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3篇 山东莱州工业园区

时间:2022-10-26 11:29:4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3篇 山东莱州工业园区,供大家参考。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3篇 山东莱州工业园区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1

  酒泉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和酒泉市委“两抓整推”发展战略以及新能源振兴工业“6+2”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经济,推动工业园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制订本规划。

  一、酒泉工业园区现状

(一)园区概况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于2000年4月批准设立,是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4月核准、甘肃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园区辐射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由南园和西园两个分区。其中:南园位于酒泉市南郊,北靠G312清嘉高速公路,南接酒泉火车站,规划面积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煤电能源、生化制药、新型建材等产业;西园位于酒泉市西郊,南依G312清嘉高速公路,西临嘉峪关,规划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风、光电新能源装备制造,商贸、仓储物流等产业。截止目前,工业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6亿元,铺筑道路68公里,修建自来水厂3座、敷设供排水及供热管网97公里,新增绿化带116万平方米,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0公里,安装路灯537盏,基本形成了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开发格局。

(二)产业现状分析

  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中 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优化服务环境,促进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至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0多家,完成项目投资60亿元,初步形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煤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生化制药、商贸物流、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2009年,园区内各企业实现产值70亿元, 占全区GDP比重的%;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5%;解决就业岗位万人,上交税金1亿元。其中,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新增工业总产值的98%,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于西园,以金风科技、华锐科技、中材科技、中复连众、酒钢天成等9家(南园1家)企业为代表。目前这9家企业中有8家投产,总投资规模在6000万元-万元之间,2009年实现工业产值亿元。2010年,仍有7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将在西园建成投产。

  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南园,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好牛乳业、西部农业科技、德源食品工业公司、西域绿嘉酒花加工、西部啤酒公司、广源制麦公司为代表,有企业近百家,投资规模在百万元至亿元之间不等,大部分均已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机械制造业:分布于南园、西园,以奥凯种子机械、玉管局机械厂、铸陇机械公司、陇工装载机组装厂为代表,有 2 企业 家,投资规模均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都已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生化制药业:主要分布于南园,以秋良生化、大得利制药、甘帝制药为代表,有企业 家,投资规模均在2000万元以上,全部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建筑建材业:分布于南园、西园,以百立商砼、康师傅钢构、金盛彩钢、瀚海彩钢、神舟管业、天成商砼等为代表,有企业近20家,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有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投产。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商贸物流及仓储业:分布在南园、西园,以兰州金岛、兰州良志、吉顺达汽贸、酒嘉物流中心、特尔鲜农产品公司、中央粮库、中石油油库为代表,有企业 家,仍将有部分项目陆续进驻。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上下,2009年实现产值

  万元,占园区各业总产值的 %。

(三)产业特点和优势

  1.装备制造业呈加快发展趋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加快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局下,于2008年在西园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园自建园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全力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 3 境,也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至目前,园区已先后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制造公司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包括风机总装、风机叶片制造、轮毂及法兰制造、塔架塔筒制造等项目协议29份,计划投资53亿元。这些企业中,有上市公司12户,中央企业8户。至2009年底,华锐科技风机总装、金风科技风机总装、中材科技风机叶片制造、中复连众(酒泉)风机叶片制造、中航惠腾风机叶片制造、酒钢天成风机塔筒制造及中水四局风机塔筒制造等8个项目已建成。九鼎新材风机机舱罩制造,鑫茂鑫风风机叶片制造、东方电气风机总装、台湾红叶风机叶片制造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极大的提高了园区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为龙头的种子精选加工业;以好牛乳业为龙头的乳畜产品加工业;以玉管局机械厂、铸陇机械公司、荣坤装载机组装厂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大得利制药、甘帝制药公司为龙头的制药业;以西部农业科技公司、德源公司、敦煌种业棉蛋白油脂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西域绿嘉、西部啤酒公司、广源制麦公司为龙头的啤酒原料及酿造加工业;以大禹公司为龙头的节水材料制造业;以中央粮库、中石油油库为代表的仓储业等产业。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园区坚持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紧跟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 4 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肃秋良生化公司为龙头的淀粉加工业、以敦煌种业包装公司、三和彩印为龙头的彩色包装印刷业;以闽发建材市场、广发工程机械市场、石天石材市场、酒嘉物流中心、锦华吊装、风光谷风电物流、特尔鲜农产品公司等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产业特色明显,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3.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建成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除管委会内设机构入驻外,工商、税务、公安、质检、环保、统计、安监等职能部门也相继入驻,形成了完备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机构也在积极的筹备和引进中,如法律、金融、电讯、零售以及投资、造价等各类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也在将入驻园区,进一步提升了园区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园区管委会还围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成立了园区平台服务公司,就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学、研、人才培育等进行统筹规划和项目引进、项目实施建立协调机制,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扩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业园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一是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甘肃省委确定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酒泉作为其中一翼,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三是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浪潮,这将为酒泉加 5 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四是国家出台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已经开始,将为酒泉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五是国务院已经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为酒泉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六是酒泉新能源产业起步良好,受到了国家关注、省上重视、全市支持,随着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必将拉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增长。

(二)存在的挑战:一是受新能源产业起步晚,发展快,网线架设、调峰电源等配套产业跟不上其发展需要的影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挑战;二是有相当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如何整合这些企业,整合各自资源,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三是机械制造、生化制药以及建材业等类企业,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不强,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挑战;四是区域内虽然有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所技工中专,但因与园区各产业的发展衔接不紧密,存在实用技术型人才跟不上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挑战;特别是风电、光电装备制造所需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因本区域内院校培养的条件和速度跟不上,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五是存在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挑战;因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发展主流,与园区相邻的周边地区也 6 都在竞相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制定一系列的招商、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

