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义先进事迹4篇(先进事迹王英)

时间:2022-12-05 03:32:4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王长义先进事迹4篇(先进事迹王英),以供借鉴。

王长义先进事迹4篇(先进事迹王英)

王长义先进事迹1

  学习王振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成就好医生

  医生是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所以,医生的“好”对人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振义是好医生,他对于医学科学前沿探索的执著、坚定和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努力和坚守使他收获了为绝症病人带来新生希望的金钥匙。身患重病却赶赴玉树灾区救助生命的女军医何敏是好医生,她的忘我境界、大爱情怀让人感动,她面对自身困难的坚强和对待病人的仁爱与柔情使她收获了病人的安心和由衷的敬意。武汉市社区医生王争艳是好医生,她从不开大处方,坚守清贫,保持了崇高的职业操守。他们,都是好医生的楷模。

  或许,大多数医生都没有王振义与何敏那样的天分和机遇,但都能够做到王争艳那种对病人的仁爱。其实,任何一个人们广为传颂的好医生,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们都是视病人为亲人,真心实意地为病人着想。所以,做一个好医生,道德感是最重要的,就像好医生柯行道在日记中写到的:好医生给予病人的,首先是心、语言,然后才是药草。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全民输液”现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至瓶的水平。医生为什么这么爱让病人输液?一是输液好得快。在医患关系始终微妙的情况下,医生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药到病除”而耽误了病人的病情,给自己找上麻烦,有顾虑在。二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服药,有利益在。然而,医学已经证实,很多的输液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动不动就输液是一种典型的过度医疗,还会留下许多副作用和隐患。不光是输液,过度检查现象也较普遍,动辄拍X光片,做CT,这些检查带来的辐射可能会给人造成后续影响。

  自古以来,行医都被称为仁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医疗水平低下、视生命为儿戏的当然不是好医生,过度医疗、太重私利、不顾后果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不愿或不屑与患者沟通、责任心不够、对患者的长远健康利益考虑不够,对病人的关爱和温情有所缺失。而对一个好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真正把病人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自然就不会有那样的短期行为。

  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一定是善良人性和温暖友爱的表达。我们期望建立起良好的医疗制度,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期望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高感;期望我们的医科教育能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教给从医者更多医德和为医的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涌现更多对病人仁慈、关爱、善待的好医生。

王长义先进事迹2

  王振义同志先进事迹概要

  王振义(),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工作情况

  王振义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一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和法国外籍科学院院士,因而在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7-1996)。从事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已五十余年。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

  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

-1- 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

  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3年获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1年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职业生涯

  在50余年行医生涯中,一直坚持把解除病人的病痛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解决不少疑难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指出新的治疗见解,探索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 并把基础理论、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而在2004年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他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五十年代初在国内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发现轻型血友病,与当时国外水平差距仅二至三年。六十年代首先发现中药生蒲黄有防治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各种原因,研究中断,至八十年代中期,在他领导下,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从生蒲黄中分离出四种有效成份,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果,并阐明了它们在防治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因而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八十年代中期,所领导的研究组,在国内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因子),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因而二次获卫生部科研乙级奖;该研究组还在国内首先提纯和检测抗凝蛋白(蛋白C和S)、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并首先发现

-2- 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1980年后,他仍一如既往,学习有关血栓止血研究方面的新动向,指导和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8年他以第3完成人获“血栓止血的检测和应用方法”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5完成人获“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其生长调节”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以第9完成人获“重要脏器血栓栓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十年代末,从事于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的探索。从1979年至1986年研究了一些诱导分化药物和治疗方法,均未成功。1986年在体外试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国际上首次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挽救了一些频死患者的生命。法、日和美国等学者都证实了这一结果,他们论文的发表,已晚于我国二至三年。到目前为止,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联合化疗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已达85--95%,5年存活率已在85%以上。这一成果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1988年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的论文,2000年获美国ISI引文经典奖,该奖表彰我国从1980年至1998年所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引用最多的47篇论文,至2000年,该论文已被引用1000次以上。

  2000年美国Lichtman等教授编写的“20世纪具有标志性的血液学论文”一书中,该文被列为86篇标志性论文中的一篇。这一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何梁何利科学奖。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突出科学家”奖。在国外,获法国“1990年杰出医生”奖牌,魏克斯曼肿瘤研究基金会奖牌,1994年获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19 97年在瑞士获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8年获法国西蒙台尔杜加科学奖,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血液学

-3- 会海姆魏克斯曼奖。

  至2006年初发表和参加发表论文318篇,主编专著5本,参加编写17本。其中与陈竺一起主编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获国家出版一等奖;与李家增、阮长耿等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出三版(第三版1994年),该书已成为国内这一领域中的经典参考书。

  三、个人荣誉

  王振义教授从事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医学和科研工作45年。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培养了博士11人,硕士43人。

