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读后感共3篇 学校报刊读后感

时间:2022-08-04 01:44:55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校报读后感共3篇 学校报刊读后感,欢迎参阅。

校报读后感共3篇 学校报刊读后感

校报读后感共1

1、《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克·奥勒留所写的反省笔记,由后人经过各种方式拼凑流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考证。 这是温总理天天都读的书。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2.《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已经被翻译成至少62种语言,而它对英语本身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书中的术语和小说作者已经成为讨论隐私和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常用语。

  例如,“奥威尔式的”形容一个令人想到小说中的极权主义社会的行为或组织,而“老大哥在看着你”(小说中不时见到的标语)则意指任何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的监视行为。奥威尔在本文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语”(newspeak)、“双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进词典。《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时期内被视为危险和具有煽动性的,并因此被许多国家(不单是有时被视为采取“极权主义”的国家)列为禁书。

  本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此外还在1984年改编成电影上映。本书被美英德法等国列入中学生必读书目。 这本书真正值得我们关注之处在于书中描绘的恐怖社会不断以各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而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本书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 其散布恐外仇恨、党说以及真理部的类似作为仍可在世上某些国家发现。王小波曾说:对于我,它(1984所描写的社会)也不是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看过本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本书简直就是对文革时期狂热社会的预见。虽然,作者并没有想来预见文革。(参看王小波的《2010》。) 《一九八四》多年来曾在多个国家被禁。奥威尔在这部书写完不久便重病而逝,离开了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他对自己作品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设想,但是它被列为禁书的命运恰好印证了小说本身的揭露意义。禁止它无疑是因为畏惧。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前苏联(老大哥影射斯大林的后期统治),也有人说他所影射的是法西斯。译者董乐山在译文版序中强调奥威尔不是反共作家,而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此书有明显有政治正确的意味。我同意奥威尔不是一个反共作家的观点,他只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所有的极权政体都是他所厌恶所反对的,所有的极权国家因为极权的特质都难逃被批判的地位。 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并不相同,“社会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也不相同,奥威尔与其说是个社会主义者,还不如说更偏向社会民主主义,与我们所常见的所谓“社会主义者”间的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与其说《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预言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极权政权指导书,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再到具体的实施细则,按图寻骥,就能依样画葫芦地建立一个完美的极权政体。奥威尔用冷锐的语言描述极权统治的核心思路,锋芒直达人性弱点的最深处,“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一针见血。 极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思想统治,僵化约束民众的思维能力。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消耗国民生产,挑拨民众盲目的爱国情绪,获得国内统治的和平,谓之“战争即和平”;通过黑白、犯罪停止、双重思想的精神训练,使他不愿意也不能够对任何问题有太深太多的想法,谓之“无知即力量”。上述两种极权统治理论在奥勃良给温斯顿的无名书里有着详细的论述。而后小说的第三部分,则通过记述温斯顿接受“学习、理解、接受”三阶段思想改造的经历来阐述“自由即奴役”。 掩卷而思,时间恍若来到故事描述的一九八四。书中的生活环境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真切。子女监视、揭发父母,夫妻互相揭发,有限的几首歌曲几部小说,大集会喊口号,高呼领导者的名字,被夸大的经济成就,短缺限量供应的生活资料,被肆意篡改歪曲的历史??甚至琐碎的生活细节,都是惊人的雷同,“每人的工资约有四分之一得留起来付各种各样的志愿捐款,名目之多,使你很难记清”。 我们的生活细节已经在1948年的书中已有详实的描述,我们该对奥威尔敏锐的预见力表示赞叹,还是对当权者的无创意表示遗憾呢? 这是为数不多让人震惊的书。一个令人寒冷的预言及现实,对人类社会有永恒的指导意义。那种恐惧、愤怒与无助,恐怕依然在这人间上演。

