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

时间:2022-11-07 11:0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

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1

  论临夏州的旱作农业

  裴晓明

  临夏州土壤肥料工作站()

  摘要:旱作农业在临夏州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由于生产中突出了一个水字,采用的旱作农业技术可以归纳为:干旱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覆盖抑蒸、雨水就地入渗利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降雨汇集异地利用;保灌区发展设备节水农业,以喷灌、滴管为主;蔬菜生产区发展设施节水农业。目前临夏州主要推广的技术及要点。发展全州旱作农业的两点建议。关键词:旱作农业 引言:

  临夏州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旱作农业生产是全州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85%以上的人口在农村,70%以上的耕地是山旱地。山旱区既是我州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长期以来干旱少雨严重制约着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而州内的东乡县、永靖县、临夏县、广河县大部分是降雨5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十年九旱、土地瘠薄,常因春旱而无法适时播种,或在农作物生长的需水关键时期遭遇“卡脖子”旱,粮食生产形成了大旱大减产、小旱小减产的不稳定局面,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州耕地少,山旱地面积大,旱作农业分布广,水资源短缺,春旱和初夏旱发生的频率高的实际,我州推广了一批以保水、蓄水、节水为主要内容的旱作农业综合新技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我州自2006年引进示范推广以来,玉米亩产可达840多kg,亩产量较一般传统覆膜增产35%以上,亩收入为小麦的2至3倍,呈现出明显的抗旱增收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全州旱作区万hm2全膜双垄沟播农作物出苗整齐,生长良好,呈现出勃勃生机,可与川水区灌溉作物相媲美。从长势情况看,全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株高高出50—60cm,叶片多5—6叶;总根量比半膜玉米增加19条,侧根增加12条,株叶面积增加—培;耕作层含水量比半膜玉米高30%,比露地玉米高50%以上。呈现出:全膜玉米、全膜马铃薯生长势强,植株健壮,叶色浓绿,生育进程明显加快,抗旱效果十分明显。2011年临夏州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万hm2,为全州16万种植户增产粮食1亿kg,人均增收元。旱作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给临夏州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结束了临夏州农业长期以来靠天吃饭、被动抗旱的局面。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高,使临夏州的农业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我州农业生产的现状是:

、全州总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小

  目前我州耕地构成中:山地万hm2、川地万hm2、塬地万hm2。在耕地中,水浇地万hm2、水平梯田万hm2、条田万hm2。从耕地构成中可以看出:山地面积大,水浇地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扩大水浇地面积难度大

  根据全州水资源普查资料,全州地下水总储量约m3,其中可利用的只有1102 m3,占%。地下水储量少,只能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农业灌溉上没有开发价值。地表水过境水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分布不匀、开发难度大,加之资金缺乏,在短期内无法大幅度扩大水浇地面积。、干旱少雨是我州大部分地区困扰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根据气象资料,我州洮河中下游、刘家峡水库以下的黄河沿岸及永靖县西北部年降水量200—300mm:永靖县东北部和西部地区、东乡县东西两边半山区年降水量300—400mm;东乡县东部高山地区、大夏河下游、广通河中下游、临夏、积石山两县北部年降水量400—500mm。

  旱作农业又叫雨养农业,指的是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没有灌溉条件需要抗旱播种的农业。根据旱作农业的定义,综合耕地构成与耕地分布区域的常年降水量可以看出:今后旱作农业在我州农业生产中将逐渐占居重要地位。

  2、临夏州旱作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然因素的影响,仍不容忽视。旱作农业区面积大,旱灾频繁;农田基础设施差,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旱作农业工作,社会认知度低。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旱作农业是灌溉水利节水,对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轻视旱作农艺技术,对旱作农业没有强势、持续的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加上农业自身条件较差,没有能力推动旱作农业全面推广,严重制约着旱作农业的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旱作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我州是一个财政亏欠的地区,农业部门技术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项目,投资渠道单一。由于缺少资金,项目难以持续开展,先进实用的旱作农业技术难以发挥长效。

