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经读后感5篇 诗经读后感其中

时间:2023-04-09 10:39: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诗经读后感5篇 诗经读后感其中,供大家品鉴。

初中诗经读后感5篇 诗经读后感其中

初中诗经读后感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世间有两大遗憾,一为英雄迟暮,二为美人凋零。然而光阴似箭,即便当年怎样少年意气,临老之时都容易叹息过去岁月如何。

  甚好,我还年轻,尚是美人盛放之时。

  然而此之美人却并非指我,而是指那些书卷中写的才子佳人。而其中《诗经》无疑是佼佼者,以世间灵秀之物叹这天下美人,即便过了千年,仍能从那灵秀神韵上,感受到美人一颦一笑之间的气象。也许是因为当世再难寻得如此采天地精华的美人,以至于每每指腹抚摸过那些流淌的文字时都深深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但却又每每遐想那些美人的姿态,即便在想象之中,也能得到一种无法触碰的赞叹。

  于我而言,美人一词便说尽了世间占尽风流者的神态。而美人一词却又不单单指女子,若广义上讲,男子也可以称为美人,这倒不是亵渎,而是字形的优雅。比较了一下“男”和“女”这两个字,突然发现两个字都不怎么好看,反倒写出了“美”字之后,才真真发现“美”这个字俊俏到了极致,这个字看起来就像一个人散散站在你面前,颇有一股倜傥风韵在其中,所以看起来就极为顺眼,其实比较起来,一般字体带有一撇一捺的大都有这种感觉,所以美人之“美”绝不是单单的柔美,而是融合各种赏心悦目姿态的集合。所以称男子为“美人”可能会有些冒犯,但于我而言却只是一种韵味的表达。

《诗经》中描绘美人的诗句很多,从不同的词语之间便可以看到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容貌不凡者的偏爱,但‘美’却并不仅限于容颜。若“美”只是浮于表面的存在,那么人们当初也不会雕琢它字形的潇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盛开,如火焰灼灼,宛若姑娘身上的嫁衣,灿烂如朝霞。艳丽的花色,正如姑娘年轻的容颜,引得旁人赞叹。恭贺的人们在旁边追跑,孩子们嬉笑。而我则站在远方的桃花树下,看见那群热闹的送亲者逐渐远去。却在心中叹息。

  好一幅难得的“美”色,比起当下的喧哗奢侈,这花瓣与人们欣喜的神色,才是“美”之骨髓,“美”之精魄,即便千年之后,也能驻足。

  踱着步,向着深处走去,才逐渐明白“美”之一词,并非单指人,人之气,如画卷点睛之笔。与周身之景相映衬,以气引导容颜之色,方得颜色之精魄,那样才能匹配得上“美”之一字。气之养成,也与成长的经历有关,因此世上美之同音,却因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经历千差万别。全然不像当下所谓“美”者,徒有一张面皮,如盲眼之画,无气之引,便千篇一律。然而世人却又连连拍手,捧得这无魂之“美”高居封顶之位,明明此等庸俗者,连“美”字边角都未找到。

  是了,天下美人便如画卷风景,流动着惬意的神色。然而这美的点睛之笔,却要凭借气才得精髓。《诗经》中大都有对美人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却不是对美本身的描述,而是对德义的间接夸奖。无论是世家公子的贵气还是世家女子的高雅,亦或是将军士兵的勇武,平民的信守承诺,勤劳耕作,都是“美”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一点。这一幅名为“美”的盛世图卷,才是无数文人墨客试图模仿的存在。而《诗经》,只是它其中一个范本罢了。

初中诗经读后感2

  在我读来,《诗经》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更注重本体的情感抒发,包含着一种小家情怀,它让我随着它的诉说感受到了与它同样的情感,也让我更愿意去表达,去感受。

  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诗经》中最多的便是情诗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对温柔贤淑的美人的思念,“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是女子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士与女,殷其盈兮”是爱恋时成双成对的美好,“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是待嫁女子的焦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新娘的笑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是婚后琴瑟和鸣的和谐景象,“百岁之后,归于其室”是妻子对死去丈夫的悼念。至此,你会发现,这些诗歌多是女性为主角,而我刚刚陈列出来的,是我拼凑出的一个古代女性最美好的一生了,那些离别愁绪,求而不得的坏情绪便没有包含在里面。在古代,女子在家中,操持着那温馨的小家,她们的情怀,也就是小家情怀了,所以《诗经》里情诗占了大半,情诗又大多出自于女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众多情诗中,让我最敬佩不已的,是身处于现如今开放时代的我所没有的,那些女子的直接与坦荡。不只是对于爱情的直接追求,以及内心想法的对外倾诉,还有对于婚姻自由的据理力争。《行露》中铿锵有力的“虽速我讼,亦女不从”当真震撼到了我,虽处弱势,也毫不懦弱,不但不懦弱,简直就是一位自尊自强坚贞不屈的烈女!而现在,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了,却也无形地多了些羁绊,想得太多,能做敢做的太少。我有时候会自责自己没有那种无畏的劲头,却也会想着其实平平淡淡的也很好,或许我会找到那个平衡点吧。

