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游记散文大全3篇 独游的游记散文

时间:2022-11-02 22:59:5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胡山游记散文大全3篇 独游的游记散文,以供借鉴。

胡山游记散文大全3篇 独游的游记散文

胡山游记散文大全1

  出济南城西南20余公里,泰山之北不远处,有一座海拔不过500米的小山,它就是五峰山。因从远处看有五座山峰,故名。五峰山虽然不太高,却古树林立,殿宇众多,名泉流觞,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是一处绝佳的健身休闲胜地。7月5日,我们一行驴友来到了五峰山寻幽。也算天公作美,正好遇上阴天,非常适合爬山。

  从车上下来,透过树隙往山上一看,淡淡的雾气里,只见一座座山峰自西往东南呈弧状排列,像一架翠郁郁的屏风似的。我大致数了数,大小山峰至少也有七八座,因此叫五峰山显然有点名不符实。

  景区正门前面有座古老的三门石柱歇山重檐式牌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却孤零零的立于广场上,像个摆设。牌坊正中书有“皇宫门”三个金字。我有点纳闷,这里又不是皇宫,怎么会有个皇宫门呢?我只知道眼前就是我国江北著名的道观之一——洞真观所在地,也许哪朝的皇帝来过五峰山也未可知。

  过了皇宫门,有一小片古松林,从显眼处一块导游牌上面了解到,这处景观为“十三太保”。导游牌上介绍道:曾经有一位道士,儿子夭折后,他便出家为道。道士念念不忘儿子,每年儿子的忌日,道人便植一棵松树以作纪念。等植到第十三棵松树的时候,道人便羽化成仙了。当朝的皇帝听到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便敕封这十三棵松树为“十三太保”。但道人羽化之后,第十三棵松树却没有长起来,只剩下十二棵了。有人数了数,说,还真是十二棵呢。

“十三太保”前面是午朝门,我们凭山东森林游年票,刷了身份证,就算是正式进入景区了。路边突现两座高大的石碑,碑文镌刻的是明代皇帝颁布的金字圣旨,关于殿宇敕封的内容。我到过的庙宇不算少了,见过的古碑也很多,但将圣旨刻在碑上传世,却不多见。说起来这应该算是比较珍贵的文物了,却显然遭到过人为的破坏,石碑身上有多处裂纹就是明证。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圣旨碑已经用青砖砌边保护起来了。

  接下来便是三清殿遗址。殿宇已经荡然无存,仅剩下几段栏杆孤零零地立着,供人们凭吊罢了。令人称奇的是,从遗址上生出了两棵松树,一高一矮,道家称之为“天”和“地”,而一条甬路从两棵松树中间穿过,正好暗合了道家的“天、地、人”思想,想想也怪有趣。

  三清殿遗址的北面,是一个大水池子,叫卧龙池。池内水不多,池底靠边有多座古碑,连驮碑的赑屃也没淹没。其中池西有一通石碑,赑屃驮着,碑面有三种文字,下面还有个人像,比较稀奇。但因年代久远,文字、图像都十分模糊了。水池中间有座古老的石拱桥,叫志仙桥。桥北首正对着玉皇殿的正门。虽然玉皇殿不是那种高大巍峨的建筑,却也雕梁画栋,歇山飞檐,古朴庄重。门前有个香炉,香烟缭绕的,说明香火还算旺盛。里面供奉着玉帝和四大天王塑像。玉皇殿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小殿。东边的是龙王殿,像个城堡似的。龙王殿门敞开着,里面却黑咕隆咚的。我在门口听了听,听见屋内有水声,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便打开手机灯光,借着手机的光亮,我看清了屋内中间有个水井状的长方池子,还有石栏围护。水池东边壁上有一龙头伸出,往池子里喷水。水流不大,却哗哗啦啦的,十分响亮。因为后面没人跟随进来,只我一个人,觉得有点瘆人,便不敢久留,赶紧出门。西侧也有座偏殿与龙王殿相对应,叫虎神殿。可惜殿门紧闭,我从门缝往里瞧瞧,里面也是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见。虎神殿南侧,有棵千年古柏,树干十分粗大,得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过来,这样粗大的柏树真是十分罕见。树枝上高高低低的被一些善男信女缠了若干的祈福红布条,很是惹眼。可惜有的枝桠已经枯死,有的还活着,可见柏树生命力之顽强。

