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校门口的风景作文5篇(学校里的一道风景作文),供大家品鉴。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1
我们学校在斗门村,地方偏僻了点儿,路很小,并排挤不下两辆车。每逢上学放学时段,校门口就形同集市,骑自行车的有,开汽车的有,还有摩托车,电瓶车……特别是到下雨天,车人围成一圈,更加水泄不通了,简直堪称“车海”。
后来,市政府决定把斗门路附近的房子拆掉,扩建马路,我们再也不用愁“堵车”了。但是,“堵车”的烦恼是过去了,可新的麻烦又冒出来了。大马路开通了,虽方便了汽车,但校门口的红绿灯却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因为低段的学生没有交通安全意识,如何安全过红绿灯成了老师和家长心中的结。
不过,学校领导想出了一个新方案。他们决定组织一个“家长义工队”。让家长们去当志愿者,很快,便有不少家长踊跃报名了。小黄帽,是家长义工队的标志,它在时时刻刻地提醒每一位过马路的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每当上学时段,她们便站在红绿灯旁,照顾低段小朋友过马路,消除他们过马路时的恐惧感。
那个早晨,我正好等在十字路口,看到了惊险的一幕:一个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已经走在斑马线上了,可突然想起有东西落在妈妈的车上了,于是又准备折回去,可红灯已经在闪烁了,小女孩瞄也没瞄一眼就飞奔了过去,这时,刚好一辆汽车飞快地驶了过来,幸好被那位眼尖的志愿者家长看见了,她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把拉住那个小女孩,把她带回了安全地带。“唉!刚才好险哪!要不是这一拉……”我不禁吐出了一口气。
她们在危急时刻,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们的“燃眉之急”,让家长和老师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早晨,每当我们上学时,总能看见家长志愿者准时站在红绿灯旁边,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过马路,有时,她们会温馨提示孩子们挂好红领巾和校牌;有时会帮那几个粗心的小朋友拉上书包的拉链……她们每天准时守候在十字路口,无私地为孩子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争当社会的“正能量”,现在的社会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啊!
早上,当我背着书包来到红绿灯的斑马线时,我总会甜甜的向她们打招呼:“阿姨,早上好!”,她们总会笑盈盈地说“小朋友,早上好!过马路要当心哦,不要跑!”虽然她们很平凡,不引人注目,但在我心里,戴着小黄帽手执小黄旗的家长义工队,是我校门口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2
风景,不只是那美丽的景色,更是那令人感动的一幕。那一幕如同一道最美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校门口,一个平平常常的地方,却又经常上演着一幕幕容易被人忽略,但又让人感动的场景!那个星期五,外面下着大雨,我一个人撑着伞在雨中静静地等候着妈妈的到来。可是等了很久,也没见到妈妈的影子。我不禁抱怨了起来:“怎么还没来呀?哼!”这时,我却看到了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一幕——
一位大约年过七旬的老奶奶穿着雨衣,也没撑伞,颤颤巍巍地走进学校,她似乎在寻找什么。突然她咧开嘴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她招了招手,这时一个弱小的女孩儿撑着伞向她跑过去,她们离我很近。女孩儿从口袋中翻出一张干净的纸来,轻轻地擦了擦老奶奶脸上的雨水,这个动作是做得如此熟练,仿佛是习惯性的。只听小女孩儿带有不满,却又很心疼地说:“奶奶,你年纪大了,路上又滑,以后下雨天就让我一个人走回家吧,反正也不远。你别老是逞强呀!”老奶奶听了,宠溺地说:“你一个人走回家,我放得下心来吗?”她说完后,从女孩儿手里接过书包,牵着女孩儿的手又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整理着女孩儿的头发和衣服,不时慈祥地看看女孩儿,生怕把女孩儿弄丢了似的。而女孩儿则撑着伞,只见伞向着某一边微微倾斜了过去。我看着她们,不!是这道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风景线,愣神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了,从我手里接过书包和伞,说了声:“对不起,女儿,今天车子出了点儿问题,来晚了,你一定等了很久吧!”刚刚还要抱怨的我,看着眼前像“落汤鸡”一样的妈妈,却又抱怨不起来了,反而有些心疼妈妈。我轻声地回了句:“没,今天老师拖了一会儿课,我也是刚出来的。”接着用自己的衣袖轻轻拭去了妈妈脸上的雨水,彼此会心一笑……
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感动。它让我懂得了妈妈的爱,让我永生难忘。它也让我知道,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3
不只是那美丽的景色,更是那令人感动的一幕。那一幕如同一道最美的,让人流连忘返……
校门口,一个平平常常的地方,却又经常上演着一幕幕容易被人忽略,但又让人感动的场景!那个星期五,外面下着大雨,我一个人撑着伞在雨中静静地等候着的到来。可是等了很久,也没见到的影子。我不禁抱怨了起来:“怎么还没来呀?哼!”这时,我却看到了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一幕——