3、《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类与大自然相融无间息息相通的和谐画面在西方文化史上不管怎么说都是稀奇罕见的文本。 这漫步当然是身体的漫步,卢梭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卢梭在这不仅创造了“遐想”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文,更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兰西最优秀散文作品。 全书由十篇漫步组成。前四篇漫步大约写于1776年春季到1777年春季,随后四篇完成于1777年,第九和第十篇也许是在1778年1月到4月12日写的。1778年5月20日,卢梭终于接受吉拉尔丹侯爵邀请,离开巴黎住到埃蒙农维尔时,带走了《孤独漫步者的退想》的手稿。卢梭于同年7月2日突然去世,全书戛然而止。卢梭死后,他的妻子将手稿交给卢梭的友人穆尔杜,于1782年在《忏悔录》第一卷之后发表。 十篇“漫步退想”没有完整的提纲,大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孤独漫步者的退想》首先展示了孤独漫步者的自我审视和反省。“一个孤独者陷入沉思时,自然会更多地想到自己”。卢梭此时已经步入晚年,对死亡毫无畏惧,他只希望用晚年的全部余暇来丰富、充实自己:“我离开人世时虽然不可能比初入人世的时候更优秀——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更有道德。”卢梭声称要“恢复先前被我称为‘我的忏悔录’的那种严肃而真诚的自省”,他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弃婴、说谎,但是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回顾比起《忏悔录》要模糊得多、大多作虚化处理,连书中提及的主要事件的时间都屡屡与事实相左。为此,有些评论家已经指出,如果把书中的内容简单地与卢梭本人的经历挂钩,追究史料的真实,其实是小看这本书的意义。和客观真实相比,卢梭更注重主观真实,注重记录自己内心思考的真实:“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前后连贯不多,就跟头一天与第二天的想法通常没有多少联系一样。”他已经超越个体的范畴,像奥古斯丁、蒙田那样,在更深的层次上,思考普遍的人性,探索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卢梭的反省往往成了哲学思辨,书中不少篇章几乎都能改用哲学标题冠名:论迫害与孤独(漫步之一)、论道德与宗教(漫步之三)、论真理与谎言(漫步之四)、论幸福(漫步之五)、论怜悯与善良(漫步之七)、论孤独与内心安宁(漫步之八)、论博爱与社会(漫步之九)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比《忏悔录》更深刻、更彻底。《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也是一本充满美好回忆的书。年轻时,卢梭靠着丰富的想像力,躲避苦难的现实;老年的他则在回忆中寻找“宽慰、希冀和安宁”。圣皮埃尔岛上度过的欢乐时光、在深山幽谷采集标本的乐趣、真诚的善举给人带来的纯净无私的欢乐以及与华伦夫人初次相见等,这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回忆洋溢着幸福的哲理,赞美人性本善以及顺从自然、享受人生的欢乐。卢梭不仅仅饱尝着“沉浸在这种迷人的沉思里”的甜美温馨,而且尽情体验写作的乐趣:色彩斑斓的描写、酣畅淋漓的抒发、接踵而至的思绪、层层剥笋般的兮析,都通过富有音乐感的语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飞扬的文思抹去真买与想像、历史与当今的界限,穿梭于不同时刻、不同的事件和人物之间,古人书上的一句话、路边的一棵草、一个下意识的绕道动作都是引发退想的诱因,就像《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小蛋糕那样。“人间只有易逝的乐趣”,而写作能将这种乐趣永久保存下来,写作成为生命的体验,成为心灵的依托和补偿,它“必将唤起我在撰写它们时得到的温馨,使逝去的岁月重现在我眼前,也可以说是把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难怪表示幸福欢快的词汇频频从卢梭的笔端淌出,单是plaisir(欢乐,愉快)一词就出现了84次,“漫步之九”中竟一发不可收拾。用了36次之多,jouir,jouiance(享受,享有)和Bonheur(幸福)在书中出现27次,ame(灵魂)49次,coeur(心灵)126次,作者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漫步之一 关于自身命运的思考

  漫步之二 关于真正幸福的思考

  漫步之三 关于学习与道德的思考

  漫步之四 关于真话与谎言的思考

  漫步之五 关于宁静与遐想的思考

  漫步之六 关于行善的思考

  漫步之七 关于消遣与癖好的思考

  漫步之八 关于逆境与情感的思考

  漫步之九 关于善良的思考

  漫步之十 关于与华伦夫人的关系

4、《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作者勒庞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自控,甚至变得肆无忌惮。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乌合之众》对于理解今天仍不失现实意义。日本普通民众为何曾变成战争机器,“文革”青年为何曾变得丧失理性,入市股民又为何会变得群情激亢?个人到群体的心理变化看似难以理解、难以置信,实则有迹可寻。今天,《乌合之众》以其对大众心理的精辟剖析,已成为众多理财专业人士荐阅的书籍。

5、《狂热分子——码头工人沉思录》

  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本书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作者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6、《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教授每周四于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这是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秀的通识课程,约达一万多学生人次。 本书集其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就的作品,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能」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此外,尚有「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等题材。 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亦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7、《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

