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3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性

时间:2022-11-03 10:49:2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3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性,以供借鉴。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3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性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1

  快乐的小面条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发挥想像,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大胆运用丰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活动准备:录象带、磁带、各色皱纹纸、四快圆纸板、铺有地毯的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录象,观察煮面的过程。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1、没下锅的面条是怎 么 样的呢?(硬硬的、直直的)

  2、煮好的面条有是什么样的呢?(弯曲、软软的)鼓励幼儿尝试肢体弯曲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用身体柔软无力,放松关节来表现。

  3、面条下锅后怎样一点一点变软的呢?引导幼儿表现身体及四肢波浪、肢体缠绕、翻滚、转圈。

  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煮面的过程。

(二)乐曲的想像和表现:

  1、完整欣赏乐曲。

  2、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变化。

  3、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表现动作,对于大胆、独特的动作给予评价、模仿改进,教师提供必要的示范。

  4、集体表演,充分感受表演的欢乐。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盛面了。游戏结束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场地。

  谁是小熊(抢椅子游戏)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并随着音乐协调地做动作、小跑步等动作。

  2、能随着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换动作的幅度与姿态。

  3、遵守有些规则,音乐停止时,能迅速地就近找位子坐下。

  活动准备:

  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

(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2、学习游戏玩法,请部分幼儿围着椅子边听音乐边顺着一个方向做走步动作,音乐停止时要立即找座位坐下。

  3、组织幼儿掌握游戏结尾

(三)音乐停止后,教师立即问大家:“小熊是谁呀!”幼儿边唱着回答边指向未坐到座位的幼儿。

  4、变化音乐第二部分的速度与力度。引导幼儿表现爬山、走崎岖的道路、钻树林等情节,表现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四、完整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座位排成圆形(椅背朝里),椅子数少于幼儿人数1张,幼儿围着椅子站成圆形。

  1、音乐

(一)幼儿面对圆心,边唱歌边表演。

  谁是小熊mp3歌词: 一个娃娃一个家,小熊小熊没有家!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小熊是谁呀? 我们要找到他!

  小兔和狼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编成一首歌曲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片)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你们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二次范唱)(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唱一唱!(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5、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哎呀,谁来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样子的呀?小兔害怕极了,吓的躲了起来。

  3、师:宝宝们,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小兔和狼》还能做成游戏,你们想玩吗?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一千零一个喷嚏

  一、活动内容:节奏活动《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活动目的: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木鱼、小鼓、沙球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2、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3、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4、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呆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5、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6、游戏《小兔和狼》结束。

  可爱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

  2、在图片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相关图片

  过程:

  一、倾听音乐,探索音乐表现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猜今天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

  2、出示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如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

  重点学习蜕皮的动作。

  2、听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

  三、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进行游戏。

  2、创编蝴蝶造型,再次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什么吗?

  那请你们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请幼儿做出蝴蝶造型)

  3、完整进行游戏,比一比哪只蝴蝶最漂亮。

  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大胆改动正确的歌词。

  2、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幽默与滑稽。

  3、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不能骄傲。

  活动准备:

  1、小男孩的图片一张,彩色铅笔一大把。

  2、根据歌曲绘画的四张图: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小兔;没尾巴的大马。

  3、人手一份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

  活动过程:

  一、谈话: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

  1、教师:每个人长大了都要做一份工作,有老师、医生、警察,请你来说一说你长大了会做什么工作呢?

  2、小结:小朋友想做的工作真多,有一个小男孩叫丁丁,他长大了会做什么呢?请你来听一听。

  二、出示丁丁的图片以及一大把彩色铅笔。

  1、倾听教师念:丁丁说他是小画家,红蓝铅笔一大把。

  2、提问:丁丁是什么家?他有什么东西?

