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9篇(过华清宫其一解析)

时间:2022-10-16 15:2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9篇(过华清宫其一解析),供大家赏析。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9篇(过华清宫其一解析)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1

  过华清宫教案

  过华清宫 (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 诵读;

  二、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 理解诗意;

  二、 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 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 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 、 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 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明确:读音为ji(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 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七、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过华清宫教案]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2

  古诗华清宫鉴赏

  华 清 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吴融诗鉴赏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这是《 华清宫二首 》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云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它 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 ,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 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 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 ,一个旋字 ,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 消失的情景 ,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 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 ,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 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 ,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 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 ,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 诗人含蓄地指出 :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 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 ,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 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3

《过华清宫》教学计划

  历史陈迹已随风 就此讽谕当世人 ――杜牧之《过华清宫》(节选)前附:过华清宫

  杜牧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品读之:

  历史陈迹已随风 就此讽谕当世人

―――杜牧之《过华清宫》(节选)教案

  潘林峰

  教学目标:

  体会杜牧诗歌(本诗为七绝)的风格特色。

  教学课时:

  半课时

  教学流程:

  1、简要介绍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创作情况。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文学家)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写了不少忧国伤时、感怀身世之作。

  骊山上的华清宫是唐玄宗的行宫,唐玄宗后期骄奢淫逸的生活很多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时过百年之后,诗人经过华清宫,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组形象鲜明、寓意深刻的咏史诗《过华清宫》,借人们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规劝当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2、诗歌的体式:

  近体诗里面的绝句,七绝。(从格律看,它是受格律的限制的,比如句数、字数、押韵、对仗来看等等。)

  3、学生朗诵诗歌,并注意字词解释:

  骑:注意两首诗中该字的读音

  4、诗歌意境和诗意的品味

  第一首:

  故事讲解:

  据说荔枝为南海(今广东一带)所产,生于蜀的杨贵妃好食荔枝。唐明皇为博得杨贵妃一笑,不恤人命,千里飞骑送荔枝,害命伤财。

  诗意品读: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长安回望骊山,东西绣岭,繁华似锦,想像中百年前的情景尤是如此。

  百年前的某日,山顶行宫(华清宫),千重山门依次而开,莫非战祸又起、军帖又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嘶人乏,红尘随蹄起,莫非果真军情紧急?

  却是妃子破颜一笑!谁会知晓竟是给贵妃送来了鲜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愤极,亦荒谬至极!莫大的讽刺啊。

  第二首:

  故事讲解:

  安史之乱征候频显,而糊涂荒淫的唐明皇居然一无所知,虽有派使渔阳探访,却终被佞臣奸人所愚。玄宗依旧歌舞升平,“霓裳”一曲舞,舞破中原河山,才下来,仓皇外逃至蜀中。悲哉!

  诗意品读: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新丰那边的绿树林扬起了黄尘,探听安禄山动静的使臣飞马回来了(得禄山贿赂,他们带回“不反叛”的信息)。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于是,一片歌舞升平,骊山千峰依旧《霓裳羽衣曲》,表面的太平却已隐伏危机的号角。

  直到叛军攻破潼关,进逼长安,玄宗和贵妃才(注意诗中的这个“始”字)从骊山华清宫上下来,仓皇外逃避难。

  虽说是叛军攻破中原,又何尝不是玄宗沉溺享乐,自己舞破中原的呢?!可叹啊!

  5、朗诵:注意停顿,读出杜牧的清新俊爽,体会诗人这组咏史诗的思想感情。

  6、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

《过华清宫》教案教学设计2

  过华清宫 (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 诵读;

  二、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 理解诗意;

  二、 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 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 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 、 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 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明确:读音为ji(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 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七、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黄莉惠

  李约《过华清宫》诗歌鉴赏(译文)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本诗运用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翻译..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杜牧诗三首之《过华清宫》《题乌江亭》教案

《杜牧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题乌江亭》。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特点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归纳、演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之前我们学了李白、杜甫的诗,今天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李杜”的诗。大家知道“小李杜”是谁 吗?