9、8世纪之间。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行,《奥德赛》共有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 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

8.《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9、《民主的细节》

  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阅读使用。

10、《人生至理的追寻》

  本书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由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辑录,许多内容首次面世。 梁漱溟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其阅读范围涵盖佛学、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等。他精辟地指出:“其实真有学问的人总是通达无碍的,对于拥有群众的各学派教派均能洞达其得失,各给予适当位置,若拒斥于千里之外,只是自小而已,欠通而已。” 作为现代中国的伟大儒者,梁漱溟一生兼怀佛教信仰,其书法也受到重视,本书特别收录了他所书写的佛教经典《心经》全文,非常珍贵。

校报读后感共2

  主动

  高一(15)班李慧

  人人皆知,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我们要学会“毛遂自荐”,就是说自己要当自己的伯乐。其最本质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主动。

  如今的社会,我们是应当学会主动的。不仅仅只是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在为人处事方面更要学会主动。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包容,关心、理解别人,这样才能相处融洽,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初二的时候,我与班里的一位女生玩得非常好。我们都很相信对方,无话不谈。我们俩每天在一起吃饭,一起打水,一起回宿舍,一起学习??整天都形影不离,两个人好得像是一个人似的。但是,初三的时候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我那时难过得都哭了。初三时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因此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就算偶尔见了面也都不怎么说话了,只是简单的打声招呼而已。

  这样的情形在谁身上发生,谁能不担心呢?所以每天下晚自习我都会到她班门口去等她,想和她一起进宿舍。可是在回宿舍的路上,走过河边的柳树下,淡淡的灯光透过柳树照在我们身上,我们都沉默不语,这种气氛真的难以形容。就这样,我们渐渐的变得陌生了。 我真的很难过,很害怕失去这个朋友,所以快毕业的时候,我亲自折了许多千纸鹤,还买了一个手表准备送给她。每一个纸鹤都要两三分钟才能折好,同学们要帮我折我都谢绝了,我觉得自己亲手折更能体现我的诚意。可令我伤心的是,当我把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准备的礼物送给她时,她却一句话也没有,连一个字都没说,我简直都快崩溃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找过她了,我觉得她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了。直到放假了,我们毕业了,她也没有来找过我一次。

  暑假里每一天我几乎都不开心。妈妈看出来了,就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你可以再主动一次啊!也许那时候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呢?如果她还是从前你认识的那个朋友,她一定会为你的主动而感动的。如果她还是这样,那你再难过也没用啊。”我信了妈妈的话。那天,我打开了QQ的界面,她在线,我终于又鼓起勇气和她联系了。我们聊了很多,她和我说了她家里发生的事。原来她是怕我为她担心所以才没告诉我的,而且那段时间特别忙。总之我们之间之前是有一些误会,但是现在已经解开了。她说:“朋友永远是朋友,我从未想过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当时真是高兴死了,高兴都要流泪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与人相处要相互理解、关心、包容,更重要是要学会主动。如果我没有听妈妈的话主动找她,我想我将会失去一个这么好的朋友了。

  指导老师:高蕊

  成长的痕迹

  高一(16)班王艳

  时间的海浪冲刷着记忆的浅滩,那似沙的往事亦任凭着被海浪带走,只留下一片模糊的续影还残留在脑海中。然而,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能把泥沙冲得干干净净,还会剩下的印记将陪伴我走到生命的尽头——因为那是我人生的导向灯,是我最深刻的成长的痕迹。 初三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朗诵比赛,要求每个班里要有一名同学代表班级出赛。当班主任说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说要我去参赛。我心想,要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去朗诵,如果自己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不仅班级丢了面子,而且自己以后都没脸见人了。想到这个,我的心跳开始加速跳动,就害怕老师真的让我去,我可不敢冒这个险。我把头压得低低的,大气不敢出。班主任顿了顿说这件事他先去问问语文老师的意见,然后再确定下来,听到这句话我才顿时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里,班主任也没有提及这件事,我以为这事就这么算了。就在一天晚自习课上,班主任要我去他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班主任就问我能否去参赛。我一听顿时摆手,“我不行,真的不行。我读得很差劲,我不可能把它给朗诵好,老师您还是去问问别人吧!”班主任听了我的话,摇了摇头,说:“我问了语文老师,你的朗读能力很好,书读得很有感情。可是你看看你,遇到一点事,就害怕了,退缩了。这还算是一点点的小事情,要是有再大一点的事你还不吓趴下了!你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做事一点勇气都没有,这也是一个你展示自己的机会,难道你就这么一点点勇气都没有吗?”是啊,我胆小、懦弱,不敢去挑战事物,没有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信心。听了班主任的话,顿时我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力量,怕什么,豁出去了。

