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3篇,供大家阅读。
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1
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技能比赛试题库
发布时间: 2006-9-
21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技能比赛试题库
目 录
第一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2
一、填空题
2二、判断题 7
三、选择题 2
3四、问答题 27
第二篇 《地面气象观测》 3
3一、填空题 3
3二、判断题 38
三、选择题
41四、问答题 4
5第三篇 《气象学》 58
一、填空题 58
二、判断题 59
三、选择题 6
1四、问答题 6
2第四篇 地面测报规章制度 6
5一、填空题 6
5二、判断题 66
三、选择题 68
四、问答题 68
第五篇 地面测报技术问题解答 7
1一、填空题 7
1二、判断题 7
2三、选择题 7
4四、问答题 7
5第六篇 计算机知识 78
一、写出以下计算机常用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 78
二、填空题 78
三、选择题 79
四、操作题 8
2第七篇 电码编报及规定 8
3一、填空题 8
3二、判断题 8
3三、编出下列天气报中8NhCLCMCH组 87
四、实况编报 88
五、附表1-13 97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
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 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
。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1、气象仪器是用来测定各项气象要素的计量工具,所以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是: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22、风向风速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 >20 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雨量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1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
2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2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2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26、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27、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28、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
29、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克。
30、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3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32、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 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33、在计算海平面气压的计算公式中,计算气柱平均湿度tm的公式为:tm =(t+t12)/2 +h/400。
34、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两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计。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缺测处理。
35、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6、根据观测经验,目力估计云高有较大误差,所以有条件的台站,应经常对比目测云高与实测结果、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目测水平。
3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38、浓积云: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
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2
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
气象观测知识试卷
(本试卷共14页,勿遗漏!)
说明: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单独的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完毕,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满分25分,每题分。)
1.下列是关于选择能见度“目标灯”的叙述,(D)是错误的。
A:应选择孤立的点光源。B:目标灯的强度应固定不变 C:应位于开阔地带 D:应选择碘钨灯
2.某日确实观测到淡积云和普通层积云同高并且其云量也相同,这时CL选码应按(A)编报。
A:云的发展趋势 B:由值班员任意选定 C:谁先生成即报该云的电码
3.人工观测项目每项错、漏一次算1个错情,凡不影响记录质量,但未按规定填写的项目,如观测簿封面各项及封里年、月、日等,每错漏一项算(A)个错情。A: B: C:不统计
4.定时观测,早测一次应统计(B)个错情。
A:1 B:2 C:5 D:10 5.当自动站监控软件开始运行时,若监控软件能正确读取台站参数,则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系统”指示灯为(A)。
A:红、橙闪烁 B:绿色 C:一直为红色 D:黄色
6.风的阵性主要是因为(C)而引起的。