  三.总体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两抓整推”和“6+2”产业行动计划,依托酒泉资源、土地及区位优势,以酒泉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契机,大力建设以风电装备、光伏装备、相关能源装备和现代服务业,把酒泉工业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确保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全区工业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园区发展应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园区产业不断扩张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3.坚持国家产业导向与发挥特色优势相结合

  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的总体要求,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的衔接配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园区煤电能源循环经济发展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4.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

  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集群,努力在产业升级改造中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新能源光电建设领域取得突破,带动园区关联产业的整体提升。

  5.坚持创新服务方式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园区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要求,到2015年,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服务水平赶追国家级开发区、新兴产业在国内占一定优势的西部重要的工业园区。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达到“四个一”的目标。即园区拥有一批掌握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产品,提升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 8 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内甚至国外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到2015年,主要目标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柏油道路135公里,园区内道路基本实现全辐射。

——新增上下水管网公里,两园各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达到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能力。

——敷设供热管网公里,基本满足园区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新增公共绿化带 平方米、新建公共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平方米。

  二.服务水平建设

  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建成以信息咨询及标准化中心、培训及实习中心、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技术交流合作中心为主要内容的风电工程研究院。

——建成园区科研孵化中心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与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相配套和适应的物流、维护服务公司。

  三.产业发展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736亿元(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500亿元、煤电能源66亿元、资源综合利用130亿元、农产品30亿元、生物化工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0亿元(200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为18亿元,占园区产值64亿元的30%),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90%(2009年占全区:18亿元/27亿元×100%≈70%)以上,年均增长200%(全区为25%)以上,优势行业的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形成5个(冻干蔬菜、节水材料、种子机械、风电设备、光电设备)以上具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达到40%,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领域取得标志性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培育15家左右新能源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及较强配套设备生产能力的工程公司,形成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

——依托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培育10个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重点任务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在快速推进已落户风机总装和叶片制造项目满负荷、高标准生产的 同时,继续坚持“招龙头、引配套、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增粗产业链条。重点引进建设1500台变压器、吨玻璃纤维、1500套主机架底座、300万米电线电缆、3800吨铸造件制造等14个风电设备配套生产项目。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22亿元,使风机总装企业达到5家,叶片制造企业达到5家,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0家,使风力发电机组制造能力达到325万千瓦,实现产值220亿元以上,主要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50%以上。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按照“突破下游、带动中游、辐射上游”的思路,重点引进建设年封装多晶硅及非晶硅电池150兆瓦、50兆瓦光伏发电系统集成项目、5万K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及真空管、金属支架生产等6个设备制造项目。到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形成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450兆瓦,实现产值120亿元,建成西北重要的光伏设备制造基地。

  煤电能源产业:抓住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调峰电源建设机遇,利用蒙古国和新疆煤炭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加快煤电能源项目的规划布局和投资建设,大力发展煤电能源产业。2010年,确保国电电力2×33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并网发电,75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到2015年,实现产值66亿元。

  新能源关联产业及服务业:大力引进太阳能灯具系列产品、离网式小风电设备制造、全矾蓄能电池生产等新能源关联产业。加快建设20万套太阳能灯具、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套地源热泵、1万台全矾蓄能电池、6万吨电网塔架、5万套新能源产业旅游产品等重点生产项目;支持奥凯种机、华泰石化等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发展高强度螺栓、支架、磨擦 片等配套加工项目,到2015年,完成投资 亿元,实现新能源关联产业产值90亿元。

  配套服务业重点引进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认证及评估、风机吊装及维护、物流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造技术研发、电站运营管理、后勤保障等项目,2015年实现产值70亿元。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依托周边矿产资源和本地新能源产业优势,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抓手,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利用。重点抓好100万吨电解铝、150万吨络铁、200万吨铁精粉生产等转化电能项目的开工建设;新上200万吨干法水泥、大型预制构件、40万立方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建设项目;力争3万吨污水处理、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几个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到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建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0个,实现产值13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一特四化”发展思路,坚持抓龙头、带基地、促增收,突出抓好脱水蔬菜、种子精选、乳制品加工、酒类酿造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壮大。依托敦煌种业、好牛乳业、西部啤酒、汉武酒业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脱水菜行业规模化发展,组建企业集团,新上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洋葱精油、速食包袋食品等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种子加工企业强强联合,发展自主品牌,新上分级包装等成套加工生产线;加快食品酿造工业技术改造,力争汉武酒业食品工业园早日建成投产。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过千万元的20户,完成投资 亿 元,实现产值30亿元。

  生物化工产业:以大禹节水、大得利制药、祁药集团等龙头企业,支持制药企业在抓好常规药物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药产品,大力发展卵磷脂、甘帝欣、美沙酮、硫酸软骨素A钠胶囊等强势药品,对取得生产批号的30种药物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支持敦煌棉蛋白、文明甜菊糖、秋粮生化等生化企业扩产达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240万吨炼钢用焦及副产品、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30万吨PVC生产等项目,到2015年,全区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化工企业8户,过千万元的10户,生化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商贸物流业:依托现有的闽发建材市场、广发工程机械市场、酒嘉国际物流中心等商贸企业,重点发展与优势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陶瓷、五金、建材、机械等交易市场和物流运输中心。紧紧抓住园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辐射酒嘉两地及周边地区的货运、五金建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产品的物流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委会职能,坚持部门联动,加强工业园区发展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业园区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调运作、密切配合,保证政令畅通。工业园区要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寻突破。一方面要继续 13 寻求省市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要把这种支持与帮助作为园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要在园区内部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在园区快速发展。