  紧张的练习后,我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了比赛。终于等到了结果,我成功了,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人生需要自己给自己力量,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去拼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自此以后,我开始放开自己去挑战一些事,更努力的去坚持学习,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我就可以把幻想变成现实。

  指导老师:高蕊

  母校读后感

  校园贷读后感

  西点军校读后感

《未来学校》读后感

  干校六记读后感

校报读后感共3

  开展路线教育重实效,转变学校作风抓细节

  根据《临洮县教育体育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 3月25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在我校如期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和县委、教育党委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和部署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

  启动会上,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苟永杰做了重要讲话,苟书记强调: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全面深刻学习《关于搞好全县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的精神,学校要深入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实施教育追赶战略和“五年争上游、十年创名县”的总体目标。着力解决班子成员和教师队伍“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学习教育。要把深入学习贯穿始终,从实际出发,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采取领导带头学、个人主动学、专题交流学、典型引导学、警示教育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集中利用一周时间,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要求在职教师认真撰写读书心得笔记,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结合双联活动,落实贫困、学困生的帮助。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把听取意见贯穿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面对面、背靠背、心交心,广泛深入征求教师和学生家长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上门访谈、开通专线电话等方式进行。重视平时工作中了解和发现的问题,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原汁原味反馈,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学校领导要带头做好示范作用。班子成员既要开展深刻的自我批评,又要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既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又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真正红红脸、出出汗,使心灵受触动、思想受教育,不参杂私人恩怨,不搞帮派斗争,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结合学校工作以追求高位教育为目标,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校长卜登碧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一要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到带着问题学,围绕重点学、贯穿始终学。要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扎实开展“领导深学做表率,教师自学讲体会,专家助学讲理论,教师帮学讲事迹”,要积极参加“党员干部作风怎么办,联系服务群众怎么干”主题大讨论活动,开展“修师德硬骨气,精业务足底气,纯作风扬正气,强干劲塑精气,创业绩聚人气”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深入教学一线。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和教师在作风建设方面、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到教学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了解一线教师对领导班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和期盼,保持与教师的密切联系。三要切实完善加强师德教育,严肃工作纪律。努力要求教师做到“十不”:不脱岗、不扯闲谈、不购物、不聊QQ、不打瞌睡、不提手包、不玩游戏、不坐着上课、不端着茶杯上课、上课不玩手机。

  为了确保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党支部制定了具体细致的学习计划,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一周的集中学习,并组织开展了一次现场教育, 4月3日由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班子成员和各年级组长,共计二十多人,参加“缅怀先辈,学会感恩”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条件,努力工作,认真贯彻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由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所以我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找准并解决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班子成员围绕“四风”进行了自查,党支部向全体教职工发放了意见征求表,结合日常的交流、访谈,充分听取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班子成员在“四风”问题上的表现。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学校领导干部作风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问题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问题仍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有些工作、活动流于形式,工作布置了,但缺乏指导、帮助;有时行事较主观,开展工作的方式较简单,忽视了教职工的需求;“老好人”现象仍然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相互之间好话、赞扬多,建议、批评少;有时以业务工作繁忙为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抓思想政治学习有时也流于形式;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还需加强。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对教职工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有时缺乏主动协调解决的意识;深入教育一线不够,与师生沟通不足,需及时了解教工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帮助;有时想当然安排工作,会出现“领导动动嘴,教师跑断腿”的现象。在享乐主义方面,有时停留于固有的工作方式,创新意识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勤俭节约的意识还需加强,教育经费需更规范更科学地使用,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还需突显。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学校全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则。在开展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始终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始终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结合本单位实际,以“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为主线,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始终抓住活动的重点工作。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于突出抓好联系、服务群众。党支部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更要结合单位实际,创新形式,做好“自选动作”,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真正“利民、益民”的活动。始终体现“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的要求。党支部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的主线,针对学校具体情况,以更加贴近群众的感受、期盼为要求,突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解决问题出发、一切以群众感受为衡量标准,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定要拿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一步深入查摆“四风”问题,借路线教育之东风,推动教育教学上台阶、上水平。

校报读后感共3篇 学校报刊读后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校报读后感(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