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观后感【汇编13篇】

时间:2023-08-29 11:07:08 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

  《只有芸知道》上映了,已经三刷的我仍然跟着很多观众一起啜泣,也真心羡慕那些说看不懂的观众,这能证明你们仍是少年。

  《只有芸知道》的故事没有常规影视里的起伏冲突,以冯小刚好友张述与妻子罗洋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电影里变成了黄轩饰演的隋东风和杨采钰饰演的罗芸,爱得平实也平凡。

  电影里的他们,和真实故事里的他们,都是平凡之辈。

  他们默默相爱,安静离开,故事里甚至没有多余的观众,只有柴米油盐里养育出的彼此相依。

  冯小刚在社交平台上晒了一封先生写给妻子的信,细述了她离开之后,自己的人生。他的文字和电影里的隋东风不谋而合。他写到“我会好好活着!为你,为孩子们,为我自己。”

  在这个排序里,“我”是开头,却排序在了所有定义里的最后。

  我们常说,日子需要个盼头,要个念想与支撑。爱情是荷尔蒙的激发,相伴是最缱绻的情话,当习以为常的那个人走了,生活的另一端就塌了。可日子还要过呀,此刻的我就不再是“我”,而是为了成全,为了责任。

  冯小刚晒的这份老先生的长信里,还有这么一句:“现在我的日子,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

  电影里,罗芸说“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这种苦,少年不会懂,因为可以梦想继续仗剑走天涯,走过半程的人会懂,思念做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隋东风有多平凡?可能他囊中羞涩,疲于生计,连陪罗芸看鲸鱼的旅程只能纳入计划。但是他可以费心思的给她一个鲸鱼背景的房间做惊喜,这是他能做到的所有。许多事情无法用价值来估算,而是有心与无心。

  冯小刚在12月20日晚的观影互动中和影迷感慨:“现在的人生活得很快,能完整看完1分钟预告片都不是多数。”

  隋东风和罗芸的故事是逆潮流的,他们很慢,一句承诺就是一生。当一切都开始变快,情感真该慢下来,真实的情感里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只有细品的静默相随。

  这出极致的爱情里,始终还藏了一句话——学会珍惜眼前人。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2

  冯小刚导演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可能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电影了。点映看了,又想再看。

  即将于12月20日上映的该片,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温暖又感人的爱情主题影片。近日来,参加超前点映的大量观众,都被影片中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继《芳华》之后,冯小刚导演这次带着《只有芸知道》回归到观众的视野,再次让观众感受这种久违的,安静而美好的爱情力量。影视口碑榜小影同学提前参加了这部电影的点映,《只有芸知道》讲述了男女主角的相识、相爱、相守与别离的一生。

  本片由冯小刚挚友张述夫妇的爱情故事改编而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冯导把电影主要取景地放到了新西兰的小城镇,片中角色都有原型,故事主线也都有迹可循,而且电影采取了倒叙、插叙手法,从而更利于观众从影片开始就融入一种基调悲凉的氛围。

  在演员方面,由黄轩搭档杨采钰,倾情演绎了一段动人又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芳华》中,黄轩和杨采钰没有走到一起,而到了《只有芸知道》中,两人组CP,把现实生活中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故事,缓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青春到相爱,在异国打拼,有一只心爱的狗狗布鲁,因为平淡生活的束缚产生精神分歧,最后因为人生突变而完成心灵和解。在影片中,两位主演都贡献了非常舒服的表演,杨采钰的表演意外的好,尤其是那湾深深的酒窝加分不少。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3

  由冯小刚执导,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Lydia Peckham主演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将于12月20日全国公映。影片已开启三轮超前点映,更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诸多影视明星、伉俪前来助阵,口碑一路走高,电影被赞为“贺岁档最暖心爱情故事”、“重新定义冯小刚电影之作”、“最适合带爸妈看的影片”。片中两位在海外漂泊的主人公相识相依、相爱一生的故事也让许多有海外生活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纷纷表示“隋东风的孤独我懂!”

