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篇(《红楼梦》摘抄笔记)

时间:2022-12-07 15:31:5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篇(《红楼梦》摘抄笔记),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篇(《红楼梦》摘抄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1

  起初,我对红楼梦并不感兴趣,总认为没有西游奇幻的仙气,没有三国雄霸天下的霸气,没有水浒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迈,便弃之一旁,然而在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电视剧版的红楼梦,于是,我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

  渐渐地,抽出了些许时间读了红楼梦的原著,便也了解了别人所说的“金陵十二钗”、“混世魔王”、“中山狼”等称谓的意思及所指人物。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混世魔王”贾宝玉了……

  贾宝玉的观点与封建传统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看不起科举仕官,认为这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蠢”之类的人用来沽名钓誉的手段,有人也劝说过谈些“仕途经济”的话,他便觉得逆耳,斥之为“混账话”,他也懒于和士大夫们交谈,并会痛斥那些以“文死谏”、“武死战”来沽名钓誉的人。然而,贾宝玉却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结交。他对贾府的喧闹繁华,却是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冷漠。然而这样的青年却经历着异常坎坷的情感经历……

《红楼梦》中最令我感到悲愤的故事便是整个红楼梦的主线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他们在互相了解且思想一致的情况下萌发了爱情,然而他们的思想却与整个封建社会伦理冲突剧烈,其结果便不言而喻,他们反抗的越是激烈,所得到的惩罚就越是严重。代表了封建势力的贾政,也就是贾宝玉的父亲,恨铁不成钢,不要命地拼命的打,要致他于死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那个时代是孤立无源的,固然纯洁,令人怜爱,可在封建社会中的婚姻却不再是两个人的事,它已然成为了影响家族和阶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注定他们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唉……

  既然谈到了宝玉,那就要说说被誉为“潇湘妃子”的林黛玉了。在整个《红楼梦》中,她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身子薄弱的女子,但在精神世界中却是个勇于抗争的勇士!尤其是在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中不遗余力。然而,最令我赞赏有佳的是她的才华,也最是喜爱她的那首《葬花吟》。

  我私自认为,唯有如此有才的女子才是与宝玉最为般配的。然而,他们就像是一对穿越者,纵使有新思想,却因孤立无援的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最终使得他们在封建势力的迫害下成了一场悲剧,成了封建社会中最令人痛恨的悲剧。她的出现直至到她陨落逝去,也使得我由起初的一声“咦”化作了无限感慨的“唉”……感触良多,却因才疏学浅,无法一一进行注解,心中颇为遗憾。

  在我看来,除了林黛玉之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薛宝钗了,我认为她这个人物的身份却是不止一个。第一个身份便是她威胁到了林黛玉的爱情,直至林黛玉逝去。虽然她的出身很好,但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我看来,若只得到一个躯体,却无灵魂,不要也罢!第二个身份便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她的一生都被家人安排着,之所以有才却也是为了联姻的需要,虽对宝玉有些情感,但却仍是被政治联姻所笼罩着!然而,我的理解便是:她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政治牺牲品,之所以如此说便是因其所作所为全是为了联姻!纵使耍尽阴谋诡计,却也只得一副皮囊。悲哀的配角便是她第三个身份,令人唏嘘不已的身份。

  其实悲剧的又岂止是他们三人,在我看来,整个故事中但凡能叫得出名字且有些身份的人,终究是不得善终的,从家主到丫鬟,却是无一例外,只是各得其索而已,即使是因为高鹗而改的贾家复兴,却终究是家事败落。终究是一本值得去研究、感悟挖掘的名著!

  这本著作虽是由曹雪芹起,高鹗续,或许前后所著内容不同,但其二人所想体现的新思想却是相同,。在我看来,无非就是那令人欢喜令人忧的开放、倡导自由的新思想罢了,我想,在清代定是引发了波涛汹涌的思潮!

