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味散文6篇

时间:2022-10-15 08:1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俗味散文6篇,以供参考。

俗味散文6篇

俗味散文1

  乡村丧俗散文

  梁二伯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司仪,有他在,所有的大事小事都会办得体面又顺当。可他有个嗜好,就是完事后主家得给他好处,一块肉,几包烟,两瓶酒,来谢司仪。这不成文的规矩,村里传了好些年了。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办喜事,讲究风光,讲究娱乐,梁二伯年纪大了,拐弯抹角就把他给忽落掉了。

  所以,他更在乎起对丧事的办理。村里谁家老人去世,没等人家通知,主动上门,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和这家人商议如何办理,既不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又得体面,村里人瞧得起。

  之后,主家拿出钱桌面上一撂,不再过问,随将心事转入失了亲人的悲痛中。穿着齐整的梁二伯情绪饱满,大嗓门一开,把人召集在一起分工。那些人像领到圣旨,兵分各路忙去。这情景和悲伤的场面,小时候看哭的体会不深,人群里该玩耍玩耍。但也有场面不多悲伤的,人比较老,无疾而终算喜丧,跟结婚差不多,都不多痛哭。理由是:人总归要老去,气随风消失,肉身归泥土。逢喜丧,梁二伯操办得更上心,让去了阴曹地府的人,明白阳间的亲人在卖力地发送他(她),为他(她)的离去,做足着文章,挣得着脸面。

  要看热闹的我们,爬上墙,草垛,或长在院门前后能看到院里全景的老榆树老枣树上,有胆量的直接钻到灵棚前看。我虽畏怯堂前躺着的死人气场,心又生些好奇,不愿离开。

  不知是我们小孩子引不起大人们的注意,还是大人们乐意让我们围观给丧家帮人场,反正不管我们在哪里,对出入院门的人都碍事绊脚,也不撵,忙得急派不开人手时,抓住我们中的一个去买针头线脑。那些灶锅上的大厨都是本村的,看我们眼馋他们切肉,趁机往我们口里塞一块下货,真香啊!夸张地咬嚼。开席了,搬凳子围桌就吃。我们的父母都随了份子的,吃是理所当然。若是不吃,假斯文,那才叫人笑话呢!再说人死了,说是灵魂还在,在高处看着我们,不吃会说嫌饭孬不成?

  其实,丧事就是乱丧,一家有事,全村人到场才显热闹。明里吃饭,实际上帮的是人场。如果都不去,主家才敞脸,证明平常为人处事不咋样,弄不好挨家磕头说好话去请人家来。

  要饭的鼻子长,村里有事,头一天就来了不走,吃个肚子圆,草窝里一趟,第二天接着再吃。一般主人对这样的事不正眼看,也不便阻拦。

  我们小孩子吃过大席,还要继续看哭。鲁西一带的风俗,灵棚扎在正屋门口外,灵床位于灵棚正中门口里,亡者头朝南躺着,脸上盖一张火纸。灵床下面塞满东西,不留一点空隙,防猫狗鼠从下面钻过去,引起诈死。守灵棚的亲属披麻戴孝,男女分开哭。女人们屋里围棺材一周,男的跪坐灵棚两侧。门口正中放一桌子,桌子上摆放遗像,供品,社火。供品是染上洋红柳绿的鸡鱼肉,猪头,平常少见的鲜果。社火是彩纸扎的亭台楼阁,上有童男童女,说是将来伺候死者的。

  守灵棚人的哭腔,动态多有不同,没有人吊孝时,女人和男人都不怎么哭,各自低垂着头,或面情呆滞,也或严肃地跪坐在谷杆草、麦秸草上。他们在想什么呢?一定想着去世亲人的`音容笑貌,过去一起生活时的某些场景,兄弟或侄伯叔间,小声议论丧事中的某些细枝末节。

  亲友中最难安置的是娘家人,活着少有人来看,死了来几大车,仿佛他们都是死者的亲人近人,比儿女还亲。由司仪梁二伯相陪,茶水香烟供着,给他们细诉整个丧事的流程办理,若满意,丧事会办得顺当,不然,就发不好丧。不是有“人活九十九,娘家走一走”,原是在百年之后为儿女造阴福啊!

