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2篇

时间:2022-10-15 11:4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2篇,供大家品鉴。

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2篇

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1

  多一物的散文

  周日下午,女儿要返校了。按惯例,她每周的生活费是五十元。我拿出六十递给她,说,这周多给你点,想吃什么自己买点儿。她连忙摆手:不用恁多,五十就够了。又笑着说,上周还有五块没花完哩。

  十五岁的女儿,很懂事,从不乱花钱,还很体贴人。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76岁,仍然保持着勤俭的习惯。今年冬天,我接她到我家住些时日。让她住大房间,她不肯。她站在一个小房间说,我就住这儿了。一桌一椅一柜,一盆吊竹梅,一屋子阳光。站在屋里,她很满意,说,吃不过三餐,睡不过三尺。人一辈子有这样一个小窝儿,就够了。

  母亲对生活的要求,总是这样简单。

  我们小时候,家里虽穷,但母亲用她的智慧和一双巧手,让我们体会到来自朴素的快乐和美感。一把野菜,她能做得色香味俱全;姐姐的衣服破了、小了,她会把它改得漂亮舒适,让我穿;床单烂了,她绣一朵花上去……

  如今,闲暇时,她仍然做针线活儿。我们拿回去的旧衣服,不几天,就变成鞋垫、被罩、褥子、沙发垫等重新回到我们家,发挥着它们的余热。

  母亲说,好多人不会节俭,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个字:贪。有好衣服穿着,还要一件一件买新的;能吃一碗饭,偏要做两碗;买东西时,只嫌买得少,最后坏了,扔了。现在生活好了,但也不能浪费,要让买回来的东西发挥最大的作用。

  刘德华在歌曲《悟》里唱到:“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我深感生活的轻松快意。杂物少了,屋子整洁了,心境清爽得像秋天的天空,瓦蓝瓦蓝的。

  女儿和外婆很是亲近,母亲常带她做家务。做饭的时候,母亲告诉她吃多少做多少,要及时把容易变质的菜吃完;收拾屋子的`时候,母亲和她一起把有小洞的袜子补好,教她体谅父母,有计划地花钱……

  看着一老一小温馨的身影,我知道,一切良好的品质都会随着母亲的言传身教,随着勤俭的生活习惯,一点点在女儿的心里生根、发芽……

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2

  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

  爽口物多终作病,快心事过必为殃--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道理。但更浅显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就一定会产生不好的结果--糖吃多了牙会疼,辣吃多了胃会难受,而饭吃多了也会撑得慌。所以古人主张“适可而止”,饭吃七成饱即可,不必贪多导致消化不良。

  这个道理可以推延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舒适的氛围里待久了,会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从而让自己的创造力退化、活力减退;被人称赞惯了,容易产生虚浮的优越感,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安全的环境里待久了,也就失去了警觉与敏锐,从而在考验面前漏洞百出……所有种种,都是一个道理。

  达·芬奇说过,辛劳一日,可得一日的安眠;这个道理对失眠者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他们往往或太闲,或太空虚,太闲与太空虚的坏处就是会无聊、会抑郁,会失眠。只有真正付出了劳动,才能够心安理得的睡得香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闻过则喜”、“三省吾身”、“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等都是至理名言;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遇到了不如意、不顺心、不安全的.事情时,请不要一味往消极方面暗示,一定要学会找出其积极因素,起码这是在磨练我们、打造我们,如果不被轻易压垮的话。

  有人说,不怕吃苦苦一阵子,怕吃苦苦一辈子;有人说,比成功更难的是不成功,因为不成功之后要面临太多的底层生存压力与自尊受到的挑战。这便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智慧了。

  理学家们主张“克己复礼”,这个说法曾一度受到批判,认为有违人伦,有违自由;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有一定的成立理由。克己,也就是不去放纵自己,而是用自律来远离他律。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多克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心念想法,也就不会轻易受到更大损失。

  面对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过量的傻吃,因为那样会让身体吃不消,所谓“病是吃出来的”,所谓养生之道是“管好嘴、迈开腿”,都是克制之于健康的意义。在不断的收敛自我的行动中,我们一定能够让自己更有活力、更有能力、更有层次。懂得“爽口物多终作病”的道理之后,健康也就会常常与我们相伴。

爽口物多终作病散文2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