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3篇

时间:2023-03-07 06:00:21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3篇,以供借鉴。

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3篇

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1

《鸿门宴》一文中有一个重要细节:项羽出卖曹无伤。事实上,只要一个人不是白痴,就应当知道自己说出曹无伤的名字。那曹无伤就必死无疑!但项羽为什么要说出这个名字?您也许认为这是他天真无邪或头脑简单?

  这根本就是项羽为了推卸责任,不顾别人死活的做法。

  本来项羽想杀刘邦,这全是出于政治利益的思考。和曹无伤有多大关系呢?范增不是也一个劲的劝项羽杀刘邦吗?甚至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气得大骂竖子不得与谋!项庄舞剑不是也意在沛公吗?项羽也是在患得患失之间想杀刘邦,只是刘邦一意俯首称臣的作法。使项羽无法轻举妄动罢了!因为如此背景下杀刘邦,政治失分太多!

  但项羽为了掩盖自己杀刘邦是出于自己政治利益的思考,为了向天下人推卸责任。才不顾曹无伤的死活,把自己想杀刘邦归于曹无伤的挑拨!于是曹无伤遂死!

  他无心机吗?

  唐高宗想废武后,被武后责问的哑口无言。就说我本无心废你,只是上官仪劝我罢了!于是上官满门流血。高宗这种做法叫天真吗?

  如果这种不顾别人死活的做法叫天真。那司马昭杀成济全家,岂非就是出于对曹魏忠心无二的态度?当年成济死时,大骂司马用自己全家人的鲜血以掩盖自己不臣之心。其实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曹无伤有语,在死前肯定也是大骂项羽为了推脱自己责任而且不牺牲自己。其实呢?他项羽想杀刘邦与否,哪是曹无伤挑拨的结果?

  明明是自己一肚子肮脏的想法,却偏偏极力装做清白之状。把责任全推给别人,虽然一切早已长眼睛的人都知道!但他们就假装自己清白。这根本是政治家的卑劣伎俩!这怎么算得上天真呢?

  至于有人说,项羽嗜杀是不错,但他从来不杀比他弱的人。《通鉴》中说项羽屠城,但死于屠城的人,有几个是强者?《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入某城,因为费了很大力气攻了这座城,所以项羽要把城中15岁以上的人都活埋。幸好有个勇敢的小孩子劝项羽说,您如果屠城,以后哪座池还敢投降,他们岂非都要拼命替彭越卖命。于是一城生灵才得以解救。假如果真要屠戮15岁以上人,他们难道都是强者吗?肆意屠城者,秦末唯有项羽。

  至于一夜活埋20万人的事,整个中国历史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白起比他厉害,被秦王逼死时说:我死也是老天要报应我,因为我曾活埋了30万人。李广一生未封侯,曾哀叹再三,却说自己曾活埋900个降卒,大约是老天报应自己吧!可见这两个人,还多少有点天良存在。

  项羽呢?临死前,就高呼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连一丝忏悔也没有!这种冷血的人,这种杀人不眨眼的人。难道也配称英雄?

  把刘邦的父亲绑到肉案子上,向刘邦要求单挑。固然幼稚近于白痴,但他这也看出他不择手段的态度。只因知道杀了刘太公实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不杀罢了!就好象不杀刘邦,意义差不多吧!

  如果细看项羽的众多所为,其实都是有着极深的政治远见,哪点象没有政治头脑的所为?

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3

  今年初二,我和爸爸在电影院观看了历史大片——《鸿门宴》,通过这部电影,让我真正对楚汉战争有了认识。

  这部电影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秦末年,天下大乱。乱世里出现了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豪杰。项羽自己为霸王,刘邦斩蛇起义。两人结拜为兄弟,并约定 “先入咸阳,册封秦王”,而霸王比刘邦慢了一步进入咸阳,自己还想作秦王。就在鸿门摆下宴席,请刘邦赴宴,志在杀死刘邦。而刘邦能屈能伸,巧妙应对,化险为夷,终于逃出了鸿门。为楚汉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我是一头雾水。从头打到尾,根本不知道讲述的什么事情。甚至中间越看越搞不懂,都快要睡着了。回家后爸爸让我查了查历史书,按照历史书上讲述的故事,我和电影一对照,顿时茅塞顿开。原来历史就这么简单。下面就随我的镜头来瞧瞧这段历史吧!

