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3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时间:2022-10-16 07:2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3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以供参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3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秋天来了,田野里有哪些昆虫?

  生:有蝴蝶、蜻蜓。

  生:有蚂蚱、青蛙。

  生:有蟋蟀。

  生:还有蝈蝈。

  师;对。板书:蝈蝈。田野里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你们都见过蝈蝈吗?

  生:见过。

  师:谁能模仿蝈蝈的叫声?

  生模仿。

  师:学的可真像!如果你捉到了一只蝈蝈,打算送人的话,你想把它送给谁?

  生:我想送给好朋友。

  生:我想送给弟弟。

  生:我想送给同学。

  师:有一个小朋友把它送给了盲婆婆。板书完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盲”是什么意思?

  生:很忙。

  师:是吗?看一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目”, 想想指什么?

  生:我明白了!“盲”的意思是眼睛看不见东西了。

  师:真聪明!那“盲婆婆”是什么样的人?

  生:眼睛看不见东西的老人。

  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盲婆婆的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

  生:她会走错路。

  生:会拿错东西。

  生:会走路时撞到墙上。

  生:没法做饭。

  师:是呀!盲婆婆的生活太不方便了。她感觉生活真没意思。那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蝈蝈能够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师出示小黑板。请生带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去掉拼音后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小节读文,正音,简单评价。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节

  指名读。

  师:自己读,找出描写“我”心情的两个词语。

  生:我找到了,是“乐呵呵”和“喜滋滋”。

  师:你真棒!找的又对又快!板书:乐呵呵 喜滋滋

  师:从这两个词中,你能体会到“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节。

  生读,师指名试读,评价。

  师:“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什么呢?一起看第二节。

  2、第二节

  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读这一节。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为盲婆婆做饭。

  生:我”会为盲婆婆洗衣服。

  生:我”会为盲婆婆拿她想要的东西。

  生:我”会扶盲婆婆走路。

  生:我”会为盲婆婆唱歌。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看图画,再来读读这一节,体会“我”对盲婆婆的关心。

  生有感情朗读

  师:现在,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呢?继续看课文。

  3、第三节

  师读生听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这一节。生自由朗读。

  师生一起看图

  师: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入神的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家乡清澈的小溪。

  生:仿佛看到外面美丽的风光。

  生:她仿佛听到了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的眼睛仿佛恢复了光明,又看到了一切。

  生: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听到了小伙伴那欢快的笑声。

  师: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来到了原野,见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检查朗读。

  师:蝈蝈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盲婆婆觉的生活变的美好了。她会对“我”说什么呢?

  生:谢谢你,好孩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2

  一、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yě nán wàng pó po chàng gē lín jū huān lè

  nín hǎo tóngg nián wǎng rì dài tì lǜ sè dài lǐng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组词。

  尸 _________( ) 辶 _________( ) 阝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望( ) 邻( ) 居( ) 难( )

  忘( ) 领( ) 句( ) 准( )

  四、照样子写词语。

  乐呵呵 快快乐乐 火红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3

  为孩子们找出一条捷径,让知识变得简单,让表达变得顺畅,让背诵变得自然,让课堂变得快乐!这是我对自己教学二年级的要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一、思维引路,学会用“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说话。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有了“田野”的铺垫,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有的想到了“公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路,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柿子黄黄的成熟了。

  歌声会领您走进农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枫叶红红的像一团火。

……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二、回忆往事,学会用“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说话

  我先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过,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记忆的闸门还没有被打开。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我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摸瞎子、造房子的游戏,还会和小伙伴们在野外玩过家家的游戏,还和小伙伴们相约学骑车。说到这里,孩子们的小眼睛亮起来了,也说玩过。这下子,记忆的闸门慢慢被打开了,他们纷纷告诉我,还会在冬天和父母堆个雪人、打雪仗,春天一起去公园划船、荡秋千,等等。最后,我再和孩子们探讨他们这个年龄和盲婆婆这个年龄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昨天晚上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答案再来写话就不难了,瞧,下面都是他们的表达: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挑草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冬天走河上冰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用柳条编个草帽装解放军的欢乐。

……

  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条学上的捷径,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条教上的捷径,老师和学生同样能收获到轻松与愉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4

  师:(板书“森林”)认识这个词吗?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中赛跑。

  生:我听到了流水声。

  生:……

  师:(播放音乐)当我拿到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中的一首诗迷住了。这首诗就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板书课题),请大家注意“盲”的写法。谁来说说“婆”的写法。

  生答。

  师:你怎么认识它的?咱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个字。(老师范写,介绍写法)。谁知道蝈蝈这种昆虫?

  生……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那个孩子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

  生:……

  师:我们今天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不过大家要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老师伴随画面朗读课文。)

  师:这一课的生字中,哪一个最难。

  生:我觉得“您”最难。

  师:那请你教教大家。

  生教读。

  师:那我们就亲亲热热地给生字打打招呼吧,每个生字读两遍。

  生读。

  师:老师把生字中最难的生字挑出来了,谁敢读?

  一生读,教师纠正读音。后面三个生字请一学生教读。

  师:这么难的生字大家都会读了,那课文的朗读就没有问题了。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请几个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请四名同学),其余同学老师请你们当小评委。好,开始。

  生依次读课文。

  师:小评委有什么想说的。

  生:那个喜滋滋很高兴,刚才的同学没有读出来。

  生:我发现他将翘舌音读成了平舌音了。

  师:大家都评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没有?下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会唱歌。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喜滋滋。

  生:乐呵呵。

  师:大家都来做做这样的表情。

  生做表情。

  师:好,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读得好,谁再来?