  二、 课前预习

  1.文学知识小测

  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因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李白)(杜甫)。著有《樊川文集》。

  2.杜牧的诗作

  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谕、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咏史诗成就最高,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十分有新意。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咏史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三、 明确教学目标。

  四、 学习《过华清宫》(其一)

  1.写作背景介绍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是唐代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2. 请你描绘一下诗人“过”华清宫时看到和想到了什么情景?

  历史事件:杨贵妃吃荔枝。

  3.诗人通过怎样的写作技巧来展现其对看到的景象的态度、目的?明确诗人的态度和目的。

  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诗人目的:

  借古讽今,反映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技巧: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4.小测:对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唐玄宗命人远途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B.起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回望”点明了题中的“过”字。

  C.前三句对荔枝一字未提,只在“红尘”二字中有一点暗示,结句才委婉地揭出谜底。

  D.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景交融,含义深刻,风格清新而明快。

  5.小结: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五.分小组按照以上步骤品读《题乌江亭》。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4、 你从这首诗中悟出怎样的人生道理?

  参考:1.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 借古抒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4.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六.拓展阅读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参考: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抨击南宋委曲求全)

——王安石认为:败势已定,民心向背,历史规律不可背

  七.咏史诗小结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诗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教案

《过华清宫绝句》并《题乌江亭》

  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咏史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2、背诵

  教学重点:上述1、 3

  教学难点:上述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学习《过华清宫绝句》(七绝、咏史)

  一、了解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

  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

  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

  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三、研讨诗歌:

  1、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写哪里的景色?

——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雍大记》云: “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

  2、 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写华清宫的景象。“次第”的意思是什么?说说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次第――依次。

  作用:山顶千门依次打开,可见守门者早就奉命等候,显出皇帝对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表现唐玄宗的荒唐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由此一词可见全诗主旨,实为枢纽之词。(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

  3、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

  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当时“以驿马驰递,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者甚众”;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3、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什么情感?

――讽刺

  四、概括主旨: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

  五、总结写作特点:

  1、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议论者为最上”

  学习《题乌江亭》

  一、了解写作背景并解题: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鸯了这音诲。 乌江亭,文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和县一带杜牧多次经过, “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唐书法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二、研讨内容

  1、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事不期”,难以预料。

  2、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诗人认为怎样做才是男儿?借此批评了项羽的什么做法?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 (补充资料: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 批评他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二字。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1、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的概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

  4、第四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呼应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照应第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

  三、讨论;此诗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人生哲理?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

  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四 主旨: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对比阅读)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及注释

  过华清宫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作者】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呢,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4

  华清宫练习题

【原文】:

  华清宫①(其三)

  崔 橹②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释】 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②崔橹:晚唐诗人。

【翻译】:门上横锁着金锁静悄悄的没有人,在渭水之滨只有落日和秋声。山头红叶也飘落到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含雨的云浮游天际,云端飘落的雨丝。又像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

【赏析】:起句点明空山宫殿,门户闭锁,悄然无人。以下三句,都就此生发,写离宫荒凉寥落的景色。宫在渭水之滨,由于宫中悄然无人,故诗人经过,所见惟有落日,所闻惟有秋声(指被秋风吹动的一切东西所发生的音响)。而山头红叶,也由于气候的变冷,飘落到了山下,带来了寂静的寒意。“红”与“落日”配色,“叶”与“秋声”和声。而夕阳西沉之后,却又下起雨来。含雨的云浮游天际,象梦一般迷离,而云端飘落的雨丝,却又象灰尘一般四处随风飘散。绘声绘色,极为逼真。

  华清宫,又叫温泉宫,是唐代皇帝行宫的'名字,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修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改名华清宫。因为那里有温泉,气候和暖,所以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权贵便迁到那里避寒,待过了隆冬岁末,春暖花开,再回长安。可以这样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杨贵妃追求奢侈生活,华清宫与奢侈也就成了同义词。

【阅读训练】:

  1.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的结句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三句描绘了门横金锁、渭水落日、红叶飘零的画面,(2分)渲染了空寂、肃杀、悲凉的氛围,(1分)表达了对唐王朝没落的痛惜、哀叹之情。(1分)

  2.①妙用比喻。云如梦,惝恍迷离,雨如尘,纷纷洒洒,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怅惘悲伤。②寓情于景。将满腔的哀愁寄寓于景物描写中,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各2分。点1分,析1分。如有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5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按顺序。

