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制度3篇 选举制度内容

时间:2022-12-30 02:23:3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选举制度3篇 选举制度内容,以供借鉴。

选举制度3篇 选举制度内容

选举制度1

  浅谈选举制度

  姓名:曹明

  学号:

  班级:11级公共管理一班

  关键词:选举,十八大

  一、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组织政权的形式,选举作为组织国家政权的古老的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反映了人类在治理国家中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代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民主因素是古雅典、古罗马国家某些民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选举活动从纯粹的社会性向阶级性转变,开始成为统治者组织与分配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选举活动被限制于非常有限的范围,只是少数人的民主,缺乏选举制度存在的必要的社会基础。

  选举制度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具有自身的价值体系与广泛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举制度理念与社会显示相互脱离的现象,使选举制度成为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选举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基础。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实现了民主的选举。

  二、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标志,在现代社会选举制度已成为组织与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形式。选举制度的性质决定于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产生与存在的目的是适应国体的要求,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法律途径。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人民性、民主性、与科学性。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对选举权享有主体的要求,意味着其享有主体应该是普遍的。除非因公共利益,任何人的选举权不应被剥夺。我国选举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抑、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我国公民的选举权没有资格限制,保证了足够的广泛度。

  身处一个民主国家,用用选举权应该是以为成年公民的基本权利,选举权的普遍性的实行可以说是民主的极大的体现,这使人们有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感觉。但是普遍性的实行过程中势必产生盲目与跟风。就举一例,我校选举地区人民代表,身为成年公民拥有一神圣的一票,但是在我投下那一票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庄重的感觉,因为我对被选人根本不了解。就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随便投下了一票,当时和我类似的同学还有很多。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选举权的平等性意味着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应一人、一地、一次、一票,这一般称为选举权的“形式上平等”。在我国还有所谓“实质上平等”一说,主要作法是:第一,照顾各方利益。选举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要依据“使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的原则”加以决定,还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代表的产生都以一定的人口数为基础,这都反映了它着重实质上的平等。第二,兼顾城市特点。

  选举法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规定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1:4)、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不同比例,这种规定如果单纯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不平等的,但这样规定是为了达到实质上的平等。第三,重视军队地位。军队占9%(265名)仅代表几百万军队。

  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的平等性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平等,它着眼于实际民主,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与可能性出发不断扩大实质民主的范围。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原来的八比一、五比一、四比一的比例一律改为四比一,体现了选举权价值向实质平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比例的调整虽然没有完全解决选举权价值不平等的现实问题,但毕竟向实质平等发展了一步。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直接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指由下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者由选民投票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级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

  人大代表就是人民间接选举的,很多人大代表说得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办事,要为人民服务。十八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各地区代表行使选举权的最大的会议,每位代表都各自代表着他所在地区的选民的意见。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

  无记名投票也称秘密投票,它是指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将选票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

  在近期开的十八大代表大会上,就是在会场四周放置投票箱,可以让各代表秘密的投票。实行秘密选举,有助于选民或代表在不受外界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信任的人。

  四、选举制度在十八大上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代表大会应该是选举制度的最终体现,他拥有极为开阔的选民基础,由来全国40个选举单位总共2270名代表组成,庞大的选民基础体现了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完善。40个选举单位本着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进行比例分配,做到了每个地区都有选民。2270名代表充分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几乎是人人都有选举权,人民当家作主。

  每位代表都是代表着他所在地区很多人民的意见,我国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每位代表的选票都是不记名的,绝对的保护了选民的隐私,是选民能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意识。选举权利在人大代表大会上的保障,选举法第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第52条规定“国家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给于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五、个人对中国选举制度的理解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应该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有的属性。中国的民主制度应该还不是纯粹的民主,应该说现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达到纯粹的民主。中国的选举就没有达到完全的平等,各地区的代表还是不能够按人数均分,还存在这不平衡的比例。1:4这个数字什么时候变成1:1的时候就应该是纯粹的平等了。纯粹的平等,绝对的民主,人人平等。