  最先知吊孝者来的是院门外提“金架子”者,通常是村里的光棍二喜,他会趁机捞一把。此人会闹出好多笑话来,若女客来倒也罢了,刁难的就是男客,男客中受刁难的是女婿,侄女婿,不拿钱不让进院门,一次嫌拿的少,看的人起哄,客人脸红脖子粗。为给其面子,梁二伯过来打圆场,笑骂二喜。起哄的人一看好戏还没开始,将宣告结束,埋怨起梁二伯来。二喜一见大面额的钞票递上来,嘴角咧到耳朵根,随之进院门高喊:“男客驾到”。灵棚里的男亲属旋即两手掌往地上一放,撅着屁股呼啸痛哭。“女客驾到”,屋里女人敞开嗓门嚎哭。这男女混合的高低粗细哭声此起彼伏,形成噪杂而响亮的哀曲,眼泪鼻涕一把接一把地流,执事的过来劝慰节哀,说哭坏了身子自己受。哭者在劝慰声中仍鼻抽不止,断断续续终也抑制住了。

  那些来吊孝的亲朋好友,有是真哭的,悲痛中泪流满面;有的干嚎不见一滴泪花挤出。人群中作揖叩头的动作参差不齐,引人发笑,那场合谁还敢笑?不只是我们,村里女人们也暗暗欢喜。一场丧事下来,亲戚朋友间会发生好些笑话,颇有点插科打诨的味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成为她们聚头时津津乐道中回味的谈资。若是错过了哪个细节,就像戏剧中忘了某个重要情节,颇不遗憾,会有人立马补充完整。所以,看着那热闹又悲伤的场合,真不舍得回家。

  客人在丧事的头一天就通知完,第二天选个吉时对死者火化。场面悲凄,亲人们看死者拉去化为灰烬了,哭得深痛,棺材头前大把大把烧纸钱,口里念叨:“之前操持一家人过日子,节俭了一辈子,去了那边别这么会过了,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感伤话一出口,纷纷狂哭不止,呜呜咽咽,凄凄哀哀,看的人受感染,也泪流不止。

  司仪梁二伯这时更显忙碌,指挥这,操持那,点烟敬茶,安抚着娘家人和其他重要客人。殡仪馆的车来了,工作人员一脸严肃,职业习惯中见惯不怪的冷漠,娴熟地把死者抬进殡仪车,车响开道,呼啸而去。这时亲属哭声成河,感天动地。

  我不敢看这场景,那镜框里的黑白遗像渗人,他(她)忽视儿女们的哭泣,无视其他人在院里院外穿梭地忙碌,无论你站院子哪个方向,都像个守财奴,把你当小偷一样看待。早有所闻,遗像的面颜,是人快死了时拍摄的,也真是奇怪,人都快死了,眼睛为什么还睁得那么大?看人时捏人心魄,好生恐惧。但也有笑的遗像,那微笑暗含深意望你,想人都不在了,那不是鬼魂在笑吗?怕猛然伸出一只手,将我一起带走。于是,不敢再继续看,退出院子混入欢快的人群里去了。

  火化后的第二天发丧。一大早,院门外的空场地上围拢了好些人,墙头上,草垛上坐的都是人,有的爬到树上去。我人小身子灵活,人群里钻来挤去,总算逢着好时机挤到丧事的中心——吹响器班子的旁边去,以最近的距离观看吹喇叭的人精彩表演。响器班子当然是主家花钱请来的,一个班里四五个人,其中有个漂亮女的类似于时下乐对中唱主角的。她是整场丧事中让人瞩目的焦点,男女老少都喜欢多看几眼这装谁像谁,能歌善舞的女人。那一笑一颦像古装戏里的演员,娇羞中带着百媚,三里五里来看热闹的人一起叫好。小孩子们也跟着欢呼,一曲完了再来一曲,无休止地点播着节目,将那戏曲名段全唱完,还不肯罢休。响器班里的男主角坐不住了,他怜香惜玉,救火样站起来说是让我们的女主角喝口水润润嗓子,我来调剂下大家的胃口。随着唢呐声响起,他唱的是荤腔,出口是暧昧情歌。女主角歇也歇了,茶也喝了,合着男主角的音调荤言绵语,或者抛个媚眼,引人发笑。

