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3篇 关于金刚川电影的观后感

时间:2023-02-19 21:18:15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3篇 关于金刚川电影的观后感,以供参考。

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3篇 关于金刚川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1

  近日,电影《金刚川》燃爆荧屏,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实力演员组成的“金刚天团”演技炸裂,获得观众连连点赞。该剧以抗美援朝为题材,通过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四个视角,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基层干部笃学慎思、明辨尚行。

  学其信仰如钢铁般坚不可催。克莱尔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誓词,也是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念所在。电影中士兵说,“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在他们身上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大话。现实生活中,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诱惑多、欲望多,身在基层的我们,面对艰苦的条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党,行动为民,学其信仰坚定,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在风雨中为心中的阳光奋斗。

  学其团结如利剑般削铁如泥。《金刚川》主演张译说,“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团结都是第一位的”。《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传为佳话。《金刚川》里,张飞和老关也上演着“义结金兰”的生死之交。张译说,角色起名叫张飞和老关,也是为了表达“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主旨。电影中“桥”,是战士们用团结筑起的钢铁之桥,他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诠释出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于血液,植于灵魂的。基层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细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要做一枚绣花针,与同事、群众团结好,将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单打独斗为集体奋斗,为了共同的中国梦作贡献。

  学其坚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马篇》中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的是面对国家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国牺牲的坚毅。那坚毅是什么?在我看来,坚毅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关班长面对敌军战机,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后被炸得粉碎;是张飞拖着残缺身体,单枪匹马,炸掉敌军飞机……和平年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也并非坦途,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基层实践中挥洒青春激情,在基层舞台上演绎无限精彩,让个人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得到最大升华。

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2

  我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但唯独每次观看爱国主义战争片,泪腺就像失控的水龙头,泪水哗哗不止。上一次落泪是看《八佰》,泪点在陈树生等大喊姓名和来处,身绑手榴弹,义无反顾跳下楼墙,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这一次落泪是看《金刚川》,泪点在“那座桥”,那座用“执着意念、献身精神、团结力量”架起的桥。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十七八岁,多么鲜嫩美好的数字,在这样正值青春,探求新奇、挑战未来的花样年华,他们却把生命置之度外,把民族的尊严和志气扛在肩上,为保家卫国献身,为匡扶正义牺牲。“修桥”“过桥”就是使命,纵使粉身碎骨,灰飞湮灭,也要用血肉之躯去筑就。步兵、敌军、炮兵,三个平行的视角,前后半天的战役,眼前通往金城的木桥,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桥”仿佛可以无限再生,敌军的炮弹无可奈何,炸不毁的不止那座桥,也是中国军人至死不渝、定要过桥的坚定信念,更是中华民族誓不低头、反抗压迫的硬朗气质。时光荏苒,岁月老去,而我们最具威力的“武器”不朽,这一年,我们有“80后”“90后”,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那座抗击疫情的桥、脱贫摘帽的桥、振兴中华的桥。我们依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路的伟大浪潮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自己的分支细流里坚守岗位,前赴后继。

“你也许不信,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生而为人,我们本能地惜命求生,但过桥的那群年轻人却把“不怕死”当成抵抗钢铁炮弹的最大武器。炮兵关磊为了掩护过桥队伍,“不要命”地燃起火把,自暴战斗点位,吸引牵制敌军正面对抗,关磊牺牲了,炮兵张飞同样“不要命”地燃起火把,最后他拖着半残之躯,以仅剩的一只手、一条腿,控制一座高炮,与敌对抗,成功歼敌,英勇牺牲。今天,你亲眼见到了,“我们这些人,也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逆行者”便是用以形容的荣誉代名词,这些人逆了自我,行着公益,是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火场救援的消防官兵、捍卫和平的维和战士,这一代人的青春里,同样有太多的“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舍弃小我、成就大局的牺牲精神,是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心中最直接、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在七十年前武力悬殊的战场上,还是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它毅然永存,无坚不摧。

“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他们是战友,是兄弟,是护着俺们过桥的。”

  焦糊味中,双眼裹布的战士与赤裸上身的工兵连战士们奋勇冲刺,冲向水底,用血肉之躯架起“那座桥”,肩上的伤、手臂的伤、眼睛的伤,比起战友们牺牲的鲜活生命,那都是擦伤。战士们咬牙、怒吼、鼓气,用每一个全力以赴“挺住”的表情,脚踩桩,手抱腿,肩扛桥,一层、两层、三层,抱团架起那座众志成城的不毁“人桥”。“修桥也是打仗,一场战斗,无论是马夫、厨师还是司机,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神迹”离不开我们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现在,我知道他们是谁,是同袍,是共渡难关的中国人。从5·12汶川大地震,各地捐款捐物、援建帮助四川,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各地医护主动请缨出战武汉,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种大爱品质从未改变,我们之间的相互取暖,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奢求回报,当祖国和同胞需要时,我们丝毫不犹豫,速度应援,深情相助。

  新时代,我们依旧在修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高铁桥——“丹昆特大桥”、世界跨径最大钢拱桥——“朝天门长江大桥”……而如今的泪点是骄傲与自豪。

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3

  电影《金刚川》于今天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电影金刚川的观后感3篇 关于金刚川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3篇(美丽人生电影简介观后感)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6篇(观看电影绿皮书有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初中生观后感3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影感

中学生《父爱如山》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观看父爱如山观后感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观后感电影范文3篇 美国电影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电影范文3篇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

电影圆明园的个人观后感3篇 看电影圆明园有感

岁月神偷电影大学生观后感3篇 电影《岁月神偷》观后感

小鞋子电影观后感5篇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盗梦空间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盗梦空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