(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煤电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风电设备专用通道、南园西园快捷通道、环园辅道等道路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延伸、集中供热、电网改造、职工公寓、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配套建设工程;路牌路标、交通信号设施、观光大道、公共绿化等美化亮化工程。二是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土地保障。依据集中、节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制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面向现有土地要空间。严把入园项目质量关,规范入园企业评审,持续提高项目建设容积率、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比例、税收含量、开工进度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完善项目论证和评审机制。严格合同约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对开工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土地闲臵;对违反约定的用地项目,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措施,严格清理入园项目用地情况,督促签约项目开工,盘活土地存量。

  3.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各种方式引进、培 14 养适应园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领军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建设或与企业合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以高质量的载体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三)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

  通过整合优惠政策、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园区的比较优势。

  1.突出招商引资在对外开放中龙头地位。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加强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主攻专业招商和重点招商。更新招商理念,重点突出主导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逐步改善园区产业生态环境,实现以政府为主招商到区内龙头企业主导招商的转变。

  2.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着力吸引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吸引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型跨国企业入驻园区;着力引进国际国内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研发机构和领军人物,增强园区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掌控能力。

(四)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资金支持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不断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在获得各类专项资金及补助资金上有更大的突破。

(五)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抓好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酒泉实验室、酒泉风光电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SGS认证评估中心等技术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引导敦煌种业、大禹节水、奥凯种机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设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产品研发主导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大品牌培育、扶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品牌经营和品牌扩散,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和知名商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地方品牌。

  附:1.重点生产项目规划表 2.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表 3.土地综合利用规划表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2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杨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增强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是新亚欧大陆经济区域合作加深、国内国际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加速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并切实用好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促进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国家、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各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和依据,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并结合杨凌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一)发展现状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用地西起新桥路、东接近杨凌东界、南起河堤路、北至宝鸡峡二支渠,主要规划分六个功能区,即农业机械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商业配套服务区、综合区。六大区块之间通过“两纵、三横、两带”道路网相连通,两纵即以新桥北(南)路、杨扶路为 1

  纵轴的城市主要产业发展轴;三横即以北干渠路、渭惠路东段、南环路为横轴的次要产业发展轴;两带即以西宝高速公路、陇海兰新铁路的防护绿地为区域主要景观带。现有入区企业86家,其中,农业机械产业4家、农产品加工产业11家、现代物流产业22家、生物医药产业24家、其他产业25家。(附件一:入区企业名单)

  根据目前园区发展态势预测,2010,园区工业总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贡献接近7000万元元,产业增加值可突破2亿元。

(二)发展优势

----品牌优势:示范区品牌独领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农高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会展品牌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发展工业营造了巨大的聚集效应。

----体制优势: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领导体制,管委会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为杨凌围绕高新技术农业加速发展工业提供了强大的体制保障。

----政策优势: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等等,为杨凌发展工业提供了综合政策优势。

----科教优势:示范区拥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农业科教实力雄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工程学校,该校的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产业园区,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技 2

  术)研究中心18个,可以为机械加工产业、食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生物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区位优势:杨凌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地带,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地处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和大中城市天水、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的中央,依托大中城市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已成为周至、武功、扶风、眉县、杨陵区“四县一区”的科技、经济、人居的聚集辐射中心,有广阔的农业大后方支撑;北靠国家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保障充分便捷。

----基础优势:公路、铁路、航空、电信、网络联通世界,周边交通通讯四通八达,新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人居环境相当优越,工业发展已聚集了较大能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1、产业分区不明确

  目前已经建设投产和正在建设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桥北(南)路东侧开发区管委会附近,用地零散,产业分类分区不明确,这样对园区相关产业的集群效应和产业链条的形成极为不利。

  2、配套设施不完善

  规划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较滞后,除会展办公区已基本成型以外,现有基础设施对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工业用地规模的迅 3

  速扩张。规划区主干路基本形成,但还不能满足园区发展需求;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缺乏停车场。交通管理落后,机非混杂,存在乱停乱放等交通问题。

  3、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因素较多。示范区经济总量小,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较少。企业的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缺乏,企业融资、铁路货运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较多。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自身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集中还贷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农业和涉农企业多,政策性减免税企业多,财力十分紧张,不能满足加快发展和进行科技示范的需要。

  4、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牵引力不足。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尚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消费需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社会中介服务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薄弱。

  5、体制问题制约发展空间

  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如示范区法律地位不明确,金融、电力、司法等体制不顺,成为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城市建设和产业用地趋于紧张。示范区行政区域狭小,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的一些重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支撑独立发展区域经济。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依托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围绕示范区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发展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创新融资体制打破发展瓶颈,以涉农工业、特色工业和配套工业为发展方向,以低碳适产高效为发展标准,坚持上争支持下求理解、内凝合力外聚要素,坚持打好高新农业牌、走好特色工业路,坚持党政宏观推动、市场具体运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力争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配套,管理体制、招商政策、用人机制日益完善,企业数量、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核心区、GDP主要生成区、税收贡献主要来源区和涉农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化样板区。