A:近地层摩擦力 B:地形 C:气流中的小涡旋 D:空气压力
7.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距大型水体的距离应(A)。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8.甲站纬度为30°N,乙站纬度为40°N,两站的水银气压表完全相同(仪器差均为),气压表安装的拔海高度也相同。假如某时观测,两站的气压表的附温和气压表的读数也相同,则两站的本站气压相比较的结果是(B)。A.甲站和乙站相同 谁低
B.甲站低于乙站
C.甲站高于乙站
D.说不清谁高9.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天气越是晴朗,天空蓝色越加清澈,这是因为(A)。
A: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 B: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漫射的结果; C: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反射的结果; D: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衍射的结果。
10.在安装日照计的地点,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应(C)。
A:≤° B: ≥° C:≤5° D:≥5°
11.某日8时观测雪深时,因风大导致观测地段没有积雪,则正确的观测方法是(B)。
A:本次雪深不测量,相应栏空白,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B: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 C:可以在观测场内观测雪深
12.对于云的形成和消散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C)。
A:上升运动; B:下沉运动; C:垂直运动
13.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C)。
D.土壤的性质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C.地面辐射差额
14.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有时称为绝热降温,有时称为膨胀降温。这两种说法(C)。
A.一样 B.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15.标准状态下,760mm水银柱高等于(B)百帕。
A. B. C. D. 16.台站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低于15m时,高度差订正值C按C=/(t+273)求得,其中t采用(B)。
A.气压表附温的平均值 B.本站年平均气温值 C.观测时的气温t与前12小时的气温平均值 D.本站月平均气温值
17.对于目标物为黑体以天空为背景时,一个正常视力的人观测的能见度的大小决定于(B)。
A.视觉感应能力 B.大气透明度 C.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
18.利用小型蒸发皿测量蒸发,某日降水量为毫米,蒸发原量为20毫米,用米尺测得蒸发皿中蒸发余量的深度为毫米,该日蒸发量为(C)毫米。A. B. C. D. 19.温度下降时最高温度表狭管处水银柱中断,这是因为(D)。
A.水银收缩力加重力大于狭管摩擦力 B.狭管摩擦力等于水银内聚力 C.水银内聚力大于狭管摩擦力 D.狭管摩擦力大于水银内聚力
20.甲站用314cm2的口面积雨量器,测得降水量克,乙站用200cm2口面积的雨量器,称量得降水量为克,两站降水量相比的结果是:(C)。A.甲大于乙 B.相等 C.甲小于乙
21.水银气压表的气压室要求温度少变,这是因为(A)。
A.附温表和气压表中的水银热容量不同,两者对温度变化的感应速度就不同。B.气压表和附温的示值不稳定,不易进行观测和读数
C.容易造成气压表老化和失效 D.以上原因均不正确
22.浅层地温的观测之所以要采用曲管地温表,是为了(A)。
A.便于观测
B.防止冬天冻折损坏温度表
D.增大仪器的灵敏度,降低观测误差 C.便于安装和维护
23.若无20cm口径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雨量筒内降水物重为克,则该次降水量为(D)mm。
A. B.3 C. D.12 24.发现某站春分这一天,日照纸上两条感光迹线为向下弯曲的弧线,这说明日照计的安装不正确,存在的问题是(B)。A.安装的纬度比实际纬度小
B.安装的纬度比实际纬度大 D.日照计方位不正确,北端偏东 C.日照计方位不正确,北端偏西 率是(D)倍。
A.5 B.15 C.20 D.25 25.已知雨量杯的直径为4cm,若用它来测量口径20cm的雨量器收集的降水量,雨量杯的放大26.某站的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某时正点前10分钟内第一次风向漏跳,第二次风向为ENE,第三次为ENE,第四次为E,第五次为ESE(正点前后风速记录均正常,且均大于/s);正点后十分钟内风向划线均为ESE,正点前20—10分钟风向划线均为E,则该时的风向记录:(A)。
A.从正点前4次风向划线挑取2次一样的风向ENE作为正点记录 B.从接近正点的10分钟(55分~05分)内挑取最多风向,记录为ESE C.从正点前20分至正点前10分的风向划线中挑取最多风向,记录为E D.挑取ESE、ENE均可
27.在A文件中,用A0=、G0=、Z0=表示冻土、电线积冰、雪深雪压在月内未出现。台站无冻土、电线积冰或雪深雪压观测任务时用(A)表示。
=、G=、Z= 、G、Z C.=、=、= D.都不是
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要求(B)。
A、指示器与记录器必须配套; B、感应器和指示器必须配套; C、感应器和记录器必须配套; C、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必须配套。
29.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时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时05分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D)。A、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B、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C、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D、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30.如果主控软件的“实时监测”中显示所有的浅层地温示值为-,则最值得怀疑的是(E)故障。