  龙王殿南边有个小便门,是登山的通道。出了门,迎面墙上也有个石龙头往下喷水,水流不大,滴滴答答的流进下面的小水池里。旁边有块巨石,上面刻有三个红字:玉漱泉。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前面有个漱玉泉,这两个泉名仅有一字颠倒之别,但从出水量上看,玉漱泉跟漱玉泉简直没有可比性。

  玉漱泉北侧是上山的石阶,石阶北边墙上还有个石龙头,与南边的对称,下面也有个水池子,却存不住水。龙头也是滴滴答答地淌着水,水都流往哪儿去了也不清楚。我捧了泉水洗把脸,又漂洗了毛巾,擦擦脖子,在这闷热的天气里,顿觉神清气爽,舒服极了。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一堵墙下有一个较大的水池子,碧水里游动着锦鲤,十分有趣。墙的正中并列着两个石龙头,一同往外喷水,水流却少得可怜。龙头上方刻有“清泠泉”三个字。我知道清泠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但看这出水量,觉得此泉有玷于名泉之誉。

  墙上方有座四角亭,叫清泠亭。我沿着清泠泉北侧的台阶登上去,过了一座小木桥,登上亭子。亭子很古老,却雕梁画栋,十分优雅。只是油漆剥落了一些,显得有些破败沧桑。亭子前后两对石柱各镌刻有一幅对联。前面一幅写的是:露滴仙人掌,云流玉女盆。后一幅为: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是啊,在亭子里坐坐,欣赏着周边的景色,的确是种美的享受。亭子正中有个略呈长方形的水池子,东边池壁上也有一个石龙头,泉水从龙口中往外喷出,水流较大,泉水落在水池内,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格外响亮。因为清泠亭地势较高,我认为这龙头才是清泠泉的正宗泉源。我就纳闷,前面建那么多的龙头,纯属于多余,都把游客搞晕了。亭子四边围栏坐了一些休憩的男女,有位女游客弯腰从龙口里往矿泉水瓶子里灌泉水,一霎儿就擎着满满一瓶子泉水咕嘟咕嘟喝起来。喝足了,说,真爽啊!亭子北侧坐着一位老人,看样子不像个游客。我一问,果然老者就是泉旁边的商户。老人告诉我,他七十二岁了,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了。他们一直吃这眼泉的水。我问,这眼泉天旱断流你们吃什么?老人说,我没来时不知道,反正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年,这泉一年也没断流过,只是冬天水流少些而已。我点点头,觉得自己刚才过早下结论有点愧对清泠泉了。

  亭子西面是堵墙,有一人多高,墙跟下面有錾出来的石槽,泉水顺着石槽往北再往西流到下面一个二连小水池里。北面池壁上也有两个龙头,却并不淌水,淌水的是南边池壁上的一个小空洞。池底的水里浸着四五个大西瓜。我问水池边的女老板,西瓜怎么卖?老板说,三十块一个。我“嗷”了一声,差一点就惊叫起来。我估计这西瓜每个也就十斤左右的重量,按照目前的行市,每个不过十元钱,三十块一个也贵得有点离谱了!也许经营者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不知道罢了。中国各地景区都差不多,东西不是一般地贵,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经常外出旅游的人都清楚。我管不了别人,反正我逛景区,除非个别情况,你别指望我来买东西。