  80年代中期,在他的领导下与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合作,从生蒲黄中分离出四种有效成份,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果,并阐明了它们在防治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因而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中期,所领导的研究组,在中国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与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因而两次获卫生部科研乙级奖;研究组还在中国首先提纯和检测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发现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血小板蛋白分离、提纯、抗血清制备和放射免疫测定药箱的研制获1985年二医大科技成果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获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1991年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优秀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第六次国家自然科技三等奖。人类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199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PHI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人类白血病细胞分子机制研究及其

-4- 临床应用获1995年国家科委技术进步二等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失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199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四、主要论文

  70年代末,由于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眼看许多急性血友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先后去世,或在化学疗法(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下,因毒副反应而不能救治。这些事实激发了一个医生应有的天职感情,决心开展血友病治疗的研究。在儒家改邪归正的思想下,又注意到国外的研究进展,肿瘤细胞在体外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较为成熟的正常细胞,乃从事于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的探索。从1979年至1986年研究了一些诱导分化药物的方法,均为成功,1986年在体外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国际上首次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挽救了一些频死患者的生命。法、日和美国等学者证实了这一结果,但论文发表已晚于中国二三年。到为止,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高达85~90%,这种方法副反应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方便(只要口服)、价格低廉。这不仅为这种过去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还提供了一个范例,引起中国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评委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性的研究成果,为攻克肿瘤新途径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因而授予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1988年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的论文。据统计,至1992年为止,已被引证370次以上,是中国被国外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这掀起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潮。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3年3月在瑞士获步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王长义先进事迹3

  认真学习更新观念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保德分公司副经理王义平

  一年来,作为一名基层国有医药商业企业的管理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挑战,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努力学政治、学专业知识、现代营销管理学,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履行自己的职责,奉献自己的义务,努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共同发展

  药品经营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其特殊性要求每个管理者及员工,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学政治、学管理、不断更新观念。把经营管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我坚持学习。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各种书籍、报纸杂志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仔细阅读,认真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我管理的业务批发,负责提供采购计划,药品的验收入

  库,在库保管养护及各医疗单位的批发配送,公司各大药房的零售配送。对各个岗位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相对高一点;原业的老职工文化程度偏低,但专业知识技能相对高一点,新来年轻职工虽文化程度高,但专业知识

  技能相对低一点。这一高一低现象,给日常工作带来了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公司周二、周五的学习时间,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关政治、文化、药品知识、医药行业法律法规培训。并在业余时间根据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其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料、书籍;分别辅导,并讲解学习的重要性,启发、引导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现场讲解、解决。通过努力,使职工认识到,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学习才能提高。通过自己学,带动职工学,使职工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在公司组织的职工培训考核中,我股全体职工均达到合格。这为搞好业务,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职工的思想观念、敬业精神,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个管理者,既是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以身作则,先做人,后做事,是对每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一个管理者发挥管理水平的具体的体现。

  管理业务工作,靠规章制度的执行、制约。我认为这只是一部分,而管理者,首先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对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要真抓实干,按要求实实在在地去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业务工作从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到销售,各个岗位需要相互配合,按规定程序进行,才能完成。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按时到岗,与客户联系业务,并安排开票、配货、送货。业务销售、配送是一项辛苦忙碌的工作。除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营销经验外,还得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为客户提供周到服务的精神和态度。

  以身作则,我带头搬箱子、扛麻包,装车卸货,身先士卒,处处在先,以一个普通业务员出现。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有送货任务,立即组织并带领业务员及时把客户需要的药品送到。抓管理,对各岗位的工作按规定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监督。针对保管养护工作特点,应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定期不定期到各个岗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职工在岗期间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对事不对人,坚持原则,批评与教育相结合,批评为手段,教育为目的。使问题得到解决,当事人受到教育。在处理几次配送差错中,抓住典型事件,查原因、找差距、问责任,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使犯错误职工受到了教育,为今后做好工作起到了警示作用,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身作则,带领业务股全体职工完成销售任务(1—11月份)万元,占年计划的%。全年无责任事故。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劳动报酬较去年有所增加。

  在我县今年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我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疫区,送达所需药械,为防控甲流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树立了国有医药企业形象,是注重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发挥了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改变工作态度,更新思想观念;抓管理、谋发展,管理出效益。在09年的业务管理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为国有医药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我们为用户所想,为用户所需,良好的服务,真诚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各医疗单位的认可。为今后增加销售,再上台阶创效益打下了好的基础,为公司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王长义先进事迹4

  王义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义胜是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二十多年来,他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百姓忘我工作,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党为人民无私的奉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多次被评为省、州、县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和省特级劳动模范,被省委授予“全省立功铺路先锋”的光荣称号。2002年6月被省委评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优秀基层干部学习标兵,并光荣的出席了省第八次党代会,是延边州唯一的农民党员代表并且连续多年被选为州、县、乡人大代表和党代表,并当选为延边州人大常委会委员。2006年4月被评为首届感动延边十大人物、首届全州十佳村委会主任。多次评为州县五好村党支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做为一名优秀党员、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在众多的荣誉面前,王义胜说:“成债只能代表过去,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是最高的奖赏”。