A.采集器 B.通讯线路 C.电源 D.地温转接盒短路 E.地温转接盒断路
31.气象仪器的精确程度越高,(B)。
A.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就越好 B.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就越好 C.观测资料的比较性就越好 D.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就越好
32.若自动站正点数据(A)出现异常时,视为仪器故障,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及时报 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A.连续3小时、分钟数据连续1小时; B.连续1小时、分钟数据连续2小时 C.连续2小时、分钟数据连续2小时。
33.假相当位温在(C)不具备保守性
A、干绝热过程中 B、假绝热过程中 C、非绝热过程中 D、湿绝热过程中
34.某站测得低层风向随高度增加而作顺时针旋转,至1500米高度后,风向随高度增加而作逆时针旋转,未来大气温度层结将趋于(B)A、稳定 B、不稳定 C、稳定值不变 D、中性稳定
35.水三相点的国际实用温度指定值是(C)
A、℃ B、℃ C、℃
36.能见度目标物的高度角为5°,宽度角10°,其视角为(A)°。
A、5×21/2
B、2×51/
2C、5×51/
2D、50 37.交接班过程中发生的天气和临时任务,应由(D)
A、接班员处理 B、接班员处理,交班员主动协助 C、交班员单独处理 D、交班员处理,接班员主动协助
38.为保证EL电接风向风速计正常工作,串联干电池的电压不得低于(D)
A、 V B、 V C、 V D、 V 39.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A)
A、包括初日和终日 B、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包括初日
D、包括终日
40.整理日照纸时,日照时数以(B)为准
A、感光迹线 B、换下后划的铅笔线 C、感光或铅笔线均可
41.目测风力6级,相当于离地面十米高处的风速(C)m/s A、10
B、11
C、12
D、13 年1月份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990年12月30日至1991年1月3日,其起止日期记为(D)
A、30/12-3/1 B、30-3/1 C、30-3 D、30/12-3 43.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的各级降水日数有(A)
A、8个
B、7个
C、9个
D、6个
44.对能见度目标物的视角和仰角要求是(B)
A、<5°、<6° B、°之间、≤6°
C、>5°、≤6° D、≤5°、≤6°
45.按天气现象定义,能见度<千米的现象为(B)
A、雾、吹雪、扬沙
B、雾、沙尘暴、雪暴 C、雾、浮尘、雪暴 D、雾、雾淞、沙尘暴
46.地面见习观测员转为正式值班员的见习时间,气象专业毕业生和重新上岗人员为(B)个月
A、2 B、3 C、6 D、12 47.在Word的编辑状态中,“粘贴”操作的组合键是(C)
A、Ctrl+A B、Ctrl+C C、Ctrl+V D、Ctrl+X 48.《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Z文件中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月基本参数,每项参数长为(B)个字节。A、4 B、5 C、6 D、8 49.自动观测日照采用(C)为日界。
A、真太阳
B、地方平均太阳
C、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 D、日落
50.在“我的电脑”各级文件夹窗口中,如果需要选择多个不连续排列的文件,正确的操作是
(B)
A、按Alt+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B、按Ctrl+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C、按Shift+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D、按Ctrl+双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满分75分,每题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玻璃液体温度表的非常定误差包括(AD)。
A:温度表球部和管部温度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B:液体分化引起的误差; C:玻璃日久收缩引起的误差; D:视线误差; E:最高温度表的特有误差。
2.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ACD)。
A:大气透明度 B:目标物的视角大小 C: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 D:观测者的视觉感应能力
cong可以演变为(BCDE)。
A:Cu hum; B:Sc cug; C:Ac cug; D:Fc; E:Cb calv。
4.数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有(ABCD)。
A.极值控制法 B.连续变化控制法 C.数据的空间比较法 D.各类要素相关比较法
5.湿敏电容器上电极是一层(B),能透过水汽,整个感应器是由两个小电容器(D)组成。
A.双金属片 B.多孔金膜 C.并联 D.串联
6.以下能够产生雨(雪)旛的云是(ABCDE)。
A:Ns B:As op C:Cb cap D:Cs E:Sc op
7.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有(ABD)。
A.辐合辐散引起的垂直运动 B.地形引起的垂直运动C.乱流引起的垂直运动 D.波动引起的垂直运动
8.自动观测日照采用(B)时、以(C)为日界。
A.真太阳 B.地方平均太阳 C.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 D.日落
9.影响某地气压变化的影响因素有(ABD)。
A.温度 B.大气潮汐 C.大风 D.气压系统过境 10.影响下垫面温度的因子有(BCD)。
A.下垫面的土质 B.下垫面的热属性 C.下垫面的热量差额 D.由下垫面结构形态决定的热量传递方式
