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和读后感推荐3篇(散文的读后感)

时间:2023-03-26 08:33: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散文和读后感推荐3篇(散文的读后感),欢迎参阅。

散文和读后感推荐3篇(散文的读后感)

散文和读后感推荐1

  冰心是少年儿童文学作家,今年暑假,我也阅读了一本她写的书。这本书与别的书不太一样,它是由散文,诗歌,小说等聚集在一块儿组成的。因为每一篇的篇幅都不是很长,所以我很爱读。也因此,渐渐地我发现了冰心奶奶写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爱。她爱蓝天大海,爱河流山川,爱花草树木……更爱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因为在她的眼里除了宇宙,孩子就是最美好的。在她的文章中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自然,在她的世界中处处都有爱的身影。“母亲啊,你的头发披在你的肩上,这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首小诗虽不长但却歌颂了母爱。父母生下了我们,培育我们,照顾我们,教导我们,我们每一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爱我们,关心我们。在我们顺利时,给我们忠告;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帮助;在我们失败时,给我们鼓励;就在我们快乐的时候,他们比我们还开心;我们哭泣时,他们比我们还要伤心;我们生病时,他们比我们着急,会放下一切来照顾我们。

  就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我的母亲》。在“我”的家中,母亲生了六个儿子,前两个生下来后夭折了,母亲便希望接下来的我能是个女娃,这样可以照顾后面的孩子。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还是个男孩。但是母亲还是尽心尽力地教育照顾“我”。妈妈是个贤妻良母,她有自知之明,不喜欢和别人一样的东西,很喜欢政治,更爱读书看报,而且对感情也有不一样的看法,真是个“全才”呢!又会劳动,又会读书看报,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呀!

  可是我又想起了一个更感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袋米》。它述说了一个母亲讨饭给儿子上学的事。这个家庭在儿子上小学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变得特穷。儿子上高中时,母亲得了风湿,不能再干活了,但是学校要求每月得交30斤大米给食堂。每个月她都将30斤的大米交给学校,但全都是每种一点每种一点混在一块儿的。当第三个月时,这儿的厨师熊师傅见母亲每次都这样,生气地责备起来。母亲这才告诉他这些米是讨饭讨来的。但母亲和大家还是在儿子面前保密了这件事。就这样,母亲讨饭让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如果问我人世间什么爱最伟大,我会斩钉截铁地说: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回报父母的爱。

散文和读后感推荐2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平凡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爱,安利柯和他的小伙伴之间美丽的友谊,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祖国之爱,这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故事让是我深深地感受导身边处处洋溢着爱。在学校里有老师教诲关爱,有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有爸爸妈妈的无私伟大的爱。爱就像空气一样天天在我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而常常被我忽视。

  我看完这本书,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照顾,我也从中知道老师对同学的关爱和指导。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师,她漂亮,对我们也很好,就像安利柯的班导师一样的慈祥并温柔、用心的在教导我们。我们应该要更体谅和爱我们的老师,老师常年为我们操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们,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许多做人的道理。老师是多么的神圣啊!

  爸爸妈妈白天辛苦的工作,晚上回到家里不管多晚都要细心地帮我检查家庭作业。当我生病时他们,总是焦急万分,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来陪伴着我,鼓励着我,给我信心。这本书的主人公柯利在父母的影响下不断地关心和帮助穷苦的孩子。想想平时的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说,有时我还跟爸爸妈妈发脾气。放学回家不自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让他们生气操心,真是太不应该了。我感到十分的羞愧。我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我一定要以叙利奥为榜样,不能总是小孩子气,要把心思用在学习和锻炼上,以优异的成绩来让父母觉得他们的辛苦是有所价值的。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爱比珍珠更加的宝贵,比糖果更加的甜蜜。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要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开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我逐渐长大了学会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的老师,和养育我们辛勤的父母。

散文和读后感推荐3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身荣位高之际,辞职探寻文化遗迹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其起点也难、其过程也艰、其后果也烦,用作者的话来说,《文化苦旅》就是外出的浪子,给自己带来的麻烦难以计数。但是,先生的“苦果”,为我们酿出了甜酒,一场自然、历史、文化、文人、思想的盛宴和洗礼。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四场旅行,太大太深太苦,所以我只能捡二三事说说。