  一生读。

  师:(范读)“乐呵呵的……”,来,一起来。

  生齐读。

  师:小哥哥为什么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呢?要想真正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要认真读读课文。请大家读读课文吧。谁来说一说?

  生:给邻居家的婆婆带来快乐。

  师:老师请大家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

  师:许多小朋友又有新的发现?

  生:……

  师: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感情朗读出来?

  生读。

  生:我发现欢乐有表情。

  生:我看见了小溪在唱歌。

  生:我看到了小溪流淌的经过。

  生:……

  齐读。

  师:咱们来一个朗读比赛,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他一颗小星星。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朗读,其余同学当“小评委”。

  师:小评委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读得好。

  生:我觉得***读得好。

  师颁发朗读之星的星星。

  师:你还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蝈蝈的歌声很美。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发现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所以,小哥哥就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谁愿意把开心送给婆婆?请站起来。

  学生起立朗读。

  师:盲婆婆收到了这么好的礼物,心里一定非常高兴。下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假如盲婆婆是你的邻居,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给婆婆讲几个故事。

  生:我会说婆婆,我的心在你的身边。

  师:你们的书读得很好,那老师想看看你们的生字是不是也记得很好了。仔细看一看,有没有哪个生字比较困难,需要提醒大家。

  生:替

  师:怎么写才漂亮?

  生:要写在正中。

  教师板书示范书写“替”、“难”。

  学生练习书写。

  下课。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4.名5.读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8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3. 扩词训练。

  野()()()喜()()()

  居()()(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9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教学已经结束,在一个半月的艰难苦训练中,50%的孩子有了上课要专心听、动脑思考、学会表达的意识,但是把意识转变成行为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如何做到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在焦急中摸索,在急躁中实践,结束的两个单元教学已经显示了这样做的结果:教学的时效性不大,孩子们收获的不多,从单元检测中显示出来了,黄彬家、黄建国、赵桃洪三位学困生的看拼音写词语得分率仅10%。《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第三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调整,把70%的时间用在了识字和写字上。

  首先,在小黑板上板书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接着让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这一过程进行巡视,并对黄彬家等几个孩子进行读书的指导,要他们画出来以后多读几遍,知道能熟练得出来为止;然后,我让孩子们看着小黑板认读词语,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再去掉拼音读看看效果如何;最后让孩子们把词语又送回课文中朗读,指导学生度通顺为止,然后让孩子感知课文的大意。这一认读的过程对学困生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却耗费了我一节课的时间而且没有了指导学生书写,也就是说字的音形意我只完成了音的学习。接下来的一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对生字“意”的学习,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用“√、×、?”标出自己读得好、读得不好和有疑问的地方,然后进行阅读交流,首先,读得不好的孩子提出哪里读得不好,读得好的同学展示,全班齐读等方式把文章读通顺;接着让孩子们提出有疑问的地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也未能落实写字认为。最后我只好在第三课时安排了书写生字的指导,因为从孩子们的写字基础看出100%的学生写字不规范,未能做到“一看二记、三写、四评”作为教师,我又放慢了教学步骤,指导孩子们看结构、看位置、看运笔”二记,让孩子们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接着指名到黑板范写,孩子们观察,最后同学对所写的字进行评价。一节课就写了邻、绿、童、领四个生字。还是高耗低效的结果。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以儿歌的口吻叙述的,充满童趣,富有爱心的叙事诗。诗句清新,自然。这首诗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讲这一课时,我从朗读入手,努力搜集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近的环节,讲后心中有许多欣慰与失落。

  一、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在出示课题后,我提问:“小姑娘抓蝈蝈是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她想送给盲婆婆”“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提前预习了。”“我就顺势引导说:“老师小时侯也像你一样,喜欢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个方法不错,”讲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就主动去预习新课文,这小小一句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对学习真是大有帮助。

  二、注意全面,不慌不忙。

  在讲这一课处理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我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做动作,可以出声音,还可以闭眼想象,然后我就自顾的读起来,用余光注视了一下,看有的同学在作动作,我就没仔细看,其实,和我配合的大多是积极,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干自己的事,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以锻炼学生为主。

  三、适时点拨,总括中心

  语文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贯穿以一定的道理,在讲〈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时,结尾处处理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不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思想,精神上的引导,这二者同样重要。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1

  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 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 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在老师奖给小朋友“快乐 果”,“勇敢果”时,有一个没奖到的,也没发过言的小朋友在下面小声说:“这样的苹果又不好吃。”让大家又是一阵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思:他是为了引起我的 注意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我渗透给学生读书的功利性了吗?是我“心系课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吧。在这笑声过后我该怎么办?孩子的话也提 醒了我,物质奖励不应说在前面,不让学生养成为功利的目标读书。在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应对全体同学心存感激,没有他们谦让机会,没有他们默默支持,提出建 议,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所以面对大家说上一句真诚的“谢谢”,真是太应该了!当那位在下面发泄不满情绪的小朋友听到谢谢二字时,他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重视了让学生说规范的口头语言。不遗余力,字字句句不放过,重视让学生说完整的口头语言,力争运用积累,流畅优美。在今后的每节课中我都将以此为目标,为向书面语言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3

  作者:滕毓旭

  乐颠颠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乌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原载《儿童文学》1985年第9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共13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