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3篇 曾国藩家书 读书

时间:2022-12-30 05:48: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3篇 曾国藩家书 读书,供大家阅读。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3篇 曾国藩家书 读书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1

  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 读书习字依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倡导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有关怎样读书的著作。不论读何种书籍,都要坚持做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我认为,所谓有志,就是不甘为人后,应争先恐后;所谓有识,就是知识学问无尽头,不能井底蛙观天;所谓恒,就是读书有恒心,雷打不动,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成事。

“无论何书,总顺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这不是个简单的学习方法,它的深层意义是:一个人的知识是时间的积累;没时间的堆积,熟读书中的知识,就不可能透彻了解和系统掌握书中的要领,得到完整的知识。读书要专,还在于读书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这样才能掌握书中的全局,明了书中的精处。读诗,也是古人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曾国藩说:“弟要学诗,先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这不仅能了解一些典故,也能提高写作水平。先学一体,然后再顾及其余,看来,也是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当今,倡导读书,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全民读书活动中,不仅应倡导民众读新书、读好书;还要读些旧书。所谓旧书,就是那些被证明见解卓越,质量上乘的经典名著。当然,还要读些古人关于怎样读书,其中有读书的责任、目标、方法等的专著。这对于我们开展读书活动也具有深刻启示的。

  再看看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我就汗颜: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经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

  前三条是为读书做的准备。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最重要的,读书不能以浮躁之心读,更要重视做读书笔记、随手摘记、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当明确,读书遍布其终生,读书之勤,古今少有,这种精神正好激励着我们年轻人,以读书为高尚之举,以读书为兴家之道,这或许是每一个读曾国藩的年轻人最有收获和最有价值的东西,要是每个人都能够用曾国藩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前进之路,能够用曾国藩的勤奋之举引领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将得到无法衡量的提高。

  第三,修身方成君子

  曾国藩的人生目标--- 内圣外王。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是禽兽。圣具体指诚信,自律,俭,勤,公正,躬身亲入等;外王指的是有理想,志向高远,意志坚定,有毅力,有忍耐力。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首先是诚,为人表里如一;第二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端庄严肃有威严;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行事。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成不了大事,太刚了则会折断。刚不是蛮横,而是敢于进取,柔不是痹弱,而是虚心谦让。做人应当坚挺,之后才是立志、明强、慎独、勇毅、谦虚、习劳。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机会,最终成就了曾国藩。

  每个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比如曾国藩最后大战太平天国,一统湘军等等。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评论员,也不是历史学者,自己的资历就读书、修身这两点就够我学之一生,受之一辈了。

  第四,治家而平天下

  曾国藩的治家四法可总结为以下四点:耕读为重,祭祀为孝,习于勤劳,善待亲邻。

  中国是历经千年的农耕大国,重农思想也贯穿了曾国藩这样的大员。曾国藩训诫子弟,宁可世代为耕读之家,也不愿沦为玩世不恭的宦官子弟,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与诸弟书》中说:“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重视孝道的他以祭祀为敬孝道的方式。自古以来,中国人最讲求对祖先的祭祀.因为追念远祖,深怕有辱先人,自然不敢为非作歹,自我的德性便能做到朴实厚道.所以曾国藩对于祭祀祖先非常重视,常交待其夫人必亲自办理.。

  此外,他同样认为人需要勤,常以早起为生活的起点,他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与纪瑞书》中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人绝不可能独善其身,或独善其家,所以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显得更为可贵。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廿一日与诸弟书》中说:“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素志也。”可见周济亲族.善待邻里,也是曾国藩显达时一直抱持的待人态度。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空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都无不展示着一代英豪的超人远见。见贤思齐,我们对他的理念有所借鉴,也必然有助于人生的进步与升华。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2

  我看了大部分的评价,感觉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个人的传记和家书我都看过。他之所以被称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因为他的一些做法已经映射出了后世的《矛盾论》了。尤其是《曾国藩家书》里面,你可以读出里面的顺水成章,顺势而动,一切都很自然的一种心境,他以前是一个改造社会者,看不顺眼的就想改,后来变成了一个顺势的老麻雀,这些从日子以及家书里面看出心境的变化……

  曾国藩出生阶级本身就高,最希望的事情就是青史留名。他在任的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清官路线,爱名声。对他最大的改变是父亲去世的那次,他改变了很多想法。这里已经有一点《矛盾论》的影子了——清官和贪官的矛盾,读书人和墨吏官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清朝和太平天国是主要矛盾,所以他团结了所有地主阶级能够团结的人物,以前他看不起的、以前他怕惹祸上身的,只要能对我反天国事业有帮助,就是我们的朋友!谁能掏钱帮我武装,谁能支持人力充军,谁就是我们的朋友,至于将来打完——名声大过天,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顺手干掉他们,矛盾要一个一个慢慢解决嘛。

《讨粤匪檄》,这就是统一战线,喊出大矛盾,消除小矛盾,把地主家的读书人团结到一起了,从这一刻开始,太平天国的敌人就不是满清,而是几千年以来的封建文化守护者!这招是最狠的。随着更多人看到,更多人觉醒,投身于封建文化的保护中,把既得利益者的力量团结了起来,这何等高明!它指明了,我们输了你们也完了,所以你们要支持我们。

  如果太平天国只是农民起义,还有胜利的可能,地主老爷们早就受够了清朝官员打交道,说不定换一个新面孔心情更好,可是曾把农民战争升级成了宗教战争,如果胜利破坏的是旧秩序!这招几乎无敌,在没有共产主义之前出来几乎是无解的,太平天国早期是有一些聪明人,搞出了天下土地平均分配的制度,有一些共产的影子。甚至还有“穿越人士”洪仁玕写出了高度具有资本主义指导水准的建设纲领。

  但是无力回天,为什么?因为当时商人的水平看不出太平政权对于他们的支持(除非是香港澳门的商人),自杨秀清死后,制度混乱,上层极速腐化,烂得比满清还快。

  对比其失败就很明显,能够争取的力量没有争取到,底层平民力量渐渐消散,中层商业手工业支持者完全没有互动交流,高层地方维护者秩序坚决反对。而反观曾国藩,他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分析力量的对比,虽然没有写成《矛盾论》,但是给后世的人很多启发。毛和蒋两人都喜欢曾,但是两人喜欢曾国藩是完全不同的喜欢。

  毛喜欢曾,是政治家的角度的喜欢,团结大多数干掉少部分,然后再团结其中多的,干掉少的,无限循环,就统一了思想嘛!而蒋本人出生书香门第,喜欢他作为读书人的喜欢,家书啊,诗词,字写的不错,日记也写得很激情嘛!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蒋公的很多小清新的地方,觉得他还是有点意思的。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3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有人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2022曾国藩家书的读书笔记3篇 曾国藩家书 读书相关文章: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4篇(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