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3篇(健身气功易筋经几个动作)

时间:2022-12-25 00:44:2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3篇(健身气功易筋经几个动作),供大家参阅。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3篇(健身气功易筋经几个动作)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1

  学习健身气功易筋经有感

  本学期体育课学习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对这门课程深有体会。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种类型的课程,它很特别。这门课程适合人群很广泛,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皆可。它节奏很慢,所以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学,去体会其中的精髓。现在基本动作我已经学会,不过还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摸到其中的门道。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肯定会令我们受益终生的。

  健身气功分为很多招式,各有不同。通过不同的动作达到不同的效果。主要分为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式、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各种不同的姿势让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锻炼。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先跟着音乐练习,慢慢掌握住健身气功的节奏,一段时间之后可以不用随着音乐练习,自己按照学习的步调练习。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动作稍加改进,使之更加适合自己的练习。对于一些动作,我们甚至可以提高它的难度,使我们的练习更加有效果。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对一些动作做出调节。这些都是可以的。每天练习几遍,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百倍。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所以特别需要勤加锻炼身体。而我认为健身气功就特别适合,因为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去练习,而不受其他限制。而且健身气功不是剧烈运动,所以使得它很特别。我们还可以把它教给我们的父母长辈,让他们学会,锻炼他们的身体。所以我认为这门课程还是很有用的。这是我的体会之一。

  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我有一些体会要和大家分享。第一就是健身气功和呼吸的关系。练习时我们应该怎样呼吸才是正确的。首先练习健身气功必须是在安静的环境下,这样效果才会好。而且我们的呼吸要正常,剧烈运动之后要等到呼吸均匀之后再开始练习它。健身气功要求我们的呼吸和动作协调一致,该呼气的时候要呼气,该吐气的时候要吐气。刚开始时我们要随着音乐自己掌握住呼气和吐气的时刻,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呼吸规律。各个动作要求呼气和吐气的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先掌握住这个规律,才能在练习时得到锻炼。如果胡乱地呼气吐气,那样练习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这是通过练习健身气功达到锻炼身体的前提。练习健身气功还有另外一个功效。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里面的浊气排出,健康我们的身体。除此之外,每次练功之前,都应该换上能够便于练习的衣服,这可以使我们的动作更加标准,呼气和吐气配合动作才能发挥出更加好的功效。这是我所体会到的另一点。

  健身气功主要是肢体运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灵活。学习健身气功时,我们的重点是把握调身、调息、调心,使肢体运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融为一体,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调身,即要求我们的身体放松,从精神和肢体上进入练功状态。我们关键是要放松入静,只有放松入静才能做到练功姿势正确,动作灵活优美。调息,就是正确运用呼吸吐纳。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呼吸的节奏,不能频繁呼气吐气。调心,就是当我们练习时,我们的思想、意念要融合在肢体运动中,排除杂念,精神集中,随着音乐旋律,投入到练功状态中,使我们身体内的气形成良好的循环,达到练功的效果。这一点就是呼吸、动作以及我们的心理的重要关系。学习健身气功,可以锻炼我们的筋骨。健身气功的一些动作特别形象。比如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等。这些动作很形象,很特别。因为整个气功的动作以慢为主,而像卧虎扑食势这样的很少,大开大合,很有气势,同时使我们拉伸我们的韧带。所以有着很好的效果。

  所以可以对这些动作可以多练习几遍。有很大好处。趁着现在年轻,多练习一下,可以拉伸韧带,也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总的来说,健身气功还是很有用的。只要你坚持下去,每天坚持练习,身体素质肯定会得到提高。最后就是感谢两位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导。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2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与胸前,左撑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臂前,左掌成八字撑,左臂内旋,第1页,共5页

  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脚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躯挺,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与沉肩对肘,躯腕坚指,掌心含空。易犯错误:

  端臂,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

  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称。功法作用: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所。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式,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

  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驱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压至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撑根。易犯错误:

  两掌手指方向不正,肘关节没有弯曲度,上体不够舒展。正确做法:

  注意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力在掌根,肘关节稍屈,对拉拔长。功法作用:

  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刺激胸于斜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输血等。具有调理脏腹经络的作用。该式动作,可使脊柱内各锥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重心升起,同时两臂伸直,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稍停,目视左斜后方。第三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想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式,共作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第2页,共5页

  头向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悬臂,两肩后张。易犯错误:

  上体后仰,转头又转体,转头与悬臂不充分。正确做法:

  下颌内收,转头悬臂弧度应该大一些。功法作用:

  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等五劳损伤,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劲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多脏腑,往好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锥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的输血,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这一动作,还能能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能与运动的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改善眼肌疲劳的及肩颈等背部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臂站立,同时两掌上托至头上方,肘关节微屈,指尖相对,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脚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浮于膝关节上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向上稍升起,随之重心右移,上体向右侧移,俯身,目视右脚面。第四个动作,重心左移,同时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根。第五个动作,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好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下左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这三次后,重心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同时,两臂经两侧上举,两掌心相对,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马步下蹲,要收髋敛臀,上体中正,摇转时,脖颈与尾闾对拉伸长,速度因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易犯错误:

  摇转时颈部僵直,尾闾摇动不灵活,弧度小。正确做法:

  上体右倾,尾闾斜摆,上体前俯,尾闾向后画圆,上体不低于水平,使尾闾与颈部对拉拨长,加大旋转弧度,上体侧倾,和向下俯身时,下颌不有意内收或上仰,颈锥与肌肉尽量放松伸长。

  功法作用:

  属阳热内剩的病疾,该式动作两脚下蹲,摇动尾闾,可刺激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舒经泄热的目的,有助于去除心火,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弧度侧屈,反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腹及臀骨部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关节的灵活性,也发展该部位的肌力。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解说:

  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臂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第三个动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随腋下后擦。第四个动作,两掌心向内,沿

  第3页,共5页

  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沿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至于脚面,抬头,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第五个动作,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上体立起,两臂肘关节伸直上举,掌心向前。该式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做完六次好,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两掌向下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要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易犯错误:

  两手向下摩运时,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正确做法:

  两手向下摩运时,不要低头,膝关节伸直,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功法作用:

  通在大弧度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的一些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通过几度大弧度前屈好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几度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于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第七式:

  攒拳怒目争气力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母指在内,拳眼向上,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左拳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向上,目视左拳。第三个动作,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五口向下,目视左掌。第四个动作,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住,大拇指在内,目视左拳。第五个动作,左拳屈肘回收至腰侧,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动作相同,该式一左一右为一式,共做三次,做完三次后,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拳变掌回于体侧,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冲拳时怒目圆睁,脚指抓地,拧腰瞬间,力达全面,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腿部的力量灵活掌握,回收时要旋腕,五指用力抓握。

  易犯错误:

  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掀肘,回收时旋腕时不明显,抓握无力。正确做法:

  冲拳时,小臂贴内前送,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屈,力达全面,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功法作用:

  该式动作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输泄。该式动作,两腿下蹲,脚指抓地,双手转拳,旋腕,手指足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阳、三阴经脉和督脉,同时,可使全身肌肉、经脉受到劲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肌肉结实有力,气力增加。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脚根下落,轻震地面,该式一起一落为一式,共做七次。

  动作要点:

  第4页,共5页

  上提时要脚指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脚并拢,百会穴上顶,略有停顿,掌握好平衡,脚根下落时要轻轻下震,同时,松肩舒臂,周身放松。

  易犯错误:

  上提时端肩,身体重心不稳。正确做法:

  脚指抓住地面,两脚并拢,提杠收腹,肩向下沉,百会穴上顶。功法作用: 脚十指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功能,同时惦足可刺激几度与上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惦足而立,可发展小脚后群肌力,拉长主体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落地振动可轻度刺激下肢,与几度各关节内外结构,便做全身肌肉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复位,有助解除肌肉紧张。

  收势: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屈肘,两掌相结于腹部,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第三个动作,两臂回于体侧。

  动作要点:

  两掌内外劳宫相结于丹田,周身放松,气沉丹田,收宫时要注意,体态安神,举止稳重,做一下整理活动,如锉手摩面浴面,可肢体放松动作。

  功法作用:

  使气息归元,整理肢体,放松肌肉,娱乐心情,尽一步巩固练功的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时安静的状态。

  完毕!谢谢观看!要坚持锻炼,祝你身体健康!

