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4篇(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12 06:1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4篇(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供大家赏析。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4篇(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1

  《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最北段的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童年。

  作者李娟是一个普通的从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汉族女孩,她的文字非常自然、朴实、真切而不乏动人之处,于浮躁的生活是一缕清新的风。

  我是第一次接触作者的文字,一读就有一种回归到小时候的感觉。因为她的描述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对周围的每一个细节都这么触感强烈。

  这本书里没有变味的心灵鸡汤,也没有如何赚钱的窍门,这里有的是真实。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正的淳朴的一种味道。

  我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很惊讶。真想不到现在这样充满PM2。5的社会里还有人在写、能写那么清澈、纯净的文字。如果让我编教科书,一定把李娟的文字选入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都适用。心灵鸡汤太假了,佛经圣经太飘渺了,李娟的文字那种自由自在、悠悠荡荡、返璞归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下来,太舒服了。

  我喜欢文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有一说一的书,对故弄玄虚、卖弄技巧、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书敬而远之。看李娟的书,看这本《我的阿勒泰》,尤其是看完的时候,会让你感觉长舒一口气。像是懵懵懂懂从一个遥远的故事,一个遥远的另一个自己中醒来。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2

  最初开始阅读《我的阿勒泰》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偶然,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沉浸其中,如今书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关于这本书引发的感想。

  本书的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铺店为主,因此对阿勒泰充满了有如对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她的文章大都比较轻松、欢乐,她的文字也都透着幽默,但是她又经常会在文章的最后几节来个大逆转,开始思考人生,变得十分严肃,不过她连接的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这几节是作者生搬硬套,强行升华主旨。就像《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中,她一直在写她和阿玛克家的小儿子之间发生的事,在最后一节突然开始表达对身边故人都相继离去的苦恼。一开始,我觉得有点莫名,怎么就突然从玩笑般的拉家常变成了人生哲理,这个改变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这次,我发现阿玛克家的小儿子或许是当地众多青年的一个缩影,所以他的形象才会被塑造得那么鲜活,并且趣味十足。他的离开也代表了当地青年的离开,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选择了进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内的小部分人选择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独和苦恼。

  在我看来,李娟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叹家中的亲情,另一种是赞美当地人的淳朴。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就是在感叹她和外婆之间的亲情。作者在叙述了与外婆之间的若干感人事件后,就开始表达对外婆的愧疚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文中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作者对她外婆的爱,让我动容。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最后一节的思考,其中的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让我明白了碰到任何事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而《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则赞美了当地人的淳朴。文章中作者和她叔叔一路上接受了当地人真诚的帮助。作者在最后把当地人民比作了玛瑙,我想那是因为当地人有着一颗与玛瑙一样美丽的心。在这最后说“我却在想:从此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让人不禁感叹都市中陌生人间真诚的稀缺。

  柴静曾评论道“李娟写的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就是自己的生活。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只有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写得出来这样的文字”,我觉得这完美地表达出了李娟的文字带给我的感受。李娟的写作功力十分了得,她的描写十分生动,让我对于描写有了新的感受。总而言之,《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让我收获良多。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3

  尽管一直心心念念要去新疆,但至今,我仍然未踏入过新疆一步,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从各种途径获知有关新疆的印象——那里山河壮美,瓜果丰饶,人民淳朴热情——至少,电视里的宣传片是这么描绘的。直到读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我才从中看到了另一个别样的新疆,一个少女眼中的漠北荒野,一个完完全全只属于一个人的地方。

  这个新疆,与宏大的背景无关,只存在于李娟一家三口辗转漂泊的生活中。而这样的生活,和你我生活的本质其实并无不同,一样是油盐柴米的琐碎,一样是悲欢离合的起伏。但通过一双似乎从未沾染尘埃的`眼睛看见,一只好像从肺腑中孕育而出的铅笔写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鲜活如同婴儿的文字,描绘出的却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图画。有时,我甚至都要忘记,其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白云=green