  清冷泉西北面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从树前面那个导游牌得知,此树粗米,高35米,至今已经两千多岁了,却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游人莫不惊叹。同时,这棵银杏树还是雌雄同株,国内十分罕见,有银杏之王的美誉。在清冷泉大泉池南侧有一根粗大的枯树枝,长六七米,叉叉丫丫的,像一只舞动的虬龙。旁边有块牌牌介绍说,这是银杏王西南面的一个侧枝,1998年3月31日夜间,这根侧枝突然折断,按照落下的位置,树枝应该砸在玉皇殿和龙王殿上面,结果树枝却拐了个弯儿避开了两座大殿,滚下玉皇殿东面的狭窄巷道里,玉皇殿、龙王殿安然无恙,不禁令人称奇。更为蹊跷的是,不久,在银杏断枝的下方地面,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一棵楸树,现在十六岁的楸树已经长到中等碗口一般粗了,树冠正好长到了断肢的位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我站在银杏树断枝下面寻找那个断痕,见楸树树冠茂盛的树叶将断痕基本上全给遮挡住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咄咄怪事。如果说这是凑巧了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如果说这是玉帝的魔力所为,又有迷信之嫌了。

  看完了银杏树,我们继续爬山。攀登了二十几级台阶,上面便是真武殿。真武殿与玉皇殿建筑有点类似,内部也有塑像,据说是真武大帝。我对这些塑像不大感兴趣,仅瞅了一眼便接着离开了。从真武殿向西走是朝阳洞,不知道为什么驴友们没几个人愿意去,只有我们两个人去了。朝阳洞为宋人所建,里面有隐仙洞、棲真洞、崇玄洞三个洞。三个洞均依山而建,各有洞门,内部又相互串通,连成一体。我明明见那个驴友进了洞,我紧跟进去却不见了他的影子。我一个人从东首的隐仙洞进去,洞内冷清清的,静的吓人。正面靠洞壁有一尊塑像,也不明白是何方神仙,虽然面目并不可怕,我却不敢久留,急忙往西进入中间的洞穴。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洞内阴森可怕,连塑像也不敢看一眼就马不停蹄地到了最西面的洞穴。我扫了正北面洞壁上的神像一眼,还没看清真容,便逃也似的出了洞。只见那位驴友正在洞前面的院子内拍照。我们一起重新返回到真武殿,追赶其他驴友。

  从真武殿右拐,有一座古老的三门石牌坊,牌坊上面正中刻有篆体“保国隆寿宫”几个金字。接着是天阶,一处宽达十米的多达百级的陡峭石阶,其壮阔雄浑,非凡的气势一点也不亚于泰山十八盘,只是比十八盘短一些,若论陡峭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因为经常爬山,我一点也不打怵,几乎一口气就登上去了。当时有心数一数台阶,结果跟别人一说话就忘记了,也就罢了。刚登上石阶顶端,立足未稳,一位女驴友也紧随着我登上来。她说,我数了数台阶,正好是91级。我说,你真是个有心人啊!心里道,这台阶级数也暗合道家九九归一的思想,这究竟是道观当年有意建设的呢还是巧合呢,我不得其解。

  我在石阶顶端坐下歇息,看其他驴友攀登。上边又有一座大殿,雄伟、庄严、古朴,名字叫三元殿。我身后就是大殿前门,门两侧各有一棵古柏,主干粗大的一个成人也抱不过来,可见这大殿的历史相当久远了。进得门里,两边对称建有二层楼的古建筑,青砖黑瓦,也不清楚是做何用场的,却门窗紧闭,里面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得罢了。再登十几级台阶,上到了大殿门前。大殿前院落有许多的古碑,从碑文上看多为明代的居多,可惜碑文由于风雨剥蚀已经看不清几个字了。有一块导游牌简单介绍了三元殿。我知道三元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出了三元殿,上面再也没有殿宇,此时已经到了山半腰了。沿着石阶迤逦而上,路边一处山崖上突现一座古亭,古亭临崖而立,其状翼然,甚为气派。因为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大家都汗水淋漓,希望能在亭内凉快一霎。遗憾的是亭内也没一丝风,令人失望。休息一会儿,见驴友登上来的人逐渐增多,亭内容纳不了,我们先头上来的十几个人便先行一步继续登山。由于天气闷热,台阶陡峭,我们爬一段路,休息一会儿,渐渐地感觉到有了点风,大家比较受鼓舞。我们四五个人一鼓作气登上峰顶——志仙峰。站在峰顶,居高临下,顿时清风拂面,十分清爽。眺望远山,云雾迷蒙,如梦似幻;俯瞰山半腰以下绿树丛中的洞真观古建筑群,黑瓦灰墙,古朴苍然,仿佛肺腑被洗过一般。