  黄轩杨采钰异国相守

  徐帆一句台词戳中观众泪点电影《只有芸知道》由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隋东风与罗芸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的爱情。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隋东风与罗芸的故事:罗芸离世后隋东风孤单的生活、十五年如一日平淡却幸福的婚姻、初识时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恋爱,跟着隋东风为妻圆梦的旅程,两人在海外生活的种种美好记忆扑面而来。因为背井离乡,两个异乡人的相爱相守本就难得,这也让罗芸离世后,隋东风独自一人的生活更显孤独。首映现场就有观众感慨:“我有个叔叔在国外开了二十年餐馆,他就像隋东风那样孤独,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隋东风与罗芸的“媒人”林太也是如此,因为丈夫的离世,林太独自居住在新西兰。在隋东风与罗芸的新婚夜上,她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的丈夫,痛哭道:“想他!”林太的一句话也让无数观众泪崩:“半路被留下的人太苦了”。

  隋东风罗芸海外相爱

  《只有芸知道》勾起“下南洋”记忆影片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隋东风与罗芸正赶上当时的出国潮,才有了后来在新西兰发生的动人故事。回溯中国的发展,国人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出海热潮,还是从明朝就开始的“下南洋”。明朝时因郑和下西洋的发现,东南亚地区开始跟沿海一带有了密切往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逐渐有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发展,那时形成了第一次“下南洋”。到了清末民国,国内动荡,很多人迫于生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务工,这次形成了“下南洋”的移民大潮,很多人扎根在东南亚,生活至今。因此,福建、广东包括浙江等地有很多人在东南亚都有亲人,其来源就在于此。这些在南洋生活的华人中不乏像电影中隋东风与罗芸这样的夫妻,在患难中相依为命、彼此扶持,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电影《只有芸知道》也勾起许多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有观众看过影片后动情表示:“扎根异国的苦与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所幸有她一直陪伴在身边,生活才有了奔头,无法想象自己如果是影片中的隋东风该如何面对挚爱的离去,希望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相伴一生,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4

  女生是芸,男生叫风,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奥克兰相遇,后来又在幽静偏远的乡下小镇克莱德结婚并一起度过了20xx年相依相守的时光。男主形容他们的相遇为风云际会,而我更愿意用云淡风轻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男主在遇到女主之前,吹得一首好琴,原本是去奥克兰读音乐学院的,但困囿于昂贵的学费,他最终成了一名外卖小哥,活泼开朗、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在当地颇受欢迎;女主则在当地的渝夫市场打工,两个人共同租住在一个华人太太的家里,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同,两个人几乎没什么交集。

  但在一个星期日,女主从后院的小门推门而入,阳光连同女主美丽的面容一起打在正在小院除杂草的男生脸上,随后,他接下她递过来的黄橙子,在异国他乡的.她们,很快惺惺相惜彼此温暖,相爱结婚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5

  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风云际会,只有云知道

  下午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的点映

  影厅里人不多,也许是看了前期宣传带着某种初心来的?

  至少我是这样走进这部影片的,我想看看这是有多么平静的一部爱情片。

  故事的结局是痛的,故事的结局又是喜的。

  这就是这部影片,轻描淡写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的生活叙事,像极了我们朝九晚五波澜不惊的生活。

  电影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离场时听到有两个小姑娘说:“如果我在电脑上看这个电脑,一定看不下去,会快进,在电影院只能看完了!”

  而我却沉浸在电影的状态里,迟迟回不过神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做个笑的表情,想像着她们的讨论,也是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故事,其实能懂的人并不多,那必须是经历过的,琢磨过的,研究过的人,才能读懂。

  一部波澜不惊,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宣言,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的片子,又怎么能吸引年轻的孩子的心呢?能听懂罗芸出嫁那天,林太简单平静却让人心生坚定的叮嘱的人,定是经历过风云磨砺的人。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忍不住的要痛哭的人,又有几个能被理解?又有几人能懂得这泪水背后真实的人,而不是人设呢!

  罗芸是幸运的,隋东风踏实坚韧的爱,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了15年。

  隋东风亦是幸运的,罗芸灿烂迷人的笑,温婉善良的爱,给他的生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影片里说:“留下的那个一个人,苦啊!”

