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列车读后感共6篇(《孤儿列车》读后感)

时间:2022-06-08 13:10:59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封闭列车读后感共6篇(《孤儿列车》读后感),供大家赏析。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6篇(《孤儿列车》读后感)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1

  《孤儿列车》读后感

  小说讲述了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莫莉,因一份社区服务认识了一位91岁的老人薇薇安,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是孤儿。

  莫莉的打扮很朋克,她有意把自己伪装成这个样子,她不愿意接触任何人,也不想让任何人了解自己。因为她是一个孤儿,我不想过多的解释,我想你会懂的。她经历了很多寄养家庭。有好有坏,大部分都不会太好,这些我也不想多说,你可以自己想像。你是不是会问我,那你还想说点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能写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是随意,随意说,随意写。写给自己,写给懂自己的人。

  莫莉现在寄养家庭的女主人也不太喜欢她。莫莉当然知道,他们只是为了政府拨给的抚养费而已。她常常跟自己说,到了十八岁一切都会好的。我想起了小说里的一句话“长大成人是一种解脱”。莫莉很喜欢《简爱》这本小说,于是在图书馆里她偷了一本最破的《简爱》,结果在一支脚刚刚踏过图书馆的门时就被发现了。为了不去少教所,莫莉选择了朋友介绍的社区服务,为一个老太太整理阁楼物件。

  莫莉对于给一个老太太收拾阁楼起初没多大的兴趣,有时甚至还想如果在这个时间在少教所里兴许也不错。薇薇安看着莫莉每天整理出的每一件东西,这些东西是她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莫莉听薇薇安讲述每一段寄养的故事。慢慢的,她喜欢上了,哦不,也许这时还不是喜欢,那我应该用哪个词呢?共鸣?嗯,总之莫莉开始接受了这个社区服务,是从心里接受了它,接受了这个有故事的老太太。相比之下,薇薇安的过去会比自己要悲惨的多,但是她说不上是同情还是震撼,也许这也是我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场大火,薇薇安失去父亲,两个双胞胎的弟弟和一个还很小的妹妹梅西,她的妈妈被送进医院。那时是1929年。薇薇安9岁,她永远都记得她的邻居抱着她的妹妹跟她说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从那时起,她便被社会福利机构送上了一列火车,跟她在火车上的还有一些和她一样没有人抚养的孩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孤儿列车。列车向前行驶,每到一站,这些孩子都会按大小个排成一排,等待好心人的收养。很小的孩子被分给大一点的女孩子照顾,当时的薇薇安叫妮芙。管事的夫人也分给她一个还需要人抱着的男孩,他叫卡迈恩。这些孩子里面当然也会有一些调皮的,比如说“德国仔”,后来因为他太难管教了,管事的夫人为了把他和其它男孩分开,让他座在了妮芙旁边。他们也慢慢的熟悉起来,他比她大些,具体大几岁我忘了。火车的站,这个“德国仔”和卡迈恩都被收养了,妮芙和几个没有被收养的孩子回到了火车上,等待下一站是否会有好心的人可以收留他们。“德国仔”说过,他想和妮芙有个约定,长大以后一定会找到彼此。妮芙下一站被一对做服装生意的夫妇收留,从此她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收养,还是用寄养或收留比较合适。这对夫妇给她改了名字叫“多萝西”,这个名字也延用到了下一个寄养家庭。在两个寄养家庭里,多罗西过得很不好,吃不好,住不好,每天还要干很多活,第二个家庭答应让她上学,可是环境却远不如个。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因为第二个家庭的男主人欺负她的时候,女主人看到了,骂她,叫她滚。于是她真的就这么走了,一路走到学校,很庆幸那天她没有被冻死,对于她来说,只要不冻死,对于她就是一种解脱。老师是一个好心的姑娘,她和房东说好让多萝西先在房东的屋子里住几天,直到福利机构帮她找到下一个合适的家庭。房东太太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因为都是爱尔兰血统,她格外照顾多萝西。最后也是在她的介绍下,多萝西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这次真的是收养,他们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从此给她改名叫薇薇安,这是他们死去的唯一女儿的名字。薇薇安终于可以在爱的包围中慢慢的长大,后来他真的遇上了“德国仔”,他已经是一个钢琴手,他们相遇在一个酒吧。久别后的重逢,什么都不用多说,因为他们彼此都懂。后来他们结了婚,“德国仔”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薇薇安接管了养父母的百货商店。再后来,日本空袭了夏威夷的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德国仔”参了军,很不幸后来牺牲了。当时薇薇安已经怀了孕。为了逃避现实,薇薇安把唯一