  心平气和的开始,却感慨万千的结束。这一次的阅读之旅无疑是一次享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最终收获的伤感情怀,又何尝不是一种新体验呢?我也终于发现了,《红楼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在叙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揭露了封建贵族得得腐朽和罪恶。它就像一面镜子充分描述了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下场。

  我都说到这份上,难道你还不读《红楼梦》吗?还不去感受其所蕴含的那独一无二的情感吗?还不去读出自己的感悟吗?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2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时,只说了半句“宝玉,你好……”,便命丧黄泉。如果要我填满这句,我想必当是"宝玉,你好狠。"为何狠心抛弃黛玉,另娶宝钗,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个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思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

《红楼梦》一段令人可叹、可怜的爱情故事;一幅对社会、对闺阁情完美诠释的画卷;更是一段曲折、凄美的神话。

《红楼梦》是以金陵四大家族的兴衰做背景,又以宝、钗、黛三人的爱情为主线,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势力。

  说到红楼梦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主角:黛玉、宝钗、宝玉。

  黛玉——贾府千金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精通诗文,才华横溢。但由于从小寄人篱下她便形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性格。于是她的她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既写出了白海棠的别样娇媚,又在无形中将黛玉的高傲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纯洁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她精通诗文,才华横溢可终将无法摆脱她“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的命运。

  宝钗——出身于皇商大家,同样精通诗文,才华横溢。由于她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闺范教育。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她可能更在意封建礼教,以致于她喜欢宝玉但从未表达,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终生大事交给别人来做决定。她在势力阴冷的贾府中,她学会了八面玲珑、“随分从时”便显得圆滑与世故。

  宝玉——贾府最受宠爱的贵族公子。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于是他同情奴婢。他憎恶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当他的表妹林黛玉来到贾府,他又将对女性的博爱移于黛玉一生。他们性格相似,志趣相同,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于是他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林黛玉,以致在梦里说出这样的话:“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可是他最终中了“掉包计”害的黛玉最终焚毁诗稿,呕血而亡。在死的时候只说出:“宝玉,你……你……”

  林黛玉的的惨死,宝钗的青年守寡和宝玉的出家,这一系列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大观园的当家人——王熙凤。

  她是一个有着惊艳面容的女人,但是她却有着一副与脸不相配的蛇蝎心肠。当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她为讨贾母欢心曾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想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是到后来她却导演并参加了一出撕心裂肺的的爱情悲剧。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像当时的社会竟可以只为一己私利而无形的去杀死一个人。这是多么的黑暗与腐朽啊。而她也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虽谱写的是一场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但又无不突显我国古代诗词之美。

  像: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就将白海棠的另一种美描绘的妙不可言。

  湘云的:“隔坐香分三经露,抛书人对一枝秋。”便将供菊写的惟妙惟肖啊。

  探春的:“半床落叶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用秋后之凄凉景象衬托残菊的别样感受。

《红楼梦》阐述了一个时代的作者对这个时代的见解,从描写一系列在大观园发生的事情,也写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势力。一群看似知书达理的青年们,他们却是那个时代人物最真实的缩影,也是社会最真实的缩影。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这是《红楼梦》的引子,它是对男女情爱的感叹。

  他们说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理由有很多:黛玉的多疑,宝钗的圆滑,贾母的利益等等,其实细想起来,造成宝黛悲剧的难道不是社会吗?

  黛玉父母双亡,家中已经丧失了权势,又加上她由于长期的寄人篱下而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多疑。和她太过孤高的性格致使她没有宝钗那么受欢迎。所以最后被元春扼杀了,还听从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原本的不幸加上了一层厚厚的霜。由于贾母等封建贵族的一己私利,才导致了宝黛钗悲惨结束。

  这不得不发人深思,什么样的社会才不会造成像宝黛钗一样的悲剧。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3篇(《红楼梦》摘抄笔记)相关文章:

2022年高中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3篇(红楼梦阅读笔记高一)

曹雪芹《红楼梦》读书笔记优秀范文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图文并茂)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4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大学生红楼梦读书笔记模板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图文并茂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怎样写3篇(读《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2022《红楼梦》读书笔记以上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模板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读后感)

关于七年级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3篇(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关于《红楼梦》读书笔记7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中学生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3篇 小学生红楼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