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9篇 登兖州城楼译文

时间:2022-10-16 08:3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9篇 登兖州城楼译文,供大家阅读。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9篇 登兖州城楼译文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1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登兖州城楼字词解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徐摛诗:“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登兖州城楼介绍:

  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作者当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咏兖州南楼。

  登兖州城楼赏析:

  此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兖州为汉之东郡。《论语》,“鲤(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杜甫父亲杜闲这时作兖州司马,他来省视,故日“趋庭”。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海岱青徐,都和兖州接境。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所刻石碑。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所建。王延寿有《鲁灵光殿赋》。殿在曲阜县东二里。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故不免踌躇惆怅。通首皆登楼所见,“海岱”“青徐”属远景,故以“纵目”二字引起。“秦碑”“鲁殿”属近景,故以“临眺”二字作结。以上下四句分成两部分。赵汸云:“三四宏阔,俯仰千里。五六微婉,上下千年。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

  后世评价:

  1,赵汸曰:公祖审言《登襄阳城》诗云:“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只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公此诗实本于其祖。

  2,张綎注:凡诗体欲其宏,而思欲其密。广大精微,此诗兼之矣。考公作此诗时,年甫十五,而所作已如此,其得之天者,良不偶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2

  杜甫《绝句》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下面是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一起看一下吧。

  杜甫《绝句》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文解释:

  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杜甫《绝句》词语解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3

  1.本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观览与思考,请结合文本对此予以分析。

  答:时间:“在”、“馀”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空间:“连”“人”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陆地。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勾起了浓厚的怀古意识。

  2.结合全诗,分析“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①浓厚的怀古之情;②登上兖州城楼眺望不忍离去之情;③因时人很少了解自己的平昔怀抱而产生的孤单寂寞之情。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4

  杜甫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杜甫诗鉴赏:

“兖州”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州城南楼。这是杜甫第一次游历齐赵之作。他的父亲杜闲时正在衮作司马。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次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三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三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次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胡应麟更以此诗中间两联“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为杜律“变化莫测”之一例。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5

  杜甫《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不免踌躇惆怅。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原文】

  登兖州城楼⑴

  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徐⑸。

  孤嶂秦碑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徐摛诗:“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6

《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杜甫诗鉴赏

“兖州”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州城南楼。这是杜甫第一次游历齐赵之作。他的父亲杜闲时正在衮作司马。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次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三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三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次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胡应麟更以此诗中间两联“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为杜律“变化莫测”之一例。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7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8

  登兖州城楼-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

  导读:

  据说,下面的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大诗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五言律诗。原文如下:

  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

  1.本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观览与思考,请结合文本对此予以分析。

  答:时间:“在”、“馀”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空间:“连”“人”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陆地。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勾起了浓厚的怀古意识。

  2.结合全诗,分析“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①浓厚的.怀古之情;②登上兖州城楼眺望不忍离去之情;③因时人很少了解自己的平昔怀抱而产生的孤单寂寞之情。

  登兖州城楼翻译: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登兖州城楼字词解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徐?な?:“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登兖州城楼介绍:

  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作者当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咏兖州南楼。

  登兖州城楼赏析:

  此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兖州为汉之东郡。《论语》,“鲤(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杜甫父亲杜闲这时作兖州司马,他来省视,故日“趋庭”。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海岱青徐,都和兖州接境。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所刻石碑。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所建。王延寿有《鲁灵光殿赋》。殿在曲阜县东二里。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故不免踌躇惆怅。通首皆登楼所见,“海岱”“青徐”属远景,故以“纵目”二字引起。“秦碑”“鲁殿”属近景,故以“临眺”二字作结。以上下四句分成两部分。赵?P云:“三四宏阔,俯仰千里。五六微婉,上下千年。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

  后世评价:

  1,赵?P曰:公祖审言《登襄阳城》诗云:“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只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公此诗实本于其祖。

  2,张?注:凡诗体欲其宏,而思欲其密。广大精微,此诗兼之矣。考公作此诗时,年甫十五,而所作已如此,其得之天者,良不偶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以上这篇登兖州城楼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9

  登兖州城楼的翻译赏析

《登兖州城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前言】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不免踌躇惆怅。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⑵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⑶初:初次。《晋书·庾亮传》:“乘秋夜往,共登南楼。”此借用其字。张镜《观象赋》:“尔乃纵目远览,傍通四维。”

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⑺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谢玄晖诗:“荒城迥易阴。”徐摛诗:“列楹登鲁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殿本景帝子鲁共王所立。”《后汉书注》:殿在兖州曲阜县城中。

⑻古意:伤古的意绪。《史记·龟策传》:“所从来久矣。”隋李密诗:“怅然怀古意。”

⑼踌躇:犹豫。沈约诗:“临眺殊复奇。”《庄子》:“圣人踌躇以兴事。”薛君曰:“踌躇,踯躅也。”《玉篇》:“犹豫也。”黄生曰: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其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千古。

【翻译】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赏析】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杜甫《登兖州城楼》全诗翻译赏析9篇 登兖州城楼译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