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2篇(三峡郦道元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2-07-04 11:36:45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2篇(三峡郦道元阅读理解及答案),以供借鉴。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2篇(三峡郦道元阅读理解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2

  三峡

--郦道元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同“缺”,缺口)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水升到高处)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疾(快)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的)湍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激流冲荡)其间。清(水清)荣(茂盛)峻(山高)茂(草茂),良(很)多趣味。2-1-c-n-j-y

  每至晴初霜(下霜)旦,林寒涧肃(肃杀,凄寒),常有高猿长啸,属(连接)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北魏(朝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四、简答。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的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

  原句: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3

1、2004南京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

②发:

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A.

  B.

  群响毕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至若春和景明

  把酒临风

  C.

  D.

  地利不如人和

  临溪而渔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2段和乙选文○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

  乙选文第○2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

(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

(1分)

  参考答案:

11、A

12、D

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14、甲选文第○2段: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

  乙选文第○2段: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15、(1)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1分) (2)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3、2004河南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C(2分)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共2分)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空1分。共2分)

  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4、2006年山西省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参考答案:

7、(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9、B

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5、2006年郴州市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参考答案:

  11.D 12.A 13.B

6、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

  峡(郦道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参考答案:

  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8、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

  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5.略 6.略 7.B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2008孝感市

8.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9.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参考答案:

8、D

9、略

10、B

10、2008年株洲市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参考答案:

22.①逆流而上

②快

23.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24.【简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

  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11、200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参考答案:

  11.阙: 通“缺”

  襄 :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12、2009柳州市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12、(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13、A

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5、(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4

  郦道元《三峡》教案精选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

(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

(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

2、

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比赛。

四、开放性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选自《水经注》,给它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提示: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5

  郦道元《三峡》教案 8年级3班 杨杰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

(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

(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

2、

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多媒体显示下列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经注?阳城淀》,并想像文中的画面。

  阳城淀

  提示:①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②潴:zhū,积聚。③娈:luán,美好。④折芰:

  采菱。

  阳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县的东面,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了。但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想见1500年前这里的地貌和风情。这原是博水(即今唐河)流经此处时汇聚“潴涨”而成的一片水泊,长着丰茂的水草,也盛产鲜嫩的菱藕。本文选取的是初秋季节,人事活动是“采菱”,采菱者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边不知疲倦地采摘着,一边信口歌唱着自编的小曲,赞美春天,赞美劳动,赞美宁静的幸福生活。于是构成了一幅清新妩媚的北国江南画图,令过往行人“有慰于羁望”,简直就是一个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口语表达训练

  结合自己的旅游、观赏经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三峡风光,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要优美生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以奇秀、壮观的云雾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收着无数游人。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或是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或是古今诗文中的描写,或是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请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可以实地考察,可以采访他人。

三、写作活动

  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片断,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班

  比赛。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6

  三峡 郦道元(北魏)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两岸连山,略 无 阙 处。

  重 岩 叠 嶂, 隐 天 蔽 日, 自 非 亭午 夜分, 不 见 曦 月。

  至于 夏水 襄 陵, 沿 溯 阻 绝。

  或 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 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 时, 则 素 湍 绿潭,回 清 倒 影。

  绝 巘 多 生 怪 柏, 悬 泉 瀑 布, 飞 漱 其 间,

  清 荣 峻 茂, 良 多 趣 味。

  每至 晴初霜 旦,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 凄异,空谷传 响 ,哀转久 绝。

  故 渔 者 歌 曰:“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声 泪 沾 裳。”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7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1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2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3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 4 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8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属引凄异(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练习题三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_________,撰

,本文选自

,三峡是

、 、

  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 嶂: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答:

  练习题四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练习题五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 (2)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3)或王命急宣(

)或以为死(

)(4)则素湍绿潭(

)有奇字素无备者(

  2.翻译下列各句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4.②、③、④段写___________,分别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

  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 的总特征。

5.(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六

  1.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 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2.翻译下列各句。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⑤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 3.文章①段总写

,描述了

  地势。

  4.②、③、④段写,分别写出了三峡

,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

  的总特征。

  5.第②段写三峡

;第③段写三峡

;第④段写三峡

。 6.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③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

,④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 7.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

  8.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 9.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

;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练习题七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哀转久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九 一.背诵默写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11.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12.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二.问答题

  1.通过对三峡两岸之山的描写,突出三峡怎样的特点?

  2.本文写到“三峡”夏季水势时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与之相似的是哪些两句? 3.请用简要的词语分别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特点。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5.作者只有“清荣峻茂”四季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

  6.作者在描写秋天三峡时,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7.作者写三峡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它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练习题十 1.《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 《三峡》先写三峡地貌,接着依次分写夏、春冬、秋 四个时期的景物。

  3.文中写山岭连绵和山势漫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写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连和高

  7.“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8.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0.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1.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4.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5.《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

  1.①飞奔的马 ②连续 2.B 3.①水势迅急凶猛

②景色秀丽奇绝

③萧瑟凄凉 4三峡七百里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练习题二:

  1.(1)真(或实在)(2)寂静 (3)连续 (4)快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练习题三: 1.(1分)郦道元 2.①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逆流而上。③快。3.(4分) 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4.(4分)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 分)、水流湍急(1分)。

  练习题四: 1.D 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5.A 练习题五:

1、(1)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

(2)沿溯阻绝

  断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哀转久绝——消失

(3)或王命急宣——有时

(4)则素湍绿潭——白色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有奇字素无备者——向来 2、(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4)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三峡的地貌,峰高谷深的险要4.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山高水险