  3、幼儿完整地跟念。

  4、教师:丁丁是小画家了,他可神气了,请你想一想,小画家会和别人说什么话呢?(提示幼儿要表示神气的模样)

  三、观察歌曲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四张图)看!丁丁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说出丁丁画错的地方,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幼儿跟念。

  3、听老师完整地朗读四张图的四句话,孩子们用拍手来为老师打节奏。

  4、教师:丁丁真是粗心呀!画的画都错了,看着这些画错的图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我想笑、我想对丁丁说画画要认真……)

  5、教师引出最后一句“咦!哈哈哈哈哈哈哈!”与幼儿一起体验开心、快乐的心情。

  6、根据图谱全体完整地朗读歌词两遍,并加上为孩子准备的打击乐器。

  四、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滑稽。

  1、倾听教师清唱歌曲两遍。

  2、采用整首教学法与孩子一起学唱歌曲。

  3、全体幼儿边拍手边看图学唱歌曲。

  4、提问:你感觉唱哪一句话比较有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

  5、多种形式巩固对歌曲的演唱能力。

  6、配上打击乐器,增强歌曲的节奏性。

  五、相互讨论:怎样来为歌曲改动一下正确的歌词?

  1、画只螃蟹八条腿;画只鸭子扁嘴巴;画只小兔长耳朵;画匹大马粗尾巴。

  2、请幼儿唱一唱改动过的新歌曲。

  六、活动延伸:开心续编画《细心的小画家》。

  小猫敲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及身体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初步学唱歌曲,会用自然声演唱歌曲。

  3、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猫、老鼠。小猫头饰2——3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运用身体语言和声音进行表达。

  1、音乐自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演唱。

  3、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身体动作,集体练习2~3次。“除了动作,我们还可以

  4、引导幼儿创编无意义音节,集体练习2~3次。“除了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为它伴奏?”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教师操作木偶清唱。“这首好听的曲子还能唱成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提问:这首歌唱的是谁的故事?笃笃笃,笃笃笃是谁在敲门?一敲敲到了谁的家?一只一只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声音怎么做?怎么叫?

  2、幼儿合伴奏朗诵两次。“我们一起把小猫敲门的故事说一说吧!”

  3、木偶表演,边学唱歌曲两次。“我们一起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唱出来吧!”

(三)游戏“小猫敲门”。玩法:“老鼠”在圈中自由的边唱边模仿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扮演猫的幼儿在圈外绕圆边唱边走。唱到“命”字时,猫入圈中捉老鼠,老鼠嘴里喊“救命”并赶快逃回自己的位置。

  1、教师当老猫进行游戏两次。

  2、请一名幼儿当小猫进行游戏两次。

  3、结束:让我们都来当神气活现的小猫,去找找哪里还有偷吃东西的老鼠。(唱《大猫和小猫》出教室)

  秋天的落叶

  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青蛙音乐会

  目标

  1.幼儿感受4/4拍乐曲的节奏变化。

  2.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青蛙跳舞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条件

  音乐,青蛙相关动画,幼儿自制头饰、胸饰

  设计

  一、经验回顾与提升

  1、最近,我发现你们都穿上了短袖,为什么呀?

  2、原来春天已过去,夏天来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夏天?

  3、播放动画,幼儿回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看动画,讲讲青蛙在干什么?

  5、邀请小朋友参加青蛙音乐会。

  二、听音乐,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变化。

  1.音乐会前,青蛙们先要排练一下,瞧,它们来了,有多少青蛙参加呢?这样吧,来一只青蛙你们就“呱”叫一声好吗?

?――?――?――?――

  2、有些青蛙唱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到它这儿就停一下

?――0――?――?――

  3、又有些小青蛙想参加它们的排练

?―?―?――?――?――

?――?――?――

  4、它们要排队形了

  0――?――?―?―

  三、音乐会除了唱歌还有什么节目?

  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我们也来扮演青蛙,跳个青蛙舞好吗?

  边听音乐边自编青蛙动作,合着音乐节奏,以荷花姐姐的角色加以指导。

  四、夏天到了,你们再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了呢?下次我们再来研究好吗

  朋友越多越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会用动作展现出

  2、感受朋友多、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熟悉歌曲旋律,并乐意创编歌曲。活动准备:根据歌曲内容设置情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朋友都有谁?”幼儿说一说。

“那朋友多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进行总结,朋友越多越快乐。“今天还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它们是不是也认为朋友越多越快乐呢?

  二、欣赏第一段歌曲

  师提问“你听到小动物唱的什么歌?”“是哪只小动物?”“在哪唱歌?”教师清唱总结

“小鸟怎样唱歌的?”幼儿表演,教师整体范唱。

  幼儿学唱第一段

  除了这些动物朋友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呢?

