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800字

时间:2023-11-07 10:41:00 调查报告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800字,供大家参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800字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1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xx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部、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部、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xx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xx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3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除砚山等部分县有少量配套资金外,多数县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通畅工程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20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20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20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20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20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