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

时间:2023-08-30 12:57: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以供参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昨天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法国奥斯卡获奖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后颇受感动。影片在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中,从一张照片开始了主人翁的回忆。影片从头到尾用一个“爱”为主线,将整个故事穿在一起,诠释了一个代课音乐教师克莱蒙.马修在池畔地辅育院短暂教学生涯中为了教育付出的全部爱。观看此片使我深深体会到马修老师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教师、是一个在教育中充满智慧的老师、

  马修老师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老师。这主要体现在面对一群顽劣的孩子,他没象其他人那样采用惩罚,而是以极大的耐心从点滴入手,一步步感化学生,特别是当他听到贝比诺是一个战争孤儿时,他处处关心他,当他知道贝比诺遭到蒙丹的威胁时,马修老师甚至不惜采用威胁他的方法来保护贝比诺那颗脆弱的心,在成立合唱团时,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跑调的学生他不讽刺他,而是让他当乐谱架,让他不感到自卑;当贝比诺告诉老师他不会唱歌时,马修老师封他为音乐助理,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让他感到骄傲,每次排练合唱马修老师第一件事都是先抱贝比诺坐在教桌上,可以看出马修老师的心有多细,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马修老师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刚走进辅育院,学生状况不断,他没有采取极端的方式,而是利用了自己的智慧。一个学生把一个教师的眼弄伤了,他知道是谁时没有采用关禁闭,而是让他去义务为那个老师做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孩子善良的本性显现出来,既教育了孩子又使孩子回归了天性,马修老师的教育智慧在成立合唱团时显现无遗,他根据孩子特点分配角色,当莫翰奇不参加时,他没有逼他而是利用训练时诱惑他,让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加入进来,在他的引导启蒙下最终使他走上了音乐之路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也就是影片的主人翁。

  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虽说在教育岗位上已工作24年了,在这24年中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到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在教学中付出了爱心,但缺少教育智慧,今后努力自己努力学习,做一个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合格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没有各种滑稽的特效,但却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剧中有魔力的马修先生。

  影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坏小子莫翰奇,被其他老师称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他外表酷酷的,因为好玩,在哈森校长巡校时,冷不丁把脚伸出来,害得校长摔倒,只听见扑通一声,脑门上多了一个“包”。马修先生刚来时,他曾偷偷地潜入马修先生的寝室,偷了马修先生皮夹里的所有乐谱,和另外两个男孩躲在男厕所里商议这些“破纸片”,因为看不懂这纸上的音符,误认为这些是电报、机密信件……马修先生没有关他禁闭,没有罚他劳动,只是尽心地理解和帮助。有魔力的马修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观察,他竟然发现莫翰奇不是无可救药的孩子,而是个音乐的天才种子!马修先生一次又一次给莫翰奇创造机会:晚上陪他练习,鼓励他做主唱……莫翰奇也很努力,晚上偷偷到教室看乐谱练唱……后来,他成功考进里昂音乐学院,最终称为优秀的大音乐家。

  没有马修先生就没有优秀的莫翰奇。同样,马修先生也打开了所代课的班级中所有孩子的心灵之门。虽然以前孩子们个个调皮捣蛋,但自从马修先生的到来,犯错的孩子的不是惩罚,更多的是马修先生的鼓励。在课余时间,马修先生创立了合唱团后,走廊上,操场上,地下教室里……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甚至在被校长罚劳动时,也会不时地哼起小曲。孩子们有了音乐的熏陶,犯错的人越来越少,在行为上变得自觉多了,不再戏弄老师,这是音乐的魔力,更是马修先生的魔力。

  没有老师的魔力,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可能有些有潜力的学生,一开始像种子,并不出色,但经过“园丁”——老师的细心浇灌,定会发芽生长,变得引人注目。不过,我认为虽然老师优秀很重要,但我们自己还是需要努力的。就像一匹千里马,没有伯乐就无法成功,同样没有自身的努力,也无法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在那所“地狱”学校,一群愤世嫉俗的孩子脆弱的心被一点一点吞噬和摧毁。命运似乎对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他们大多数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在普通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受到冷遇,被一个接一个地谈论。他们不知道向谁倾诉他们的不满。可恨的人必须有怜悯,他们的行为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可恨的,但他们可能只会用那些极端的方法来发泄他们的不满。