  第5页,共5页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3

  健身气功

  大舞功法动作要领讲解

  1.预备势:

  两脚并拢,两腿自然伸直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掌心轻贴腿外侧;下颏微收,头正颈直,竖脊舒胸,周身中正,唇齿合拢,舌尖放平,轻贴上腭,自然呼吸,面带微笑,目视前下方。屈肘,两掌于腹前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缓缓上托,与膈肌同高,目视前下方;动作不停,两掌指尖向前、向两侧分开外展约与肩等宽时,向内旋腕,转掌心斜向上,指尖向侧上方;动作不停,两臂弧线上举,左、右手举至额部前上方约30度,两臂夹角约90度,两臂微屈成弧形,掌心斜向对,同时配合吸气;动作略停,目视前上方。两臂屈肘内收,两手收至胸前,十指相对,掌心向下,两掌下按与肚脐同高,相距10厘米,引气归元;同时,屈膝下蹲约450,配合呼气;目视前下方。

  要求:1.百会上领,周身中正,呼吸自然;2.松肩虚腋,腰腹放松,尾闾下垂,微微提肛;3.气沉丹田,心平气和,面带微笑。气沉丹田,内安脏腑,外松筋骨,利于气血运行,为练功做好准备。心神宁静,心静气定,气定神敛,利于心理调节。第一式:昂首势 — 紧松变化

  两手臂成侧平举,抬头翘臀时,意在肩胛内收,牵动肩、肘、手回收,同时,腰部微微发力。以腰为原点,上至颈椎、下至尾椎逐节弯曲;起身直立时以腰为原点,脊柱缓缓伸展成直立状态,同时松开左右肩胛,带动肩、肘、手外展成侧平举。抬头翘臀时,以两肩胛之间的神道穴为点,左右肩胛、头、尾部均向神道穴收敛和适度挤压。压腕略停时,腕部压紧产生的力量经肘肩传导至肩胛,波及到脊柱,由于压腕的传递作用,放松时,可加强气血四散流通。经过长期练习,丹田与命门之气逐渐融通,有了内气、内劲的感觉,收缩挤压之力与压腕传递之力给神道穴周围及丹田与命门的内气施以蓄势待发的动力。无论蓄与发都必须以腰为主牢,离不开丹田与命门之气的开合升降。放松还原时,腰微动,顺势打开肩胛骨带动两肩下沉,肘微屈,两手尽量向两侧伸展成“一”字形,意随形走——即注意力放在肩胛带动肩、肘、手向两侧平举伸展,最后集中在手掌上,能够感觉到被施以力量的内气,随着两臂缓慢伸展及身体放松,由神道穴周围及丹田命门经肩胛、肩、肘轻柔地运行至十指尖,同时随着脊柱的放松还原,内气也在向上、向下运行。用意要顺其自然,既要心神专注,用意又不可太深,因为用意太深,反而会给大脑增加负担,所以,用意须做到“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心中明了正在缓慢放松伸展即可。健身气功?大舞较其他功法,更突出先紧后松的动作变化。肌肉的缓慢收紧与放松交替的运动特点,使肌肉能高度的紧张和放松,神经系统能高度的兴奋与高度的抑制交替,增强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提高了肌肉的工作能力,从而加强了练功效果。缓慢收紧后再柔和地放松,可有效地做到骨节松开,韧带伸长,节节贯穿,气血方可流畅,更好地起到疏导人体经络,调和人体阴阳的作用,故而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收紧是手段,放松是目的,而且贯穿整个练功过程,练功中既要重视紧,更要感受松,享受这种收紧后再放松内气贯通流注的惬意感。第二式:开胯势 — 轻身慢舞

  两臂向两侧展开、外撑时,腰部微微发力,催动肩胛侧开,力量经肩、肘、腕传递至十指,同时臀部向左或向右摆动,以助胁肋部的两侧协调引伸,带动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逐节侧屈拔伸;腰部微微用力,由尾椎到颈椎节节还原。开合应以形气神协调一致为宗旨,讲求外形开合与丹田开合相配合,做到外形中正安舒,内气贯通鼓荡,神气相合相守。开合时,心意安然,呼吸匀细柔长,腰部发力,内劲源于丹田及命门,催动两肩胛开合,以肩领肘,以肘带手,全身各个关节一起开合,内气随之畅达十指尖。开胯势整体动作,身姿舒展、轻盈,两臂轻柔缓慢地打开,好似花蕾一点点绽放。舞动的导引连绵不断、缓慢推进,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羽翼,启闭开合,轻身慢舞在花丛中。练功中,身心与音乐旋律融合在一起,大脑松空,虚怀若谷,心神沉静空灵。“静”意味着人体阴阳调节至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实质上是人体生命活动及其生理功能的平衡状态。第三式:抻腰势 — 伸展中放松