11.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B),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A);海洋上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比大陆上(C)。
A.增加 B.减少 C.早 D.晚
12.由于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与水银气压表感应器拔海高度不一致,自动站本站气压用水银气压表测得的本站气压代替,需进行高度差订正时,其记录后加输(A)A.“H” B.“Z” C.“P” D.“#”
13.某站1995霜的终日为1995年12月29日,1996 霜的初日为1996年12月31日,则1996年的无霜期日数为(B)天。
14.水银气压表内管真空不良,会造成读数误差,这种误差(BC)。
A、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C、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随气压的升高而减小
15.碎层云一般是(AB)。
A、由层云分裂或由雾抬升而成; B、山地的碎层云早晚也可直接生成;C、由层云分裂和碎雨云转变而来; D、由碎积云演变而来。
16.某日下午降冰雹,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为2毫米,观测员立即拍发重要天气报,指示码W0应(D)。20分钟后又降冰雹,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已达到12毫米,这时(C)。A.应拍发续报,Wo编报0 D.编报0
B.应拍发续报,Wo编报1 E.编报1
C.不拍发续报 F.编报2
17.形成降水的宏观条件是(BC)。
A.云滴凝结 B.水汽 C.上升运动 D.对流
18.若人工器测与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差值(ABD),则认为差值较大,应及时处理。
A.气压≥、气温≥℃、风速≥/s; B.过程降水量的≥4%、地面温度日极值≥℃; C.过程降水量的≥5%、地面温度日极值≥℃; D.浅层地温≥℃、深层地温≥℃
19.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有(ABD)
A、辐合辐散引起的垂直运动 B、地力引起的垂直运动C、乱流引起的垂直运动 D、波动引起的垂直运动
20.米雪多降自(CD)
A、Sc B、Ns C、St D、≡
21.(ABCD)等,系严重违反测报纪律的行为,应视情节轻重、危害程度、本人态度,除责令当事人作出深刻检讨外,还应视情节严肃处理。A、涂改 B、伪造 C、丢失毁坏原始记录 D、火烧观测场
22.自记纸的读数误差在下列情况下应统计观测错情(BC)
A、气压、温度、湿度达到跳跃式变化值 B、雨量≥ 6 C、日照感光线值大于铅笔线小时 D、风向≥1个方位
23.冰雹的最大直径(B)时,需测定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并记入(C)内.A、≥10mm B、>10mm C、纪要栏 D、备注栏
24.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主要是(C、D)。
A、清水清洗 B、酒精清洗 C、软毛刷清洁过滤罩 D、定期更换过滤罩
25.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B、C)。
A、扒开积雪进行观测 B、照常观测 C、在备注栏中注明
26.下列各组设备中,全部属于输入设备是(B、C)
A、键盘、磁盘和打印机 B、键盘、扫描仪 C、鼠标 D、硬盘、打印机和键盘
27.安装自动站传感器的百叶箱,(B、C)
A、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清洗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内; B、不能用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或毛刷刷拭; C、百叶箱内的温、湿传感器也不得移出箱外。
28.自动站防雷要求有:(A、B、D)。
A、接地电阻应小于5Ω B、整个设备的机壳应连接到接地装臵上 C、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D、室内部分的接地可连接在市电的地线上
2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D)
A、不是存储在任何存储器中的信息,断电后都不会丢失 B、操作系统是只对硬盘进行管理的程序
C、硬盘装在主机箱内,因此硬盘属于主存 D、磁盘驱动器属于外部设备
30.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包括(A、C)
A、外部设备 B、存贮器 C、主机 D、中央处理器
31.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B、C)
A、1KB=1024×1024B
B、1MB=1024B C、1KB=1024MB
D、1MB=1024×1024B 32.现用仪器设备由白班(A)一次,每(C)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全面检查清洁维护一次。
A、每天小清洁 B、旬 C、月 D、季
33.现用压、温、湿三种自记中的传递放大部分,经过两次放大的是(A、B)
A、温、湿 B、气压 C、压、湿 D、压、温
34.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安装在观侧场内预制水泥座上,要求(A、C)。
A、筒口距地70cm B、仪器自身高度 C、口沿保持水平
35.《气象仪器和观测指南》对气象仪器的最重要要求是:(ABCDE)A.准确度 B.可靠性 C.操作与维护方便 D.设计简单(符合要求)E.耐久 F.比较性 G.代表性
36.在自动观测数据中,当某定时(AB)数据缺测时,不能用前、后两定时数据内插求得。A.降水量、水汽压 B.露点温度、风 C.相对湿度
37.利用观测云块视宽度角来区分Ac和Sc时,(BC)。
A.不必考虑云块所在的天空位臵 B.只考虑地平线30度以上的云块 C.其视宽度角大于5度为Sc,小于5度时为Ac D.只考虑地平线45度以上的云块
38.有雾时,云量、云状的记录方法是(ABD)。
A.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 B.云量、云状完全可辨明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
C.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可见云状
