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游记作文6篇(初一游记作文)

时间:2022-11-11 11:2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二游记作文6篇(初一游记作文),供大家参阅。

初二游记作文6篇(初一游记作文)

初二游记作文1

  在广州市这样美的石器森林中,也有一些幽静的好地方。比如宁静的“越秀公园”,绝对是一个好去处,很多广州的“上班一族”和老人都会来这儿,轻松一下,听听婉转清脆的鸟啼声,看一看青翠的绿地和像绿绒大伞似的树木,绝对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虽然粤语是不美丽的,可它却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粤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声调语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根源于秦汉宫话,含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拥有完善的文字系统,可以完全使用汉字表达,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

  想到粤语,就肯定想到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戏剧。粤剧源于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体形等等的艺术表演艺术。

  想到粤剧,肯定会想到粤菜。粤菜,即广东地方的风味菜,有悠久的历史,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在广州越秀山上,有一座五羊雕像。这是每次来广州旅游的比览景点。广州的五羊雕像,如同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渔女一样。五羊雕像屹立在越秀公园的木壳岗上,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据说,每年就要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它已被人们视为广州的象征。

  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赤岗塔附近地面,标高600米,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初二游记作文2

  朋友们,请问你去过草原吗?如果没有去过,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草原。今天我们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乃是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那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不仅有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还有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一直延伸到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草原有三十一个少数民族,站了我国民族的一大半,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又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增添了许多色彩。在这里,每年的7月15日——8月15日有一个“那达幕”大会。在大会上,你会看到许多精彩的马术表演。终于到了,下了车,在换马处换了马,现在,由主人们带我们骑马飞奔蒙古包。

  在草原上,一碧千里,但并不单调,到处翠绿。天比别处的明朗多了,空气是那么的新鲜。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在这世间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在这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上;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之中纵马飞驰,使人总想高歌一曲,表达自己满心的愉快。

  蒙古包到了,主人们一个个拿着酒杯或奶茶,站在马下,要给客人们献哈达,敬下马酒。虽然都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但心里都热乎乎的。主人们给我们上了烤全羊,以最高的待遇款待远方来的朋友们。饭后,主人让小伙子们给我们表演了摔跤、角力、马术等精彩节目,使游客们大饱眼福。

  时间到了,可谁也不想走,是啊。谁想离开这美丽富饶的大草原呢!

初二游记作文3

  红顶白边的蒙古包,一望无垠的绿油油的草,组成了青城著名的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位于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又名“召河”,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车缓缓地开到了希拉穆仁草原的蒙古人家旁。随着一阵动听的草原民歌,几位蒙古姑娘端着酒、捧着哈达,来到了车门前。敬一杯白酒、献上哈达,已成为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礼节。来到了蒙古包内,香脆的炒米、鲜洁的奶制品和喷香的奶茶,让人看得垂涎欲滴。

  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牛、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风吹草动,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正如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骑在马背上,悠哉游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夜,来临了,十分的悠静。躺在微微倾斜的草原山坡上,抬头仰望天空,啊,好美的夜色,高高的天空,繁星满天、争奇夺艳,眨着它们那些可爱的眼睛,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银河!”不知是谁突然大叫了一声。对,没错,是银河,是一条长长的银河,是一条由千万颗星星,甚至几千万颗、几亿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长长的银河。一位极富有浪漫主义诗意的老师还给大家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观赏完夜色,便是蒙古人民带给我们的篝火歌舞晚会。姑娘小伙子们载歌载舞:弹马头琴、跳蒙古舞蹈、唱草原歌曲,欢迎我们客人的到来。我们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唱跳起来。