  典故一:荆轲刺秦王

  荆柯刺秦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荆柯带着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地图来到了大殿上。但秦王打开地图,荆柯马上拔出了地图里藏着的快刀。秦王一时着急,竟然拔不出宝剑。只好绕着柱子乱转圈。最后终于拔出了宝剑,一下刺到了荆柯的腿,荆柯倒地后被武士们乱扔分尸,荆柯就这么“为国捐躯”了。

  典故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的代表肯定就是舞剑了,当时在鸿门宴上,项庄提出要舞剑助兴,可宝剑招招式式直逼刘邦,几次险些扎住刘邦。就在这时,项羽手下的奸臣项伯大喝一声:“你一人舞剑有何意思,我来陪你舞!”说着就是死死的保护着刘邦,挡住项庄。把刘邦吓的魂不附体,脸色苍白。这句话中沛公指的就是刘邦了,因为刘邦当时实在沛县做官,所以称之为沛公。

  典故三:韩信的故事

  韩信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将,可他的一生比较坎坷艰难,他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他小时候不思进取,又一次他佩戴宝剑在街头乱转,碰着一个流氓。韩信不想在街头动手,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那个流氓的胯下爬了过去。这就是历史典故《胯下之辱》。

  韩信走投无路,只好去钓鱼为生。韩信在河边曾碰到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经常把自己的饭给韩信吃一半。韩信说自己以后必要报答,老婆婆却甩下一句:“我给你饭只是看你可怜,不求你报答!”从此韩信暗中下功夫,努力学习,终于成了大将。他还找到了老婆婆,给了她一千两的金子呢!这就是历史故事《一饭千金》。

  从此以后,韩信投靠了项羽,做了一个传令官,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他又投靠在刘邦的部下,但也得不到重用。韩信只好离去。刘邦手下谋士萧何听说韩信走了,连夜追赶,终于追上了韩信,请他投靠刘邦。在萧何的再三推荐下,刘邦重用了韩信,封韩信为将军。韩信开始辅佐刘邦,帮刘邦训练军队,明修栈道,等待实际成熟后,暗度陈仓,顺利拿下齐国。韩信劳苦功高,却得不到刘邦的奖赏,想在开始造反。接过被萧何骗到安乐宫,暗设埋伏,一举把韩信刺死。这就是历史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典故四:霸王别姬

  刘邦顺利逃出了鸿门宴,势力一天天的强大了起来。项羽是一介武夫,竟然赶走了他身边的谋士范增。他的势力一天天的弱小了,项羽部下的很多大将都投靠了刘邦。终于,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的乌江边。一天项羽回到营帐里去见虞姬,对虞姬说:“刘邦的军队已经把我们包围了,无法突围了。你自己另选君主吧!”结果他的妻子虞姬听完后横剑自杀了,项羽悲愤万分,埋葬了虞姬,发誓要血战沙场。这就是有名的《霸王别姬》

  典故五:四面楚歌

  就在那天晚上,张良率领部队在四面八方奏起了柔和的楚歌声。不少士兵都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人,纷纷逃走。一夜之间,项羽的军队只剩下了800多人。来日一场大战,项羽的军队只有24人了。项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败落到这种地步,在乌江边横剑自杀。

  一部《鸿门宴》电影,存在着这么历史故事,也被我这么简单的学懂了。历史并不是很枯燥,中华5000年的悠久历史,只要我们细心地学习,用心体会历史,才能做好事。

鸿门宴寒假读后感怎么写3篇相关文章:

寒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左右)

年寒假读《城南旧事》读后感7篇(《《城南旧事》》读后感)

寒假名著读后感作文3篇(名著阅读寒假作业)

阿长与山海经寒假读后感作文3篇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雷雨寒假读后感作文3篇(雷雨寒假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凡卡小学寒假读后感3篇(小学生寒假阅读书籍读后感)

时代广场的蟋蟀寒假读后感3篇(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怎么写)

鸿门宴读后感寒假作文3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作文)

老人与海寒假读后感作文3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作文

鸿门宴的读后感作文3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