、旱作农业措施实施不到位,水的利用率低。降水径流收集率低;集雨水窖或蓄水池节水补灌设施不配套。

、灌溉农业区灌溉技术落后,用水粗放,水利用效率低。传统灌溉习惯是“灌溉浇地、有水就浇、大水漫灌、水泡田、灌安冬水”,没有按照 作物的需要去浇水,灌溉行为很不科学,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农田灌溉水效率很低。50%以上的灌溉用水没有直接用到作物上,农田水分损失平均达到每亩150m3。

  3、我州旱作农业区的特点及目前运用的旱作农业技术归类: 、临夏州旱作农业区特点

  旱作农业虽然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类型,由于生产中突出了一个水字,具有其特殊性。我州的旱作农业区主要集中在山区,耕地中多为坡地,整个旱作区特点是:

、自然降水是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

、降水的规律是:一年之中总会有比较集中、比较大的降水天气。当降水强度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产生地表径流。、旱作区人均耕地面积比川、塬区多。

、多年研究,在土壤、肥料、水分利用领域有以下成果:

、土壤结构好,大孔隙比例合适,小孔隙比例丰富的土壤,即使在相当高的基膜吸力下,仍有许多空隙保持充水和能导水,导水率不致下降太快,有利于作物生长。

、进入土壤中雨水同时进行着向上的蒸发和向下再分布两个过程,水分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运动。

、全州大部分旱作农业区春末夏初至秋季期间,土壤含水量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比降水高峰期推迟15d左右;冬至至初春,土壤含水量与7—10月份的降水有密切的正相关性。

、在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下,我州目前采用的旱作农业技术可以归纳以下几类:

、覆盖抑蒸:

  通过覆盖形成一种隔离层,阻断土壤中气体与大气交换通道,减少土壤水的蒸发损失,而将水保畜在土壤中,供作物利用。在类型上有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高留茬覆盖、沙石田覆盖、生化制剂覆盖等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积石山县的安集乡红坪村盛行的沙田玉米,属于沙石田覆盖。

、雨水就地入渗利用:

  通过对地表微地形的改变,降低了地表径流水力坡度,截断径流线长度,减缓径流运移速度,从而增加地表径流在一定区域的滞留时间,增加地表入渗能力,达到增加雨水入渗土壤的目的。在类型上主要为平田整地、修建水平梯田,在山坡地沿等高线起垄带状种植等。、雨水富集叠加利用:

  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叠加到另外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供作物生长利用。在我州引用比较广泛的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降雨汇集异地利用:

  利用汇集的雨水进行一定时期的补水灌溉。目前广河、东乡、永靖、积石山县开展的集雨水窖、集流蓄水池属于此类。

  4、对我州目前主要的旱作农业技术分析与评价: 前面将我州旱作农业区应用的技术分为四类。在实际生产中四类技术往往是综合运用。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近年来,我州旱作农业区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全膜覆盖起垄后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使垄面上的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工业产品地膜为主要农资,运用了起垄等农艺措施,实现了覆盖仰蒸、雨水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等技术综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保温增墒效果。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垄沟比的确定、垄高的确定、垄形的确定、垄沟的取向等四个方面。研究表明:垄沟比一般可按下式确定:K=(a/x-1)/B。式中:K为垄宽与沟宽之比;B为垄面径流系数,a、x分别为平地未复膜和起垄复膜种植时作物水分满足率。如果考虑到垄面复膜,则垄面径流系数B,根据有关实验结果可取,垄沟比在1:1至2:1之间。我州目前推广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采取的是2:1。

  在地膜覆盖的情况下,运用的垄高以15cm为宜。原因是:(1)起15cm高的垄,膜下水分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主要集中在20—30cm层次及其以下土体,相对于种植区而言这一层次正是5—10cm耕层及其以下土体,这就为种植区的作物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2)垄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会对地表微气象条件产生有效影响,如减小种植区的地表径流交换,稳定种植区的微生态环境,相对提高和稳定种植区耕层土壤的温度,这些变化对半干旱区苗期较为恶劣的生态和气候条件而言有积极的生物效应;(3)从集水的角度考虑,膜垄达到一定高度集流效果才会好,即尽可能增大垄膜的集水面坡度以减少雨水在膜表的滞留时间,避免无效蒸发。比较常见的有拱形垄、梯形垄和三角形垄,一般来讲三角形垄比较经济,集雨效果也比较好。但农艺要求较高。我州推广的大多为拱形垄。

