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2-11-02 18:0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1

  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2、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学数学整除的特征知识点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2

  一、垂直与平行

  1、认识平行和垂直

  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两种情况。

  _“同一平面”是确定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前提,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便不相交,也不能称为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的表示方法:a//b,读作a平行于b。

  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窗户相对的框,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表示方法:ab

  生活中垂直的例子:三角尺上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④三条直线的特殊关系: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四边形分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生活中的梯形: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

  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边形;都有平行的对边

  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平行的这组对边不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生活中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校园电动推拉门,商店面铺推拉门等。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称及高的画法

  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条边命名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②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

  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④直角梯形:当一条腰与上底、下底垂直时,这个梯形叫直角梯形。

  ⑤画高时注意:所画的高要用虚线表示;一定要画垂足符号。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3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0是不是偶数

  零是偶数。是一个特殊的偶数,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若某数是2的倍数,它就是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若不是2的倍数,它就是奇数,可表示为2n+1,即奇数除以2的余数是1.0=2x0,故0是偶数。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重要的知识点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四年级植物观察日记格式范文3篇(怎么写植物观察日记四年级)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5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数学)

关于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 大班数学教案优质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3篇 小学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冬奥会四年级作文7篇(四年级东京奥运会作文)

初一数学上半年教学工作总结11篇 初一上半学期数学总结

四年级我和谁过一天优秀作文6篇 我和谁过一天四年级优秀作文400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参考12篇 四年级体育课教学计划表

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

初一数学老师的新学期工作计划3篇 初一数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