  仔细想来什么是安全感?怎样才是真的苦?

  一生遇不见一个值得苦的人,才是真的苦吧!?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6

  由冯小刚执导,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Lydia Peckham 主演的电影《只有芸知道》将于12月20日全国公映。影片已开启三轮超前点映,更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诸多影视明星、伉俪前来助阵,口碑一路走高,电影被赞为“贺岁档最暖心爱情故事”、“重新定义冯小刚电影之作”、“最适合带爸妈看的影片”。片中两位在海外漂泊的主人公相识相依、相爱一生的故事也让许多有海外生活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纷纷表示“隋东风的孤独我懂!”

  黄轩杨采钰异国相守

  徐帆一句台词戳中观众泪点电影《只有芸知道》由冯小刚挚友张述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隋东风与罗芸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的爱情。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隋东风与罗芸的故事:罗芸离世后隋东风孤单的生活、十五年如一日平淡却幸福的婚姻、初识时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恋爱,跟着隋东风为妻圆梦的旅程,两人在海外生活的种.种美好记忆扑面而来。因为背井离乡,两个异乡人的相爱相守本就难得,这也让罗芸离世后,隋东风独自一人的生活更显孤独。首映现场就有观众感慨:“我有个叔叔在国外开了二十年餐馆,他就像隋东风那样孤独,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隋东风与罗芸的“媒人”林太也是如此,因为丈夫的离世,林太独自居住在新西兰。在隋东风与罗芸的新婚夜上,她触景生情,回想起自己的丈夫,痛哭道:“想他!”林太的一句话也让无数观众泪崩:“半路被留下的人太苦了”。

  隋东风罗芸海外相爱

  《只有芸知道》勾起“下南洋”记忆影片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隋东风与罗芸正赶上当时的出国潮,才有了后来在新西兰发生的动人故事。回溯中国的发展,国人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出海热潮,还是从明朝就开始的“下南洋”。明朝时因郑和下西洋的发现,东南亚地区开始跟沿海一带有了密切往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逐渐有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发展,那时形成了第一次“下南洋”。到了清末民国,国内动荡,很多人迫于生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务工,这次形成了“下南洋”的移民大潮,很多人扎根在东南亚,生活至今。因此,福建、广东包括浙江等地有很多人在东南亚都有亲人,其来源就在于此。这些在南洋生活的华人中不乏像电影中隋东风与罗芸这样的夫妻,在患难中相依为命、彼此扶持,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电影《只有芸知道》也勾起许多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有观众看过影片后动情表示:“扎根异国的苦与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所幸有她一直陪伴在身边,生活才有了奔头,无法想象自己如果是影片中的隋东风该如何面对挚爱的离去,希望所有相爱的人都能相伴一生,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7

  冯小刚贺岁档新片《只有芸知道》,讲述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相知相守的恋情,搭配新西兰水墨画般的意境,给寒冷岁末捎来温暖和感动。特别是借由将死之人罗芸之口说的那句:“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这个让隋东风迷恋了15年的女子,与其是在说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倒像是隋东风在新西兰海边唱一首送别故人的歌谣,他带着她的骨灰见证过去的岁月。

  双重倒叙回忆里醇厚的美酒

  《只有芸知道》源于冯小刚和战友兼助理张述的一个约定——因为冯小刚和张述夫妇很早就认识,而男人和男人之间跨越半生的友情。从2017年的《芳华》到2019年的《只有芸知道》,冯小刚都在贺岁档暖心献映。黄轩和杨采钰的组合,也跟着冯小刚一路拍摄。黄轩从青年演到中年,从齐肩的长发剪到寸头。隋东风为了完成亡妻罗芸的心愿,带着她的骨灰上路,分为四份都放在她喜欢的地方,看起来像是回忆和现实双线交叉的公路电影。但也并不完全是,整部电影很多场景就那么静静地停留在一个镜头,没有跌宕起伏的设计桥段,也没有旁白,只有音乐。那种“在路上”的感觉,让观众随着主人公的视角,慢慢了解女主角罗芸悲情而短暂的一生,似乎是“公路电影”和“对话电影”的混合物。