D.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雾的符号和可见云状
39.强风劲吹,最大阵风8级,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风向由SSW转N,同时地面尘沙吹起,气温下降,气压上升,能见度降至800米,这时天气现象应记(BD)A.飑 B.大风 C.扬沙 D.沙尘暴
40.自动站运行规定中严格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不准校改时钟(AB)。
A.有液态降水时 B.正点前的50—60分钟 C.任意时间都可以校改
41.因观测场环境条件限制,下列仪器中(ACE)等观测仪器可安装在环境条件符合要求的观测场以外的地方。
A.日照 B.净辐射 C.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D.地面反射 E.风向风速 F.降水
42.自动观测每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
A.可以从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中挑选。任意时间都可以校改
43.天气现象中的地面凝结现象包括(ACDG)。
A.露,B.结冰,C.霜,D.雨凇,E.雾,F.冰雹,G.雾凇
44.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ABCD)方式进行热交换。
A.传导 B.辐射 C.对流和湍流 D.蒸发和凝结
45.辐射逆温在大陆上长年都可以出现,以(BC)。
A.夏季最强 B.夏季最弱 C.冬季最强 D.冬季最弱
46.在观测记录中,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的要素有(ABD)。
A.冻土深度 B.风速 C.风向风速 D.小型蒸发 E.蒸发 F.相对湿度
47.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ABCD)方式进行热交换。
A.传导 B.辐射 C.对流和湍流 D.蒸发和凝结
48.对于人工观测项目,“各次定时观测”正确的是:(AB)
A.国家气候观象台是指24次定时观测,B.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是指02、05、08、11、14、17、20、23时八次定时观测,C.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指08、14、20时两次定时观测。
49.因人工观测记录错而影响数据输入错者,(AB)
A.只计算观测错,B.不计影响错 C.观测错和影响错都要计算 50.地面气象观测的(ABCDEFGHI)仪器须进行水平状态检查。
A.百叶箱 B.温度自计 C.气压自计 D.湿度自计 E.雨量器 F.雨量传感器,G.蒸发器 H.日照计 I.辐射仪器
三、判断题(共100题,满分50分,每题分。)
1.数据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采样、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
2.若台站出现大风时,只要自动气象站采集运行正常,没有运行监控软件,大风数据也不会丢失。(×)
3.台站参数、仪器检定证数据、旬月历史数据、地面审核规则库、操作员信息等均存入数据库中。(×)
4.某日夜间看云,见星光模糊,分布均匀,从整个天空观测星光模糊的程度也基本一致,此时应判记为St。(×)
5.霾一般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6.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是为了满足观测记录的比较性要求。(√)
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四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
8.《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附录3-风力等级表中,将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当测风仪器发生故障而不能使用时,可根据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而引起的各种现象,按风力等级表0~12级估计风力,并记录相应风速的中数值。(×)
9.在自动站台站参数设置中,如果用自动站降水量作为正式记录编发报文,则定时降水量一定要选择“有,自动站”。(×)(√)10.为了将Z文件中的数据及时调入B文件,可随时启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11.为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凡规定使用蒸馏水的仪器项目,均不准用雨、雪水代替,但可以用纯净水代替。(×)
12.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途长度。(√)
文件夹存放着格检审核信息文件、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信息化文件及月年报表的位图文件。(√)
14.产生风的原动力是水平地转偏向力。(×)
15.遇强降水,从蒸发器内取水时,应在值班日记中注明取水时间和取水量。(×)
16.大小云滴在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和合并,在碰并增长过程中,以布朗碰并的作用最为显著。(×)(√)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两个部分构成。观测数据部分结束符为“??”。18.百叶箱内靠近门处的顶板上,可安装照明用的电灯(不得超过45瓦),读数时打开,观测后关上,以便于观测读数。(×)
19.吹雪使能见度小于 km时,应记为雪暴。(×)
20.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除以有效能见度为准外,还要参照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21.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3-5厘米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22.遇有随降随化的固态降水,虹吸式雨量计和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照常记录。23.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必须设在观测场内西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4m。(×)224.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0cm、最低、最高的顺序自南向北平行排列,表间相隔约 5cm。(×)