  不过,这表演若再进一步热闹高潮,看主家意思,他们给钱多,响器班也重力气唱的好,若钱少,他们会找理由中间歇上几歇,这样的间歇让整个丧事的节奏也跟着冷清,主家的脸面在众人面前挂不住。司仪梁二伯匆忙赶来,说和几句,伙计随送来小费,几盒烟,几瓶酒,表演热情又火起来,热闹的火焰再次哩哩地燃烧。

  人群中眼看有人起异端之念,梁二伯眼尖,他总能在闹哄哄的人群里发现不协调的端倪,及时回报给主家,而后合计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梁二伯在所有人当中高人一等,大嗓门一开,分工不同的伙计只好又平息着心理纷纷干活去。

  中午,最后一场大席开始,所有亲朋好友,全村男女老少围桌坐下。浓香扑鼻的菜相当丰盛,十盘十碗中有热有凉,外加三个“大件”。他们边吃边品说菜的味道,个个吃得油嘴肚圆,桌上桌下一片狼藉,方才离去。

  下午三点,院子里有了躁动。司仪梁二伯狠不得有分身术,喝了酒的他情绪高涨,前后的吩咐、指挥,谁抬丧,抬供品,拿花圈、摇钱树……分工有序,所以场面看起来纷乱,其实不然。等所有亲友祭拜完毕,马上要出丧了,孩子们包括女人在内,蜂拥着把供桌上垂涎已久的鲜果抢空。以我这样的腼腆女孩只能眼睁睁看着,不过会瞅准时机,摘一朵花圈上好看的花把玩。

  随着悲凄的唢呐声响,院子里的人们忙的忙,哭的哭,叫的叫,连同看出丧的人一窝蜂涌出院门,场面浩荡,沸腾。形成一条长龙队伍,街道两旁一直到村口满是人。走在最前头的梁二伯掌控着整个场面,该干啥都由他吩咐,他说停就停,说走就走。出村口通往田野里的墓地,是走一程,停一停,哭一阵的。哭得声嘶力竭的是儿女,眼泪鼻涕挥洒如倾盆雨,倾诉着惜别的深情。额头撞地磕破了,手拍打得地面啪啪响,真愿随了死者一起去。有说法,谁哭得痛,显示孝顺。看哭者竟至开梁二伯玩笑,等你阴曹地府去的时候,让你儿子也这样发送你,梁二伯松下严肃表情,朝那人骂了句占便宜的话。

  吹唢呐的瞪着琉璃球眼,腮帮子高鼓,头和身子随吹的节奏摇摆。这激扬热情的吹奏,是让人们知道丧事已到了高潮,从而也加重了亲友们的悲凄感,真切地意识到从此与死者阴阳相隔,哭声再次进入高潮。泪窝浅的看哭者也跟着哭,好似家里也丧了考妣。

  骨灰下葬时,儿女们的哭声更是震天动地,扑上去要陪着死者去,被梁二伯他们拦住。在那歇斯底里的哭声里,伴随夕阳残红的是金黄的土一锨一锨抛进坟坑,堆成一个漂亮的坟头,上面插上纸幡,掩上花圈,那花圈的纸在风中发出哗啦啦地响声,与寂寞的坟头形成鲜明对比。

  吹唢呐的早离去了,看哭的边走边议论,人最后烧成一把灰完事,所以今后再不会过。回头又看了眼在新坟上正往自己怀里抓“财”的死者的儿女、媳妇,冷着脸,旋即扭头朝村里大步走去。

  夜晚的村子里静谧安详,三日中丧事的喧嚣,被月光洗过越发淡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在母亲的安抚下,惊怕渐次消失,我闭上眼睛沉沉眠去。

