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影片观后感

时间:2023-10-07 17:32: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影片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影片观后感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1

  这几年,我因为偶然的机缘回忆起小时候自己的若干臆想,尝试着向他人描画。

  第一, 我觉得此刻的自己是活在一段记忆当中的,而真正的我自己,必然正端坐在桌旁,双手托腮,回忆往事 ,回忆记忆里的这个我。

  第二,我们如何分辨自己是处于“人间”。人类在毫无参照标准,或者说“人间”以外的宇宙毫无了解的情况之下,凭什么把死去的人定义为“死去”,把出生的人定义为“出生”。或许我们这里才是炼狱。每一个出生的婴孩是在另一个“人间”死去之后被运输到这里来开始另一段体验。我们处于但丁构想的那个上宽下窄漏斗形九层地狱,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是处于第几层的。

  后来我在若干闲书里偶然地发现自己那些臆想居然都有对应的哲学观点。比如多元宇宙,心中窃喜。原来这样也算哲学家啊。

  电影里的哲学家堪比建国大业中的男女明星一般繁杂混乱,甚至几乎都是以一人一句名人名言的尴尬方式出场,电影本意想呈现的史诗效果走形成了中学生哲学入门大全。所以当莎士比亚在简陋的街头舞台上向饰演哈姆雷特的年轻人指导那句TOBE OR NOT TO BE的台词的时候,观众席发出了一阵哄笑。在笛卡尔温柔的对苏菲告诫“我思故我在”的时候,我邻座的姑娘更是轻蔑地复述“我思故我在,伊刚。”我毫不费力地嗅出他那呼之欲出的.潜台词“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笛卡尔,我是知道这句话的!”

  所以我想在这个连读书都是“有闲阶级的消遣”的时代,既然关于哲学的探讨总是难以拥有可以印在考卷上的标准答案。21世纪的大学生是有理由少烦恼哲学这样无效益无利润无名无意的问题,可以用这些宝贵光阴多做几笔生意参加几个社团挣些德育学分。只要在高考的时候记得在名人名言一栏填上“我思故我在”的出处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记住这个名词一点也不难,就像记住四大名著初唐四杰扬州八怪一样简单。

  我期待自己能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在生活里偶尔走神的时候,思考表象之下的哲学本源。就像小时候那个不谙世事的自己一样。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2

  世界从何而来?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我从未问过或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是偶然间爸爸妈妈告诉我这里是世界,从此我就知道这儿是世界。一天当中,我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但我却从未提出过一个为什么?不只是我一人,大家都把世界想得理所当然,世界仿佛与我无关。所以,作者用了很生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来的一只兔子,关于突然变出兔子的事,我们知道这不过是魔术师耍得把戏罢了。

  我们只是想知道他如何办到而已。然而,谈到有关世界的事实,情况便有些不同了。我们知道这世界的不只是魔术师妙手一挥、掩人耳目的把戏,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我们是它的一部分。事实上,我们就是那只被人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小兔子。我们与小兔子之间唯一不同的是:小兔子并不明白它本身参与了一场魔术表演。我们则相反。我们觉得自己是某种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们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关于小兔子,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一些地域,一些风土人情,但思想是没有限制的。苏菲只是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你又是谁呢?苏菲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第一次读《苏菲的世界》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打开邮箱,拿出那封神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

  《苏菲的世界》你可以单纯地把它当做一部有趣的小说,同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部有关西方哲学历史的入门介绍书,无论是从那一个方面,它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对于徘徊在哲学大门之外而不得其法的人们来说,这本书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台阶,让你明白哲学其实并非高深至无法企及的地步。

  首先从一个小说的层面来说,《苏菲的世界》中的故事,是以一种十分新奇的非传统的方式进行展开的。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三个——苏菲、席德和艾伯特。毕竟,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宏伟的世界或是展现奇诡的情节,故事的精彩与否并非十分重要。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种叙述的方式,使小说有了别开生面的趣味性。文中不同主角的对话,分别带有着不同年龄的情感色彩,这也使得其中的叙述与介绍变得不再枯燥,反而多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清新感。这也像是在一本故事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一段又一段新故事,却巧妙地串连在一起,不仅不显生硬,反而令人有了一读到底的兴趣。这也是它作为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另外,文中的苏菲亦是艾伯特笔下虚拟的人物,却在故事结尾逃离而出。无论其是否荒诞,至少作者给予了这部小说一种更高的思考——我们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亦或者是人类本身就是虚构的产物,着实给读者的哲学思考起了个好头。

  而在哲学启蒙书的角度上来说,《苏菲的世界》也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当然,若要正式地了解哲学历史,还是通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更为有效,但对于大多数只想有所了解而不作深究的读者来说,这部书对于他们的意义要深远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比起一部枯燥的说明哲学历史的文献,一部小说显然更加能够引起初学者的兴趣,而小说的受众比起能从文献看起的学者来说更是多得多,即使从中只有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读者真正对探究哲学有了深厚而持久的兴趣,那也是不小的数量了。而其本身也不是笨拙地把哲学理论说明一遍,而是运用了多种形象的比喻,不仅符合书中苏菲年龄不大的人物形象,也将各派哲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或许有些偏颇不实之处,却也算一种独到的见解了。

  《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大众化的哲学史,或者说是剑走偏锋的故事书。你既能从中学习到哲学的智慧,又能感受到故事的起伏,这样的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影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2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左右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篇(《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心得体会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心得体会3右)