  沟垄的取向应按与所在区域的主风向呈垂直的方向排列,并有意识地增大垄对地表气流的阻碍作用,降低其对种植区地表气体交换的影响,从而构成地膜保护垄下的土壤水分,垄又保护种植区土壤的水分较小损失的沟垄种植体系。当然,在沟垄的取向上必须首先考虑沟垄应与等高线平行,4 其次才是与主风向垂直。

、培肥土壤、水肥协调、高效用水技术

  研究分析,在旱作农业区每生产一斤小麦,往往要消耗以上的降水,而在肥沃的土地上,只消耗—降水。原因是肥沃的土地其入渗性、持水力和释水力均优于贫瘠土壤。培肥土壤的目的就是增厚土壤的活土层,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

  培肥土壤、实现水肥协调、高效用水目的,虽然技术简单,但是系统性强,归纳起来是: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具体措施是:(1)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农牧结合以农促牧,以畜粪肥田;(2)因地制宜建立农作物和绿肥,牧草轮种间作,用地养地的轮作倒茬制度;(3)解决农村能源,实行秸秆还田,牲畜过腹还田。(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钾和微肥的配合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

  5、对稳步发展我州旱作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注意保护旱作区农业生态环境,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在我州的旱作农业区,旱作农业生产逐步把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旱地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逐步完善。旱作农业区的粮油产量逐年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为了实现农产品高产目标,农用物资投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统计资料,全州玉米全膜双垄沟推广面积达到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47%。农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州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用地膜的负面影响---“白色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从2006年至2010年间共投入地膜是t,平均每年3568t。残留率按30%(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科学院的资料)计,残留量每年达1070 t,连续5a亩残留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类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化肥、农药对空气、水体、土壤、农产品都具有严重污染;农产品中过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农田地膜残片破坏土壤结构,形成阻隔层,影响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危害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所以在发展旱作农业的同时,保护旱作区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需要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在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上指出“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生态保护,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我州旱作农业区的工作指导方针。

、转变工作思路,以“节水”为突破口,推动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州农业区域自然降水资源的特点,积极探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围绕抗旱和节水两大主题,以开发有限水资源的生产潜力为中心,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以“用水、保水、蓄水、拦水、截水”五大节水技术体系,配合应用“梯田、水窖、地膜、调整”等成熟技术,使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和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显著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全州旱作农业工作体系

  在旱作农业工作中目前需要探讨开展两项工作:

、建立全州旱作区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为政府农业领导部门调集抗旱物资、指导抗旱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覆膜时间分为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对于春旱严重的年份,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在春旱不严重的年份,播前覆膜可以减少在田间的损坏率的特点更受农民欢迎。建立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在畜牧规模养殖区建立混配肥生产基地,广开肥源。

  我州旱作区耕作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需要有机肥进行改良。旱作区有机肥数量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从旱作区循环系统外补充有机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混配肥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肥效高、便于运输的特点,是培肥土壤的理想肥料。

  裴晓明,男,1969年出生,甘肃省广河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肥料工作,联系电话:***。

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

  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

  实施方案

(2012—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定西市委办公室、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确定上报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攻坚综合示范点的紧急通知》(定市委办明电?2012?20号)的要求,结合当前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决定在权家湾乡赵家岔村建立黄鼠湾流域旱作农业综合示范点,现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权家湾乡赵家岔村位于陇西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东部,距县城40公里、乡政府11公里,全村辖张家咀、赵家岔、颉家湾、黑岗川4个村民小组,包含6个自然村,总户数206户,总人口864人,青壮年劳动力406人。全村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人均占有耕地亩,平均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降水量400—500毫米,且分布十分不均,无霜期135天。全村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以种植豆类、谷子等杂粮作物为辅,是全乡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示范推广重点村之一。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126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户192人,有中共党员39名,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56人。

  二、贫困状况

  1、贫困规模和程度

  按照国家现行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2011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为56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2、贫困特征及致贫原因

