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指导2篇(读后感指导课教案)

时间:2023-03-02 02:16: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后感指导2篇(读后感指导课教案),供大家参阅。

读后感指导2篇(读后感指导课教案)

读后感指导1

  其实读后感可以写很多方面的内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令人感想深刻的地方有很多:

  1.书或文章的内容令人感动。

  例如像《爱的教育》这本书,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2.书或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发人深省。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告诉我们要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书或文章的写作方法新颖,语言丰富,描写细腻,意思表达准确。

  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那一段,林冲先是沉着应付,接着寻找时机,变守为攻,只是巧妙地“抡棒一扫”便把洪教头打得扑倒在地,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佩服至极。

  以上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写读后感内容,我们可以就以上几个方面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集中笔力,生发开去,写出自己真实的体会感想。

  三、学习方法

  1.读后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读,第二部分是感。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感是读后感的重点。要写一篇感情真实,令人感动的读后感,必须要认真读原文,特别自己深有感触的内容更要多读、多想,把书读懂读透了,才能产生丰富的或者深刻的感想体会,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是写不好读后感的,所以说“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而“感”是读后感的重点,读后感重点是要把感想体会写具体。写感想体会时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点入手。这个“感”应是发自内心的,确实是读完文章后深受教育,深受感染的“感”,最好使读者读后也深受感染。

  2.见课文“写作导引”(130-131页)的三个注意点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读后感提纲。????????

  3.一般方法:

  (1)引,即引出所读的书或文章,简要地叙述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2)议,即对这本书或文章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内容进行议论。

  (3)联,即联系生活实际或在书籍、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人和事来谈感想。

  (4)结,即用一两句精要的话总结自己想要阐明的感想或见解。

  以上是我们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也就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叙述,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体会才是最最关键的。

  4.切忌:

  (1)复述原文。

  所谓复述原文就是大量地叙述原文的内容,占了读后感的大量篇幅,使得“读”成了重点,而“感”成了次要内容。有人因此而笑称“读后抄”,我们这次写作可不能成为“读后抄”哟。

  (2)感想杂多。

  感想杂多就是指感想的内容多而零碎。有一位同学在写读《二泉映月》有感时,当他读到二泉的美景时便大谈自己的感想,说二泉怎么怎么美;当读到阿炳的悲惨命运,他又大发议论,说阿炳怎么怎么可怜;当读到《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时又大谈感想,说这首曲子怎么怎么好听,文中的词语怎么怎么优美。这样整篇文章感想多而杂,没有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来谈。我们这次习作只要抓住自己感想最深的一点来写,集中笔力,生发开来。

  (3)感想空洞。

  所谓“感想空洞”指的是说大话,说空话,不切合实际,甚至还有说假话,无病呻吟。例如有的同学一写读后感就像是在写检讨书,说自己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这儿不如别人,那儿不如别人。如果在这方面有真实感受,确有其事,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无病呻吟,硬往自己身上套,甚至编几个谎话。

  5.师小结:一篇好的读后感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而且表达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最常见的就是先简述原文,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先写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再联系到文章内容,然后谈自己的感想。但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感想与文章内容穿插起来写。一边结合内容,一边谈感想,有点夹叙夹议的味道。

读后感指导2

  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区域活动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还要保证达到教育目标。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怎样科学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呢?

  近期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区域活动的书籍。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知道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间的差异与互补。《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回归区域活动现场,观察记录—解析—感悟—研讨区域活动。教师能真正了解幼儿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幼儿的行为提示教师应该对区域环境和材料做什么样的调整,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等等,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即离开区域活动的现场,就不可能存在指导的艺术。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建构馆、超市、交通局、娃娃家、益智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

  一提到区域活动,在我们的老师中间可能有人把它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一种补充或者把它看作集中教育活动后幼儿的放松游戏,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偏颇的。区域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它与集中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

  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应注重各活动区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达成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并根据不同主题的进程及时而有目的的调整、补充、变化区域中的材料。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么多材料?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现成材料,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积累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原来他们平时用后的饮料瓶、饼干盒等等都是可以拿到区域来做材料的,这就让幼儿想到了去收集这些材料,活动区的材料不就充实了吗?不过对这些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还有花生壳、小石子等都可用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很多材料都可以投放到区域中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读后感指导2篇(读后感指导课教案)相关文章:

《史记故事》读后感11篇(史记故事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优秀心得精选7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想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3篇(《骆驼祥子》读后感)

关于骆驼祥子读后感5篇(骆驼祥子读后感瑞文网)

《经》读后感3篇 读经典读后感

芦花荡读后感3篇 《芦花荡》读后感

小公主三年级的读后感年4篇 小公主,读后感

二年级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3篇(小学二年级读神笔马良读后感)

小公主六年级读后感笔记3篇 小公主读书笔记阅读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