俗味散文2

  短篇散文俗的人生

  雨水冲击着窗外的琉璃瓦,繁华的街角,凌晨五点的深圳,安静中沁透这一阵凉风,肆无忌惮的冲击着我安静的小宇宙。

  许久未碰的键盘变得生疏与不适应,五指凌乱的敲击,不成节奏的声响,像极了内心的五线谱,高低起伏,节奏混乱……

  翻看着曾经的时间轴,怀恋着那些痛并快乐着的青春,美丽而不浮夸。

  时光匆匆,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却已溜走,已经过了20个春夏秋冬,却还是未能把季节看透。好比这个社会,这群90后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走了一个又一个湾口,回过头,却还是回到了原点,不用圆规我们也会画圆。

  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住着某一处漂亮的风景线,在凌晨的寂静却得以回归,麻木的生活,慢慢的麻木了我们最初的梦想,早已找不回当初的文笔与畅想,现在有的却是庸俗的思想与不真实的浪漫。

  一遍又一遍的听着喜欢的钢琴曲,表面风起云涌,实则平静无波。黑键与白键的交错,与社会的牛鬼蛇神相比,却似一样又不一样,只是看你能否看明了而已。

  看着天从深夜变成凌晨,从漆黑变成蒙蒙亮。想着我这的人生,无可厚非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剧。当电话里传来中年的.父母亲温暖的问候,慈祥的叮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很多年过去,却依然这样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当有一天,爸妈累倒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独自承担那份心酸呢?时常提醒自己,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可是,除了语言的安慰,自己却没有一点能力改变事实。

  看着手机的通话记录,看着空间里的心情,再回忆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有欢乐,有泪水,有悲伤,有感动……为了某一处风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晴天……这些记忆随着自己的脑细胞选择,有的深刻,有的模糊,但终究还是会忆起。看着不幸的别人,自己是何尝的幸福,因为有一个虽没钱,却愿意为我花钱的他,虽本性很懒,却愿意为我做事的他 ,能容忍我坏的自己都不能理解的坏脾气,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已经过了1156个日子,我们仍然这样相互扶持着,同样,我们也担心着会失去着彼此。

  一天一天,我们都有了责任,有了负担,甚至有了不同的家庭,以至于曾经 形影相顾的闺蜜,或者蓝颜慢慢的变得不再经常联系,心里却记得,一辈子的刻骨铭心,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更难忘。虽然不联系,但却依然不见外。我们依然不用说谢谢,不用说对不起,我们依然彼此祝福着对方。

  生为人者,一生无非在乎的就是金钱,地位,声誉;换句冠冕堂皇的话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可是世间又有几人能淡然的看待这一切,又有几人能有陶渊明那般胸襟,又有谁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的胸怀。真是为人着,喜也,悲也。

俗味散文3

  面味散文

  车辆停在副站贤士二路北口的时候,有十至二十分钟的等候发车时间,我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吃早点。

  起先去的是站台旁的一家叫“云辉早点”的铺子,招牌上的这四个字的底色,都有脱落的痕迹。铺子坐北朝南,长方形,大约三四十个平方,墙壁灰暗,地面凹凸不平,几张长方形的简易桌子一字排开,显得拥挤,给人的整体感觉如走进了民国。老板娘是个高大的胖女人,嗓门高,做事干练利索,递给人面时附加一句“拿面去”,急促有力,敢情像个东北女人。而老板却是个中等身材的瘪瘦男人,有时胡子拉碴,小尖脸上的头发蓬乱,如原野里的干枯草,不修边幅。但无一例外的,她们夫妻俩都很随和,喜好家里长屋里短,彰显黏合的亲和,老板一听我们没带零钱,就马上说“下回给”。

  老板娘拌的面条,令我忘不掉的是那酸咸菜,味道还算过得去。老板熬制的肉饼汤,如一碗山石中流淌的清泉,中间悬浮着均匀的油珠子,显出瘦肉的原味,大抵是这的特色了,我自认为。

  不过,离站台稍远些的地方,不知道啥时也开出了一家面店,吸引我去的是它的亮丽招牌——红色打底,显得喜庆;左上角印有“君来”的中国印字样;中间一排黄色“大骨老汤粉”字样,右下方有解释说明,“有好汤,才有好粉”,意味着美味了。可见,老板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红色代表生意兴隆;金黄色,代表财源滚滚。