  全村贫困状况总的特征是贫困面宽量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全村贫困发生率扩大到%,远远高出全县贫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二是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村庄分散,山大沟深,使得交通不便,农田水利、网络信息等设施滞后,尤其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弱势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加之常年遭受干旱、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群众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比较困难。四是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全村技能型劳动力务工人数比例偏低,且大部分只经过短期培训,技能层次和熟练程度也相对较低,外出务工劳动力仍以苦力型为主。同时,贫困群众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五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 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很难解决。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政策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帮扶到户”的基本思路和省委“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以国家投资项目资金投入为平台,以改善联系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村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力度,进一步优化联系村发展环境,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原则。以联系贫困群众增收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贫困群众与村级集体共同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坚持当前脱贫与持久发展相结合原则。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持续增收产业的培育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持久奔小康致富。

——坚持帮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原则。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以帮扶项目扶持为启动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结合实际与务求实效相结合原则。因村因户制宜,尽心尽力而为,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四、建设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农村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使贫困村实现“五通”(路、水、电、沼气、网络信号),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主要修建一条公里长的沙化道路;在全村新建集雨水窖100眼;新建暖棚圈舍100座;新建沼气池20眼、改造圈舍40座、改厨80户、改厕80户;新栽植村社道路行道树株;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全面配合,组织协调完成自来水管道埋设和入户工程,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

(二)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按照“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把马铃薯、中药材、全膜玉米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调结构、增收入、促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加大对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和信息服务等各项关键工作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建立一个3000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7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及中药材种子种植繁育基地,同时扶持发展养殖户100户,种草350亩,建立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1个。

(三)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安 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快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鼓励致富带头人现场示范、指导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使每户至少有1名掌握2门劳务技能和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主要推广种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4400亩,推广建立中药材、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基地2500亩,组织“两后生”培训、普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分别要达到60人、200人和500人(次)。具体由农技中心、劳务办、农广校牵头实施,乡镇积极组织配合。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建立村级文化设施1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对校舍维修、建设的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助学政策,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同时加快推进学生营养餐工程,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推进以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为主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配套齐全的村级卫生室1处;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贫困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参合率、筹资和保障能力,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应保尽保,适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全覆盖,五保供养老人全面落实救助政策。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规划项目估算总投资155万元。

(二)资金筹措

  按资金来源渠道分类:财政扶贫资金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部门配套资金27万元,占总投资的%,群众自筹48万元,占总投资的%。

(三)资金投向

  按项目类别分类:基础设施投资26万元,占总投资的%,产业开发投资84万元,占总投资的%,公共服务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

  六、组织保障

  为保障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决定成立由权家湾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驻村干部及村干部为成员的黄鼠湾流域赵家岔村扶贫开发综合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带领群众实施各项建设任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石爱平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魏振乾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李 杰 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组 员:董文虎 乡纪委书记

  毛想成 政府副乡长

  张随刚 政府副乡长

  杨 京 政府副乡长

  张自新 武装部长 康文礼 司法所所长

  王 斌 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

  金红霞 综治办副主任

  杨 君 民政办公室主任

  樊迪文 驻村组长

  王振强 驻村计生专干

  王彦林 驻村干部

  李荣鹏 村主任助理

  张振江 村党支部书记

  颉世杰 村委会主任

  颉 毅 村文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权家湾乡政府,王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项工作,樊迪文、李荣鹏两名同志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

  2012

  巉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村委会:

  现将《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我镇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高旱作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镇农业生产实际,科学规划,细化任务,制定了全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镇旱作农业项目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有限的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光、热资源潜力为核心,按照“地膜覆盖+良种应用+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统防统治”模式,组装配套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旱作农业综合栽培技术,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推动全镇旱作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主要农作物全覆盖。近年来,旱作农业种植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使我镇马铃薯和玉米亩产量和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为雨养旱作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破解了长期以来旱作农作物因旱欠种、减产、绝收的难题,充分调动了我镇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镇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将实现地膜种植全覆盖。

(二)连片轮作倒茬。重茬连作同一科农作物导致土壤中根系释放的毒素增多,遗留的病菌虫害增多,也易造成土壤中的主要微量元素不足,土壤养分失衡,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各村要结合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行玉米、马铃薯连片规模化轮作倒茬,优化作物布局,平衡土壤肥