  但重点却在于题材方面的创新,《只有芸知道》与冯小刚以往电影追求的历史和家国情怀截然不同。它没有《芳华》克制的渲染,最激烈的矛盾,来源于人和时光和病魔的抗争。

  新西兰太静了,体现在纯净的草原雪山、错落有致的乡间别墅、梦幻绿绸的北极光,阳光草地树木的自然滤镜,带来舒适透气的观感。双重倒叙的结构,使得片末的悲情并不那么悲痛。“我会尽我所能,让你过上最好的日子。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你就是一个太阳,暖着我的心”这些真心的情话,就像岁月沉淀酿造的工艺,在多年以后化为回忆里醇厚的美酒。

  死生感悟是对过往最好纪念

  在《只有芸知道》中,有三个超现实甚至“魔幻”的情节:一是罗芸躺在椅子上醒来,看到屋外红衣女子罗芸回来;二是罗芸向北极光许愿,她想要餐馆着火,结果实现了,罗芸用她的梦想捅了隋东风一刀;三是隋东风在幻觉中与罗芸相见,他看到鲸鱼喷水,手心慢动作撒骨灰,仿佛看到罗芸的倩影。这三个情节在影片中看似突兀,却异常重要,正是它们,解了夫妻两“人鬼情未了”的心结。

  夫妻两在结婚当天有了对死生的深刻领悟,他们听到林太说的话:“如今你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人……”,这正是生命脆弱的象征,罗芸对于死亡和失去有了彻骨的理解。她说:“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只有芸知道》中对死生的探讨,像极了《情书》,也像《你好,之华》。接近尾声,罗芸靠在隋东风的肩膀在病榻说着诀别的话,罗芸满含哭腔,依旧是林太那句话:“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真正告别伴侣。片末,黄轩想吹笛,却发现罗芸塞在里面的字条,她说:“我没活过的年数你替我好好活着”。简单的问候,仿佛逝者只是暂时离开,没有比这更痛彻心扉的思念了。

  两首主题曲化解心结:《梦之路》“我的行李装着很多远方,还有片海洋”;《相爱的那天》“那是云想说,随风来生见”。身边上了年纪的人都忍不住啜泣,或许越是有人生阅历的人越有感触,人生循环往复,前尘往事不再,谨以此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8

  由冯小刚导演,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Lydia Peckham 主演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正在全国热映中。影片上映首日热度、口碑一路走高,话题“只有芸知道中让你流泪的瞬间”登上微博热搜榜,“好哭”、“由内而外的感人”、“心里温暖,眼角湿润”,被片中真挚爱情打动的观众真情实感地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冯小刚导演曾说影片是“一部特别双鱼座的电影”,上映当天,片方举办了“双鱼座专场”观影活动。“爱情不死”、“久久不能平静”,情感充沛的“双鱼座们”也与特地到场的冯小刚导演交流观影感受。公映日当天更加磅曝光“布鲁的最后一晚”正片片段,这段隋东风、罗芸与爱犬布鲁相处的最后时光让无数人泪崩。

  徐帆成“眼泪杀手”

  一句台词让观众“泪如雨下”

  电影《只有芸知道》在上映前就备受期待,首映礼上更被各路大咖赞为“冯小刚的突破之作”、“今年最温暖的电影”。“催人泪下”、“感动哭”更是屡屡被网友提起,首映现场姚晨、蒋雯丽、郑爽等明星也不时抹泪。

  12月20日影片上映后,话题“只有芸知道中让你流泪的瞬间”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积极分享自己被戳中的场景。其中徐帆饰演的林太在“风芸”的婚礼上独白的一段,被诸多网友提及。有网友写道:“徐帆真实神演技,林太操着一口武汉话,刚开始痛骂丈夫,最后语气一软:‘想他’,瞬间泪如雨下 。”也有观众对片中的宠物布鲁印象深刻,最新曝光的正片片段中,就展现了夫妻俩和布鲁共度的最后一晚。罗芸见布鲁病重,时日无多,便把布鲁之前不能多吃的香肠全拿给它,还让布鲁和他们睡在一张床上。布鲁最终还是离开了他们,这一幕让网友直言“哭得停不下来”,还有观众说道:“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布鲁其实从未离开。”