  如梦起点,是我读来最轻松的一部分,勾起了我对家乡乡土人情的回忆和思考。我也来自一个小山村,也常和小伙伴打打闹闹结队去上学,我们那个小学也是一座寺庙改建而成的,原来叫观音寺,不知什么原因就成了我们读书的.地方。直到我小学毕业了,校门外的一块空地上还立着一个小寺庙,虽然因为是“违建”而空荡荡的,但那也是我们课余的一个去处,也是我们的一片回忆。现在想来,无论是书中的牌坊、寺庙还是信客,还是我们上学的观音寺,还是奶奶们烧香的小庙,都是一种寄托或信仰,引导和支撑着人们在追求和努力着。当然,余秋雨所观察到的也许是意识形态、文明或者文化间的冲突,但是我感受到的,也许也是作者所追求的,是这些冲突背后的共同愿望,那就是文化形态所寄托的向上、向善初心,这也是不同文化共存和和谐发展的基石和准则。

  在中国之旅中,余秋雨先生带我领略了13处古迹,从都江堰出发,道士塔、莫高窟……一路走到天一阁,全程充满了对祖国历史遗迹的敬意,对历史曲折的叩问,对中华文化的探寻。相形之下,我受阅历所限,更受胆气所限,至今只到过祖国几个有限的省份,所以初读时有点跟不上作者时空转换的节奏,有点难以体会作者的“苦衷”。因为往常旅行,我只喜寄情山水之间,极少流连于人文古迹,加之历史知识贫乏,所以很难透过那一个个碑、塔、亭,看到一段历史和一群丰满的人像。但是读后反思,就是我这种浅尝辄止的轻浮之态,以及如我一般的千万漠视茫然之人,正在毁坏或者看着毁坏又一段段的历史和文化,才会频频出现历史古迹的毁旧建新、掠夺式开发和历史剧泛滥。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一份子,但内心却是自立和封闭的,没有把自己放在大范围之内去看待举手投足所带来的波澜,所以感叹文化散失、信仰沦丧也就成为了必然,因为个体的不负责任最终将带来集体的疯狂,这既是现在的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却在不自觉地演绎着的。

  一切历史、一切文化,最终都要由人去创造、发现和发展,余秋雨先生最后用一些身边的人的写实,刻画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之旅,书写了文化人之苦。他们用毕生心血推动着文化的进步,却陷于嫉妒、谄媚的攻击中,但他们并没有“折笔、弃笔、毁笔、葬笔”,最终撑到了“文化孽力”不争自毁,成为文化长河中的经典和伟大肖像。这一文化自证和文人平反的过程,也许就像余秋雨先生母亲的一生,“一辩论就进入他们的逻辑系统,必定上当”。所以,永远只有微笑,只有倾听,只有腼腆,最多,只有沉默,才能穿过黑暗,战胜历史的碾压和生活的炼狱,最终笑到最后。

  随着余秋雨先生走过苦涩的文化之旅,我更深更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中国文化的艰深,中国文人的根骨,其涅磐过程之艰辛、之苦闷、之久远,难以想象。好在余先生等一代代文化标杆,替我们提炼了苦药,我们常人只需要尝甜忆苦就行了。但是,是不是我们就只能坐享其成、恍若路人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其实,文化不仅仅是文物古迹、书法中医、经史子集,端午吃粽子、春节贴春联也是文化,文化无处不在也润物无声,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和执着坚守。当我们每一个人少在旅行时的碑塔上刻一笔,多读几本经典著作,多传承一项传统习俗时,我们就已经在轻轻松松的允吸历史文化的甜蜜了。所以,文化不“苦”,旅行也不“苦”,拯救、传承、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并不难,只在一页页纸间,在一寸寸山河间,在你我举手投足间。

  文化、文明、文华,就在生活中,就在躬行处。

散文和读后感推荐3篇(散文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冰心散文的读后感3篇(《冰心散文》读后感)

散文及读后感最新3篇 散文及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散文集读后感左右5篇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散文匆匆读后感3篇(匆匆散文告诉我们什么)

朱自清散文春五年级的读后感大全3篇(春的读后感朱自清)

散文百家读后感范文3篇 《散文百家》

高尔基散文读后感3篇(高尔基读书感悟)

散文作品名著读后感3篇 名家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3篇(《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七年级3篇(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