  的女儿送了出去。慢慢的时间会让她淡忘过去。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不是忘,只是淡而已。几年后,她嫁给了“德国仔”的战友。她爱他,但不是对“德国仔”的那种爱。

  生活在XX年的莫莉对于薇薇安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这次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社区服务,她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点。有一天她在网上搜索有关孤儿列车的事,真的有好多,她于时把从薇薇安那听到的名字都搜了一遍。她找到了卡万恩。她也找到了梅西,找到了薇薇安的妹妹,她并没有死,她被当年的邻居收养了,他们骗了她,当时梅西根本没有死。再往下看,发现了一则讣告,梅西已经去世了。莫莉犹豫应不应该告诉薇薇安,失去,得到,再失去,会不会对薇薇安来说是一种打击。在一次与寄养家庭女主人的争吵下,莫莉离开了家,般到了薇薇安那,当天晚上,她告诉了她梅西的事。薇薇安当时是很兴奋的,但在后来得知梅西已去世的消息时,她比莫莉想像的要平静。这是她这个年纪和我这个年纪所参不透的一种平静。莫莉还很好奇薇薇安以后的故事,她却说没有了,只有这么多,以后就很幸福了。过了些日子,薇薇安家里安装了电脑,她终于准备好让莫莉帮她找世上唯一的女儿了。

  小说的结局很好,那一天,她的女儿带着孙女一起来看望她,那种画面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幸福,很幸福,那种幸福是我们体会不到,但是我们一定会祝福他们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孤儿列车上的很多孩子可能都曾过着卑微凄惨的生活,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和薇薇安一样,一定会有一种幸福在等待他们的。“我的一生,感觉处处偶然,一次次偶然地失去,一次次偶然的相遇,然而平生次,我感觉眼前仿佛是宿命”。是啊,我们也会经常抱怨失败,抱怨不公平,抱怨别人,抱怨环境,可是当我们经历过这些,获得成功,快乐,理解,幸福时,我们一定会感谢宿命。感谢宿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2

  读《生命列车咏叹调》有感……人生真的就像是一列旅行的火车一样,我们的出生是全新的起点,我们的死亡是自己的终点,《生命列车咏叹调》读后感。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经历、困惑和喜悦都是我们旅途中所特有的风景,那些只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从出发开始,我们就不可能站在原点了,也没有往回走的道路了,就像时间不能倒一样,我们可以做的只是把头伸出窗外,简单的向后看一下,回忆一下我们生命中走过的所有人,读后感《《生命列车咏叹调》读后感》。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开始,都是崭新的旅程,往前走,我们还会有烦恼,迷茫,不知所措……可是也正因为这些我们的旅程才能不断的丰富,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的完善,在新的旅程中我们会改变,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接受新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再次迷惑…… 一路走过来,我们不能改变和预见它的方向,但是在一些人中途离去时,我们可以祝福,可以报之以笑容,也可以回忆!在新的人上来时,我们给予欢笑和掌声,那么有一天我们走到终点的时候,车上的人在想起我时,至少脸上挂满的是回忆的幸福和曾经一样的微笑……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3

  归途列车读后感

  归途列车读后感

  导读:读后感 归途列车读后感

  【篇1:《归途列车》读后感】

  张丽琴是一部叫做《归途列车》的纪录片中的四川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和普通的农村小女孩一样长大了,但她的父母还在她一岁的时候就去南方打工,所以她是她的外公外婆带大的。她和外公的关系很好,在外公去世后,她经常一个人去给外公烧纸,并向外公倾吐自己的心思。张丽琴不喜欢父母,不仅父母从小就没能陪她长大,而且老是逼她认真读书。她可能也因为成绩不是很好,因此对此感到厌烦,于是在她十七岁的那年,她决定像村里的伙伴那样去南方打工。因为她需要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像其他的任何一个女孩一样,她需要钱和漂亮的衣服。