  三、出示教具,探索歌词,欣赏二段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学唱,并用动作展现歌曲再次学唱。

  还有那些小动物来了呢?

  四、出示教具,并引导幼儿唱出歌曲。

  教师提问,“小羊会在哪玩?”“小羊怎样叫的?”探索歌词,“你们能把小羊唱到歌里吗?”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唱出第三段。

  五、幼儿加动作,跟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六、创编歌曲

  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那些动物朋友来呢?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引导创编。

  七、情感教育

  找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带上这首歌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这首歌非常的感兴趣,但是结束后整体感觉歌曲前半部分记忆的不是很熟悉,所以应加强前半部分学唱。对孩子们的回答好积极回应,给予肯定。孩子们对创编非常感兴趣,所以最后孩子们非常的兴奋,这时如果再放开些让孩子们尽兴创编或是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课堂秩序会好一些。对歌曲的熟练度还要在加强,特别是音准及与钢琴的配合上。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当今社会,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幼儿耳熟能详的童谣。歌曲中有充当反面人物的大灰狼和聪明、伶俐的小兔子。通过观看歌剧表演和进行游戏,让幼儿从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也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我设计了《小兔乖乖》这一节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大灰狼和兔子的声音特点,并能学会模仿。

  2、体验音乐游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3、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初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兔子、大灰狼的木偶、小兔子的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小兔乖乖》音乐磁带、舞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兔宝宝们去歌剧院看歌剧表演。我们出发吧!”

  2、随音乐进场。

  二、师幼共同观看歌剧表演

  1、师:“歌剧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这场歌剧表演的名字叫《小兔乖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歌剧表演。

  3、提问:歌剧的名字叫什么?歌剧里有谁?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4、幼儿自由发言。

  三、欣赏歌曲《小兔乖乖》

  1、师:“那你们知道兔妈妈出门前和兔宝宝说了一句什么暗语?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学一学。”(分段欣赏)

  2、幼儿随音乐进行模仿。

  3、师:“暗语给大灰狼听见了,它模仿兔妈妈的暗语。那大灰狼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听一听,学一学)

  4、幼儿模仿。

  5、师:“大灰狼来敲门时,小兔子是怎么唱的?兔妈妈敲门时,兔宝宝又是怎么唱的?

  6、师幼共同模仿。

  7、小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低沉的;兔妈妈的声音是甜甜的、很好听;而小兔子的声音是细细、小小的。

  四、游戏角色扮演

  1、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好听的音乐来一起玩游戏吧!”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们把凳子当作门,妈妈出门采蘑菇了,兔宝宝要把门关好。没有听见妈妈的暗语是不能开门的。

  3、游戏可进行两遍。

  4、提醒幼儿开口唱歌。

  5、小结:小朋友们在家时,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们也不能开门;只有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才能把门打开。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五、结束

  师:“现在,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们去采蘑菇了。”(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2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

  音乐游戏组织形式: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活动是丰富多采的,不仅包括唱、跳、演奏,它的手段应该趋向于综合,如,可以借助故事配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文学、美术、韵律活动之间也有着共同的渊源和创作、欣赏的规律。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应包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故事配乐活动,声情并茂的音乐活动,形体优美的韵律活动,有趣多变的造型活动及在音乐伴奏下各种创造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审美能力。

  幼儿音乐教育——之音乐游戏化

  幼儿音乐教育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在我们大班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手里有个小东西就会敲敲打打,弄出各种声音。因此,我们采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

  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采、具有游戏化和类似游戏的特征,是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一、内容的游戏性。

  1、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

  2、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3、发声练习也要做到游戏化。每节教育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生声练习,训练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幼儿,幼儿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幼儿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幼儿在这种多样感受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音乐,幼儿一直高兴的在用心地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这种热闹愉快的环境中,产生了爱小动物的情感,这就是音乐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幼儿能自觉地去听,去唱,去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1、在玩中学。

  在音乐游戏《袋鼠》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因为:⑴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⑵在这种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顿悟说”的一种认识理论:猎人打枪,狼倒下后,时有所领悟,对情境的直觉结构豁然改变,领悟到:“猎人开枪,狼倒下后我们不能动,因为还不知道狼死了没有,一定要等猎人检查后,说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以后才能动。”所以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劳。