  在规划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西高新、宝高新)的关系:

  杨凌东临西安,西接宝鸡。西安高新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四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宝鸡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型机电以及软件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北地区以能源、5

  化工产业为发展重点,陕南地区以生物产业为发展重点。杨凌作为中间地带,工业园区建设既要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对接,又要突出杨凌特色,加快发展与现代农业紧密相关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产业,走特色工业化之路。

  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建设要实现与上述二高新区的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目前,杨凌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之拥有高校、研究所的创新力量,生物产业潜力巨大。但是,杨凌作为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不应把发展重点局限于生物医药,除生物医药外,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优势,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其中,目前杨凌的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其果汁加工、乳品饮料、蜂产品、肉制品加工等产业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食品加工业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虽然目前杨凌的装备制造业还较薄弱,但杨凌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农业机械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而且关中地区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发展经验,杨凌正处于关中装备制造产业带的中心区域,一批机械装备制造业项目即将在杨凌落户,今后将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农业机械产品。杨凌已成为陕西重要的农产品物流集聚地,规划了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区,正在建设的530万吨的铁路货场,其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不言而喻。确立10年 “赶西超宝”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科学规划。从国家和省的宏观优惠政策导向中确定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从示范区的整体布局中统筹研究特色工业园区各项工作,做到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政策引导、体制激活。借鉴先进地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对特色工业园区的管理、招商、用人、考核和奖惩等方面制定全方位、全领域、全环节的激励政策,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以此增添发展动力,形成持续发展活力。

——坚持共建体制、跨越发展。继续争取国家和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厅局的全面指导,争取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具体领导和支持,实现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宏观上始终能够正确定向定位。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在示范区内部实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 “两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具体对外运作由与“两办”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的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独立法人和市场主体地位施行。

——坚持农业特色、工业路径。依托杨凌示范区的对外影响力,继续做大做足现代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扩大影响、吸引投资,以农高会展示形象、搭建平台,促进涉农工业、低碳工业和相关产业向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集聚,开创一条独具杨凌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2年,利用两年的时间,确保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工业园区的雏形。累计新增“引进项目3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亿元,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税金3亿元”。

  中期目标:到2015年,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具备较大规模,总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包括另选址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型特色工业产业区)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为完备,在周边地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内外也有较大影响力,累计新增“引进项目80个,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亿元,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15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税金1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规划及实施方案,改革体制机制,出台新的政策,树立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完善园区内的水、电、路、气、热网等设施建设,园区标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新成效,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2012年就业达到2万人,形成2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1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1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2家。2015年就业达到4万人,形成6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和30个过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20个国家名牌和省级名牌产品,力争上市企业3家。打造国际知名、国内 8

  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基地、西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西北最大的粮油仓储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农机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锣鼓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附件二:“十二五”期间园区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揉谷乡再选择不少于10平方公里的未建设净地,规划新的特色产业园。以总部经济区、承接国内外经济板块转移区、服务外包区、高科技产业区、高档产业服务区等功能,打造全新的新型特色产业园,打破行业界限,发展加快推进杨凌城市化进程的新型产业。

  三、产业发展方向

(一)农业机械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重要的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符合国内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特别是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农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入区发展。发展重点:机械加工及农业装备制造产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 “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高新机械加工和农业运输机械,结合西北地区农业的特点,积极研究开发智能化土壤整理、节水型灌溉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设备,带动电子、液压、零配件等配套产业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以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为主导,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区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重点是:

  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和延伸“种子—特色果蔬—果蔬精深加工—果蔬皮渣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以汇源果汁、李华葡萄酒、圣桑饮料等企业为骨干,加快开发优质苹果、猕猴桃及精细蔬菜、反季蔬菜、野生蔬菜等特色果蔬产品新品种研发,加强种子基地、初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果蔬汁、果蔬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果蔬脆片、干果等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以“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附属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为发展方向,以本香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精制品,稳步发展地方特有品种专用型和适应商品肉类市场发展需求的猪肉、牛肉、羊肉深加工产品以及畜禽毛发等附属品的深加工。

  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牛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利用国家级克隆羊基地的优势,加快奶牛、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以晨光乳业、圣妃乳业为主要企业,重点发展消毒鲜奶、液体奶、酸奶、风味奶、奶粉、乳饼、乳酪等系列产品。

(三)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把杨凌建设成为西北最大、辐射全国、高效快捷的农资产品、粮油仓储和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基地。以粮油仓储加工物流区、农资产品物流区、综合物流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多功能区为主导。发展重点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和现代农产品营销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加快杨凌530万吨货场、杨凌粮食物流中转站和四七七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关中粮食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扩大和加强杨凌仓储配送货运的能力,加强物流配送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配臵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将杨凌建设成为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步发展其他关联性生物工程企业,促进示范区生物技术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同时,整合集聚相关企业,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集群核心区。发展重点是:

  生物医药:以聚集生物新药和中药提取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现代中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加快推进中药标准提取物和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的产业化,吸纳药物流通企业,实现研——产——销一站式的生物医药发展模式。

  生物农业:(1)微生物肥料。包括传统微生物肥料、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2)微生物饲料。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微生物活菌制剂、饲料酶制剂。(3)微生物农药。包括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杀虫剂。11

(4)微生物生态修复剂。主要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与水体中农药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与有机废水微生物净化。(5)微生物发酵剂。主要用于农业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固态废弃物的发酵脱臭。