  鸡冠乡鸡冠村位于汪清县北部,是一个距县城38公里的偏僻行政村,也是鸡冠乡政府所在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义胜就担任村办企业的负责人,在他的苦心经营、科学管理,村办企业逐步壮大起来,经济实力一跃成为全乡最强的 1

  村。虽然集体企业发展壮大,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他立志要闯出一条能使村民富裕的道路。村里上百公倾的荒山秃岭,正蕴育着鸡冠的光明与希望。他要把鸡冠村的荒山秃岭变成座座绿色银行。

  二十多年来,在王义胜同志的带领下全村累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全村800多公顷的荒山都披上了绿装,人均拥有树木1300多株,实现营造万亩人工林的目标,使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形成了采栽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每年仅林业一项,就使人均增收3000多元,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8300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致富。

  二十多年的努力,终结硕果,该村现有人工林面积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亩,年可申请人工林抚育400余立方米,经济效益正逐步实现,红松果林对外承包,集体可增加收入40万元,承包户承包期可收入近百万元。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每年的人工林采伐,村民将直接获得集材费、装运费每立方米近百元,由于当时人工林栽植密度过大,需要合理采控,同时外地也急需我们的绿化苗木,近几年,采控苗木村民收入增加,当地饮食服务业收入也相对增加。随着林业的产出,村民年年都有固定收入。真正实现强村富民的宏伟目标。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稳步发展。

  以发展乡村林业为依托,加大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投 2

  入。目前,全村已完成村内路面的硬化,为柳树河自然屯安装自来水。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修筑了6座桥涵,积极协调资金治理了鸡冠河上游河段,建成一座钢筋水泥大桥。连续五年投入近十万元为村民参加意外伤害保险。2004-2009年为村民代交有线电视费、自来水费、水田水费150万元,为特困户、老复转军人,70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给予200-600元的生活补助金,累计18万元,真正体现出林业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王义胜当选为鸡冠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身兼双职,他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感也更加强烈,虽然他已经将植树造林做为长期产业来抓。可村民没有致富项目,农民的收入上不去,衣食住行得不到改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只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王义胜亲自带领村民到州内部分县市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多方引导鼓励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鸡冠村,先后成立了烟叶种植协会,柞蚕养殖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冬采协会等。王义胜特别重视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协调相关部门为鸡冠村培养了大批经纪人,有资质的经纪人占全村人口的4%。经纪人队伍的壮大,带动了全村各项产业的发展,全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3,200元,连续几年增长到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达到 8300 3

  元以上,列全乡之首。村民们富裕了,脸上也见到了笑容。王义胜一手扶持的食用菌大户马祥增热泪盈眶的说:“王书记,你带领俺们致富了,可你家过得还不宽裕,这让俺们的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啊,又有谁知道王义胜的酸楚呢,就在他全身心投入到村里事务时,他的在乡政府工作的大儿子,新婚不久就因公出车祸(协警办案)至今躺在床上。儿子的医药费也是东拼西凑,为了凑齐儿子的医药费,他不知背后哭过多少回,他太需要钱了,村民们不约而同商量要为他家捐款,他听说后谢绝了大家。

  王义胜同志从入党之日起,就把扶贫帮困做为己任,1993年乡政府,对于他的贡献,给他发了1万元的奖金,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没有同家人商量,将这笔奖金全部为贫困户购买了大米、白面等生活必用品。每月那为数不多的工资,没有一次全额拿到家中,不沦何时照顾贫困户孤寡老人和革命伤残军人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就连他本人都不知为此花去多少钱。

  鸡冠村在王义胜的带领下,坚持以发展乡村林业为依托,加大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全村水泥路户户通、有线电视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修筑6座桥涵,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投入18万元治理了鸡冠河至柳树河段。进行48户民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70余万元,为村民代缴有线电视收视费、农田水费、自来水费、老年人 4

  生活补助费、村民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这一举措,使村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鸡冠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鸡冠村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乡村文明,又有林业产业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点,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为一个村的当家人,王义胜倍感肩负的重任。他积极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依据本村的特点不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也没有按照传统办法靠自然发展。而是根据本村的自然状况,风俗习惯,产业发展和收入水平,不等不靠,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出符合鸡冠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路。

  为把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王义胜多次到上级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确定建设项目到争取资金,他付出了大量心血,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使鸡冠村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完成的建设项目有,村屯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民房改造工程、生态节能工程、河堤路面硬化工程、村路硬化工程,总项目资金600余万元。除水泥路硬化工程资金没有全部结算完毕,其他工程年内结算完毕。

  在第七届村两委换届工作中,王义胜两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正如他在演讲中所说,群众对他的 5

  信任和支持是一种压力,他要把压力变成动力。继续把鸡冠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王义胜同志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描绘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鸡冠乡鸡冠村做为省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成功经验。为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经验共同描绘着新农村美好的未来。

  附照片:

(王义胜同志正在测量他种植的松树)

王长义先进事迹4篇(先进事迹王英)相关文章:

王长义先进事迹共4篇 先进事迹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