  其店铺也不大,才二十左右平方米,长方形,虽说不大,但装潢布局,小巧精致。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的长条形的射灯与右边圆锥形的吊灯;左边墙壁上挂着一圆形的时钟;右边墙壁上挂着一台挂式空调与两台电风扇;最令人意味的是台面上摆放着的古色古香的饭煲;白色的墙壁映衬的红色瓷砖地板亮堂……老板娘是一位扎着马尾的'三十几岁的女人。她说话轻言细语,做事井井有条,彬彬有礼,却自食其力。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或许,是因为她也架着一副黑边的眼镜,倒像个知识分子,令人遐想开店前她干过什么体面的文职之类的工作。老板是一位面色清秀衣着干净的中年男人。

  男人总穿梭于店铺与后面楼栋的厨房,不是拿来作料,就是送来煎好的荷包蛋,偶尔也停下来帮忙下面,收拾碗筷。他熬制的肉饼汤,汤汁呈浅黄色,却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他问:“汤,如何?”我答:“有味!”他笑了,并说:“我啊,想方设法做出味来。”我又问:“放了什么,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他却调皮了起来:“不告诉你。”我笑了,用筷子挑了挑女人拌好的面。面里放了适量的油、酸豆角、熬好的辣椒以及其他作料。而我,总是要求女人多放些香菜。与在“云辉早点”里吃的不同,我会将面吃得一干二净,大有意犹未尽之感。末了,女人会说:“吃好了。”我用餐巾纸擦着嘴唇,答:“嗯。”女人接着说:“好走!”

“云辉早点”与“大骨老汤粉”都是粉面店,却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滋味。走进“云辉早点”,就走进了城里巷子;走进“大骨老汤粉”,如同走进了都市繁华的品味店,赶了时髦。如此经纬分明,令我的跑车生涯增色不少。不过,再次想想俩家的面味,却又体味出“传承”与“发展”的脉络,亦如两样人生,精彩纷呈。最后,我自个傻笑了!

俗味散文4

  雅与俗雅与俗散文

  什么才是人性之天然最美。

  什么才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素质的“雅”与“俗”之分。

  我们对一个人品的“雅”与“俗”,该如何来定位。

  雅,字典上解释是:优雅,高尚,美好的意思。

  俗,字典上解释是:大众化的,习见的,趣味不高,令人讨厌的。

——写在前面的话。

  山菊是甘肃人,年龄四十多岁,不胖不瘦,中等个头,恰到好处的身段,即便总是穿着工作服,也难以掩盖她那均匀娇好的腰身线条之美,不是很白皙的皮肤却给人一种很恬静健康的美,她拥有一头大家都很羡慕的浓黑长长的头发,为了干活利索,她每一天总是用一个很简单的发卡把那长发轻轻挽起,只有在下班或周末才会看到她那如瀑布如丝绸般光滑飘逸的长发,好美的秀发,都说男人爱看长发飘逸的女子,可是我们作为女子,也依然喜欢欣赏那长发飘逸美丽如丝绸的漂亮发丝。

  她是我们公司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打扫各个办公室和楼梯电梯之间的卫生。

  山菊是一个不爱说话,安静的女人,每一天她总是默默地干活,精心地打扫清理每一个显眼不显眼的角角落落,如果你不经意去关注她,绝不会发现她的存在。

  可是,每一次你若在她的身边走过,她定会送你一个甜甜的笑容。

  她抿嘴浅笑的样子,总会送你如她名字“山菊”一样淡淡清雅的暗香,那种甜甜的微笑,有种如沐春风的温暖感觉,总让你感到温馨洋溢回味无穷。大家都喜欢和她打招呼:“山菊大姐还在忙啊?”“山菊大姐吃饭了吗?”