  四、推进措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组织建设。为加快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便于协调示范区内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对上、对外、对内沟通,成立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党工委副书记、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为组长,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建树、王亚杰、冷劲松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经贸、纪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农业机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冷劲松同志担任。

(二)加强项目载体建设。一是突出园区规划实施。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布局摆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项目摆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突出土地征用与储备。针对当前实际无土地可用的现状,先期征用和储备部分土地,储备土地最少要达到2-3平方公里以上。围绕规划先期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小型“园中园”,做出亮点,再以点带面做大做强。三是突出园区闲臵土地管理。根据园区规划,对建设进度缓慢、投资额度不到位、产出效益低、长期闲臵的项目,依 12

  照合同和相关法规,明确时限,坚决进行清理,将整合出的闲臵土地用于建设好项目,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四是突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启动区路、水、排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按照示范区规划和低碳产业园规划,抓好衔接配套,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最近两年项目建设需要。

(三)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面对我区投融资平台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投融资领域对外开放度低、水平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没有形成,未来几年资金需求巨大的实际,进一步健全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加快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方面的作用。一是依托财政投入融资。抓紧示范区财政资本金注入,争取2年6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尽快到位,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依托发行债券融资。积极与共建相关部委和省直相关部门联系对接,进一步对示范区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进行整合,做好与发行债券有关各项审批工作。三是依托信贷投入融资。通过示范区金融办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的协作,搭建一个银、政、企三方长期合作的融资平台,做好入园企业办理土地按揭贷款等融资工作。四是依托以地生财融资。在加强土地收储的同时,转变观念,对小块出让困难的土地进行挂牌,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五是依托投资公司融资。结合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性投 13

  资项目、土地收储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经营性国有资产等投融资平台。

(四)加强项目开发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示范区特别是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想,全力以赴抓项目,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人人都来抓项目,力争实现“四项突破”,即在争取国家及省重点项目上有突破、在标志性项目建设上有突破、在基础设施改善上有突破、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有突破。一是多渠道搞好宣传。依托省部共建体制、农高盛会以及西农大的优势,大力宣传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前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我区的资源优势、农业优势、地域优势、科技优势,吸引各方的投资和关注。建立宣传网站和宣传手册,利用参加西洽会等展会机会广泛宣传,同时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建立18平方公里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模拟沙盘和制作三维立体宣传光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和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在继续推行原来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招商引资办法,实现政策倾斜的最大化。组织到“珠三角”或“长三角”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特别是到“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进行对口招商,通过切实加强人员交流、干部培训、产业对接等形式,协商经济板块转移的合作方向、优惠政策等相关事宜,制定出台互利双赢的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板块转移创造有利条件。除积 14

  极组织参加省、示范区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外,重点抓好园区招商,列出园区发展重点项目和以农业机械、物流服务、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园区规划项目。三是细化分解项目建设任务。逐级逐部门分解项目建设任务,使各级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按照分配的任务,落实配套资金,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四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大协调服务和督查工作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按时竣工,尽快投达产。对新入园项目,明确开工期限,倒排进度,力争做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促进项目开发与园区建设良性互动。五是完善项目服务体系。健全服务制度,强化全方位服务,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领导,一个驻企人员,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确保项目从立项到建设过程中环境优异、政策到位。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科学设臵机构。面对杨凌示范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和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套人马的特点,确定内设机构,招录好调配好工作人员,细化人员分工,做到分工不分家,紧密配合,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二是严格内部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化上岗,优化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招商奖励政策,鼓励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开展六个创一流活动,即健全制度,实现管理水平创一流;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创一流;规范行为,实现服务作风创一流;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效益创一流;加强学习,实现理论水平创一 15

  流;严明奖惩,实现考核指标创一流。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全员发展意识,致力于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办事环境、宽松有效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实施“一站式”代办制,包括入区审批、建设项目规划、土地、环保、房产、市政、园林、人才交流服务、工商登记、年检、税务等各项业务。引导干部职工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力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富商、留商”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建立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互动机制,主动深入项目现场、建设工地,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及时性,强化责任意识,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做到不积压、不耽误。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对已明确任务要毫不动摇地抓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杨凌示范区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3

  工业园区规划

  工业园是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作为一种规划、管理、促进工业开发的手段而出现的。作为工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工业园区在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刺激地区经济发展,向社区提供各种效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地球的有限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则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于是,人们开始对现行的工业体系产生了质疑,是否可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生态系统在其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废物的产量。1990年,Frosch在英国工程师协会的报告会中对工业生态系统提出了新的见解,“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生态系统概念之间的类比不一定完美无缺,但如果工业体系模仿生物界的运行规则,人类将受益无穷”。现代工业园区及各类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整体的环境景观及企业形象展示,这既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求,也是城市发展对工业园区的必然要求。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对各类工业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的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地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从策划到规划,从设计到宣传,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体贴地为业主着想,为其创造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铸造园区规划

  铸造园区战略定位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园 园区发展目标

  建设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 产业园 园区发展理念 主业协同

  充分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协同发展。产业集聚

  一大型主导产业项目为核心,拓展其上下游产业,形成具有集群效应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区域联动

  通过协作和互补等方式,促进产业园区与产业基地有效联动,实现双方互惠互赢。资源共享

  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开用开放式布局,促进与产业基地和本园区共享,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和利用最大化。生态优先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滚动开发,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性生态工业园区。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指的是对节能环保园区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节能环保园区规划主要包括:

(1)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2)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目前规划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发展的领域包括:

  1.电子与信息技术

  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航空航天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

  7.核应用技术

  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9.环境保护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技术

  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2010年,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日臻成熟,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创新体系和整体功能齐备,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强劲,拥有独特的创业文化氛围,基本完成创新建设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实施高新区、产业带和密集区的发展战略,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工业园区将脱颖而出,1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将蓬勃发展,4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将初显轮廓,基本实现高新区点、线、面的纵深战略发展,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将占到我国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的20%以上,为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新能源汽车园区规划

  新能源汽车是以电、氢、二甲醚等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采用先进的动力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新型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也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为主干,新能源车用发动机、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车用附件(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等)关键部件为支撑,高强度轻质车用材料、电池专用材料等为配套,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为延伸,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新兴产业。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步形成以能源、机电新技术为支撑,多种新能源为动力,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部件、专用储能材料及相关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突破、竞相发展的态势。

  汽车产业是产业化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汽车生产是各种原材料消耗的综合性集成!除金属外其中包括使用大量的化学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及油漆等!同时产生包括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烟尘、粉尘、废水以及漆渣和钢渣等固体废弃物在内的多种废弃和有害物质。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点行业。世纪汽车产业能否保持其支柱产业和新技术带头产业的地位!关键在于其社会接受性。

  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发展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建立汽车产业与环境的友好生态关系!实现汽车产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共生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产业园区与汽车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园区是依据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系统科学思想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其运行模式依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进行,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使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物。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产业园区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但已经取得共识的是园区的概念并不限于地理上毗邻的地区,它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或者离得很远的企业。尽管到目前为止生态产业园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尚不成熟,但作为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向更具有可操作性实践层面的主要践行者。生态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园区发展领域的主题!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更成为谋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

  园区规划开发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业园区的规划即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又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项目及用地布局。

(2)集约利用与产业聚集的原则.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一系列相关生产和服务,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产业链和特色产业。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园区的开发建设发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逐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行配套建设。(4)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园区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采取以园招商、以项目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兴园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组建园区开发管委会,园区开发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三位一体园区管理机制,对园区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降低入园成本。

  园区开发模式

  国内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我国各地区在进行产业园区开发时,借鉴了欧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实力等现实条件,形成了多种符合我国国情、促进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这些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类:

  企业主导模式:不改变原行政管理体制,委托企业进行园区开发管理,如上海漕河泾、闵行和虹桥开发区。这一开发模式适用于功能定位比较单一的小规模开发,但难于适应跨行政区划的综合开发要求。

  政府主导模式: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如上海青浦工业园区、上海宝山工业园区。这一开发模式具备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办事效率高的特点,在开发初期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较大。但也有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活力不够的缺点,容易导致机构膨胀,政企不分。

  政企混合模式:管委会只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园区开发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如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开发由中新合资开发公司承担。这一开发模式既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同时也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权责明确,有利于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实施综合性、大规模成片开发,总体效果好。但在政企关系协调上要求较高。

  对比三类开发模式的优劣势,结合地区的经济实力、政治制度环境、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体系,以及集聚区的特点和开发要求,选择建立高效灵活、贴近市场的开发体制。

  具体步骤为:

  在当地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政府部分领导成员组成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的纲领性、政策性工作。

  在园区领导小组下,成立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制定园区整体规划、落实开发政策、组建各部门、招商引资和日常管理等。在集聚区领导小组之外,成立由关键政府部门领导、核心行业专家、关键驻商代表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与集聚区领导小组共同对园区管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建议。

  园区管委会下设管理办公室、园区开发公司,引进现场办公政府部门,组建民事办公室。

  管理办公室主要实现内部管理功能,包括规划、财务、内部人力资源、网络建设、公共关系、上传下达等。

  园区开发公司在早期负责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与招商工作,通过成功招商引资后,与引进企业合资、合作共同开发不同区域,共同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部分区域的房地产开发。

  政府性开发公司下设招商办,在园区发展早期主要负责开发公司的合作招商,在园区发展中后期负责产业招商。

  现场办公部门,指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和建设立项手续所涉及到的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运营中所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将这些部门统一引进驻入园区特定办公场所,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

  民事办公室则负责基本民事功能,以及创新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培育。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园区规划,指的是对物流园区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物流园区规划有别于国家与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又不同于工业与房地产业园区的规划。物流园区规划更偏重于在较大规模的地域范围内,土地布局与功能布局结合的科学性,更偏重于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规划,更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等要素规划。

  物流园区规划的要素主要包括:

(1)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背景(如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现状、发展规划等);

(2)所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如资源分布、物流量及其分布、市场需求等);

(3)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选址论证;

(5)定位分析;

(6)功能设计;

(7)布局规划;

(8)交通规划;

(9)信息系统规划;

(10)支持保障体系规划;

(11)建设发展实施方案。

  物流园区规划现状

《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园区专项调查报告》分析: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园区建成后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市场规模、潜在服务对象等类似问题,园区的规划者们大多回答不明晰。很多物流园区只是提出要建成某某区域最大、辐射最强、带动新最高等等模糊和不具有操作性的目标,结果带来极大的盲目性。北方交通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耀球说,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都把物流园区作城市向现代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规划,但却对本地的经济、市场、产业布局没有深入研究。现代物流是市场高度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升级后自然形成的,但许多地方并不具备这种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虽然政府规划有热情,但就是没有企业愿意参加,即使勉强被拉了去,企业也只能是负债经营,无法开展业务。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一鸣指出,在既有的物流发展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规划缺乏宏观高度,缺乏综合性,布局不够合理等,当前物流园区的规划主体首先就有局限,基础设施规划由某个部门或行业牵头完成,往往造成物流基础设施带有明显的行业和部门色彩,缺乏一定区域物流设施整体角度的考虑。其次,缺乏全局的考虑。