  美丽的希拉穆仁草原像一个神奇的梦,令人回味无穷

初二游记作文4

  8月中旬,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观光。8月的青岛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一路走马观花,不少景点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到达后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圣弥爱尔天主教堂参观,它是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于1934年建成,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高耸的钟塔,高度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教堂结构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屋顶覆盖舌头红瓦,玻璃花窗为半圆拱形,色彩斑斓。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前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像壁画,庄严美观,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傍晚,我们又来到青岛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栈桥游览,栈桥是一条由岸边伸向海中的跨海长堤,长堤两侧有华美的路灯,尽头是一座两层八角楼,名叫“回澜阁”,站在阁旁,可以欣赏夜幕下的大海波光粼粼,风平浪静。此刻,华灯初上,只见长堤的灯光和岸边的灯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第二天,我们首先来到小鱼山公园游玩,小鱼山是一座海拔仅61米的小山,山上建有一座三层八角的览潮阁,是观赏青岛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点。登上塔楼的最高点,朝南望,只见大海一望无际,沙滩人潮涌动,朝东看,只见山林葱绿,朝北、朝西放眼望去,可以俯视青岛老城区的风貌,只见座座楼房红瓦绿墙,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丛中。然后,我们又来到了青岛著名的八大关景区散步,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长城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些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所以统称为“八大关”。这里每条路只种一种行道树,车辆稀少,环境幽静,路旁都是风格迥异的别墅,特别是走在临海的山海关路上,迎面海风习习,使人流连忘返。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浮山湾边的青岛“五四”广场游览。广场北靠市政府,南临大海,沿广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可进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广场、旱地点阵喷泉和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雕塑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的造型,是青岛的新地标。站在岸边,只见远处帆船点点,近处海鸥翻飞,美景让人为之陶醉。

  在青岛我还游览了其他一些景点,但以上几处是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美丽的青岛,我希望以后再次来到你的怀抱。

初二游记作文5

初二游记作文6

  无锡可以算我的第二个家乡,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无锡有许多著名景点,如锡惠公园、灵山大佛、三国城、鼋头渚等。其中最著名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鼋头渚了!鼋头渚因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每年都有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不同季节的鼋头渚有不同的风采:春日唯美,夏日清爽,秋日艳丽,冬日可爱。

  春天,连片的樱花竞相开放,如云似霞,如梦如幻,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白的云彩飘在树梢。微风轻拂,樱花随风舞动,时不时散发阵阵清香,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不一会儿,风停了,樱花似淅淅沥沥的细雨般缓缓落下,有的`翩翩起舞,有的360度翻飞……地面霎时铺上了粉红色的地毯。人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城堡之中,好不唯美。

  夏天,太湖里的荷花盛开了,粉的、红的、白的……五颜六色,让人目不暇接。瞧,那高高挺立的荷花,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跳舞,引得几只蜻蜓也情不自尽地在上空飞舞。微风习习,太湖湖面泛起微波,一股清爽之意油然而生。

  秋天,林间小道的枫树叶红了,落得满地都是。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犹如一只只绚丽的蝴蝶。“蝴蝶”飞到平静的湖面上,又好似叶叶扁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期望。满树的枫叶,是那样光亮,是那样热烈,形成了一道艳丽的风景线。

  冬天,虽说这儿没有冰清玉洁的腊梅,可如果下雪的话,景色也是美不胜收。树上都缀满了闪烁的白雪,好似用白玉雕刻而成的花朵,洁白、高雅。心血来潮,在旁边堆一个雪人,不会感到丝毫的格格不入,反而会有几丝可爱。

  无锡,我爱你!

初二游记作文6篇(初一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初二阿凡达观后感5篇(阿凡达,观后感)

初一周记6篇 周记初二

峨眉山旅游日记5篇(写峨眉山的游记)

游记日记6篇(日记《游记》)

2022初二军训的心得感悟范本7篇(军训心得体会)

精品初二游记作文6篇 初中作文 游记

我变了初三作文12篇 初二,我真的变了作文

《西游记》读书笔记12篇(西游记读书笔记)

语文第二单元作文2篇 初二语文作文第二单元

读西游记六十一章读后感3篇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