  在我国农村的选举制度上就存在很多陋习,选举的无记名投票原则被彻底的轰塌,选民

  毫无保密性可言,绝对的暗箱操作导致谁钱多谁当选的现象。金钱成为了农村选举的最大依靠,村民们手上的选票不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印上了金钱的符号。就拿我所在的村子来说吧,上次村民代表选举大会上的一张选票最高的居然价值1000元,这还不算上其他的物质补助。不知道是该悲该喜,喜的是村民走上小康幸福的道路了,悲的是村民选举的黑暗。

  看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村民选举知识选举的一方面,毕竟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城市的选举制度还是相当完善的。

选举制度2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即普选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的普遍性,其基本含义为:在一国,凡具有本国国籍、达到法定年龄(现代通常规定为已满18周岁以上)的本国公民都有选举权。

  我国的规定: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选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选举权的平等性是与复数选举制相对应的。复数选举制是指一部分选民只能投一个票;而另一部分有特殊身份的选民却可以投几个票,或者一部分有特殊身份的选民虽然只能投一个票,但所投选票的效力大于另一部分选民的选票效力。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议

  机关,或由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4.无记名投票原则:指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或表决时,选举人或表决人不必在选票或表决票上署自己姓名,并由本人亲自将选票或表决票投入票箱的方式。

  5.差额选举的原则: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选举权利保障原则是贯穿于选举法始终的又一项基本原则,其主要含义是指选举人选举权利实现的有保障性。

  7.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的罢免:是指选民对选出来的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的权利。

  现代多数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第一,权威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代议机构是否真正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是否是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代议机构是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实际影响力。

  第二,普遍性原则。该原则涉及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是指是否实现了普选权。

  第三,平等性原则。该原则是指“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不允许任何选民享有特权。没有平等性的普遍性,不是真正的普遍性。平等性原则包括三个问题:差别选举制问题;复数投票权问题;少数派的利益问题。

  第四,透明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举的充分开放和公开,它包括国事公开、候选人提名和情况公开、选举过程和结果公开、竞选费用开以及当选议员的观点主张公开等。

  第五,自由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民投票是出于自愿并且有选择余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强制投票问题;秘密投票问题;选举的物质保障问题;选举的自由度问题。

  现西方选举制度的作用:

  第一,政治录用方式。选举制度最直接的一个功能就是确定公职人员。

  第二,实现代议制的方式。现代西方民主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的。第三,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有世袭制、委任制、指定接班人制以至政变等,选举制是现代西方最基本的政府交替的方式。

  第四,政府权力合法化的方式。在现代西方社会,选举成为检验政府权力的有效性和是否获得人民同意的基本方式。

  现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在于:

  第一,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稳定政局方面。现代西方选举制度为政府权力的和平交接和转移提供了有效保证,从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第二,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动了公民的参与和积极性。现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以真实的、普遍的选举为标志的,选举制度不仅是一项

  重要的政治制度,而且作为社会制度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第三,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公民教育方面,选举比政治说教更直接也更有效。

  现西方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举中的金钱控制问题。西方国家的选举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

  第二,选举迎合选民问题。候选人在选举中未获得更多的选票,往往根据选民的眼下需要制定竞选纲领和做出政治承诺,而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第三,选举地理问题。执政党通过对选区范围巧妙的划分使自己在选举中处于较有利的位置,这与选举的平等精神是相违背的。第四,选举的实际影响的减弱趋势问题。随着议会地位的降低和行政权力的膨胀,选举的作用在现代西方社会就显得夸大了。

选举制度3

  瓯海区人民法院组织选举制度

  1、党组织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换届选举,应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2、党总支、支部委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采取“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会一般采用直接选举。

  3、选举应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召开群众会议、党员大会,按规定职数和选举办法,民主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此基础上,召开党总支、支部委员会议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召开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酝酿确定候选人,报上级党委审查。

  5、召开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会议进行选举,由上届委员会主持。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由上届支部书记主持。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6、选举产生的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构组成人员,报上级党组织批复。

选举制度3篇 选举制度内容相关文章: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篇(教学仪器使用制度)

2022公司规章制度格式范本精选6篇(公司规章制度文本格式)

电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篇 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

农贸市场计量管理制度3篇(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制度)

农业局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2篇(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财务控制与稽核审计制度3篇(内部审计稽核制度)

瓦斯监控系统制度3篇(三级瓦斯排放制度)

《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心得体会合集3篇(农业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中规定纪律处分方式)

Xxxx县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情况总结3篇(北京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农机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3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