25.自动观测的正点风向、风速记录缺测时,不可以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取。(√)26.挑取霜、雪、积雪、结冰和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的初、终日期,其上是指上年的1月1日—12月31日。(×)
27.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不得跨年挑取,但不受日、月界的限制。(√)
28.定时观测的自记读数与换纸后的复读数值相差不大,气簿—1有关栏的自记读数不需更改。(×)
29.风速缺测用实测值代时,风向也用实测值代。但如果风速有、风向缺测,则风速照记,风向用实测值代,否则,风向作缺测处理。(√)
30.浅层和深层地温是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31.“孤立障碍物” 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的障碍物。(×)
32.非常开阔的测点对大多数仪器来说是符合要求的,而对雨量器来说就不合适。因为此类测点,除微风以外会减少截获的降水,一定程度的屏障是需要的。(√)
33.气象仪器的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34.一般说来,云的凝结高度是随拔海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发展中的云比消散中的云低。(√)
35.若某时自记风速≥米/秒而风向缺测,风向用定时观测记录代替又恰为静风“C”时,则该时风向按缺测处理。(√)
36.毛发表订正系数的计算,必须在气温降至?℃之前的一个半月内,获取100对以上的定时观测相对湿度(由干湿球温度表测得)和毛发湿度表读数相关数据,经新系数马格拉斯逐步回归算法得到毛发表订正系数。(×)
37.重力加速度计算输入测站纬度、气压表拔海高度、测站100km范围内的平均拔海高度后,点击“计算”按钮,即可计算得到测站平均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和测站重力加速度。(×)
38.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和当时气压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9.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
40.地温传感器铂导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1.温湿传感器测湿部分为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为7-32V电压,所对应湿度为0-100%RH。(×)
42.温湿传感器是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测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43.雨量传感器用来测量地面降雨量,在测量过程中,随着翻斗间歇翻倒动作,带动开关,发出一个个脉冲信号,将电量转换成非电量输出。(×)
44.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
45.全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月极值和出现日期,以及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起止日期栏均空白。(×)
46.地面三支温度表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盖住,可照常读数,但应将此情况在备注栏注明。(√)
47.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48.气压的重力差订正包括纬度重力和高度差订正两部分。(×)
49.凡观测到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剧烈变化,应记为飑。出现飑时必须同时记大风。
50.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文件中无降水现象期间的降水量必须进行前推或删除。但 J文件中无降水现象期间的降水量不必须进行前推或删除。(√)
52.“自动观测项目索引”:只是指示台站19个观测要素中该要素为自动观测还是人工观测,以及不观测要素,当要素为自动观测要素是为0;人工观测时,为1;当台站没有该要素观测任务时,为9。(√)
53.自动站月报表中,每个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数据组成,每个数据段结束符为 “=〈CR〉”。因程序问题,结束符出现二个或更多时,可维持原数据段结束符。(√)
54.自动站传感器设备的更换中除气压计可热插拔插头外,其他设备的更换均要求关闭采集器。(×)
55.水的热容量大,约为土壤热容量的2倍。因此,在热量收支相同情况下,水面的温度变化比土壤要小。(√)
56.雪面对红外辐射或长波辐射而言为近似黑体。(√)
57.风的阵性,主要是因为气流中挟带着一些小涡旋而引起的。(√)
58.某站测得850Hpa的风向为NE,700hpa的风向为E,500hpa的风向为N,根据风随高度 的变化与冷暖平流的关系,可知850-700hpa为冷平流,700-500hpa为暖平流。(×)
59.电力碰并只在云滴半径小于20μm时起一定的作用,否则作用将很小。(√)
60.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61.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10 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为单位,取整数,均记入记要栏。(×)
62.要经常注意检查直管地温表的套管内有无积水。每月要检查一次直管地温表的安装状况。(√)
63.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4.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的时间(时、分):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以及飑。(×)