一位大约年过七旬的老穿着雨衣,也没撑伞,颤颤巍巍地走进,她似乎在寻找什么。突然她咧开嘴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她招了招手,这时一个弱小的女孩儿撑着伞向她跑过去,她们离我很近。女孩儿从口袋中翻出一张干净的纸来,轻轻地擦了擦老脸上的雨水,这个动作是做得如此熟练,仿佛是习惯性的。只听小女孩儿带有不满,却又很心疼地说:“奶奶,你年纪大了,路上又滑,以后天就让我一个人走回家吧,反正也不远。你别老是逞强呀!”老奶奶听了,宠溺地说:“你一个人走回家,我放得下心来吗?”她说完后,从女孩儿手里接过书包,牵着女孩儿的手又颤颤巍巍地走了出去。一边走,还一边整理着女孩儿的头发和衣服,不时慈祥地看看女孩儿,生怕把女孩儿弄丢了似的。而女孩儿则撑着伞,只见伞向着某一边微微倾斜了过去。我看着她们,不!是这道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风景线,愣神了……
这时,妈妈走过来了,从我手里接过书包和伞,说了声:“对不起,女儿,今天车子出了点儿问题,来晚了,你一定等了很久吧!”刚刚还要抱怨的我,看着眼前像“落汤鸡”一样的妈妈,却又抱怨不起来了,反而有些心疼妈妈。我轻声地回了句:“没,今天拖了一会儿课,我也是刚出来的。”接着用自己的衣袖轻轻拭去了妈妈脸上的雨水,彼此会心一笑……
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感动。它让我懂得了妈妈的爱,让我永生难忘。它也让我知道,其实生活中不缺少美,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4
学校正门前有一条街道,街道两旁挤满了各种店铺。这些店铺最大的不过15平方米,主要卖面和套饭;最小的是一家卖烤串的店,店铺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和一张桌子,毕竟老板多数时候都是占道经营,店面只能算作“后厨”。还有文具店、烧饼铺、饰品店、副食店……总之,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都挤在了这条街上。
每周日下午5点左右,同学们返校,这条街道便迎来了一周之中最熱闹的时候。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拥挤的人流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住读生,一派是走读生。(人物刻画)你看,像大款似的、满心欢喜地在店里钻进钻出的通常是住读生。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兜里都揣着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是最富有,也是最阔绰的时候——看到好看的本子,买一个;看到好看的头绳,买一个;再去副食店把一个星期的“存货”备齐,然后再跑到烤串店去撸几串,最后还要去奶茶店打包一杯奶茶。“肉足茶饱”之后打一个响亮的饱嗝,背着满载的.背包,心满意足地踏进校门。与那些火急火燎地赶在进校之前潇洒一回的住读生不同,走读生更像是江湖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他们不仅知道哪个店哪些东西好吃,更和老板有了“交情”,招呼一句便可以赊上一回账。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是不屑于去挤堆堆的。这就跟北京人不去挤故宫,重庆人不去挤洪崖洞,厦门人不去挤鼓浪屿一个道理。
上课铃声响起,刚才还喧嚣着的街道顿时安静下来,给人一种繁华过境的落寞之感。偶尔有一声摩托车驶过的引擎声,也很快消逝在了小街尽头。(环境烘托。)夜灯初上,老板们有的坐在门口抽起了烟,有的端着碗“刨”起了饭,有的则互相串起了门……这时的小街仿佛又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不知过了多久,放学的铃声响了。晚上放学时的铃声和其他时候的铃声都不一样,选取的是古筝曲。古筝的声音婉转轻快、通透明亮,映着月色,显得更加悠远。走读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出了校门,散在烤串铺门口,原本安静的街道又动了起来。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5
校门口,小贩们鼓足了劲儿吆喝着,学生们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学校走来,疾驰的汽车驶过,扬起了很多尘土……这些都是校门口动态的风景;校门口也有一处静态的风景,就是忠于职守的门卫。
“丁零零”放学铃声响起,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奔向校门。
大家三五成群,彼此交谈着,就像湍急的水流涌向狭窄的出水口一般,颇有气势。这时,我突然想起胸卡落在教室里了,这可怎么办?我本想回教室拿,但不想浪费时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想,门卫一定不会注意到我的,这么多人,肯定有几个漏网之鱼。我低着头,尽量不让自己出现在门卫的视线内。我不时偷偷地瞄一眼门卫,还好,他没有注意到我。就在我暗自庆幸,准备抬脚跨出校门的那一刻,只听见一声厉喝:“站住!”我抬起头,看见他径直向我走来,并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神盯着我,严肃地问道:“怎么不戴胸卡?”我连在心中喊“糟”,怎么会被发现了呢?“忘……忘带了。”我支支吾吾地答道。“没胸卡不准出校门!”他像一棵挺拔的松树立在我面前,语气也像他的站姿一样坚定。我心中不快,不就是没戴胸卡嘛,又不是犯了什么大的错误。我不情愿地回去拿了胸卡,出了校门,而后又回头瞪了他一眼,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后来,我开始注意起那个门卫。每天早上我经过校门口时,都能看见他;中午放学,他总会拦下没戴胸卡的学生;晚上放学,当门口的小贩收拾好摊位,带着一天的辛劳回家时,他仍立在校门口明亮的灯光下。此时我并不觉得他可恶,反而觉得他是可敬的。他拦下不戴胸卡的学生也是在尽自己的职责,维护学校的秩序。
那个门卫总是站在校门口,起早贪黑,忠于职守,默默地用心保卫着整个校园。
他像一棵松树,用挺拔的站姿彰显了学校的美好精神,用行动维护着校规校纪他是校门口最美丽的风景。
校门口的风景作文5篇(学校里的一道风景作文)相关文章:
★ 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文18篇 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的作文
★ 那是最美的风景中学作文17篇 中考满分作文《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