  冯小刚创作不惧风险

  拍《只有芸知道》卸掉铠甲

  在此前的路演中,冯小刚导演曾说:“这是一部特别双鱼座的电影”,瞬间引发全场共鸣。影片上映前,冯小刚导演也在微博上自白:“年过六旬是时候直面本心了,在《芳华》里我摘掉了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我脱掉了铠甲。我双鱼座,就别伪装成变形金刚了。”

  上映当天,片方特地组织“双鱼座专场”,邀请一百多位双鱼座观众前来观影,冯小刚导演也专程到场与双鱼座影迷们亲切交流。一位双鱼座女观众激动道:“我现在都久久不能平静,真的很感动,感谢冯导带我们走进一个双鱼座的梦中,梦想不灭,爱情不死!”现场还有观众提问,电影里的“一生只爱一人”的爱情比较慢,有没有考虑年轻人的接受度?冯小刚导演坦言:“现在的节奏太快了,一分钟的预告片很多人都看不完。拍这样的电影风险是很大的,但我还是要从我的内心情感出发来创作。”同时,冯小刚导演也把影片献给自己的同龄人,“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也想看电影,但没有拍给他们看的,一代导演服务一代人,我这个电影他们应该会喜欢。”

  “平淡的故事,真实的感动”,电影《只有芸知道》真挚的情感已打动无数观众,这个冬天去电影院感受双鱼座的浪漫与温情。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9

  或许你和我一样,会不经意地看一下评分。最近一部影片以“豆瓣”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该片就是于20xx年10月25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周也、张耀、张艺凡、赵润南主演。该片讲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

  并没看过小说,我只是单纯的被网络高分所吸引,有点不敢相信的我又去核实了一遍,嗯,豆瓣评分分,那是相当的高了。如此高评分,不去观看实属可惜,于是乎你心动化作行动。

  影片一开始出来的便是本片主角周冬雨饰演的陈念,以她的青春成长记忆为我们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涉及校园欺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乐思资大叔我看过一些,这部影片同样也涉及该题材。电影的前半段情节紧凑,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事件的起因、经过,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看完前面一大段,我是服气的,简明扼要,把我们带入到了活生生的校园欺凌之中。生活远比电影更残酷,影片中的欺凌场景我认为是很必要的,对于校园欺凌问题,首先就是该正视它。

  影片后半段乐思资大叔我就有点看“累”了,以下为个人的吹毛求疵,纯属娱乐。

  一、情节节奏感觉不太对,有点“慢”,而在一些关键点又把握不好,剪辑得突兀,比如欺凌者突然得求饶。what?还没发力呢,你就倒下了?

  二、想展现的内容线有点多。前面主要讲述欺凌事件,嗯,挺好的,后面感觉其实是讲爱情故事,再后面又似乎是犯罪推理悬疑……感觉就是线很多,处理得好就是艺术,处理不好就会给人感觉看得累。与其每条线雨露均沾,不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个人觉得这不是纯粹的社会题材片,也不是爱情片,更不是悬疑片,可能我看晕了吧。

  三、片中其实还有个人物我认为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欺凌团伙里的跟班,这种角色就是害怕被欺负而被动地加入团伙中的。观看前,原以为会将这种人物与主角面对欺凌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态度来进行个对比,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结果是这个跟班她真的只是个跟班,没有伏笔,而主角最后却输了,输得很彻底很无奈,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压抑。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0

  大导演的影片有实力做发行宣传,凭着以往的作品作背书,新作品总是令人期待的。在海南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影院里,观看了电影《只有芸知道》,看完之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冯导也老了,六十多岁人拍出的爱情片,居然是个偶像剧。

  作为一个有近30年婚姻生活的过来人,我如论如何也没法相信男女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在一个风景绝美但又异常偏僻的小镇,经营中餐馆十五年,俩人居然每天如新婚般甜蜜、恩爱,不说有婚姻的危机,连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也不曾出现。我想王子和公主的生活也不会如此美好、或者说如此虚假吧。

  影片还特地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因为男主角是导演的男闺蜜,他的妻子还在盛年因为疾病离世,男主角痛不欲生,导演被他的爱情生活所感动,拍出了一部想感动所有人的《只有芸知道》,遗憾的`是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被东风和芸的爱情故事感动。女孩年轻貌美气质佳,哪个男孩不喜欢?辛辛苦苦追到手,开始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生儿育女,为了生活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哪里有条件把老婆当公主一样地供着?