  她写云:"真的,没有一种白能够像云的白那样白,耀眼的,炫目的白。看过云的白之后,目光再停留在其他事物上,眼前仍会晃动着那样的白。云的白不是简单的颜色的白,而是魂魄的白。"她写绿:"我爱绿色。为什么我就不能是绿色的呢?我有浅色的皮肤和黑色的头发,我穿着鲜艳的衣服。当我呈现在世界上时,为什么却不能像绿那样……不能像绿那样绿呢?我会跑,会跳,会唱出歌来,会流出眼泪,可我就是不能比绿更自由一些,不能去向比绿所能去向的更远的地方。"

  她对这自然的一切熟悉又好奇,夏天放牧,冬日储粮,一切都顺应着自然。她凝视这一切,反过来又看见自己。在这漠北广阔无垠的土地上,她生活,并且孤独;她感到哀伤,如同哀伤已融入这片土地,但她依然怀有对生活的热忱,对明天的期待,甚至爱情,也会在这如此荒凉的地方生长。于是,自然,有了脉搏;人,也被赋予了某种永恒。

  净土=Soul

  她不掩饰自己的软弱,因为外婆短暂而易逝的快乐而感到悲伤;她不回避自己的坦诚,从未喝过酒,但见识过许多嗜酒如命的人后,也会对那种熏熏然的感觉向往;她敢于直面自己遭受的困苦,暴雨来临的夜晚,无人可依的娘仨只能在到处漏雨的帐篷里度过一夜,却依然为有一处藏身之地而宽慰;她珍视自己的喜悦,尽管因为没有礼物而不好意思参加人家的婚礼,但夜半歌舞喧闹的时刻,她还是要偷偷溜去,尽情地狂欢。

  在这个游牧民族即将消亡的时代,她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命运。尽管这样的观察或许只是通过针眼,通过窗棂,通过森林里经年不散的'雾气看去,但那份悲悯苍凉的心情,那份自然纯真的感动,却浸透在每一行文字里,沁人心脾。

  也许我该庆幸,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纯净的文字,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纯净的人。我想,李娟的文字可能适合推荐给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块未曾污染的净土……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4

  沐浴阳光,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书香氤氲,感悟颇深。

  这是一片淳朴的世界。

  自然而淳朴的笔触,描绘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民族的日常生活:做裁缝、经营一家杂货店、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门口的土路……尽管文字中会饱含生活的艰辛,在作者李娟的眼中,那又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永远乐观地面对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热爱,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我欣赏的,还有那种真实的气息。简单、不造作得语言,记录了哈萨克牧民和作者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外婆的早饭》这篇可谓"经典"。好玩的老顽童外婆充满了童趣和爱心,淳朴自然的语言中又不失幽默,读者阅读时有时也能乐一乐,那会心一笑,真是一点也不乏味。

  读这本书,还能领悟到独特的新疆风情,新疆的牧民们,在荒凉的草原上赶着瘦弱的羊群。也许,他们的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美好的相遇,也许,多少年后他们又在某地相遇,或下着暴风雪,即使天寒地冻又算得了什么?素昧平生的人们围在一团,温暖彼此的心。读到此刻,我的心也被人世间最美好的温情所感动。面对困难,大家都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不管人们是否相识,险境面前人心是一致的,克服困难也就不难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班能歌善舞的同学较多。比赛前大家都以为准能拿第一名,谁知道结果却相反。合唱节目演砸了,全班一片哗然,同学责怪班长组织得不好,负责领唱又抢了节拍……这个简单的故事也同样说明了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只是落实到行动中就不容易了。而新疆牧民们做到了,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从中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小细节,否则也将会酿成大祸。

《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4篇(我的阿勒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12篇(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2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12篇(生命生命的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2篇(培根随笔阅读感悟)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2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13篇 关于人性的弱点的读书笔记

小飞侠彼得潘读书笔记12篇 小飞侠彼得潘的读书笔记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读书笔记11篇 福尔摩斯探案选读书笔记

《白蛇传》读书笔记3篇(白蛇传民间故事的读书笔记)

山海关读书笔记3篇 童话故事山海关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