  山菊来公司做保洁已经十几年了,听熟悉她的人说起过关于她的家庭。

  听一位大姐说:“山菊的丈夫在她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因为一次车祸导致了下肢终身瘫痪。他们上有一双年迈的父母,下有一双正在读书的儿女。当时两个孩子年龄都很小,可是学习都很好,丈夫的车祸让这个家失去了顶梁柱,掐断了为家赚钱的唯一来源,丈夫怕山菊一个柔弱女人的肩膀扛不起这么重的家庭负担,就眼含热泪,无限辛酸不舍地劝她改嫁,山菊看着一家老小和瘫痪的丈夫,更是泪如雨下,悲痛欲绝,善良的她哭过后,擦干泪水,告诉自己的丈夫,自己一定会给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为了多赚一些钱,她把自己的孩子托付自己的姐姐照顾,她孤身一人远离家乡来到北京打工。其实,做保洁工资也不是很多,她晚上还经常去做小时工,有时还去蹬三轮车赶早市卖菜。

  她这么多年以来辛辛苦苦赚的钱几乎全部都邮回了家,她身上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公司热心大姐送给她的。

  山菊,这个苦命,性格却坚韧倔强的女人,终于苦尽甘来,去年他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的传媒大学。今年,她的女儿也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大学,她说:“女儿是为了想离家近,以后好照顾家,所以才报考的那所大学。”

  我们大家听说了这个好消息也和往常一样,或多或少地给山菊大姐委婉地送些钱物,表示祝贺,每一次她都是含笑带泪地说个“感谢”没完。

  公司经常有些人总在背后议论说:“山菊的命运真苦啊,其实,山菊是一个很美的女人,以她现在的`样子看,她年轻时一定更美,更好看,只是可惜生错了地方吆,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有时,人的命运真的说不清是何等的冥冥玄机哦。”

  会计张扬也是一个四十多岁得女人,而她却丰腴多姿妖冶华美。一路凭借表姐夫是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的高职权势,还凭自己拥有一个暴发户,所谓腰缠万贯的丈夫,每一天都打扮的花枝招展,朱唇粉面,夸张地眼影假睫毛,一身浓郁的香水,细尖细尖的高跟鞋,走起路来,腰身左右摇摆,臀大腰肥的她,真的如同鲁迅先生笔下描写得那个“圆规女人”。

  她走过去半天,路上依然留着那股浓稠的香水味道,她的香味总是扑鼻袭人,不由地让你远离。

  她是全公司出了名的“机关枪”,不管遇见谁,不管任何场合,只要她的嘴一张,就永远没有闭合的时候,什么天文地理,什么明星八卦,什么名车豪宅,什么南北大菜,什么化妆品最养颜润肤,什么保健品永葆青春,什么,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只要你有空陪她聊,她一定会夸夸其谈,给你聊上三天三夜嘴都不会合上,再有就是她极会做人做事,很圆滑,很世故,很会恰到好处地溜须献媚。

“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上什么样的茶,死人都会被她说活。”这是大家对她公认的“赞誉”。

  全公司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喜欢保洁工山菊大姐,只有她总是处处找山菊大姐的麻烦,天天不是说办公室桌子没有擦干净,就说楼梯扶手没有擦干净,反正她一天不找毛病,大家伙就感觉太阳肯定是从西边升起的。

  不管她如何找山菊大姐的毛病,人家总是平和微笑,不言不语。大家心里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女人不是省油灯,有种“狗仗人势”的奴性,所以都敬而远之。

  山菊大姐和会计张扬,这俩个女人,身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这俩个女人的命运和人生际遇是如此不同,骨子里内涵的“俗”与“雅”这两个字,也竟如此迥然不同啊!

  其实,人性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最美丽的。这种人性况味之美,不是靠衣物饰品精心打造修饰粉雕出来的。

  其实,人们还是最喜欢,最欣赏敬慕那种如山菊花一样,清新、淡雅、自然,坚韧不拔,不屈不饶的人性内蕴之大美。

  什么才是人性的“雅”与“俗”,我想通过以上这俩个真实女人的故事,大家定会读懂了答案。

“雅”与“俗”这两个最简单的字眼,却给我们人性一份最值得深深地思考和品味!