  倒是徐帆饰演的教授夫人角色更为真实,在国内知名大学当教授的丈夫,到了异国他乡只能靠教小孩谋生,大教授也有令人无法容忍的缺点,让妻子产生过离他而去的想法。因为爱、因为多年的相依为命,夫妻已经成为没有血缘关系最亲的亲人而无法割舍。因为丈夫的离世,妻子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中,触景生情,酒后吐露真情。这好像才是真实的夫妻之情、生活常态。

  如果真有影片中的神仙夫妻,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彼此都能至始至终地恩爱如初,真是让人羡慕。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1

  当我第一次听说《只有芸知道》的故事——一个男人为了完成亡妻的心愿,带着她的骨灰上路去一一实现——时,本以为是一部公路电影。

  没想到,它不完全是。

  不仅不完全是,我本来设想的那些公路电影应有的迭荡起伏,那些所谓的设计桥段,那种在旅途中,让观众随着路人逐渐地、慢慢地了解女主角的起承转合,也都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

  冯小刚心不在此。某种程度上,《只有芸知道》充满了意外。

  在题材上,它与近十年冯小刚电影所追求的厚重历史、家国情怀相去甚远,在这部电影里,曾经执着的冯小刚,表现得几乎全无野心。最激烈的矛盾,似乎更多是人与时间,人与空间,人与自己的关系。

  在形式上,它也完全不见《我不是潘金莲》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是构图、调度,还是剪辑,都非常之简朴,一派和风细雨,从容淡然。

  在《只有芸知道》里,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明媚新西兰风景,所谓的故事,更像是一个背景,而导演所要讲述的重点,显得既清晰又模糊——

  一对男女相逢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抛开死亡因素,其实既不惊心也不动魄。所有情节最为激烈的部分,都被压缩在极小的篇幅里快速完成,更多的时间,是在偏僻小镇开起了餐馆后,男主角如何围着灶台转,女主角切肉切到了手,是领养了狗狗之后在家门前散步,是那些关于外语交流的小段子。

  无风无浪,无惊无险,遛个狗进个货,数落一下哪家店的虾不够好,顶多梦见个鲸鱼,撞上个揣着枪的醉汉。三年,五年,还是九年,十五年,日子和太阳一样,照旧升起又落下。

  节奏慢悠悠,鸡零又狗碎。

  那么,冯小刚要我们看什么呢?

  换个角度,之前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冯小刚电影,或是这样的中国电影:它既不力图让人大笑,不企图让人痛哭,似乎也不太在意你是否会有多紧张,是否能适应它的叙事节奏,但它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艺术电影作派,既不艰涩也不复杂。

  无论是创作还是对于商业回收的态度上,在当下中国电影的语境里,《只有芸知道》显得有些陌生,也不失任性,尽管它讲述的,可能是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着?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把眼前的日子都过成复制加粘贴吗?到底是生意、房子能给我们安全感,还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那个他/她?

