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观后感4篇 探索.发现观后感

时间:2023-09-28 15:37: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探索发现》观后感4篇 探索.发现观后感,供大家赏析。

《探索发现》观后感4篇 探索.发现观后感

《探索发现》观后感1

  在暑假中我看了《探索·发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探索·发现》—千年书法。其中讲了2003年4月,上海博物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用450万美元从美国人手中收购走了一个宝贝——淳化阁帖。淳化阁帖上收集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集中镌刻、拓印成集。还请了几位书法家来讲这个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核心中的核心。

  篆书是继甲骨文以来第二种字体。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在当时,秦国通用的文字有八种之多,于是被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成了小篆。

  自古以来,甲骨文和钟鼎文被划分到大篆一类,那么,我们就是不是可以说刻在兽骨、钟鼎上的文字就是书法的起源了呢?这个在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它的问题就在于字体与书体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

  在篆书通用的时候,隶书在下层社会悄然而生。在汉代的'时候,隶书上升为主要通用字体。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点,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隶书又向正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演变,这就是历史上重要的“隶变”。

  在看《探索·发现》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历史上书法的许多问题。

《探索发现》观后感2

  在寒假里,我观看了《探索发现》中的玉石传奇,我观看后非常震撼。

  比如在2009年,在河南安阳市的一处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新发现的商代墓葬,墓葬里就有几件被压坏的青铜器,之后考古人员发现了随葬的玉器,这个重大的收获,从而也能解开......在1971年8月在内蒙古南部的一个村庄里,一位村民无意中挖到了一个玉器,经过专家的鉴定,这是一件C形玉龙,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时期,本期节目向大家讲述巫神之玉。1976年春季,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附近,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青铜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古探寻,发现这个小村庄正是商王朝都城殷墟的所在地。这个墓葬......在1993年秋季考古专家意外发现一座周代墓碑,墓葬里堆满了百把多件精美玉器,其中一件组合玉佩引起了专家的关注,并对其历史一探究竟.在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这次行动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发现了一座古墓,发现了一个完整人形玉石匣子,并对......

  玉石传奇,观看完以后我知道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品种不同的的玉器,玉佩......妈妈从对我说过一句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从此,我懂得了就算黄金再值钱也比不过玉值钱。

《探索发现》观后感3

  我最喜欢看中央十套的“科学与探索”节目,不管是关于动物的、植物的,还是物理的,我都很喜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午夜神秘客”。

  故事是这样的:在最近的一些日子里,一个草原上的牧民发现自己家几乎天天少一只牦牛,他非常心痛,于是马上报了警。警察听后马上赶往他家。他们到处寻找那些失踪的牦牛,终于在附近的灌木丛中,他们找到了一些牦牛的皮毛和头骨。经过分析,他们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干的。于是,他们请来了动物专家。他们觉得很可能是棕熊,因为前不久,有一个老汉在找牛时惊动了附近的棕熊,他马上逃跑,但熊仍紧追不放,熊一巴掌把老汉的耳朵也打下来了,老汉还滚下了山崖。可动物学家说熊不是夜间活动的动物,所以熊被排除了。他们又捉到了一只雪豹,可是牦牛被杀的地方远远低于雪豹活动地区的海拔高度。雪豹的嫌疑也排除了。而据说,在草原上狼也消失。这究竟是哪只夜行猛兽杀的呢?动物学家在一次探察中,他们迷路了。可是,就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七八只白狼正在追捕岩羊。他们马上回到村里,他们发现牛骨头上留下的'痕迹和狼撕咬猎物的痕迹相符合。凶手终于找到了。

  我真佩服那个动物学家,因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动物知识和善于思考的头脑。正是由于这些,他才能帮助牧民找到真凶。我明白了:要做一件事,就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成功。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要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探索发现》观后感4

  相信大家都吃过蜂蜜。蜂蜜吃起来香甜,可是,你们知道蜂蜜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采蜂蜜的吗?和我一起去《探索发现》—“追花逐蜜”中寻找答案吧!

  蜜蜂和花分不开,养蜂人和花也分不开。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追赶花期,追逐春天。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或者土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他们飞行速度快,嗅觉灵敏,善于采集丛林间的零星蜜源。在采蜜的季节,一只工蜂的寿命通常不超过30天,从第一次飞离蜂箱,工蜂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我们最终收获到的每一公斤,大约需要蜜蜂往返于花朵和蜂巢之间50万次,飞行的总路程超过40万公里,着相当于环绕地球10周的距离。

  养蜂人的生活是四处漂泊的。大约9个月的时间生活在野外。每到一个地方,生活用水和用电,都需要他们之间解决。除此之外,养蜂人还面临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养蜂人就是要跟蜜蜂一样勤劳。早上早早起来,晚上摸黑。这里待二十天,那里待一个月。他们有一句话叫追花夺蜜。他们为什么要转地,就是要把空档期避开。这里的油菜花谢掉,安徽的油菜花开了,安徽的油菜花谢了,江苏的开了。江苏的之后可以到山东,可以采荆条。采枣花、采洋槐了。所以就必然要过着游牧的生活了。

  最苦的还不是这些,最让养蜂人难过的'就是出去采不到蜜,如果天气不好,花被打了农药或者遇到山洪就会采不到蜜,也就没了收入。白天蜜蜂要出去采蜜,所以每次迁徙都是要赶在晚上蜜蜂回巢后连夜上路,在天亮之前就要在下一个花源地安顿好。除了路途的奔波,和家人的别离让养蜂人的心里更加辛酸。

  不过养蜂人也有高兴地时候,那就是取蜜,和种地一样,他们的收成也不一定是年年都好,不过产蜜量大的时候真的能体会到那种丰收的喜悦。用取蜜的蜜桶,利用离心力就可以将蜂蜜从蜂巢里甩出来,随着蜂蜜被甩到桶里,蜂蜜的香味也就出来了。

  看了这期《探索发现》,我了解了蜂蜜是怎么制作的,看到了这些养蜂人的辛苦!相信他靠着自己的勤劳,一定能给自己酿造出像蜜一样甜的美好生活。我也要像这些养蜂人一样,做个勤劳的人!

《探索发现》观后感4篇 探索.发现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