  官兴村田湾社公路沿线)建立1万亩示范片带2个。通过示范区带动,使全镇旱作农业连片示范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全膜玉米万亩片带1个,地膜马铃薯万亩片带1个)。

(1)全膜玉米万亩示范片带主要包括三十里铺的苏家庄、马家庄、朱家庄、大堡子、窝窝店5个社,巉口村红崖、蔡家庄、黑庄、东街、北街5个社,康家庄村旧城、西川2个社和赵家铺村。

(2)龙滩村老庄坪社至官兴村田湾社旧312线建立万亩全膜马铃薯示范片带,主要包括龙滩村老庄坪、阳山、白家湾、塘窑4个社;胜利村朱家店、屠家山、大泉湾3个社;联星村道槐沟、花河、香炉台3个社;新坪村段家窑、何家沟2个社;上岘村下岘社、上岘社、庄科坪3个社;官兴村堡子坪、车道岭、阳湾、杨顺岔4个社。其他各村都要建立1个500亩的全膜马铃薯示范点。

  五、主推及配套技术

  马铃薯种植主推黑色全膜双垄垄侧种植技术;玉米种植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通过组装配套良种应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土壤处理、机械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

(一)良种应用。黑色全膜马铃薯应倡导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全镇重点推广新大坪,搭配种植大白花。玉米在海拔2000米以下地块,以豫玉

  22、沈单

  16、承单20等中晚熟品种为主;在海拔2000—2300米地块以吉单261、承单3359等中早熟品种为主。

(二)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在播种前,每亩种子用稀土旱地宝100克兑水5千克浸种,提高抗旱抗病能力,重点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玉米种子要求全部使用包衣种子。

  2012年12月—2013年3月:结合冬季农村“小三讲”宣传教育和春耕备耕活动,深入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展顶凌覆膜。

(三)播种及田间管理阶段

  1.2013年4月—5月上旬:完成全膜玉米和黑色全膜马铃薯种植。

  2.2013年5月中旬—9月:田间管理。苗期重点是保全苗,促壮苗;中期搞好除草、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马铃薯后期喷施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玉米后期防早衰,增产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镇上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行政领导小组重点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资金、调配物资,督促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解决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试验研究方案、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总结项目实施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组织骨干力量,将推广任务、责任、目标、效果落实到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旱作农业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配套物资。各村要在充分认清今年秋覆膜任务面积大、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的同时,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筹地膜、农机具、肥料等生产资料。按照“省上支持、区上扶持、乡镇统筹、农户自购”的要求配套地膜、农机具,将地膜、农机具配套资金统一集中后,由镇农机站负责配套调运,确保地膜、农机具质量。对到位的地膜和农机具,各村要确定专人,与镇农机站配合,确保发放到村、社和户上。镇上将根据镇上配套

  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单项考核。

  附件:1.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行政领导小组

  2.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3.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示范推广任务分解表

  主题词:旱作农业

  实施方案

  通知

  巉口镇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4日印发 共印25份

  附件2:

  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卢贵玺 镇科技副镇长 成 员:张凤军 镇农机站站长

  赵军平武国庆 苏 进 刘佳伟 李新川 李文炳 梁 强

  亮

  海

  张佩尧 巉口村包村干部 康家庄村包村干部 三十里铺村包村干部 赵家铺村包村干部 大柏林村包村干部 小柏林村包村干部 石家岔村包村干部 松川村包村干部 冯家岔村包村干部 学房村包村干部 盐沟村包村干部 龙滩村包村干部 胜利村包村干部 上岘村包村干部 联星村包村干部 常川村包村干部 官兴村包村干部 新坪村包村干部 镇农业服务中心干事张祖杰孔德胜苏金涛张建三杨胜海朱克正王苏卢国龙杨炳文张志新

年全市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4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学校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3篇 小学爱国卫生月活动

2022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最新颖3篇 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5篇 2022年防溺水专项活动方案

微活动策划方案3篇 关于微公益活动的策划方案

班级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4篇(关于班级活动的策划案)

9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范文5篇(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细则)

2022年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7篇 万圣节活动的策划方案

公司企业防台防汛应急预案3篇(企业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方案)

万圣节幼儿园活动方案4篇 幼儿园万圣节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