  2、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方法:示范法对老师来说是示范,对幼儿来说是模仿。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

>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音乐的游戏化,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效率更高!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3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音乐游戏是融合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主要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

  幼儿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游戏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用的肯定。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融合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正确选材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前提

  音乐游戏的表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难有易。因此,在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挑选或改编。

  1.选择音乐游戏的情节应易于幼儿理解。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才能有活跃的想象,逼真的感情,才能对游戏感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为基础,来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的游戏效果。

  2.选择音乐游戏的动作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游戏大部分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教师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如许卓娅老师的《合拢放开》《两只小鸟》等。为中班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如《转一圈,摸摸她》《熊和小孩》。为大班选用的音乐游戏在中班的基础上再增加难度,动作和角色更加丰富,音乐要有相应的变化,如《倒霉的狐狸》《三人套圈》等。

  3.选择的音乐游戏音乐要节奏鲜明形象。音乐在音乐游戏中起着指挥的作用,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时应注意选择便于幼儿哼唱有歌曲或节奏明快的乐曲。如小班的音乐游戏《猪笼草和小飞虫》时,小飞虫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幼儿随音乐双手打开成猪笼草状,另一幼儿扮演小飞虫飞来飞去不停的用手点猪笼草,音乐快结束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小虫飞的声音,猪笼草去捉小飞虫,音乐在愉快的情境中结束。

  4.选择的音乐游戏要有趣味的音乐。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选择的音乐应该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其次游戏的内容要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设置良好的游戏环境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的保障

  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提供适合游戏的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幼儿通过你为她准备的道具和创设的情境,幼儿就会很快融入的游戏中去,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游戏的主角。

  其次,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幼儿生来就对音乐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他们在音乐优美的旋律中,在宽松的氛围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三、有效的指导是组织好音乐游戏的关键

  1.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适当的示范。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的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使其产生参加游戏的愿望。同时,也为幼儿积累了游戏的经验,为他们参加游戏做好前期准备。

  2.在游戏中要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对他们的要求要有所不同,让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音乐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图片、直观教具等,欣赏游戏音乐,通过适当的示范,充分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乐于创造是音乐游戏的目的 1.培养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由于幼儿的音乐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不同。能力强的幼儿玩音乐游戏时得心应手,能创编出丰富的游戏情节、动作。相反,能力差的幼儿虽能玩音乐游戏,但如果让他们参与创编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培养幼儿一定的音乐技能是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的前提,也是组织好音乐游戏的前提。

  2.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幼儿的想象创造无对错,对于一首曲子,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例如,一首舒缓的钢琴曲,幼儿可以想象在蓝天白云下嬉戏,可以想象成小溪流水,也可以想象成在花园中散步,或在课堂中安静地作画,虽然孩子们都没能说出音乐本身的内容,但还是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尊重幼儿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3.要注重幼儿游戏的过程。幼儿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多关注、重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创造过程,重视幼儿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追求功利性的“完美结果”。

  4.给幼儿一个自由游戏的活动空间。教师在游戏中应该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如玩音乐《猴子爬树》,幼儿在熟悉了音乐游戏的基础上,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游戏,由能力强的幼儿分配角色,组织游戏,老师也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启发幼儿发展游戏,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增添猴爸爸、猴妈妈等角色,增加猴子睡觉、吃饭等情节。

  由于音乐游戏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特点,所以它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得到锻炼。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音乐游戏时,要能选择各种音乐游戏,尽可能应用音乐游戏的特点让幼儿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幼儿受到幼儿教师的初步引导,就能在音乐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3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性相关文章:

关于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范文3篇(幼儿园老师教学计划范文)

关于幼儿园工作总结3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有哪些

幼儿园运动会致辞4篇(运动会幼儿代表致辞)

适合幼儿园的睡前童话故事3篇(童话故事大全睡前)

实用的幼儿园工作总结3篇 幼儿园工作个人总结范文

小班下学期音乐教学总结3篇 小班下学期音乐教学总结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语言教案7篇(中班关于中秋节的语言教案)

年度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5篇 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

幼儿园园本课程设计实施方案3篇(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方案)

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总结范文7篇(清明节活动方案幼儿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