  4、一骑: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6、探使:帝曾使探试探安禄山反否,使受安金,言不反。

  7、乱拍:安禄山肥,但能在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宫人拍节乱。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

  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作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也擅长创作咏史绝句。《过华清宫》便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品评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都,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

  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

  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以上两首不同的是,这首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

  会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写法特别之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如果只是读前三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不读最后一句,恐怕我们读者会产生很多悬念。其一,我们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再者,我们不明白“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还有,我们恐怕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又为什么要 “笑”??诗歌有卒章显志的写法,所以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便会恍然领悟:原来,卷风扬土,“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只是为了把新鲜的荔枝尽快送到杨贵妃嘴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无人知”的,一个否定句,既解了悬念,又画龙点睛,蕴含深广。

  读完首句,皇帝在当时的京城―长安,日理万机,而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 “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听到皇帝谕令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没日没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比映衬,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虽是无言的谴责恐怕胜过千言万语。前三句诗并未提到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就会太平淡很多。

  这正如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

  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不由使人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 而最终导致国破身亡典故。“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也没有机会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蕴藉。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6

《华清宫》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华清宫》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华清宫》原文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赏析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这是《华清宫二首》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玄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华清宫》作者简介

  吴融唐末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公元9(天复元年),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 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7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是你们的导游员王传芳,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是王导,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为大家介绍举世闻名的华清池。大家可曾听说“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20___年的历史了。相传周幽王曾在这里建造骊宫;秦始皇砌石起宇,改名为“骊山汤”;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对宫殿大加扩建,起名为“冬宫”。每年冬天李隆基都带杨玉环来华清宫避寒。后华清池成为历代帝王及皇亲国戚避寒休闲的福地。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大家请随我一起游览一番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这里就是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亲笔所书。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现在大家随我进入门内,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湖中央的一尊雕塑。大家猜猜她是谁?哦,对了,她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华清池标志性的建筑,游客朋友们可以在此留影纪念。

  现在我们来到九龙宫景区,这里属华清池西区。大家看到的这个湖叫做九龙湖。为什么叫它九龙湖呢?请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长堤下有八条小龙,再往上看,还有一条老龙共九只,因而以九龙命名。

  据说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里整整呆了13个冬天,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围绕九龙湖而建的这座非常雄伟的仿唐建筑飞霜殿。为什么叫飞霜殿呢?因为每年冬天的时候,雪花漫天飞舞,银装素裹,唯有飞霜殿前落的是白霜,这是因为殿前的九龙湖整日热气腾腾,气温较高;又因为天子的寝室里有御寒设施,使室内的温度较高,不积雪,只化为白霜。现在飞霜殿已经作为接待外国元首和重要领导的接待室了。

  看完飞霜殿后,请大家转过身来看我们对面这座苍翠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骊山”。 从远处看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古代的黑马称“骊”,因此它取名叫“骊山”。 骊山主要由三个峰组成,第一峰就是骊山西绣岭,岭上绿树成荫,是国家森林公园,岭西有索道可直达山顶,山顶有烽火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历史上把这一段概括为“千金买一笑,一笑失天下”。

  骊山岭上还有老母殿和老君殿,分别是崇奉女娲娘娘和太上老君的庙宇。其中老君殿曾出土一尊石制老君坐像,相传为西域艺术家元伽儿所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由九龙湖东南角前行,可到唐华清宫御汤博物馆,这一组唐代汤池遗址发现于1982年,经过考古发掘,史料记载,基本可以认定是历史上的“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和“尚食汤”。“星辰汤”为唐太宗专用的浴池,因无顶盖,晚间沐浴时能看见星辰而得名。“太子汤”顾名思义为太子沐浴场所,“尚食汤”为御厨的官员们所用,而唐玄宗李隆基为自己所建的“莲花汤”和为贵妃杨玉环所建的“海棠汤”则包含了两人传诵千年的爱情故事。莲花汤”用墨玉石砌成,为圆角长方形,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池底有两个喷水口。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皇帝是非常会享受的,他就相当于是在一条流动的小河里面沐浴。他送给他的爱妃的是“海棠汤”,池的形状仿佛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据说杨贵妃每次在沐浴的时候会将汤池内洒满花瓣,贵妃沐浴一次,整个华清宫弥漫着迷人的香气。