  物流园区规划类型

  1、按内容性质分,有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和专业物流园区规划。

  2、按管辖范围分,有全国发展物流园区规划、区域物流园区规划、企事业单位物流园区规划。

  3、按时间分,有远景物流园区规划和短期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园区规划的功能定位

  现代物流园区从大的方面讲,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作为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功能区,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物流园区的内部功能可概括为8个方面,即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规划思路

  物流园区规划应综合考虑宏观布局设计、基本战略定位、组织网络架构和营运策略设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除物流中心平面分区及功能规划外,还应从如下几个层次进行设计:

1. 作业层次:如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托盘、储运箱与容器共同化)、配送运输作业整合(车辆共同化)、作业信息输入整合(条码化)、采购作业与订单信息传递(EDI、EOS)等。

2. 作业管理层次:如库存管理、存货管理(MRP、ABC分级)、营销信息反馈(POS)与分析、出货订单排程、拣货工作指派等作业的规划管理。

3. 决策支援层次:如配派车系统、配送区域规划、物流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等。

4. 经营管理层次:策略联盟、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业者间的资源整合。可由产业垂直整合、水平整合,或不同行业间的整合方向进行。

  方法措施

  1、物流市场和竞争策略研究

(1)分析中国物流行业概况(政策、资本、运作、购并)。

(2)分析所规划的物流园区在所在地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可能占有的容量,及其各细分市场的容量和成长率。

(3)分析所规划的物流园区的经营网络、所在地及相关地区的现实和潜在的物流客户群状况

(4)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和确定所规划的物流园区在有效的物流半径内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和潜力。

(5)分析和确定所规划的物流园区的客户能力、运作成本及对进驻企业的整合价值

(6)结合所规划的物流园区的优势和物流市场竞争情况,分析并确定所规划的物流园区未来可能的业务目标

(7)评估所规划的物流园区潜在的商业风险:业务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资源风险,及其相应对策

  2、战略分析

(1)分析和评估所规划的物流园区工程完工后的战略和竞争实力(SWOT)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价值贡献和运作能力

  3、体系设计

(1)运输体系规划

(2)物流系统的衔接与配合(3)物流功能、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整合(4)进驻企业与物流中心的合作竞争

(5)信息系统规划

  东莞或将再增一“国字号”。11月25日,2011中国(东莞)生态发展论坛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1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东莞,共同探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治理与生态工业园建设”,共谋东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昔日的污水汇集区、垃圾填埋区和泄洪区,现在已经是清渠环绕、湖色怡人、白鹭回归、绿道蜿蜒。东莞生态园的蜕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正是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树立成功典范,推介先进经验,把脉未来发展,东莞生态产业园协同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国家级专业机构,邀请数名工程院院士、国内顶级科研机构主力专家汇聚生态产业园,高调举办了“2011中国(东莞)生态发展论坛”。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更是未来发展趋势。参与的专家也发出感叹,“东莞生态园的实践将代表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方向。”论坛上,专家们纷纷呼吁,东莞生态园应该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对此,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东莞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莫淦泉称,明年东莞生态产业园将启动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高调举办生态发展论坛

  11月25日上午,2011中国(东莞)生态发展论坛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杨志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等数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东莞,共探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

  据悉,本次论坛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东莞生态产业园管委会承办。论坛围绕“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治理与生态工业园建设”主题,共同探讨生态治理与园区建设的问题,共谋东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论坛上,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首先致辞,他说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著名的环保、水利、城市规划等专家、学者及精英,可谓智库云集。举办论坛目的是进行生态治理与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探索,为社会各界交流生态治理经验、探索环保新道路搭建良好的平台,意义重大、机会难得。

  随后,王浩、杨志峰、朱荣远、乔琦等专家学者先后做了专题报告。“河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首先以《城市河流运营之道》为题做报告,他通过列举国内外的河流成功治理案例(比如英国泰晤士河、韩国首尔清溪川、上海苏州河等),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东莞生态产业园的河流治理方面提供经验和借鉴。

“如果我们说松山湖园区是以山水格局的环境特色取胜,虎门港园区是组合港城经济要素为目的,那么生态园的发展计划是以环境水生态治理为先,走内涵型、新型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并进为要旨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则表示,东莞生态产业园并不是单纯地解决水环境的问题,也不是新添一个经济发展单元,是东莞推动统筹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示范。

  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乔琦则从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角度进行阐述,她说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专家建议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面向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是东莞发展的永恒主题。”论坛上,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说,东莞生态产业园区作为东莞市委、市政府修复生态、整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示范区,是东莞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要体现。“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将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环保生态产业园区,为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起示范”。

  未来,东莞生态产业园该如何走呢?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对此,乔琦认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工业集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宋乾武则说,东莞生态产业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它从一个原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地方,蜕变成现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更让人们的观念从原来强调GDP转变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东莞生态产业园将水处理与景观相结合,以治水为先的理念很不错,完全有条件申报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对此,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东莞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莫淦泉表示,东莞生态产业园正在准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申报的工作,并专门到一些已经申报的园区进行了参观学习,本次论坛也是申报工作提供一个平台,邀请专家为申报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把脉,“明年我们将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工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有60个园区开展创建,15个园区通过验收。其中,广东省共有2个园区开展创建,广州开发区已经于近期通过验收。如果东莞生态产业园开展创建并成功通过验收,将成为东莞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重点引进“大、优、高”项目