65.定时观测时,45-60分应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气压、雪深等发报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
66.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距离成排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远。(×)
67.干温球温度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表、温度计的安装高度在 m之间,允许误差范围均为±5 cm。(√)
68.碎雨云是低而破碎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69.在观测中发现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断时,应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并在备注栏注明。(×)
70.静风时,风速记0,风向记C;平均风速超过 m/s时,则记为>,作日合计、日平均时,按统计。(×)
71.雪深观测每天8时观测一次,若14时或20时才达到积雪标准时,一般也不补测,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72.如果观测场没有适宜地点,日照计可安装在平台或附近较高的建筑物上。(√)型蒸发器,一般2个月换一次水;小型蒸发器一般每星期换一次干净水,冬季结冰期间,可10天换水一次。(×)
74.有降水时,应取下小型蒸发器上的金属丝网圈;有强烈降水时,应随时注意从器内取出一定的水量,也可采用加盖方法,以防水溢出。(√)
75.曲管地温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之间,5、10、15、20 cm之间的间距为约10 cm,表身与地面成135°夹角。(×)
型风向风速计,电缆可以走电缆沟(管),也可以架空。(×)
77.地面气象月观测记录经质量检查处理后,月观测数据文件应复制备份,长期保存。(√)78.在降水较大时,应视降水情况增加人工观测次数,以免降水溢出雨量筒,造成记录失真。(√)
79.月报表中当记录遇有“-”、“>”、“<”、“B”、“[]”等符号时一律照抄。(√)80.降水自记记录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选。(√)
81.大风、雷暴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82.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83.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的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当多方闻雷而无法判别系统时,则可以不记方向。(√)
84.在OSSMO-2004软件中输入数据时,在无降水的情况下,降水量必须空输。(√)85.上午无云,日照纸记录完好,下午无云,但无日照记录,该日的日照时数,可参照前后几天中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
86.当蒸发量记>或> mm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87.雨淞通常是在气温稍低,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0℃)上冻结而成。雾淞常在微风严寒(气温在-3℃以下)有雾或湿度大的天气下形成。(√)
88.一日中降水量自记迹线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并加“()”。(×)
89.每次测定积冰重量之后,随即还应观测气温和风向、风速(1分钟平均)1次,记录在观测簿当天“南北”向的相应栏中。(×)
90.在OSSMO-2004软件中,天气现象每日一条记录,一日记录必须完整输入,在某定时,若某种天气现象还未结束,终止时间可以记录到本次定时观测的正点时刻或以后的时间,在下一个定时或日数据维护时,再将其终止时间修改正确。(√)
91.在OSSMO-2004软件中,操作员的信息存入数据库的tabOperator表中。在气象站,操作员为所有测报人员和测报业务系统的管理人员。(×)
92.自动站每天20时正点应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北京时相差超过30秒,则在正 点后按规定调整。若遇有降水,则顺延到降水过程结束后进行。(×)
93.每年应定期维护一次风传感器,清洗风传感器轴承;检查、校准风向标指北方位。(√)94.自动站正点前约10分钟应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
95.振筒式气压传感器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和风的直接吹拂。定期检查通气孔,及时更换干燥剂。(√)
96.已安装了自动站的地面站,每日08、20时仍须人工观测雨量筒的降水量。(√)97.每月应检查供电设施,保证供电安全及各电缆是否有破损,各接线处是否有松动现象。(√)
98.自动观测项目的日极值从当日各正点值中挑取;日极值出现二次或以上时,出现时间任挑一个。(×)
99.从年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滑动挑取的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不受日、月、年界的限制。(×)
100.自动观测定时数据缺测时,所有台站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应在正点后3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3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3
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摘 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气象预报借助信息科技使得观测数据更加的准确,为人们生活与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地面气象观测、云观测将气象预报推到了更高的水平。作为基础的气象业务,地面气象测报是较为普遍的存在最为长久的观测方式。其观测系统非常完善,经历了观云测报、高效测报与信息数据化处理几个阶段,同时管理上亦做了高要求。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结合观测而来的气象信息,简要分析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技术。