  张丽琴到了离他父母不远的一个做服装加工的公司上班,此举令她的父母非常的痛心。她的爸爸和妈妈都认为在南方这么辛苦的打工赚钱,都是为支持孩子们能够专心上学,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孩子要想真正的走出从农村到城市这条路,就得好好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唯一的正道。但他们的孩子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点,仍然辍学来到这这个高速发展但污染极其严重的南方城市打工。张丽琴刚来到这里并不适应,长时间的重复劳作令她感到疲惫,饭菜也是难以下咽。

  归途列车读后感

  她的爸爸来看她了,并转达了她妈妈的问候。一家三口都在这个毫无幸福感的城市里打工和互相关爱着,他们以及和他们相似的农民工们辛勤的劳作着,此举支撑了整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业,甚至为2008年的经济大危机做出了脊梁般的贡献。张丽琴也就是在这一年,她用自己赚的钱买了较流行的衣服,也烫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头。在烫头的时候,发廊里脑袋蓬炸的年轻“发型师”“真诚”的对她说,给她做的这个是洋人的发型,这句话应该能给张丽琴某种信心吧。她在走出那家路边拐角的小发廊时还像大多数刚做完发型的女孩般微笑着挥手致谢。

  2008年的年初,张丽琴一家三口决定一起回家过春节。这年一月份的大雪给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在内的20多个省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湖南等地的铁路受阻而导致广州的大批农民工滞留好几天,期间所造成的混乱和惶恐不仅令在场的人记忆深刻,也同样使每个观看这部记录片的人受到刺痛。张丽琴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我不知道这会对她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但至少让她见识了这些社会底层人命运卑微与坎坷。他们最终回到了那宁静安逸但封闭的农村,一家人也终于在新春佳节团聚了。张丽琴的妈妈很开心的看了她弟弟的成绩单,并为她弟弟能取得的较好成绩而自豪,这似乎能给他们这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带来改变命运的希望。也就是在这个春节,出于叛逆期的张丽琴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并遭受了父亲的第一次

  归途列车读后感

  的殴打,这使她更加坚定了要自己闯荡和赚钱的决心。这年夏天她剪掉了精心呵护的长发,只身来到了深圳,开始了她打工的生活。张丽琴刚开始找到的工作是在酒吧卖啤酒,老板教育她说,顾客永远是对的,对此她并没有发表看法,只是默默的干着自己的工作。

  也就是在这一年,北京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张丽琴和全国甚至包括全世界的华人一样守在电视大屏幕前看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始。他们对祖国的强大和辉煌的事迹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含着热泪,看着一枚枚金牌在中国健儿身上产生,并祝愿能获得更多。张丽琴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对于灯红酒绿和劲歌艳舞也能融入其中,她和身边的那些年轻的男女一样,在鬼火般闪耀不定的灯光和震耳的喇叭咚咚声中,也扭起了在寂静的农村永远不会扭动的舞姿。……而离深圳不远的另一个南方城市,张丽琴的父母为了家中的儿子不重蹈姐姐的路,她母亲决定回家照顾儿子和家庭。张丽琴的母亲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朴实农村妇女,她一方面担心家中的孩子,期间给村中的神灵们烧心许愿希望她女儿张丽琴能变好,另一方面也心疼丈夫孤身一人在外打工辛苦。最终,他们还是把最重要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部纪录片是年轻的导演范立欣的第一部独立记录长片,忠实记录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艰苦生活,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回家过年,那真是一场地狱之行的真实体验。这部片子在国际上获得了不少的大奖,

  归途列车读后感

  特别是那清新而真实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部片子是这次清华美院纪录片展映的开幕影片,导演范立欣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片子,他想从一个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试图通过这种纪录片来影响这些在校的并将来能成为社会主流的大学生们,希望他们关心一下这些底层的农民工们。

  【篇2:《归途列车》读后感】

  这部影片以一个农民工家庭为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当代农民工的悲苦。从中我们也看到一个家庭的完整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首先,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共同生活,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有着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从片子中我们看出,女儿对父母是很想亲近的,但由于自小分离,感情疏远,双方都无法相互理解。从中我们看到影响他们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家庭成员间的区位距离,家庭成员间的区位距离大,交往和沟通的频率低、次数少。相互关系就较为疏远。影片中的家庭就是如此,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父母也觉得自己跟孩子没有话说,孩子也不听父母的话。相比之下,女儿觉得爷爷奶奶才是更亲近的人,是爷爷奶奶陪伴他们长大。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哀,父母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的出发点外出打工,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怨恨。最终女儿为了自由或是一种报复也离开学校、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尽管不适应,