  以及,如果我们选择了为未来而奋斗,那么那个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家,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都被揉碎了,撒在了男女主角那些复制加粘贴的日子里,连同他们并没有被太多表达的孤独与寂寞。

  至于我本人,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慢与轻,尤其是经过片中阳光与草地树木的层层过滤,观感显得舒适与透气,作者既不强求也不渲染的态度,也是如此。它让我放松,在电影院里处之怡然,而且感觉自己作为观众,不用为能否跟上节奏,错失什么隐藏的关键点而焦虑,反而是一种被善待的体验。至于双重倒叙的结构,并不形成观影挑战,反而让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走向必然的悲痛时,情绪不那么低落。

  我也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情,不浓烈不搞笑不夸张,恰如遇到了一个贫嘴自来熟但不烦人的热情男孩,一个美丽苗条但不骄横的红衣女孩,一个养尊处优但不倚老卖老的笑脸婆婆,一个活泼好动但不肤浅的老外妹子,一个外表邋遢但又热心肠的大叔路人,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蹦出一句“想他”、“我爱你”,转身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鞠上深深一躬,情到深处,“我会尽我所能,让你过上最好的日子。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肉,你吃燕窝”听着并不俗气,“你就是一个太阳,暖着我的心”也不虚假。

  我喜欢《只有芸知道》的配乐,尤其是男主角吹的那首笛子曲,尽管只有短短一小段,但回味长久。我也很遗憾他为了生活,荒废了笛子,而在笛子里,却有着他妻子最想对他说的心里话。

  但我不知道冯小刚是怎么想到拍这部电影的,又为什么在一部讲述出国奋斗的电影里,让一切变得这么慢。为什么在那些大量的美丽空镜头里,在那些或许很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刻,既透着远离喧嚣的自我和解,又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答案,或许只有冯小刚知道。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2

  选择在僻静的只有对方的地方度过一段长长的岁月,真是一件决绝的事情。但凡一人消逝,那段时间的记忆就无法验证真伪了……可惜咯,昨晚手机没电了,不然就会评五星了,劲儿有点过去了。

  开头虽然有些无聊,但是整体依旧很好的故事,没必要更没理由要求电影的每一帧都是抓人的。看个开头,想的是冯也是到岁数了,开始拍男人的失去了,又想着果然是他的片子,女的一进来做一通家务真的是…… 认为女主的故事本身是更迷人的,如果能有细腻的导演拍出女生的角度那就太棒了。

  不过人们总是会用衬托,用恒久衬托短暂,用稳定衬托颠簸,用平淡点染惊心动魄的生命本身。狗安乐死那段,黄轩表情的镜头有点过于渲染。不过感觉女主的死去和狗的死像是一套解题思路,会有点腻。如果作为故事,我会觉得有点过了,但是最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真实的,真实永远比故事更突破人想象的胆量。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篇13

  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风云际会,只有云知道

  下午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的点映

  影厅里人不多,也许是看了前期宣传带着某种初心来的?

  至少我是这样走进这部影片的,我想看看这是有多么平静的一部爱情片。

  故事的结局是痛的,故事的结局又是喜的。

  这就是这部影片,轻描淡写的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的生活叙事,像极了我们朝九晚五波澜不惊的生活。

  电影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离场时听到有两个小姑娘说:“如果我在电脑上看这个电脑,一定看不下去,会快进,在电影院只能看完了!”

  而我却沉浸在电影的状态里,迟迟回不过神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做个笑的表情,想像着她们的讨论,也是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故事,其实能懂的人并不多,那必须是经历过的,琢磨过的,研究过的人,才能读懂。

  一部波澜不惊,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宣言,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的片子,又怎么能吸引年轻的孩子的心呢?能听懂罗芸出嫁那天,林太简单平静却让人心生坚定的叮嘱的人,定是经历过风云磨砺的人。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忍不住的要痛哭的人,又有几个能被理解?又有几人能懂得这泪水背后真实的人,而不是人设呢!

  罗芸是幸运的,隋东风踏实坚韧的爱,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了15年。

  隋东风亦是幸运的,罗芸灿烂迷人的笑,温婉善良的爱,给他的生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影片里说:“留下的那个一个人,苦啊!”

  仔细想来什么是安全感?怎样才是真的苦?

  一生遇不见一个值得苦的人,才是真的苦吧!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汇编13篇】相关文章: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4篇(影片《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3篇(只有芸知道 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3篇 只有芸知道 观后感

电影只有芸知道观后感中学生范例3篇 只有芸知道电影介绍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_观看《只有芸知道》感悟体会16篇(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4篇(只有芸知道内容)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5篇(看完只有芸知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