  这时,一位好老师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一位拯救了他们生命的导师,那个人就是马修。他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他知道“错误惩罚”只会再次伤害那些孩子的心。尽管他的同事多次提醒他,孩子们是魔鬼,哈尔滨校长也多次向他证明“犯错误——惩罚”能让孩子们听话,马修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脸和灵魂。他用他的爱、他的关心、他的宽容和他的信任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被藤蔓深深禁锢的纯净心灵。

  当离开时,纸飞机在空中飞翔,向马修告别。一双小手在窗前挥舞着,向马修挥着无限的感激之情,还有歌词,组成了他们对马修即将离开的关心和关心。

  “犯错误——惩罚”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让孩子们过着像死了一样的监狱生活,没有感情、温暖、幸福和幸福。整个学校充满了冷漠和黑暗。马修的到来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他带着一颗挥之不去的心离开了,但他拯救了孩子们原本破碎的生命和冷漠的心。这也是他作为导师和老师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并不容易。

  在电影的结尾,佩皮诺和马修一起离开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有一次,佩皮诺每周六都会站在门口等他的父亲,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死了,但他仍然坚持着。我认为佩皮诺一直在等待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一个像父亲一样爱他的人。他等着,那个人是马修。

  整部电影紧密相连,微小的细节更加感人。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人性、人情、人生和人心。

  那些愤世嫉俗的孩子也开始了他们独特而精彩的生活。尽管马修先生去世了,但记忆只属于他和他的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因为这部电影把故事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放牛班"孩子们的无法无天但又被这种教育制度压迫得可怜无助。孩子们是有爱玩的天性,但是教育制度不向着他们的趋势发展,“春天”到了他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希望呢?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富有才华却失败的音乐家作为代课老师到去教书,其中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管理制度。让马修产生了一种想改变学校管教制度的想法,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试着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让他们的心重新换回希望。

  影片是把这位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马修利用孩子的天性,他们的爱好,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真正学到很多,从心灵上去了解。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在于对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所以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最后校长一败涂地,这也无不体现着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颂的。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也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他的这种用心教育净化了这群放牛班学生的心灵,拯救了放牛班学生也拥有美好的春天。

  孩子的心理虽在发展,但毕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喜怒哀乐都影响着其成长,虽说要培养其受挫能力,但大多应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中,以利于思考和发挥。学生倔强、逆反心理时常发生,教师若是把控不好,随意无原则的处理,会有悖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人的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不能发现自己。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信念,拥有春天般的阳光。教育制度在跟着时代发展,我们也要跟着前进,当人的教育被权利制约着那我们就可以试着从心理去改造他,或许会重见另一种光明。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学习书本,当有另外一种爱好时千万别错过,抓住它也许就会有另一种途径去演绎更美好的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其实在很久之前,我就有所耳闻这部影片,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教育的影片。事实是在我看完后,它确实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同样也是教育的《死亡诗社》。该怎么说,基丁老师和马修老师是那么的相似,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好,他们的成就也好,甚至说他们最后的结局也是惊人的相同。他们都成功赢得了孩子的喜欢,作为老师,他们无疑是成功的。

  其实,两部影片的学校环境也是特别的相似。一开始那个混乱的班级,和之后的打架事件,都足以证明班级的混乱。马修用自己的爱心,以及不同于学校那种惩罚措施的方式,成功让那些“顽劣”的学生从良。其实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本不坏,打心底他们是善良的,不想捣蛋。但无奈学校的重压,那恶劣的校长,恐怖的惩罚措施,无一例外让他们不得不干一些反抗的事情,这是孩子的天性。《死亡诗社》中更是有家长的不理解和令人窒息的要求(或者在他们眼中是期望)。

  这和我们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学校(戒网所)很像。我记得我曾听我爸妈说过,有一个学校天天就是刷试卷,每天学生没有一丝一毫空余时间,除了做作业,做习题,做试卷没有任何休息,虽然他们最后高考的确特别厉害,但是我相信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当然我们国情和国外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反抗,我说些过激的话,我要是在这种学校,我宁可不学(当然考得进考不进另说),他们也可以没有运气去遇到像基丁老师或者说,马修老师。同样的,那些戒网所也是如此,出发点是好的,无论是父母或者这种场所的出现,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呢,被大家网上议论的沸沸扬扬的杨教授,电疗所。那描述甚至让人望而生畏。