[关键词]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A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276-01
气象预报是人类把握自然规律,掌握天气变动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从传统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人力观测,到后来借组科技的力量实现了卫星云图的观测,展示出人类的进步。气象预报给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巨大的方便,为农业劳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我国气象预报历经观云测天、高效探测、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几个阶段,并向着更广大的空间前进。但是,技术不可能万无一失,其缺陷固然存在,但总有办法处理、解决。
一、人工审核A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与审核能见度、云、天气现象
1.记录分析处理
人工审核A文件出现的疑误信息,多由以下原因造成:天气现象的漏记,比如出现雷暴的方位被漏记;记载的天气现象的顺序不正确,比如在阵雨与雷暴间记录闪电;气象表封底备注被多记、错记或漏记,比如为备注缺测;控制质量密码不正确。关于记录云状,常常出现未记录有多少云量或关于云状的记录加上了雷暴,但没有配合对流性云状。、2.注意点
第一,云。在记录云时,要对云的概念做熟悉,关于形成云的原因、云状特点与伴随而来的天气情况等。云状的演变、顺序应该正确记录,以及雷与云是否合理配合等也要准确记录。第二,能见度。在记录能见度时,不可忽略记录时的天气现象,如果存在》能见度,那么要对扬沙、雾、烟等情况做好记录;如果存在》能见度,那么要对烟雾、沙尘暴、雪与雾等做好记录,同时要做好最小能见度的记录。第三,天气现象记录。记录天气现象也有相关的规范。如果为雨天,关于降水开始与停止时间,自动测站与虹吸自记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出现视线障碍天气现象,比如浮尘、雾霾或阴霾,降水与风的记录必不可少,以便于判断。
(二)人工审核的另外注意点
当前,国内自动气象业务系统尚需完善的部分较多,想要实现高精度的智能化自动记录还比较困难,同时也存在功能缺陷,数据文件是否合法是其常用的检查功能,而非定量信息,如封面信息、气象概况与备注等,自动气象业务系统还不能轻松的完成。为此,人工审核是常见的主要的办法。
(三)处置质量控制码信息疑误
参考规范,三位整数是质量控制码的表达,站台级为百位,省级为十位,国家级为个位,正确用0代表,未采取质量控制用9代表。工作人员在现实情况下,要着重注意是否存在格式错误的情况。
二、计算机审核A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台站参数信息疑误
信息化处理时常碰到台站参数信息疑误的情况,表现为台站参数表和文件首部存在差异,主要因自动气象站型号、文件首部观测项目所以和其要素存在方位差异的情况。可通过提示观测对象变动或早转换文件格式时注意当前时间以及将要转换到什么时间,确保基本参数的正确。
(二)处理缺测文件整点记录
按照规范,如果分钟数据可在非正点获取,那么位于前后整点10分钟且与整点最接近的记录替代之。即如果数据于正点前10分钟被观测,那么在该时间范围内中与正点最邻近的数据为记录值。若前10分钟内缺失数据,则以后10分钟范围内的与整点相邻的数据代替之。若分钟数据无法获取,或时间范围内的数据也存在缺测,可以补测值或平行人工观测值替代。如果补测与人工观测也缺失,那可结合地表温度、气象站气压、相对温度等要素做内插处理。
三、计算机审核J文件,处理疑误信息
(一)处理分钟数据的缺测
在做机审J文件时,缺测正点气温可能出现,进而造成不能与A文件有一致的正点值。在更换传感器、校准采集器或雷击中采集器时,就极容易出现此种情况。如果正点的分钟数据与自动站测得的整点数据不同,同时,在判断分钟数据的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则正点值即可替代。
(二)处理分钟数据异常的跳变值
若某阶段的分钟数据记录中存在某分钟数据的跳变,在参考人工站要素前提下,以自动站记录的数据与自记迹线对比,若的确存在野值,数据内插必不可少,但要除开降水量、风。
四、备注信息文件
在处理与修改信息化资料中存在的不正常情况之后,备注及其必要。备注工作要做到:首先,备注内容的选择性。内容应记载影响记录的说明或重要的气象探测事项。比如,更改站名、迁移站址、改变海拔高度与经纬度、观测仪器、观测方法、观测项目、仪器性能状态、台站四周环境变动、安装仪器是否正确等。其次,填写备注应该坚持内容简明扼要、条例清晰合理。比如影像数据、统计方法、不正常的数据记录时间、处理数据方法、引起状况出现的原因。例如,若仪器更换时,那么要记录仪器生产商、型号、号码与有效的检测日期等。第三,如果备注内容类型相同,要做归纳整理。第四,备注应合乎一定的规范,台站变动历史或常见的备注事项为记载类型。常见备注内容指的是某些可直接影响气象观测水平的缘由或台站四周出现的环境变动等。
五、结语
在气象监测级数进步的基础上,气象监测数据的资料更加的繁杂,量越来越多,疑误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的出现,这要求审查人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了解熟悉地面气象监测的一些规则,确保准确性、完整性的记录气象信息化数据资料,努力建设信息化的气象监测。
参考文献
[1]黄宝峰.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北京农业,2012,(27):126-127.[2]张明阳.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2):175.[3]韦玲玲.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4.[4]唐刚,徐正芬,郑东齐等.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4):198-199.
湖北省2006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3篇相关文章:
★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竞赛规程5则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