  归途列车读后感

  但她觉得自由就是她的幸福。

  影片中的夫妻关系较为良好,我注意到丈夫对妻子是很关爱的,比如帮妻子洗衣服,给他倒洗脚水等。我想如果妻子没有跟丈夫一起外出打工,那么女儿与妈妈的关系不会这么糟,而夫妻关系倒是会出些问题,这也给我们以警示,农民工生活的进退两难,以及在金钱与亲人间的艰难选择。

  从家庭功能角度来看,这个家庭首要功能肯定是家庭功能,父母为了给儿女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以给予他们好的学习条件,这又是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及家庭的情感满足功能,但很显然,这个家庭没有满足最后这一功能,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分离造成双方缺乏沟通,很难理解彼此的心理。其次,这个家庭也在起着赡养老人的作用,这对夫妻属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他们外出打工也是无奈之举。我看到家里农田的收割全靠老人与孩子,的确觉得外出打工的代价太大了,让孩子一个人处理这么多事情,不叛逆才怪,这也是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根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家庭的精神生活和个人的心理状况是令人关注的。家庭是给其成员提供情感安全,心里安定的港湾,但显然,影片中的家庭没有做到这一点,女儿外出打工投考的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父母。

  这里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我的一个亲戚家在黑龙江,现如今

  归途列车读后感

  在北京打工,小女儿从小随父母搬家,他们在大连工作过3年,随后转战北京,在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中,小女儿的学业很差,不得不也和父母一样做打工妹,这样的生活中,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在还未成年的岁数,就去赚钱养家,是一种潜在的悲哀,或许短暂的自由与快乐让人看不到痛苦在哪里,但在春运回家的人潮中,我们就会深刻体会到那样一种北京离乡的酸楚。

  我认为在赚钱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孩子的成长问题,不能以为孩子打拼的名义,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

  以上是我对《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的一些感悟。

  【篇3:《归途列车》读后感】

  外媒曾将中国的春运称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徙”。不明白中国究根结底是个化不开乡土情结的国家的人同样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国人选择在这最繁忙的时节最拥挤的地点踏上这趟最艰难的路程,不过是来匆匆,却要奋不顾身。《》这部纪录片,并不昭显解释这个宏大主题的野心,只是小心翼翼地在这铺天盖地的春运人潮中跟踪一个家庭的背影,展示三年间他们在这场大迁徙中的悲欢离合与默然无语——前因后果,不言自明。

  归途列车读后感

  片子一开始的几个镜头,就看得人无言以对。在广州这座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加工厂里,儿童们在堆着废旧布料的街边玩耍,几尺之外就是呼啸而过的车流,他们的父辈正用自己生命中最青壮的力气,为托起“madeinChina”的标记;机器轰鸣的制衣厂里,婴儿们在桌上酣睡,如此小的年纪,他们就已参与了这场宏大的经济变革,父母都在低头忙碌,没时间想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呆上多久,又何时离。在城市户口的父母们忙着请昂贵的月婶,排着队在亲子班报名的时候,他们不会想起,与他们同城的另一些角落里,有许多和他们一样平等的生命个体,目之所及的只有生存问题。

  【篇4:《归途列车》读后感】

  分几次看完了这部电影。觉得中国的父母既伟大又悲哀!

  是中国农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看完,很感动。父母之心,儿女之行,每天都在我们的土地上演。没有好与不好,幸与不幸,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或者说伟大的中国农民,曾经乃至目前或许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依然在坚守或不得不坚守的一种生活方式。

  归途列车读后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4

  篇1:生命列车读后感

  生命犹如一列不断前行的列车,它没有起始站也没有终点站,有的只是不断上下车的乘客。在每一个生命的站点上不断有人上车,也不断有人下车。人们用欢声笑语迎接一个个小小乘客的登临,用哀哀哭声送走一个个不肯下车的乘客,生命的下车站点是无法容忍自选的,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 让太多太多的生命被迫推下了生命的列车,尽管有太多太多的不情愿,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得,有太多太多的哭天抢地的眼泪,但死神还是要把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生拉硬拽下这列生命的列车,望着时间老人开着列车呼啸而去,望着车上那簌簌的眼泪,一个个生命就此划上了一个凄惨的句号。