  等到驴友们陆续登顶,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了。有驴友觉得只登一座山峰不过瘾,建议再登几座山峰。有人说,不是十二点半山下集合吗?如果再去爬几座山峰,估计两个小时也不一定够用。因为驴头没有上山,一时群龙无首,老驴石老板说,时间比较紧张,今儿咱们就不去爬那几座山峰了。于是大家跟着石老板沿着一条柏树丛中的驴道往山下而去。

胡山游记散文大全2

  这天,有幸能与作家协会一组的朋友们去采风,心情很是激动。倒不是因为看风景,实质上更是能有向这些文学前辈学习的机会而感到欣喜。一大早,带着许多期待,我们依约等候在顺城邮电局门口,不大一会组员们就陆续的到了,我们凑在一起闲聊,猜想着这个天女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早在前几日,组长徐以江就打电话通知了我们每个人,说是去我们抚顺的一个神奇的地方---天女山。“天女山啊!重庆武隆县那个?”我震惊了。组长笑着说:“哪有那么远,那是我们抚顺市的景区,本来是想去关门山的,可是现在搞活动不让出市,于是我们就选择了这个地方。我上网一查,还真不错。天女山俗称歪砬子,是长白山余脉,与三块石对峙。地处马圈子乡境内,距抚顺市内65公里。风景如画,神秘气息浓郁!”哦,原来是这样。我有些不以为然,心说,抚顺的大小景点,不是说烂熟于心,也是去了很多地方的,虽然都是值得去游赏的景致,但是没有这么神秘啊,看来领导是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心里腹诽。

  不一会,组长带着车就到了,一行人很快的就上了车开始向目的地出发。车行进了约40分钟路程的时候,组长介绍,马上就到十八盘岭了,我随着声音举目向车窗外望去,忽然,我的目光停滞了,完全被那连绵起伏的山形所吸引,这不禁让我马上想起了老舍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墨线勾勒的山水画那样……”真是--叠翠层林羞笔墨,山形描得黛眉横!好美的群山啊!车子行驶在山路上,蜿蜒曲曲的,恍如有一种穿肠而过的超脱。那跳动的山形,一不小心便渗透过了车窗,把我的思绪轻轻地拉起,一同流入那深浅不一的翠色中。来之前组长徐以江就已经联系好了向导--马圈子乡文化站站长窦景儒老爷子,当我们到了天女山那里,他已经等待多时了。这是一位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白色发青的半袖衬衫和青蓝色的裤子,虽然有一些褪色,但是很干净,给人一种非常淳朴的印象。他一开口我们就感觉到了不凡,从天女山的发现到天女山的开发与规划,以及天女山的各个景点的方位介绍,绘声绘色的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从他的介绍我们知道,有南天门、狐仙洞、聚仙台、转心湖和藏宝门、龙松顶子、凤凰台等20多个景点。于是,我们在老爷子带领下向山里行进。

  走在狭窄的山路上,两侧都长着一种奇怪的树,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不知道谁惊呼一声,这是天女木兰啊,珍稀濒危树种!听到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凑到树前,仔细地打量起来。木兰树叶形有些椭圆,也有的近似倒卵状。叶子隐隐有轻微的香味,树皮也好似有香味。听窦老说,最香的是花,如果凑上去闻一闻,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才叫沁人心脾!不过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在五六月开过了,听到这,我们不免有些许的遗憾。但是,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天女木兰树,无疑也是一个大发现、大收获了。真是“谁道仙娉难得遇,木兰玉树落凡间。层峦叠嶂栖奇木,但喜神游天女山。”

  如果说天女木兰让我感到惊喜。那亲眼看到灵芝和人参更让我们感到惊奇!从未见过真正生长活的“神药”的我们,起初看到灵芝还以为是毒蘑菇!在窦老介绍下我们才知道,这里种植了很多的灵芝和人参及很多的蕨类植物。我们不禁窃喜,想马上挖两棵,可是树上挂的摄像头,让我们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哈哈。