  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六镇汇合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建设东莞生态园的重大决策。历经5年,东莞生态园完成了质的蜕变,实现了华丽转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修复初见成效,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果。目前,已经有3家企业同意入园,涉及金额达40多亿元。

  未来,东莞生态产业园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呢?未来5年,将是园区的全面发展关键时期。对此,莫淦泉表示,将紧紧围绕东莞市“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给力转型升级,给力幸福东莞建设。

  莫淦泉还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水系治理的力度,治水和生态修复目标全面实现。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园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完善园区核心水系湿地、湖区的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内部水体的自净能力,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渐初步完善。未来5年,园区将在现有基础进一步加强园区道路桥梁、环境改善工程、旅游设施配套、企业服务配套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在东莞中北部建成一座“城水相融、岛城相映、水绿相依”的生态新城。

“未来,我们将重点引进‘大、优、高’项目。”针对园区的招商问题,莫淦泉说将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调整招商引资工作思路,重点引进“大、优、高”的投资项目,“大”是项目的规模大,投资的强度大、辐射带动性大,“优”是发展潜力好、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是引进在产业链的上端,产业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优质企业。同时,还将进一步调整产业规划,确定园区核心产业,并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产业链接。

  华丽蜕变

  这里曾是“东莞最大的涝区、污水汇集区、垃圾堆积区”,一个跨越了6个镇的边缘地带,是一个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是诸侯割据发展及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遗留症状的典型写照。

  面对环境品质的“低洼地”,美好的蓝图如何描绘?

  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生态产业园。经过近5年的科学规划和生态系统建设,蜕变正在不断进行,犹如“凤凰涅槃”一般。现在,园区已成为一个以湿地为特色、景观优美和生态良好的现代产业园区,成为快速发展地区水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典范。

  现在,昔日污水变清渠、白鹭回归、湖色怡人、绿道蜿蜒??东莞生态产业园的变化惊艳无比。省委书记汪洋也由衷赞道:“建设生态园、东莞有眼光。”东莞生态产业园的实践,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

“太神奇了!”11月2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多名专家、学者齐聚生态东莞生态产业园,专家们了解到生态产业园从过去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地方,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园区的变化让他们惊诧不已。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告诉记者,东莞生态产业园给人印象深刻,体现了一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过去东莞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生态园通过采取9项措施,让整个地方变成了“绿屏、绿廊、绿景”,还营造了大量的亲水景观,代表了未来珠三角发展的方向。

  接下来,东莞生态产业园将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由生态重构走向生态发展,引进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发展的示范引领区。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许多地方正在华丽蜕变,一个个奇迹即将诞生。

  专家建言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初到东莞生态产业园,眼前的景观让我十分惊讶,这里前后变化真是巨大。另外,园区无论是生态理念还是技术水平都具有超前性和前沿性。

  东莞生态产业园做到了一般城市不能做好的事情,在3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进行这么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它的理念和规划必然引领生态建设的旗帜。未来,我觉得园区应该继续抓好周边镇街的污水排放,协调周边镇街的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周边镇街的产业链,积极做好自身的产业规划。

  杨志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东莞生态产业园是跨越6个镇的边缘地带,不是第7个镇,生态园是站在东莞市的高度,作为一个示范区来推动转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项目行动计划。生态园的出现,给东部快速干线沿线六镇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3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真正的用地不到一半,而产业用地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产业用地甚至都不足以支撑园区的发展。生态园的产业,就是弥补周边镇街的需要,应该定位在研发、高科技等高端产业上。

  如果我们说松山湖园区是以山水格局的环境特色取胜,虎门港园区是组合港城经济要素为目的,那么生态园的发展计划是以环境水生态治理为先,走内涵型、新型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并进为要旨的。

  不过,生态园并不是单纯地解决水环境的问题,也不是新添一个经济发展单元,而是东莞北部统筹发展的新示范。东莞生态园湿地不是一个保护型自然湿地公园,而是一个具有参与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功能型绿色生态系统,是人工建设但趋近于自然湿地景观状态的环境。因此,生态产业园要发展,就必须破“界”,破心界和眼界,破有碍于生态环境的系统完整的行政界,破经济要素不流通之“界”,破土地综合价值差异之“界”,破产业不成链之“界”。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我是东莞的粉丝,我见证和目睹了东莞生态园的成长,我对东莞也很有感情。以前,大家总以为东莞不缺水,没有后患之忧,但实际上并不如此,我们应该全面理解水环境,不仅是水的深度处理上,还有整个水环境。

  国内很多生态园区,但都是以GDP为

莱州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3篇 山东莱州工业园区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工作总结3篇 产业园区年度工作总结

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范文3篇 十四五标准化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篇(萧山区十四五规划)

工业园区主管岗位职责共6篇 园区经理岗位职责

园区建设情况汇报3篇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四川重点项目科教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3篇(四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要点)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范文3篇(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工业园区服务工作有关情况范文3篇 服务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考察心得体会感受苏州工业园区最终定稿3篇(赴苏州工业园考察心得体会)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3篇 园区规划环评的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