  在生命的列车上,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在豪华的卧铺里,安闲自得地抑或享受着车外的风景,抑或悠闲地品吃着美味佳肴;有的人手摇羽扇落座于靠窗的座位上,漫不经心地环顾着周围拥挤的乘客;有的人则负箧曳屣衣衫褴褛地挤在窄窄的过道中,承受着旅途的屡屡辛劳。有的人忙于去行窃别人的行囊;有的人垂涎着那个靠窗的座位,目不转睛地寻找挤占的机会;有的人愤愤怒骂身边的人挤着了他,一脸的污秽似乎要把整个车厢淹没。忽然几列车厢突然脱轨,车上的人来不及思考自己是否该终止自己生命的旅行,生命就在刹那间被陨灭,这列车厢里有款款而行的豪富有衣不蔽体的乞丐,有垂暮之年的老人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有新婚燕尔的新人有踌躇满志的才子,当然也有哪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和祸害一方的贼人。几万个生命被无情地仍在了历史的荒郊野外,时间老人开着列车依旧呼啸而去,只留下一片废墟和震天哭声。

  朋友,我们有谁能控制生命列车前行的速度?又有谁能知道自己在那个生命的站点下车?既然无法预知这一切,我们何不给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行程?窗外的景色稍纵即逝,我们何不把眼光投向窗外?生命的站点可能随时逼迫你下车,何不给周围乘客留下一个灿灿的微笑?下车的刹那你明明知道你的官帽钞票都会随风而去,你何不给那些挤在过道中无以为生的乘客一个馒头?朋友,趁你还乘坐在这列生命的列车上,请你珍惜每一天的行程,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善待邻里……

  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行程吧,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挤下列车。朋友,你明白了吗?你记住了吗?

  篇2:生命列车读后感

  我在读《生命列车》的时候,我就想:生命是父母所给予的,生命是我们最应珍惜的,生命是让人无法掌控的,最遥不可及的。

  其实,生命的列车是当我们在母腹中时,就已经悄悄地向我们开来的,我又想,生命犹如乘火车旅行,旅途中人们上上下下,不时有意外出现?有时给我们带来惊喜,有时给我们带来悲哀。在生命的列车中,我们不断地找到梦想、幻觉、挑战、等待和别离,但我们依然向前走。不管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挫折,可是他却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美、更加坚强。我原以为,我们的父母可以一直陪伴着我们,可是,却不是想象的那样,因为生命列车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的。也许我们只会把生命看作一种父母所给予的东西,可是,生命却是我们在一生中所寻求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它是我们最宝贵、最应珍惜的东西。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她呢?我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我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5

  《封闭的循环》读后感

  师明宇

   F0 《封闭的循环》一书从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效果对读者进行了一次理性,量化的环境阅读教育。阅读此书之后,我觉得书的题目封闭的循环一题和全书的内容十分贴切,因为全书几乎完全是围绕着物质的循环,能量的循环在解释和描述当今世界所存在环境问题根源。

  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作者环保思维的一个抽象,他告诉了读者整个环境和生态圈的运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在这个地球上生态圈可以数以千万年的维持运行下去。而就作者总结来说,目前所有的环境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工业产物无法及时得到消化。这也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的思考,从前我们人类所推崇的完美的发明竟然对人类自身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工业设计才是环境友好的,才是最为完美的?我认为大自然早就给予了我们答案,只是人类毫无察觉罢了。作为整个宇宙中最伟大的工程师,大自然告诉我们,每一个涉及具体物质产物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固体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和回收,而并不是仅仅将其生产出来就可以了。

  可以说在近现代技术文明发展起来的这一两百年,人类的工程师是极不负责任的。曾经我们引以为傲的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发明—塑料袋,却成为了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吞噬了无数土地。汽车曾几何时也是我们人类最自豪发明,可是在使用汽车的同时先不谈其极低的能