5、(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7.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8.《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山水与本文相似的句子是:山——争高直指,互相轩邈

  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练习题六:

  1.C 2.①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②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③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⑤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绝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⑤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了衣裳。 3.三峡的地貌

  峰高谷深的险要 4.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山高水险 5.夏季水势之盛和水流之急

  春冬之时清幽的景色

  秋季肃寒凄凉的景色 6.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 8.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9.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练习题七:

  1.C(2分)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练习题八: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分)①A②D③B

  3. B 4.(2分) [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练习题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1.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1.山势连绵不断,山峰高耸,遮天蔽日。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3.夏季江水险急,春冬季节景色秀美,秋季则显得凄异。4.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5.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点: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7.还写了怪柏、草、树、瀑布、涧等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酣畅的笔力,自然贴切,既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8.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9

  26三峡 郦道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沿溯阻绝(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隐天蔽日 ( ) ..(3)不见曦月( ) (4) 沿溯阻绝( )(5)沿溯阻绝( ) ....(6)或王命急宣( ) (7)其间千二百里( ) (8)其间千二百里( ) ...(9)虽乘奔御风(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11)则素湍绿潭( )(12) 绝多巘生怪柏( ) (13)清荣峻茂( ) ...(14)良多趣味( ) (15)每至晴初霜旦( ) (16) 林寒涧肃( ) ...(17)属引凄异( ) (18)哀转久绝( ) (19)故渔者歌曰(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5填空:

(1)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6阅读

(1)文中写到“山”,所写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2)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分)

(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6)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怎样的思想感情?

(7)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26三峡 郦道元

  1 sù 2.(1)阙,通“缺” (2) 蔽,遮蔽 (3)曦月,太阳与月亮 (4)绝:断 (5)沿溯,逆流而上 (6)或:有时 (7)其, 代词,那 (8)其间,相距 (9)虽(即使 ) (10)疾,快 (11)素:白色 (12)巘(山峰) (13)荣,茂盛 (14) 良,真(或实在) (15)早晨 (16)肃,寂静 (17)属,连接 (18) 绝(消失)(19)故: 所以

  3..翻译下列句子。

(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5)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6)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大意1分,“属”“异”各一分)

4、答案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5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描写水势盛大,“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描写江水清澈 6阅读

(1)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2)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3)答案:《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悲凉气氛。(共2分。每点1分)

(4)答案: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悲凉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共2分。每点1分)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6)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7) 导游词答案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0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 沾:打湿。

(25)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 裳(cháng):衣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ǔ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cháng) 。”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⑥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三峡》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三峡》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 绿:绿色。 蓝:深青色。 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 碧:青绿色。 青:蓝色。

  三峡 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 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三峡》总小结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释:从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一层 三峡的山(长、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快风飞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

  二层 三峡的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释: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三层 三峡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间一片清寂,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大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层 三峡的秋景(悲寂、凄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里面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主题思想

1.主旨:

《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详细解释: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四、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2.语言生动简练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1

  段落分层:

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的特征 夏水疾 春冬景色秀丽 秋凄凉异常

1、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可见其长;“略”可见其多。

第二、三句写山的陡、高,以及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七百里”多。

2、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顺上层山势高、江面窄,写的是最盛的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襄陵”、“阻绝”,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

3、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气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4、第四层写三峡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的生活。

  文本分析:

1、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正面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迅疾的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清荣峻茂

6、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表现秋景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第三层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清荣峻茂

10、“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水、树、山、草

  重点讲解:

1、文中没有点出“秋”字,作者如何来写三峡秋季景色的? 写三峡秋季景色时,着重写感受和声音。以“霜”“寒”“肃”等字来渲染萧瑟、肃杀的氛围,“高猿长啸”“渔者之歌”凄异、哀婉,突出季节特点。

2、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小,先总后分,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地点或季节,中间是景物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烘托之。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这两句的意思是: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4、末段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秋天凄凉悲寂的气氛,侧面烘托渔夫和船夫的悲惨生活。

5、文中有“”,“”等句,唐代李白的一首诗也写到这些内容。请把诗名、诗文默写下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在三峡建水电站,在文中找出依据 落差大 水流急

7、本课作者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先从山写起,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8、问答:本文描写三峡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顺序描写,而是先写夏季、后春冬、最后秋季? 答: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9、文章结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答: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27、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三峡旅游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夏季水涨,江流澎湃,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瀑布飞泉。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畅游此地。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2

4、《三峡》

  出卷人:王兴红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 ),隐( )天蔽日,自( )非( )亭.....午( )夜分( ),不见曦( )月。 ....至于( )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绝( )。......或( )王命急宣( ),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 )御风(

),不以( ).....疾( )也。 . 春冬之时,则素( )湍( )绿潭( ),回清( ).....倒影。绝谳( )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 ),良( )多趣味。 .....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 )....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附加题: ①解释红色字体

1、文学常识

  作者 ,字 , 家, 家。

  本文选自 。《水经注》是一部记载 的专著,也是一部 和 。不仅在 , 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代游记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1 2, 三峡,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的湖北宜昌之间。 3,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②疾: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疾在腠理( ) C、必有窃疾也( )

③绝:A、沿溯阻绝( ) B、绝巘多生怪柏( ) C。哀转久绝( )

④属:A、属引凄异(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忠之属也(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4.朗读节奏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重点问题

①结构内容: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②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③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夏 ,春冬 ,秋 。 ④说说下面你对句子的理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5.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三峡》一文,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色的?

。 8.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又怎样的特点和意义?试作简析。

9、重点句翻译: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⑦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⑧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2篇(三峡郦道元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郦道元三峡读后感(共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