  当手臂伸直时,下颏回收,后脚跟向后下方牵引,由颈椎向胸椎、腰椎及尾椎节节抻拉,对腰部抻拉尤为明显;后脚跟离地,脚趾抓地,手臂持续向前上方引伸,是在前面抻拉的基础上对脊柱更进一步的刺激。初练时,意在两手指与后脚跟及脚趾对拔拉伸上,意虽在两端,作用力却在腰部,抻拉整条脊柱。初练者做伸展的动作时,肌肉是紧张的,而且一般情况处于闭气状态,因此,不可能做到放松。当练功者达到形、气、神三者合一,不调息而息自调的状态时,肢体、躯干的充分伸展中,上肢、躯干、下肢在一条线上的伸展状态一揽心中。此时形体看似紧张,肌肉也未松动,由于心神清虚宁静,伸展到位略停后,随着直达丹田匀细柔长的“息相”呼吸,即吸气时气往下行,使气运行到丹田,呼气时神气释放于四肢百骸,灌注全身,大脑来不及反应或者说无需经过大脑,心中已然明了,在内劲的推动下,细胞间倏地传递式放松,弥漫周身,心境如浩月当空,清亮明净,有时还会有微麻的感觉掠过全身。其作用是,激发全身气血畅行周流,增加营养。这便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伸展中放松”的状态。第四式:震体势 — 反弹震体

  提膝、抬臂,同时向上引腰,催动脊柱由下至上逐节伸展、拉开。脚尖勾紧,引领腰部松沉,稍停,保持脊柱抻拉状态;两臂和腿下落时,脊柱由颈椎开始,逐节下落。向下摆腿,用力来源于动作惯性牵引,顺势松髖、落膝,下摆到位时,脚跟稍用力,随即放松,像五禽戏熊晃动作提髖落地一样,产生一股反弹力,震动感由脚踝向上瞬间传递至髖关节及脊柱;同时手臂向下敲击胆经时,由于松肩、坠肘、引腕及身心检静,敲击的力量会向下传递到膝、踝,向上传递到脊柱。“震体势”上提下沉、惯性垂落、反弹震体的舞姿,起到调理三焦、疏导下肢及脊椎柱血运行的作用。第五式:揉脊势 — 刚柔相济

  两臂向右或左上方旋转摆动时,由腰发力,经胸、肩、肘、腕、指节节引动,依次侧屈;起身时按原来的动作路线,由下到上伸展牵引。整个动作如春风拂枊,柔缓飘逸,既表现出舞的动律感,又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传统养生思想。刚柔是以相融、相济的形式表现出健身气功?大舞动作和谐的美。所谓刚柔相融、相济是指对立因素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并以和谐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圆活自如的运动特征以及动作的中和之美,即刚中有柔,柔中寓刚。经过长期练习,练功时经络通畅,内气与外形动作相互融通,意念转入内视无形之气,意欲动心全无知,无需专门用意,内气在外形的引领下,形成了促使肢体动作松弹协调的动力——劲力,于功法演练中,彻悟刚柔相济的真谛:拉抻时,刚中有柔,刚指收缩及抻拉等紧的动作,柔指能使收紧过程中的僵拙之力变得柔和圆通的内劲。两臂上摆,胸肩肘腕依次侧屈时,命门及丹田内气发动,随着肢体动作源源不断地运行至十指,内劲也随势而发,使紧缩刚硬的动作,变得柔缓、圆润、连贯;放松时,柔中寓刚,柔指放松时的肢体动作,刚指防止动作松懈的内劲。起身还原时,命门及丹田内气经臂膀直达十指,由此而生发的内劲,使得放松中的肢体动作有了弹力,即松而不懈。练功中,刚与柔两者共处于一体,形成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转换,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刚柔相济能使动作既协又有序,既松柔又有弹力地屈伸开合,是一种整体性的、轻沉兼备的弹性劲。第六式:摆臀势 — 以神领舞

  腰部微微发力,传递至尾椎,以尾闾为着力点,画圆摆臀,牵引腰、胸、颈椎随势摆动。脊柱前后左右屈伸,如神龙摆尾,节节蠕动,连绵不断,既体现了古老朴实的优美舞姿,又带动了脊柱的旋转屈伸,起到调理任督冲三脉及带脉的作用。健身气功?大舞以优美的舞蹈元素为表现形式,舞姿的变化引导着全身运动,带动各关节、肌肉活动,起到调练形、气、心的作用。和谐轻盈的舞姿与缓慢悠扬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心灵融化于忘我的舞姿中,舞的神韵、舞的美感、舞的快乐油然而生,充分表现了健身气功?大舞以舞调心、以神领舞的特点。演练时,心神安定、形意相随、以形引气,动作略停时内气依然涌动,这正是“形气神和谐统一”理念在大舞中的完美体现。第七式: 摩肋势 — 以舞宣导