俗味散文5

  真味散文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被誉为全国的“四大园林”之一,该园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闻名。它的奇石灵木,香花翠竹,建筑艺术以及书条石文化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漫步于园中,感觉园内平淡疏朗,幽静秀美,所到之处,山、水、亭、台,简洁而富有深邃曲折之趣,真像一首“无声的山水诗”。看惯了大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我们来到这小家碧玉的园林,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情,顿时神清气爽起来……

  园中有一副楹联让我印象深刻,玩味不已。上联是“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下联是“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意思是各种书籍都有其可取之处,精华所在,会读书的人取其精粹,读书的`时光便会过得有滋有味;各种花卉也都各有其品性与情致,会赏花的人自得其趣,逍遥花丛而乐在其中。但万事万物都能体悟出其中真实的意味,何其难得!

  由此,我联想到日常交友,我们周围的朋友性格禀性也各有其不同,人都有所长短,会交友的人用欣赏的眼光取其长,克其短,便能轻松地拥有友爱与关怀,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阳光。

  我们也可以把它引伸到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有挫折、有失败,会生活的人把这些当作是一项考验,一笔财富,它们是在磨砺、充实自己。这样,心情便会纾解许多,豁达许多。

  离开留园前,我走进一个幽静的庭院。在院子回廊的石阶上,我坐下来休息,沐浴着初春的温暖阳光,沐浴着腊梅的淡淡花香,我静静地思考……

  人生的真味是什么?有酸有甜,有喜有泪。体会出真味,在困难中坚持到底不后退,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松懈;体会出真味,在风雨中无怨无悔,在辉煌时清醒面对。

  人世间种种,都缘于我们自己的慧心解读,体会出其真味,人生便会很精彩。

俗味散文6

  惊风骇俗散文

  加尔各答城,像世界上所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大都会一样,一定也要有一座足以表明当朝政绩的地标。不过“白富美”,“高大帅”并非它追求的目的,惊风骇俗才是它的本意。唯此唯大,方能区别地球上其他高级灵长类们,所标榜的那些“世纪奇观”。

  加尔各答没有辜负自己诉求的一厢苦旨。它也的确创造出一飙旷世壮举。

  然而,那可夺三军之勇的伟大建构,既不是尖酸的电视塔、也不是恨逼的摩天厦,更不是清水捞蛋的音乐堂,鸠夺鹊巢的体育馆。人家加尔各答才不稀罕玩这类无品味的低级概念,显摆那几吊没有档次的臭钱。既然打算出柜,就要讨尽天下喜欢。不搏则已,若搏就博他个狗血乱窜。不为露鼻子露脸,只为天地之间,雄起一拱荦荦大端。

  那是一座桥,天下孤风独步,因豪拉市而获豪名。

  它一端挎着臃肿冶艳的加尔各答市,另一端勾搭着朽态龙钟的豪拉火车站,大腹便便地隆起于胡格里河面。远而观之,影影绰绰,渺渺杳杳,并未见有什么特别姿色。直至走到近前,才显出它钢脊铁背的紫艳身段。

  它没有长江大桥那么长,没有悉尼大桥那么高,没有金门大桥那么俏。淳朴和结实,才是它人前的骄傲。一如本地的原住民,天生一副黑黢溜光的'劬劳厚道样儿。

  桥长705米,宽21米,建于1941年。光是钢材就耗掉了五千多吨。桥面以人为本,除了八车位的猛道外,还可怡然漫步于两边。

  别看它傻大笨粗,却一举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一为天下“最繁忙之桥”(每天有不下十万辆车次及十五万步行者通过桥面);二为当今地球上“负荷最重之桥”。(此一清谈,不知今日是否被天朝刷新?)

  另外,依据笔者实地观察,此桥还创造了一项不为人知的“世界最污秽之桥”的纪录。缘由本地过桥之人,口中无不含有一种由槟榔和烟草混成的“古特卡”嚼品。仙瘾一经完毕,随即凭空啐去。多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等男女老少的人鬼人精们,不舍昼夜地喷芳吐艳,把个大桥渲染的是腥风血雨,恶迹斑斑。

  不管您抬举它,抑或诟病它,凡有幸恭临桥上者,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唯有在这座大桥上,才堪称是加尔各答市,最通畅无阻的一段公共交通路面。

俗味散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