  说到这里给就要给大家讲讲杨玉环了。 杨玉环祖籍弘农(今华阴),原为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不光姿色出众,又精通歌舞,性格活波开朗,深受李隆基喜爱。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30年),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怂恿下,诏其在骊山温泉宫见驾,赐为女道士,号太真,将其纳入后宫,一时间,“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封为贵妃。每到冬季,李隆基都携贵妃前来华清宫避寒,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描写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写照。杨玉环的亲属们也纷纷取得朝中要职,她的堂兄杨国忠更是身居相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次年攻陷长安,李隆基率众西逃,逃至今兴平县马嵬坡,六军不发,护卫部队杀死杨国忠,并逼迫李隆基将杨玉环缢死于马嵬驿中。《长恨歌》结尾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他们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加了最好的注解。

  华清池内与李隆基、杨玉环有关的重要遗址还有梨园遗址,位于华清池东大.门内右侧,是他们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地方。今天的戏剧演员们称梨园弟子,起源于此。

  从御汤博物馆向东有一组封闭的园林,称环园。环园南部高台之上有一字排开坐南朝北的五间房屋,人称“五间厅”。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闲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今天,当我们来到这里,自然会重温60多年前的一幕。你们看,这一号厅房为蒋介石的侍从室,二号厅房是蒋介石的卧室,三号厅房是他的办公室,四号厅房为会议室,五号厅房是蒋的秘书办公室。东边的三门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无线电通讯班所在地。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事变解决后,国民党政府为纪念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个草木结构的亭子,称“民族复兴亭”。1946年,胡宗南将亭子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更名为“正气亭”。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个亭子改名为“捉蒋亭”,1986年,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正式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到关系,华清池的讲解就介绍到这里了,中国有句古语说的好两山不能相逢,两人总能相见,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和大家再次相聚在古城西安,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大家!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8

  作者:杜牧

  绣岭明珠殿,层峦下缭墙。仰窥丹槛影,犹想赭袍光。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

  几席延尧舜,轩墀接禹汤。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至道思玄圃,平居厌未央。钩陈裹岩谷,文陛压青苍。

  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神仙高缥缈,环碎丁当。

  泉暖涵窗镜,云娇惹粉囊。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

  帖泰生灵寿,欢娱岁序长。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玩兵师汉武,回手倒干将。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9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是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中的诗句。暑假,我怀着激动之情,到达了梦寐以求的西安华清池。

  一进大门就看见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放眼望去,华清池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宏大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不知不觉走到九龙湖。放眼望去,龙桥横亘,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龙口泉水淙淙,细小的水雾扑面而来,凉丝丝的,我不禁伸出舌头,甜滋滋的水雾在我舌尖绽开蔓延,如梦如幻,真若来到了天庭。湖面波光粼粼,看起来厚而不腻,恬静委婉,宛如瑶池仙境。岸上青树翠柏垂柳依依,柳荫匝岸。沿湖四周殿宇对称,以华丽的红色为主调。驻足亭中,我藉着湖上的微风,让暑气渐渐消散,清爽袭人。走到岸上,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一缕新凉让人心旷神怡。

  由北向南一直走便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唐御汤遗址。开始我便觉得奇怪,“汤”怎么会有遗址,我跻身前去一探究竟,恍然大悟:“汤”就是现在“温泉”的意思。更有趣的是,这里的更衣室为了保暖,使地面一圈为明沟,流淌温泉水,不禁让我惊叹于一千多年前的“水暖技术”。

  接着深入华清池内部,来到五间厅。从八国联军慈禧西逃驻跸于此到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每个事件或朝代都诠释着中国逐渐强大的历史。尤其是当年西安事变遗留的弹孔在墙上留下的清晰印记,让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什么是不朽的丰碑。

  不知不觉,夜幕已垂垂散下,朦胧灯火,薄霭微漪,我陶醉于这珂罗版的画片中,久久不愿离去……

华清宫,华清宫张继,华清宫的意思,华清宫赏析9篇(过华清宫其一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