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1篇

时间:2022-12-14 18:07:0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1篇,供大家品鉴。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1篇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

*********************************************/

  unsigned char SPI_Receiver_Dat(void)

{

  unsigned char n ,dat,bit_t;

  for(n=0;n<8;n++)

{

SCK_D(1);

dat<<=1;

if(MISO_I())dat|=0x01;

else dat&=0xfe;

SCK_D(0);

}

SCK_D(0);

return dat;

}

#endif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2

  1):高速、同步、全双工、非差分、总线式

  2):主从机通信模式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3

  1):SPI的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

  个从设备,需要至少4根线,事实上3根也可以(单向传输时)。也是所有基于SPI的设备共

  有的,它们是SDI(数据输入)、SDO(数据输出)、SCLK(时钟)、CS(片选)。

(1)SDO/MOSI – 主设备数据输出,从设备数据输入;

(2)SDI/MISO – 主设备数据输入,从设备数据输出;

(3)SCLK – 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

(4)CS/SS – 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当有多个从设备的时候,因为每个从设

  备上都有一个片选引脚接入到主设备机中,当我们的主设备和某个从设备通信时将需

  要将从设备对应的片选引脚电平拉低或者是拉高。

  2):需要说明的是,我们SPI通信有4种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从设备可能在出厂是就是配

  置为某种模式,这是不能改变的;但我们的通信双方必须是工作在同一模式下,所以我们

  可以对我们的主设备的SPI模式进行配置,通过CPOL(时钟极性)和CPHA(时钟相位)来

  控制我们主设备的通信模式,具体如下:

  Mode0:CPOL=0,CPHA=0

  Mode1:CPOL=0,CPHA=1

  Mode2:CPOL=1,CPHA=0

  Mode3:CPOL=1,CPHA=1

  时钟极性CPOL是用来配置SCLK的电平出于哪种状态时是空闲态或者有效态,时钟相位CPHA

  是用来配置数据采样是在第几个边沿:

  CPOL=0,表示当SCLK=0时处于空闲态,所以有效状态就是SCLK处于高电平时

  CPOL=1,表示当SCLK=1时处于空闲态,所以有效状态就是SCLK处于低电平时

  CPHA=0,表示数据采样是在第1个边沿,数据发送在第2个边沿

  CPHA=1,表示数据采样是在第2个边沿,数据发送在第1个边沿

  例如:

  CPOL=0,CPHA=0: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低电平,数据采样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

  SCLK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样是在上升沿,数据发送是在下降沿。

  CPOL=0,CPHA=1: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低电平,数据发送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

  SCLK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样是在下降沿,数据发送是在上升沿。

  CPOL=1,CPHA=0: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高电平,数据采集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

  SCLK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集是在下降沿,数据发送是在上升沿。

  CPOL=1,CPHA=1: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高电平,数据发送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

  SCLK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集是在上升沿,数据发送是在下降沿。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主设备能够控制时钟,因为我们的SPI通信并不像UART或者IIC通信

  那样有专门的通信周期,有专门的通信起始信号,有专门的通信结束信号;所以我们的

  SPI协议能够通过控制时钟信号线,当没有数据交流的时候我们的时钟线要么是

  保持高电平要么是保持低电平。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4

***********************************************/

#if _CPOL==1&&_CPHA==0 //MODE 1 0

  void SPI_Send_Dat(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n;

  for(n=0;n<8;n++)

{

SCK_D(1);

if(dat&0x80)MOSI_D(1);

else MOSI_D(0);

dat<<=1;

SCK_D(0);

}

SCK_D(1);

}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5

***********************************************/

#if _CPOL==1&&_CPHA==1 //MODE 1 1

  void SPI_Send_Dat(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n;

  SCK_D(1);

  for(n=0;n<8;n++)

{

SCK_D(0);

if(dat&0x80)MOSI_D(1);

else MOSI_D(0);

dat<<=1;

SCK_D(1);

}

}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6

*********************************************/

#if _CPOL==0&&_CPHA==1 //MODE 0 1

  void SPI_Send_Dat(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n;

  SCK_D(0);

  for(n=0;n<8;n++)

{

SCK_D(1);

if(dat&0x80)MOSI_D(1);

else MOSI_D(0);

dat<<=1;

SCK_D(0);

}

}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7

  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所以跟IIC总线协议比较在数据

  可靠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8

*********************************************/

  unsigned char SPI_Receiver_Dat(void)

{

  unsigned char n ,dat,bit_t;

  for(n=0;n<8;n++)

{

SCK_D(0);

dat<<=1;

if(MISO_I())dat|=0x01;

else dat&=0xfe;

SCK_D(1);

}

SCK_D(0);

return dat;

}

#endif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9

  支持全双工通信

  通信简单

  数据传输速率块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0

***********************************************/

#if _CPOL==0&&_CPHA==0 //MODE 0 0

  void SPI_Send_Dat(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n;

  for(n=0;n<8;n++)

{

SCK_D(0);

if(dat&0x80)MOSI_D(1);

else MOSI_D(0);

dat<<=1;

SCK_D(1);

}

SCK_D(0);

}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1

*********************************************/

  unsigned char SPI_Receiver_Dat(void)

{

  unsigned char n ,dat,bit_t;

  for(n=0;n<8;n++)

{

SCK_D(1);

dat<<=1;

if(MISO_I())dat|=0x01;

else dat&=0xfe;

SCK_D(0);

}

SCK_D(1);

return dat;

}

#endif

/**********************************************

_SPI通信协议SPI总线学习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