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生活化3篇 地理课堂学生活动

时间:2022-12-26 13:06:1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地理课堂生活化3篇 地理课堂学生活动,以供参考。

地理课堂生活化3篇 地理课堂学生活动

地理课堂生活化1

  地理课堂生活化的探究问卷调查表学校

  调查人:

  201 年

  月

  日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此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习策略。请你根据实际教学和你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认真真回答下列问题。无需署名。谢谢!

  一、选择题

  1、你最喜欢上()课A.B.C.D.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地理

  2、老师讲课时,能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A.能 B.有时能或有时不能 C.不能

  3、课堂上老师一般让你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哪些问题?()A.复杂问题 B.一般问题 C.简单问题

  4、河南是省会()

  A.西安 B.郑州 C.延安 D.太原

  5、延安市有多少个县区()

  A.13个 B.16个 C.不知道

  6、新疆属于那种气候类型()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7、延安市位于那个地形区

()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8、淘宝对西藏的东西不包邮的原因()

  A.交通不便 B 人口稀少 C 市场狭小

  9、课堂上老师运用自学方法(即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吗?()

  A.经常用 B.有时用 C.从不用

  10、延安地区的特产是什么()

  A.香蕉 B.柑橘 C.红枣

  二、简答题:

  1、你认为地理课上多讲身边的例子好吗?

  2、你认为学习地理有用吗?请举例。

地理课堂生活化2

  将“生活”融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 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经验,巧妙导入新课

  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新课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学生当地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熟悉的生活经验等一些地理现象,设计出地理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新疆》之前,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吃过葡萄干吧?说说葡萄干的味道。当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哪里能生产葡萄干呢?为什么本地不能生产?学生当然知道葡萄干产自新疆,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只有新疆能盛产葡萄干,而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就是要选择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感触特别深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趣味性,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南北方的地理差异”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三张图片:本地民居建筑风格、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浙江民居建筑风格。通过联系本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说明:为什么本地传统民居屋顶不那么陡斜,而是介于陡斜与平顶之间?再如:为什么北方人冬天要取暖,要睡火炕,而南方人一年四季都睡床?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因素探究其成因。这样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定会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三、引入时事新闻,融入课堂教学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过于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6月11日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非常引人关注,但在刚开赛几天后,就有一股寒流席卷了南非,不仅影响了赛事,还对当地人和前去南非观赛旅游的游客造成很大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南非海岸的500只小企鹅因此被冻死。说起这条新闻,学生只注意到南非有世界杯赛,没人对当地的气候感兴趣,但是当我说到寒流造成小企鹅冻死的新闻时,学生才显现出好奇。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

  类似的教学还有很多,如汶川、玉树地震,南方的干旱等,每发生新事件我都会在教学中引用,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分析、深切的感受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四、关注身边地理、促进课堂教学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多留意,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探究,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而通过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处处留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究其中奥秘。

  记得在学习西双版纳一节时,提到了西南地区的干旱,于是我引导学生回想去年辽宁省的干旱情况,接着又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里宽甸地区发生过大洪水吗?平常年份怎样?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宽甸地区降水状况,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这样的乡土地理知识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地理课堂生活化3

  浅析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构建

  云安县前锋中学 张荣湛

  我们知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应包括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展开,在和谐的教学互动气氛中进行,在学生的互动参与和探究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生活化课堂:有机渗透时事热点和乡土地理知识,让知识随时“触手可及”。

  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或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现实危机的简单对策,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如讲解“全球气候污染”时,课前我就安排学生分组上网搜集有关2011年南非德班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相关报道,特别注意收集“全球大气污染”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图片,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学生思考探究“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什么”等接近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灵活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整体教学的效果就突显出来了。

  渗透乡土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比如在学习“地图知识”后,就让学生去查阅家乡的山山水水的分布;在学完“天气与气候”后,让他们关注天气预报的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讲完“居民与聚落”后,让学生开展城市和乡村的地理调查,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城市或乡村规划布局的合理建议,还呼吁大家作好环保宣传,共建美好家园。这样,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阅历,提升了实践能力。如此寓教于生活,于实践,教学相长就水到渠成了。

  二、直观化教学:借助直观化教学手段,使重难点“原形毕露”。

  利用地理学科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强化地理学科特色。课堂上,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把一些专业性强、学生难理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转化为简洁、形象的视频信息或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是怎样形成的”知识点,学生一直以来都很难理解,但通过模拟视频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其形成原理,难点便迎刃而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活动化过程: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助学生“兴趣盎然”。

  地理课堂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学习,往往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成长,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

  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多地进行一些游戏、小组合作探究、辩论比赛、社会实践操作等形式的活动。当中,既有课堂上即兴发挥的,也有活动的成果展示,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发扬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知的探究精神,达到创新的学习成长目标。

  上生活化课堂、做直观化教学,让学生在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健康成长,是我们地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现代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

地理课堂生活化3篇 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课堂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3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总结)

地理教师课堂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培训心得体会共3篇 初中地理课堂小结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研究(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