  摩肋时,初练者以腰带动脊柱左右旋转,牵引躯干两侧的胁肋部。经过长期练习,丹田与命门之气逐渐融通,自然宣发,腰将动未动之时,丹田、命门之气引动腰,以腰带脊做拧转动作。同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腕,气达手指向下摩运,节节贯穿,气势连绵;另一手臂也要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顺势收回。健身气功?大舞的主要特点是以舞宣导、通利关节。舞动中,以脊梁为轴线的躯干做屈伸、旋拧、提落、划圆、开合、缩放等动作,带动四肢做出各种古朴典雅、舒缓柔美的动作。通过髋、膝、踝、趾、肩、肘、腕、掌、指等关节的屈伸、环转等运动,以及肌肉的紧松交替,不仅疏导、通利人体外在的肌肉、关节等组织,还揉按人体内在的脏腑组织,从而疏通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第八式:飞身势 — 外动内舞

  在身体起伏、上步和退步时,腰部发力,传递至尾椎,由下到上,脊柱在前后方向有小幅度蠕动,并带动肩、肘、手划弧。脊柱蠕动的幅度虽小,但是节节蠕动对各个椎骨的按摩刺激功效却很大,这正是健身气功的魅力:动作幅度很小,作用却很大;两脚并拢,脊柱向左或向右拧转时,两膝似屈非屈,不绷紧即可,在全身关节、肌肉松开的状态下,腰部发力,源源不断传递至踝,带动膝、髋、腰、肩、肘、手节节旋拧。特别是两臂上下牵拉反向旋转,加大了对脊柱的拧转。从拧转中求放松,如抻腰势中的“伸展中放松”的状态;意在腰部,微微发力,上下缓缓松开还原,内气随之四散,周流全身,直达神经末梢,脊柱及肢体得以充分放松梳理,为收势做好准备。脊柱的前后蠕动和左右拧转,牵引三焦、任督二脉、带脉等周身的经络,起到理顺全身气血的作用,同时对脏腑起到按揉作用,体现了健身气功?大舞“外动内舞”的运动特征。“外动”是指柔和舒缓、紧松相间的肢体动作,“内舞”是指内劲的传递、气血的运行及脏腑的运动。外动内舞是“通过柔美的舞姿来达到外导内引、内生外发、内外合一的目的,使外在的舞姿、动势对内在的生理活动起到顺水推舟之效”。飞身时,脊柱的蠕动引领两臂如仙鹤翩翩起舞,潇洒自在,内气、劲力随形体动作的起落开合、收紧放松而宣发运行。舞动中,气随形走、神气相守,形意气劲融合为一,气血的升降开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更好地发挥了健身气功?大舞健身养生的作用。收势:

  动作一:两臂向上环抱,指尖相对,相距10厘米,掌心斜向下;配合吸气,目视前方。

  动作二:引气归元,两掌沿体前缓慢下按至与膈肌同高时,转掌心向内,两掌向下与肚脐同高,掌心与肚脐相距10厘米,掌心对下丹田,指尖斜相对,相距5厘米;配合呼气,目视前下方。

  重复一至二动2遍。上抱下按为1遍,共做3遍。接第3遍最后一动。两臂放松,自然下落,两掌心轻贴腿外侧;自然呼吸,目视前方。

  要求:1.手臂环抱,引气归元时,以下丹田为中心,要有内敛之势,掌心对下丹田时,动作稍停;2.动作宜松、柔、自然流畅,心静体松,气定神敛。3.练功结束后,应做搓手、洗脸、叩齿、呜天鼓、摩腹、拍打等放松动作。4.练功后适当饮水,达到收敛心神,引气归元的效果。

  大舞整套功法演练中,以和谐的舞姿及舒缓的音乐导引人静下心来,抛开尘世的嘈杂的与喧闹,抛开一切忧虑和烦恼;动作紧松相间、刚柔相济、徐缓轻灵;呼吸匀细柔长,气机宣畅。安宁中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恬愉,自然而然由心而发,从而感受到“道法自然”的无为状态,体悟恬淡虚无的灵妙意境,进入健身气功?大舞以神领舞、心舞合一、神轻气爽任自然的最高境界。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3篇(健身气功易筋经几个动作)相关文章:

军训队列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3篇 学生军训队列动作要领及训练方法

军训蹲下起立动作要领总结7篇(军训中蹲下的动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