  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想我所能学到的,是今后为人父母时所必要的素质,理解孩子。那些看似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那么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而关键在于作为教育者,是否愿意去探寻,在这黑暗的泥潭中寻找。我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尘世间谁都想要有力量。希望有力量生存,有力量养家,有力量成就更多。

  但是,力量,每个人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剧中主角,忠厚老实甚至有点儿窝囊的教导主任,怎么看都是好欺负的对象,就连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发现他简直就是自带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温暖着茫然无望却渴望爱和美的孩子们,点燃了因生活困顿而没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还一度把春天吹进了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长的心里。那场全校随着音乐快乐舞动的场景简直让人以为从此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几次春风化雨的美好时刻的出现,都是音乐带来的。有些拘谨、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导主任仗剑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乐。音乐使他自带光芒。他沉浸在音乐和沉思中时,他教孩子唱歌时,完全成为另一个人。不再是凡尘里那个怕校长让他丢了糊口的工作窝囊中年男,不再是担心孩子的恶作剧而管不了的教导主任,也不是那个连“爱”字都没能说出口的失恋人。诗情画意都写在了他的脸上,通身充满了文艺范儿,有了力量,让孩子们臣服于他的“魔力”里。

  返回世俗的他却是无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没有了音乐里的顶天立地、雄心壮志和让人见之忘俗,仍旧是那个为了三斗米而折腰的嗫嚅人。但是,良知所给与他的高尚却没有随着音乐的暂停而消失。被辞职后的教导主任在苍凉的清晨,形单影只地走上了他来时的路,一个送行的影子也没有出现。突然,学校高墙里一双双孩子的手抛下一张张祝福的纸片,-在他离开的路上绽放出希望的花儿。原来是真的,只要春天来过,花儿就一定会绽放,绽放后结出的种子还依然会植根在珍贵的人间。

  天使美而不自知,无声度化身边人。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春天是音乐,是良知,是美,更是是善良和希望的启蒙。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初中时看的电影,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也许是因为当时看了不下十遍吧)校长和老师是非常死板的类型,为了维护表面上井然有序的秩序,以打骂罚的方式处理学生,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放牛班学生(问题少年)本身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天性又好动,因此两代人的代沟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逾越。

  马修,在音乐界被冷落的音乐家,怀着低沉的心情来到他所谓池塘畔号的学校。他来之后,并不认同校长残暴的教学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也充满谅解和耐心,自开音乐课来熏陶他们。(之前孩子们偷他皮包,设陷阱害他,骂他光头)孩子们对马修的态度从轻佻到尊重,当然其中不乏特别情况的学生:莫杭治、孟丹。莫杭治长得帅气但性格怪异,常常逃学的行为以至于被公立学校开除,其父母离异,母亲感觉像是文艺圈的人。孟丹性格粗野,对他人轻佻,被别人是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除了马修。

  令我比较深刻的片段:

  1.莫杭治不管是画光头佬还是被马修发现,都没有被马修处罚,而是被教育,与校长的方式反差过大,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2.莫杭治在最后的演唱时,眼中充满了对马修的理解和尊敬(之前被马修孤立、取消独唱)。感动之中从恶魔化为天使。

  3.佩皮诺每周六都会在校门口等他父母来,结果马修被炒得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佩皮诺跟马修走了。等待是值得的,被导演肯定了。

  4.孟丹低劣行为,以及放火烧校的行为其实为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他走前对马修的一笑,既有对马修为人的感激和讽刺,折射教育的失败。

  5.校长曾经是一个鼓吹手,因病态的社会而身心扭曲,为了升职不惜采取任何措施对待学生。

  这部电影对我影响很大,最后学生在反锁的.房间将纸飞机扔给楼下的马修,太感人了

  马修:你在干什么?