  量利用率,就说汽车尾气的排放,我们只是简单的将他排放到大气当中,这就好像随地扔垃圾一样的不道德。

  前两章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平衡”。这里的“平衡”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震荡的平衡。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关系:也许某一年因为某种原因也许兔子的数量上升了,狼的食物变得充足,导致狼的种群数量也开始上升,但是由于狼的数量上升又导致兔子种群数量下降,次年由于兔子少了狼的食物也减少,导致狼的种群数量减少,就如此往复循环,也不会导致草地被兔子餐食殆尽,整个生态系统就这样在一个范围内不断来回的震荡,同时保持一个平衡,这个平衡足够让这个系统一直运行下去。说到这我不禁联想起目前人类的状况,目前人类的种群数量在以一个爆炸的方式增长,而人类数量的增长依赖的是消耗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会不会出现像狼和兔子一样的情况,由于自然资源的消减,导致人类种群数量的突然减少呢?如果是的话,那生态灾难便是大自然调控人类数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书的后面几张讲述了多个著名的环境事件,直接或者间接地以“循环”为中心在介绍着自然灾难的产生原因。就我看来,主要环境灾难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违反了书中的一个原则:一切事物都要有其去向。核灾难中的放射尘,洛杉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伊利湖中的亚硝酸盐。这些都是人类生产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并没有设计好的“消化路线”,因此而像不得超生的鬼魂一样游离与人世间。这就像佛教的轮回说,不得不诧异原来科学和宗教还是会有相

  同观点的。而就我们现在的工业设计和生产来说根本没有涉及任何关于生产副产物的处理的过程,就连污水和废气处理都是因为近两年他们引起的环境问题才唤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如果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一点就是要改变现在的工业设计思想,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

  书的后面的章节要我说来才是本书的特色和重点,从第八章开始作者从人类种群以及技术,人类的富裕,经济学,以及能量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变化的原因。整个人类在过去的那么多年一直在挥霍自己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利用自然的手段得以变化,可获得的自然资源陡增,虽然我们得到的能量总量提高了,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提升,甚至出现了大幅的下降。比如一个最简单得例子,在工业革命以前很少不会有人拿钱去放烟火。我们发明流水线,我们发明机械,我们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提高我们的产量,却忘记了应该有节制地使用资源,忘记了应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书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揭示了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没有免费的午餐。从能量循环的角度来说,毫无节制的将能量蓄积在人类一方是不明智的,就像现在的社会分配不均衡一样。现在的人类就像一个败家子一样,挥霍着祖先父辈的家产。曾经有个人开玩笑说:”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吝啬的民族。”吝啬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环境角度上来说,吝啬就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以及延长了废物产生的周期(因为吝啬的人总是强调重复利用)。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这两个古老优秀的民族从骨子里就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不像某些新

  兴的国家,自立于世不过几百年,却毫无节制地大手大脚的消耗着别的国家的资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你应当拥有的,随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才是应当的态度。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人民没有对给予他们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报以感恩,却加诸战火?没有对给予他们各种原材料的非洲人民报以回馈,却步步紧逼,加紧剥削? 读完了全书,我觉得我的环境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在是获益匪浅。但是,面对全书的一个结论:环境紊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我又产生了疑问:人类本身也是属于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整个环境的走向为什么可以由一个种群人类来主导?还是这一切本来就是环境发展的自然现象?就像数千万年前的恐龙一样,最终只能走向灭绝?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6

  读《生命列车》500字

  昨日中午开始,情绪在一种平静但夹杂着烦躁中度过,什么也不想干,刚才振开来坐,提到生命列车,我遂翻了翻5年前新浪的博客,找到这篇博文,希翼找到一种情结,但当初的博文因格式问题,好像无法看到全部,遂粘过来编辑...单从好些年没有写东西这一点上,就已说明了某家现实的状况,大概是忙碌、心情无法下沉、活着不够细腻...唉,应了那句话:变

  化的只有心情,其它的只是岁月...2007年4月26日的博文:

  2天前,经历了现实当中的一种,一种别样的心路和实际的历程,使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自己的周围、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最后又决定回到现实,细思一下心底,可以用下面的文章附应吧,昨天晚上,群英的老友们在游戏里相遇调侃了,大家都好像有了新的感

  悟......我就也用这篇文章,来衬托一下,看大家能共鸣一小下吗?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

  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

  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给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

  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

  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做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声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没关系,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别离……就是不能回头。

  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回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生命之谜就是:

  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

  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无从知晓……

  我时常这样想: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着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我生命列车的同行者。祝你旅途愉快!

  最想看到的是你的笑容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

封闭列车读后感共6篇(《孤儿列车》读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封闭列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