  不读书的人没有内涵,没有传说典故的山没有韵味!途中还有几座造型典雅古朴的小亭子供游人歇息。每个小亭子都配以雅致的名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抗联的故事,太白金星的传说,在窦老的绘声绘色中娓娓道来。一线天、步步高升、狐仙洞、龙吐天浆,更增添了景区的神秘感,特别是龙吐天浆一景,更其巧夺天工,海拔六百多米的山体里依然水气繁盛,有清冽的泉水从石壁中渗透顺着打造的龙头流出,让人感到水凭天而降,把手放在泉下,一股爽透的凉意,便顺着手指延到浑身各处,喝上一口,那甘甜清凉的味道,一下子打退了酷热的威猛,舒爽通透!我们争着抢着戏水留影,无不畅快。毫无准备的,我放开的歌喉,“唱山歌欸,这边唱来,那边和......”歌声穿过遮天的翠幕传到了很远。那一刻。我感到那种好似穿越古老繁茂的岁月一样,根植在心灵深处飘飞与自由的异样不知不觉慢慢升起。忘掉烦恼,忘掉世俗,让这种被洗涤的高度纯净着自己,释放着自己。正是“清风默抚暗香徊,龙吐天浆天上来。阵阵清凉消燥暑,清心任作自然裁。”

  最神奇的还是要数一线天了,走过龙吐天浆,便来到了一线天。起初,我们只看到了一面陡立的平面山体,可是,当我们靠近才发现,有一条仅半米宽的石缝,大约高20左右,笔直的将一座整山分成两半,犹如天外飞剑,一剑劈下而成。有一条铁栅从上而下以便攀沿。走在其中,两边的石壁平整得几乎让人咂舌,真不知道什么样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奇迹!厚重的山体泛着清凉的水气,好像在不断的往一起挤压,有时一不小心就擦到了手臂和腿,真的好像被夹扁了一样。50米长的路程让我们足足走了10分钟。

  通过惊险刺激的一线天,我们顺利的来到了聚仙亭,顾名思义,走过一线天,就来到仙家之地,举目四望,巨木青翠,群山环抱。天空异常的干净,云异常的洁白,一种无瑕的心情油然而生,仿佛站在天与地的边缘,心无旁骛。真想伸手采一片洁白的云朵,然后裁成吊床,悠然中,仰望天上的苍穹,去了悟天地间的真意。坐在聚仙亭里,听着窦老讲诉的神话传说。

  更是体会到了天女山的美丽,神奇。诗兴油然鹊起,什么也不能让我扼腕灵感,住笔歇思。遂作以聚仙亭七绝-----聚仙台上聚仙亭,太白真人经此行。一线天峰登得道,游云脚下话风情。

  啊,是美丽神奇的天女山,家乡的奇景,让我们流连忘返!

胡山游记散文大全3

  周六的郊游是冲神仙洞去的,如果沒有风力发电的开发,我们也不会萌生这些雅兴。

  因为多年的封山育林,大山上已无路可走,幸好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千年大山终于向社会敞开了胸怀。一条宽敞的沙石路从凰山岭向上,延着山际向东延伸。

  我太熟悉这座山了,从小就看着他,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真应了那句成语开门见山。有人把殷山称做山里的,我就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神仙洞是我儿时听得最多的故事,但谁都沒有到过神仙洞。爷爷讲神仙洞洞口不大,洞内曾住过土匪,他说他二十几岁打铳时进过洞,因为太黑而没走多远,至于洞有多深有多大他也不知道,他说神仙洞在柯老涧上,周边还长有韭菜。那韭菜很香,割了又长,早先白云庵做庙会,可供两百多人食用。

  故事听多了,我也萌生了上山去看看的念头,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邀了几个人去寻访,由阿玉带路,结果只找到了张马子洞,但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这个疑问悬在心里好多年了,爷爷说那不是神仙洞,但也有人说那就是神仙洞。

