,一只手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另一只手提着个破篮子,一脸羞愧地跟在割麦者后面捡拾麦穗。 “这人怎么这样?那麦穗可是别人麦地里的,是别人辛苦劳动的成果啊。”白居易愤愤不平。一旁的农民听到,说: “没事,都是邻居。他们家的田都已经为缴租纳税而卖掉啦,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捡点麦穗填一下肚子了。”白居易昕了脸一红,觉得那妇女很是可怜。

  白居易回家之后,对这一天的见闻始终念念不忘。于是他拿起笔来做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劳、税赋太重等,希望统治者能够看到。

  编辑絮语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卓佳莉同学所写的这篇《观刈麦》,就是想象白居易创作该诗的一个过程。也许佳莉同学是受到了作家曾冬的“唐诗素描”系列作品的影响,但本文与“唐诗素描”还是有点区别。 “唐诗素描”是散文诗,本文则有点像一篇小说。佳莉同学在文中塑造了一个书生气十足且颇有喜剧感的白居易的形象,同时她运用了“休假”、 “野餐”、“你脑子有毛病了”等词句,给人一种“后现代”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颇有新意和特色的作品。佳莉同学这种大胆的想象以及无拘无束的表达,很值得赞赏。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9

  观刈麦初三作文

  夏夜,蝉鸣蛙噪,一轮明月已悄悄爬上枝头,微热的风儿怎的也驱赶不走莫名的烦躁。只见一位一身素色的中年男子坐在庭院的树下自斟自饮着,模样清秀俊丽,若不是腰间别着块凡间的官牌,还真的会被误以为是仙人了。此人姓白,名居易,字乐天,为唐代一位杰出的田园山水诗人。而此时的他才气可佳,所以当了一个还算舒适的官,但他从来都不以官威压制百姓。

  月色溶溶,清风摇曳。白居易挽起衣袖,斟饮一杯,手指扣杯而下,人不醉时景自醉。白天的一切都漾在脑海里,漾在这溶溶月色中了……

  他似乎看见了悬挂在空中那热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田野里干巴巴的,一层层金色的麦浪在田中翻滚、起伏。隐隐约约中,在金黄色的`波涛下浮现一群群人影来。他乍一看,是一群光着膀子、赤着脚的汉子正在收割小麦,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油光光的身子已破裂了几个口子,在小麦的“骚动”下,已又红又肿,一双双宽大的脚踩在这生烫的土地上。面对这些沉甸甸的麦穗,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淡然。依稀的,远处走来依稀送饭送水的妇女孩子。白居易正感慨着劳动人民的辛劳淳朴时,他又注意到了她们,几个瘦削的妇人。她们一手搂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一手在太阳底下,在麦田里捡拾着凌乱不堪的麦穗。她们的头发散了,嘴唇裂了,也浑然不顾,依旧伏在地上。白居易看不下去了,轻轻地问:“你们没有耕种吗?”对上来的是一种说不出的目光。

  一个女人幽幽的说:“……家里的粮食田地都交税了,只好这样,充充饥……”

  白居易的目光随即低垂。“交税”这个词不断的出现在他脑海。

  星疏离,月黯淡。白居易倚在树旁,轻轻将官牌卸了,牌子反着清冷的光。蓦地,几张闲淡的纸卷飘曳,一挥笔,一首《观刈麦》千古流传。

观刈麦改写成作文9篇 观刈麦改写成现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