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观后感7篇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

时间:2023-05-17 19:58:43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神舟十二号观后感7篇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7篇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1

  北京时间20xx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师生,根据学校统一布置,提前调试班级的白板电脑,在上午9点,已各守班级,共同关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状况直播。

  千里之外的中央电视台直播间,通过画面的不断滚动,全面介绍着此次发射任务。通过画面的直播,师生见识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前,繁忙而细致的工作场面,紧而不乱,严而有序。更感受到基地现场的观看大厅中,气氛浓烈,心眼相盼。镜头内外,画面一一闪过;心头之间,喜悦层层难捺。

  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庄严入场等候,宇航员逐一亮相。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告别大家,登船静待发射。

  当激动人心的9时22分到来时,人们屏住呼吸,伴随镜头,关注着指挥员的口令,与火箭点火发射状况。时间在一秒一秒地度过,师生的心情也与国人一起共担同受紧张与期盼,激动与坚定。

  看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指挥员宣布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跟随画面,师生们又一起回顾了我国航天载人工程的历次伟大突破,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二号,如潜龙腾渊,似乳虎啸谷。

  发射的成功,极大地激励着师生们的成长信心与梦想,争取与时代同行,做时代的争先者。

  据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逢党的百年华诞,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向世界展示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力量、提振的信心斗志、保持的高昂精神状态,对民族复兴梦的追寻。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2

  虽然起步晚了几十年,但中国的神舟飞船总体性能优越,其“三舱一段”的结构与总体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用空间大,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强,可一船多用。

  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轨半年,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这种独创性的大胆设计,为今后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8%和99.7%。如同它那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长征一样,几十年来,它始终是令中国人自豪的伟大创造。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却几乎一切从零开始。

  短短十几年中,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飞天”舱外航天服,载人航天征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奇迹,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标志性创造。

  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在我们实现梦想的飞天之路上,曾一度远远地走在了美、俄等航天大国的后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梦想到现实,其间跨越的何止千山万水?

  这跨越的基石,就是独立创造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神舟一次次圆满飞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太空,神舟的航程才刚刚开始。但,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国人特有的创造精神必将托举着已经起飞的神舟飞得更高、更远。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3

  这次成功的发射,是由好多人一起努力工作的结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只是代表了全国人民执行航天梦,他们在飞船里的一切科学实验都带着祖国人民的牵挂。为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无数科研人员默默奋斗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特别是全国精选出来的宇航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是一刻飞天,还有很多备选航天员苦练几年可能都没有亲自实现他的航天梦,但他们默默等待,等待祖国的召唤。

  中国梦,航天梦。看着神舟十一号成功的发射,我心中有太多的感慨了,我多么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额力量啊。不过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学习,将来,为航天事业付出劳动,为我国事业献出自己的智慧,让祖国的航天技术更上一层楼。

  20xx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够凯旋归来!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4

  戈壁大漠,塔架高耸,载人航天发射场内,神舟十二号船箭组合体蓄势待发。时隔五年,太空即将再次迎来中国人的造访。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预计将发射升空。此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恰逢党的百年华诞,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中汲取经验力量、提振信心斗志,全力投入任务准备工作,书写中国航天新华章。

  6月16日上午11点,执行本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航天员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出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时执行我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可谓意义重大。作为航天员,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和期待?

  聂海胜是一名航天员,也是一名有着近35年党龄的党员。成为航天员的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飞行,由舱内工作到太空漫步,由短期停留到中期停留的发展过程,也亲身经历了载人航天工程全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每一个光辉时刻。

  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增添了壮丽篇章。“我们前进的每一步,也都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我们每向前一步,也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都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聂海胜说。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5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xx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6

  据悉,本次的发射计划还将送上三名宇航员,进入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国际空间站中进行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视野和版图已经从蓝星转向更高远的苍穹,而且极大的生存空间,保证了科研人员在其中最长可以生活六个月之久。

  我国的宇航员名录早已经公布,但是外国的报道中不知道是功课没有做足还是故意为之,说我们还没有公布宇航员名单。而对此,国际观察人士果断地指出了这处谬误,并且还直至核心地表示了中国踏实做实事的秉性。

  而我国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已经在上个月升空,其实已经有了进行工作的能力,但是这对于国家和世界来说都远远不足,所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建设,预计在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际空间站,那就是美、俄、加、欧、日合作产出的,但是因为设备老化的问题,将在20xx年退役并坠毁。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会成为的空间站。

  而且这是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工业能力和研发能力。并且由于是我国自主研发独自承担经费却自由、免费地向各个国家开放,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就代表了我们可以阻却各种干扰,离星空更近。这对于我国的天文学科发展有巨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拒绝了美国方面的科研申请,理由是“专业程度不足”,那么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我们至少是可以极大的缩短与美国在此方面的差距。

  并且,这次随着我们的宇航员一起升上太空的,还有个黑科技,那就是一个直径两米,与哈勃望远镜是同样的参数,但是却比哈勃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广阔了300倍,而且附带的相机可以达到了惊人的25亿!各种世界的参数表明,我国现在已经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就可以进行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仍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春秋笔法的抹黑,但是却又不得不一个个点头哈腰的给中国递交申请,希望能让自己的科学进步搭上中国的便车。

  而这些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证明世界的格局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未来的中国也会像这艘火箭的升空一样,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7

  发射现场大家屏声敛息,电视机前的你目不转睛,全球目光共同守望。每一次重大的航天发射任务,中国都向世界展现着大国风范,同时也振奋着国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20xx年,神舟七号任务乘组航天员翟志刚冒着危险出舱,作为辅助的刘伯明将一面五星红旗递给他——就算真的遭遇不测无法重返地球,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航天与家国,向来密不可分。

  徜徉在东风航天城,仿佛在品读一部中国航天史。理想与激情,梦想与光荣,每一处都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发射中心附近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数百位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英灵在此安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努力飞上蓝天、飞向太空之前,便永远地倒下了,但他们始终并将继续注视中国航天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次壮举。

  我们不禁要问,在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到底孕育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种载人航天精神助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仅用20多年时间就拉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幕。爱国爱民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也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于中国航天而言,每一个新成就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传承中国精神也始终没有终点。

  航天事业的优异成绩单,见证了我国从航天大国不断向航天强国迈进。而“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中,中国航天的篇章更加值得期待。

  飞天梦连着中国梦。千秋伟业,风华正茂。百年新征程,无数航天人将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祖国发展的洪流,把无限热爱化作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航天事业与航天精神,也将激励我们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回想飞天点火时刻,国人的家国情怀也被瞬间点燃。金黄色尾焰喷薄而出,助推着火箭一飞冲天,助推着中国航天梦圆,也将助推我们伟大的祖国腾飞。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7篇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相关文章:

神舟十四号发射视频观后感5篇(观看神舟13号发射观后感)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 3篇 《神舟十二号发射》观后感

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微纪录片《圆梦星空》观后感5篇(观神舟十三号纪录片有感)

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3篇 观看神舟十三号感悟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3篇(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简短)

神舟十二号观后感6篇(《神舟十二号》观后感)

2023神舟11号观后感想心得体会10篇(神舟12号,感想)

神舟11号返回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3篇(神舟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2023神舟十一号返回成功观后感感想心得体会3篇 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观后感

2022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着落观后感作文3篇(神舟12号返回地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