  前不久九江浔阳晚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讲一甲山上发现了神仙洞,我一看照片就知是我当年探寻的那个张马子洞,为了证实我的猜测,也为了满足众多网友的好奇心,我们决定周六的户外踏青游,首选凰山岭和神仙洞。

  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我最担心的是下雨,一早起床我先看看天,还好东边冒了个太阳。我们一行四十人是八点从鄱阳湖大市场分乘八辆车出发的,第一站是凰山岭下的千亩梨园,梨园在凰山水库西边,这里山埂纵横,梨花盛开,山梁上水溏边,一排排整齐有序。梨树就一人多高,剪裁的错落有致,我们穿梭于梨树之中,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念,有人开玩笑讲上次户外想走桃花运没走成,如今倒走上了“梨花运”,不是好兆头。我说不要紧,等会到神仙洞我们再做回神仙。

  离开千亩梨园我们延着盘旋公路上凰山岭,凰山庙就建在岭头上,我们停好车到庙里礼佛。凰山庙不算老庙,也就几十年的历史,但现在规模不小,岭上建有二十多米高的观音菩萨,大雄宝殿不大,但庄严肃穆。有位老尼寻问我们的来历,我告诉她我们是来玩的,同时也是來接受佛家文化洗礼的。老尼高颂佛号,对我们的到访表示欢迎。离开凰山庙,我们延风力发电所修的路向白云庵进发。

  临近中午,我们在一个很宽阔的风机平台上休息吃中饭。我们的饭食是面包和纯净水。大家边吃边聊,我们居高临下,但见公路纵横,黄花遍野,楼台林立。大自然是奇妙的,也是坦荡的,山下的一切居然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那么生气勃勃。

  我们从所休息的平台顺势而下,在树林中穿行几分钟就到了古寺白云庵,白云庵是在老庙址的基础上用石头砌成的,显得既古朴又庄严。许多人在佛像前礼拜,他们默默为自己为家人祈祷。我为大家讲解白云庵的苍桑历史,引导大家参观万卷经书和金鸡报晓,这里是白云庵前的两个景点,因石头长得一层层的,像书一样,所以有位得道的高僧为他取名叫万卷经书。金鸡据传是在庙里修行的僧人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鸡叫,和尚觉得奇怪,就到处寻找,终于在上山的路口发现了一块长得象鸡头的石头,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这块石头也就变成了报晓石,成了庙里的神器受众生朝拜。

  离开白云庵,我们走过一个山梁,穿过在茂密的树林中,因为我们下一个目标是神仙洞。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前面开路,他们汗流夹背,但干劲十足。我们延山涧的水沟向上攀,终于到达三号风机,从三号风机东面延一条弯曲的小路向下五十米,我们终于到达了张马子洞,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神仙洞,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洞口不大,进洞有个斜坡,坡度很陡,我们用绳子一头套牢在洞口的树枝上,一头由人带到洞中去,网友们顺绳而下,既安全又方便。洞内只有三米宽两米高,走二十米有个平台,人从平台上走过要低头猫腰,前头是个小洞,须爬行才能进,向前二十米有个向下深洞,用十三架梯可下到底,再往上是个香台,有石桌石凳,很形象。整个张马子洞也就五六十米,上头有小洞但人不得进,只好就此止步。

  下山的路是轻松的,人人脸上都写着喜悦。尽管凰山庙没有东林寺雄伟壮观,尽管神仙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但天下的佛只有一尊,无论你进的是什么庙,拜的都是同一尊佛,那就是对善良的向往。

胡山游记散文大全3篇 独游的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深圳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2篇 关于深圳野生动物园的作文

《西游记》的读后感13篇 西游记读后感

黄山一日游作文12篇(游记黄山的作文)

故乡春天抒情散文44篇 家乡抒情散文

清晖园游记作文3篇(游清晖园的作文)

学生暑假游记作文2022年3篇(年暑假出游作文)

我的表妹2篇(表妹经典散文)

长白山的作文37篇 四年级下游记作文长白山

让生活更美好散文3篇 美好生活散文随笔

游黄鹤楼作文36篇 黄鹤楼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