  佩皮诺:我正在等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佩皮诺的执着等待是有道理的,马修被解雇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马修离开的时候,除了美好的回忆,还带走了小佩皮诺)

  夏伯特:犯规,处罚

  马修:你看见罪恶无处不在。

  夏伯特:这里?是的。

  (夏伯特正拖着孟丹即将惩罚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这部电影是以回忆录的方式播放的,进入影片开头以为这是少管所,结果这是一个寄宿学校。故事开头孩子们调皮,院长以暴制暴,配上阴森森的音乐,真是看得一惊一乍的。故事中其貌不扬的马修老师,进入这所学校后,看到了孩子的“无可救药”,看到了院长的“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马修老师面对犯错误即将要面临关禁闭的孩子的于心不忍,他跟孩子达成协议让孩子照顾受伤的老师直到老师伤好,这个处理方式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受伤的老师其实为人很好,让孩子心中惭愧,从中受到教育。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做了很多事,把包容,理解,关爱,赏识发挥到了极致!教育方法也非常到位。

  第一堂课,他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指引人的方向,点亮人的心灵,马修老师有方法有爱心,耐心引导孩子。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做的第二件事是组建合唱团,音乐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合唱团组建之后,课后空闲时间都用来练唱了,第一,孩子们没有时间再恶作剧,第二,孩子们喜欢上了音乐,经过音乐的净化,学校逐渐步入和谐的画面。

  通过组建合唱团,他挖掘出了音乐天才莫翰奇,在合唱团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并成功地把孩子介绍到了里昂音乐学院……马修老师不仅包容孩子的过错,还惜才爱才,一心为孩子谋出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就连学校里最偏激的一员:孟丹,院长怀疑孟丹偷了学校的钱,对孩子进行打骂……最终开除了这个孩子,当马修老师知道钱不是孩子偷的之后,他去跟院长求了情,院长没有第一时间处理,最后这个孩子放火烧了学校……马修老师也因为擅离职守的罪名被院长开除了,临走时孩子们用纸飞机为马修老师送行,马修老师看着纸飞机上的留言,脸上是满满的感动,他用他的慈爱和包容征服了这群孩子,用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临走时带走了可怜又可爱的孤儿……

  故事结束了,除了看到作为一名老师该有的美德之外,我还学到了信任和坚持的力量,马修老师始终相信孩子,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为孩子们的人生带来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我是一位新教师,参加工作只有半年的时间,但这半年让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纯洁无邪让我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多困难。看到这样的他们,我觉得很心疼,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我自知不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非师范专业毕业,很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教学方法也还不够完善。但对孩子们有着一颗关怀的心,所以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教师,真正带给他们好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我看来,一位老师是怎样的人,以什么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态度对待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生活,这些态度必然影响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所以做为一名教师,想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必须先做好自己。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学生共同进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一鸣博士曾说过:“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连接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教师,就是良师。”而我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像对待一朵朵花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命不会因为遇到我而变得暗淡无光,能继续灿烂生长。我努力准备好每一堂课,思考每堂课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考试的知识,而是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和渴求知识、珍爱生命的态度,所以,我会以“约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我努力学习、提升,希望自己的学识、智力、能力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不断进步,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和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让自己始终处于生长中,不辜负生命……这一切不为别的,只希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师。

  我深知,自己离一个真正的良师还差得很远很远,在走向良师的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管如何我不会放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小曹老师,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评论这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煸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全片没有喧嚣,从始至终只有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任你在静静的迷影流淌中感到心潮的澎湃。这是一群自我放弃,他人放逐的孩子,他们在外间声名狼藉、在学校调皮捣蛋,他们生活在“池塘之底”。但这也是一群幸运的孩子,因为他们遇到了克莱芒马修,一位纯真心灵的保护者。从一开始孩子们恶意的捣乱、心灵的抗拒到那一只只纸飞机从天而降,一个个孩子挥手道别,我想马修老师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认同。当你向孩子们伸出那温暖而诚挚的手,得到的也将是一只只充满暖意的小手的回握。

  究竟老师与学生应该怎样相处呢?我想权威是必要的,但是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更为重要,老师和学生本来就应该是朋友,他们不仅是单向学习,而是相互学习,老师也会为学生犯的错误说话,我想现在的老师不都应该如此吗?只要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只见所短,而忘乎其长,那么就算他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我们若能扬长避短,强化其长处,即使残疾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长的快乐。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孤独和自卑学生的优点,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就像在大海沙粒中找金子一样,在他们暗淡的心灵中找到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及时进行鼓励,这样每位老师与学生都会真正成为朋友。”

  不可否认的是,温情确实是个好东西,全片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尤其看着那引起顽皮的孩子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难免会焕发出“本真”的天性,留下许多让人思考的东西,如同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字)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总7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作文(锦集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彩10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篇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篇

观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合集4篇)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感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