  最让我觉得能与当今时代接轨的,是有关大龄青年相亲的一首诗——《摽有梅》。初读时,我有些惊喜,古代也有大龄剩女,也有相亲?而且在很直白地“求我庶士”,一派欢乐场景。但第二遍读来,我注意到了那纷纷坠落的梅子,让我联想到了《氓》里桑的变化,有些伤感了,想到那些大龄女子,看到此情此景,大概会敏感一些吧,时光无情,梅子落了一筐,依然只是孤身一人,在渴望着爱情。从古至今,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仍然有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感。

  当然,《诗经》里不止这些,还有遭诬陷的臣子,开明的君主,短暂生命的蜉蝣,思归的戍士……但最让我有代入感的,便是这些了,在此分享给大家。

初中诗经读后感3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初中诗经读后感4

  第一次接触到《七月》,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中央卫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正在热播,本着陶冶情操和积累素材的心态,我追了好久这个节目。武亦姝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着实惊艳到我。惭愧的是那时候的我没有读过《七月》的完整版,只是觉得这些句子简单,但又具有美的冲击性。

  诗歌的浸染,更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似那些揠苗助长,急功进利的应试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需要积累的力量。而就像一举夺冠的武亦姝一样,因为喜爱而自然而然地去记忆体会,总有一天,会厚积薄发。类似的人还有现在爆红的易烊千玺,一字开头的年龄却已写有一手好书法,作品被挂在丹麦大使馆里,而除了参加读书类的节目,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天刻不积累着传统文化、典故史记、诗文,信手扑来。

  他们这些人都不是因为利益所追而被动传播,而是早已在一言一行中浸透着文化气息,是正如马尔克斯所说“诗歌只与诗人的想法有关的是反诗歌的。”在适当时刻灵活运用诗歌,把自己的思想加进去时时积累,让诗歌变活,让文化传播,时时充满生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七月》部分文字的直观感受。

  后来再接触到《七月》,细细品读了它的全文,才知道少不更事时只觉得美的句子,背后尽是哀凉。“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这才是诗句的意思,是劳动者凄苦艰辛的岁月里的日常农作生活,直观真实。朱熹曾在《诗集传》中说,“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我深以为然,衣之始,食之始,是贫苦百姓一日一生,三餐四季最平凡却又日复一日的生活。

《诗经》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可以成诗,无论是美丽,快乐,平凡,清苦甚至是不幸,都是诗歌最原始纯粹的素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也许衣衫褴褛,温饱也成问题,但有诗的日子里,精神世界的丰富也是将人拉出"人间地狱"的一双有力量的手。美可以有很多种,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一定程度上,人生本来就是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创作的源泉才能不死。阳光普照下的生活明净温暖,纤毫毕现,但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生命力也会破土而出。时光枕水里,生命灿烂如诗。

初中诗经读后感5

《诗经》情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然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造与众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优美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说有一种情感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应该是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 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鲜艳,兄弟之间也更加亲密。诗中诗人不断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故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欣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人感叹时间短促,人生短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我们能感到诗人对人生短暂而无所归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诗人用这种小昆虫写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丽以及即将离开时的困惑,使人所感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感觉格外强烈。

  诗经,我国文化的瑰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不仅仅是对对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涵养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初中诗经读后感5篇 诗经读后感其中相关文章:

初中生简爱读后感3篇 中学生简爱读后感

初中生繁星春水读后感6篇(读《繁星春水》有感初中)

昆虫记读后感初中生八年级3篇(八年级昆虫记读后感)

《骆驼祥子》初中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 骆驼祥子 读后感初中

初中生匆匆读后感一3篇 匆匆初读感悟

海的女儿读后感初中3篇(《海的女儿》读后感10)

初中简爱读后感12篇(中学生简爱读后感)

初中生傅雷家书读后感7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

《谁动了我的奶酪》初中读后感范文3篇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作文

初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3篇 培根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